三问:决定一个上市公司是否私有化的因素都有哪些?
王新锐: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尤其是中概股公司考虑是否私有化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集团公司战略、架构的调整和重组,比如阿里巴巴B2B从港交所的退市是为了打包赴美国上市;第二,股东认为公司整体估值持续被低估,比如中手游和*世界等游戏公司认为自己被低估;第三,融资功能丧失,但维持的成本较高,如法律成本、财务成本、合规成本等,比如很多长期股价接近1美元的中概股公司;第四,在其他交易所上市获得更高估值的可能性。
四问:中概股公司要不要回归A股?
曹国熊(经纬中国合伙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有自其诞生以来*的机会:新三板推出和注册制即将实施。
深交所会开互联网板块,上交所会开战略新兴板块,由于新兴产业在A股市场的稀缺性以及并购产业的动力,种种因素胶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好的时间点。不论是对创业者还是中介机构,这都非常难得,错过这轮机会将成为你*的遗憾。
不要问泡沫何时会破灭,泡沫不是互联网的泡沫,互联网企业在A股还是很稀缺的资源。早前一批互联网企业确实经历了很多困难,最近这么多涨停板就是他们所经历波折的回报。而现在回来的中概股不会面临很大困难,因为高层支持,政策也支持,证券机构也在支持。
廖明香(蓝港在线总裁):蓝港上市半年来,在港股的表现基本符合当初我们的预计,当然我们也预计下半年将会更好。蓝港目前完全不考虑回归A股,将继续留在港股。
我们当初IPO时,对于上市地点的选择就已经做过充分的讨论,我们认为,香港是一个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汇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且香港交易所市场化导向更强,上市企业在再融资等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快捷方便。同时香港投资者对文化的理解是想通的,容易理解蓝港的战略以及业务。
另外,港股本身受A股的风向标影响也比较大,深港通、沪港通等国家政策的开通推行,都将让港股有所得益。所以,我们看好港股的长期发展,蓝港不考虑回归A股。
五问:什么样的公司适合回归A股?
包凡(微博)(华兴资本CEO):*,商业模式特别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公司,说白了就是老外看不懂的公司;第二是规模比较小的公司。
曹国熊:有两类企业一定要回来:*,敏感性行业企业,比如说互联网金融,这是没有选择的。第二,美国市场不看好你所在行业的企业,比如说游戏、传媒和电影。
当然,还有两种企业不用考虑私有化:*,在美国上市已经有标杆性的企业,并且估值也很高。第二,在国内的竞争优势还未确立,还需打很多仗和争细分行业*,这时美元会更适应你的融资方式。
可回来可不回来的企业,想明白了就应该迅速回来。现在不是想不想回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找到团队帮你的问题。目前基本上每个券商都是满负荷工作,特别是明年可能有两三百家企业要登陆A股,所以他很难对每个客户都很重视。
六问:中概股私有化有哪些主要流程?
王新锐:中概股私有化主要包括两种方式:长式合并路径和要约收购和简要合并,要约收购和简要合并,是指大股东通过要约收购获得目标公司总股份的90%以上的股份;第二步与小股东进行一个简易合并。
私有化主要流程包括:收购方委任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目标公司宣布收到或接受收购要约——目标公司成立特别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委任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收购方设立并购母公司与并购子公司——目标公司与收购方的并购子公司签订并购协议——向美国证监会提交表格13E-3——召开临时股东大会(Extraordinary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并购——私有化完成,股票停止交易,退市结束。
七问:从私有化到登陆A股需要多长时间?
包凡:中概股退市通常需要6-12个月,如果按照传统排队IPO的方式,那么再登陆A股就是3年以后的事。即使注册制真正来了,从制定到实施也需要一两年时间。
当然,企业也可以直接到新三板去挂牌,时间会缩短一点,不过新三板目前的融资能力和流动性都面临很大挑战。
借壳上市是一个节约时间的方法,但是目前A股市场主板的壳最少需要30亿元,分众买壳就花了40亿元,这个资金成本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承担起的。
吴小亮(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从私有化到登陆A股除了法定程序以外,其他关键点取决于接盘基金的和投资人配合程度。
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中概股从私有化到登陆A股需要花费两至三年的时间,其中时间大多不是花在操作层面上,而是花在决策和说服境外投资人之上。
八问:从私有化到回归A股都要面临哪些坎?
王新锐:中概股回归A股的关键节点包括:私有化完成、拆除境外结构、实际控制人的权益返回境内、股份制改造等。
其中,私有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集体诉讼和私有化定价风险;而拆除境外结构可能产生高昂的税务负担;登陆A股时则要面临能否满足盈利要求(A股)、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业绩的连续计算等考验。
曹国熊:接盘资金是私有化要考虑的重中之重。你能否说服自己的投资人以合理估值回来是一个很大的坎,因为对于一些只有美元基金的投资人来说,IPO其实是一锤子买卖。
此外,对于一些回归的企业来说,税务成本非常高,这包括股权交易和外资注销阶段所应缴纳的税。
九问:只有在美股混不好的公司才会想着回归?
王新锐:这个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对有世界竞争力的公司如BAT(百度、阿里和腾讯)来说,上市地对公司的估值影响没那么大,而在国际金融中心上市更有利于公司发展。
但另一方面,公司和资本都是逐利的,哪儿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融资就去哪儿上市,所以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中概股由于模式比较特殊,在境外“水土不服”,不被投资者理解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