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盛山资产创始合伙人甘世雄做客第一财经,畅谈互联网支付

支付是金融的牛鼻子,无支付不金融,反观整个经济活动的发展过程,从现场支付到远程支付,到现在的在线支付,这一系列的发展存在着内部逻辑。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巨头企业布局第三方支付首先是为了解决C2C当中客户的信任问题。
2015-08-19 06:08 · 投资界综合     
   

盛山资产创始合伙人甘世雄做客第一财经,畅谈互联网支付

  上周五,盛山资产创始合伙人甘世雄先生接受*财经邀请,做客《树我直言·风口》栏目,与主持人树泽一起畅谈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

  以下文字部分是对话内容的整理:

  树泽: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支付领域的?

  甘世雄:支付本身就是金融的重要领域,互联网金融也是离不开支付的。什么是支付,支付就是付钱,支付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它是金融的一个基石,所以盛山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就开始研究第三方支付了。

  树泽:像BAT这种大型的公司,都在布局自己的支付体系,您觉得为什么支付这一个环节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

  甘世雄:支付是金融的牛鼻子,无支付不金融,反观整个经济活动的发展过程,从现场支付到远程支付,到现在的在线支付,这一系列的发展存在着内部逻辑。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巨头企业布局第三方支付首先是为了解决C2C当中客户的信任问题。另外一个原因与金融本质有关,金融有自己的属性,即信用、杠杆和风险,其中支付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控制住了支付环节,其金融活动的风险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树泽:能否这样理解,支付是金融活动的最后一环,是用户能够看得见的,所以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支付环节。

  甘世雄:是的。

  树泽:我有一个感受,从业人员很乐观,有第三方支付公司不甘于仅仅做通道,想弯道超车,甘总您有没有这么一个感觉?

  甘世雄:就讲互联网支付的鼻祖Paypal公司,国外的监管逻辑也是把支付当成是当成辅助的一种通道,因为金融的监管很重要的是必须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还有需要实名制。对货币流向和政策必须要进行监控,所以在支付和清算必须要一整套的监管体系。第三方支付应该是一个通道,这是符合金融本身的逻辑和行业的惯例的。央行的支付新规突出了两个核心的点,*点是第三方支付不得吸收存款;第二点是资金不得在自己的体系内进行转移。支付新规符合金融监管的思路,它跟反洗钱和实名制等形成了对资金监管的一个体系。第三方支付一旦不是通道了,而是把资金像水一样要囤积起来,第三方支付就变成银行了,这就涉及到整个资金的安全性问题。

  树泽:本来是个通道,现在我想跑到上游当水龙头,我如果再能控制一下闸门那……我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您是做投资的,投过看过许多项目,在互联网的项目和金融的项目当中是不是也是有不同,投资的逻辑是不是存在差异?

  甘世雄:没错,这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金融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存在其特殊性。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但金融的风险有隐蔽性、传染性、扩散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很难控制。回想美国次贷危机,短短的时间内就从华尔街蔓延到全世界,像雷曼这样的百年老店都瞬间倒塌;近期看这次股灾,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20万亿的市值蒸发,大量的中产阶级都受到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的风险与其他行业完全不同,是具有颠覆性的。同时提醒我们,金融的本质是保守的,特别强调“剩”者为王,要活的久、能剩下来才是王道。

  而互联网则相反,互联网讲究开放、包容、民主和普惠性。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特点就是要快,唯快不破,某种程度上有激进的基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悖论,保守的金融碰上了很激进的互联网,它们会产生怎样的碰撞呢?

  树泽:碰撞的结果就是,它是双子座,互联网金融双重人格纠结在里面,一个让你保守一个让你激进。

  树泽:大数据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具有前景吗?

  甘世雄:是的,数据挖掘是很重要的风口。甚至有人讲,数据红利是中国继WTO红利和人口红利之后新的一大红利。在这方面,支付公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支付能够沉淀大量消费行为的大数据,然后可以从多个场景对大数据进行运用,其中包括征信、消费行为的分析挖掘、精准营销和个性化产品设计等。此外,未来的支付加上移动技术的应用也能对企业扩大交付场景和增大入口流量带来更多机会。

  树泽:好像目前看下来只有支付宝有这些大数据,但是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目前支付宝没有上市,我们是不是能找到一些相关的公司从而具备一些投资的价值。您觉得呢?

  甘世雄:这需要对整个产业链有所了解,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有很多。其次,如果平台的客户流量足够大,且消费场景跟支付又比较靠近,都会有机会。

  树泽:听说您跟苏宁电器挺有渊源的。

  甘世雄:恩,苏宁电器最早的改制是我参与的,IPO也是我在天同证券投行部时做的。

  树泽:您认为苏宁云商目前具有投资价值吗?

  甘世雄:我对苏宁的张总是十分尊敬的。当年在做苏宁IPO时,发现苏宁对基础数据和IT投资要远超一般公司,此外苏宁的企业文化和创新思维也让人印象深刻。苏宁比较早就开始将线下业务往线上转移,过程中存在很多机会。苏宁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实践,我认为是值得期待和肯定的。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