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国企改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什么是国企改革的关键?

张文魁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似乎给人一种共识,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的实现形式,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现在这样一种语气的变化,是不是这种共识又不存在了呢?这反映国企改革背后的逻辑,还有一种纠结,还没有共识。
2015-11-19 16:16 · 投资界综合     
   

  张文魁:国企改革背后的逻辑仍然纠结 还没有共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似乎给人一种共识,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的实现形式,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现在这样一种语气的变化,是不是这种共识又不存在了呢?这反映国企改革背后的逻辑,还有一种纠结,还没有共识。”11月19日,针对国务院文件提出的“稳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在“《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评价。

  关于改革的逻辑纠结在哪里?

  张文魁表示,国企改革背后的逻辑,一种是控制权改革为主,另一种是所有权改革为主。

  80年代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1992年有关于转换经营机制的条例。但是到现在为止,公司总的决定权还是上面。控制权改革的逻辑,最后落实不了,而且可能失控产生了腐败,于是加强对国企的监管,监管网织的密密麻麻。

  控制权改革的路不能完全走通,于是推动所有权改革,搞所有权的多元化,也就是混合所有制,在这种情况下,国企改革才能有突破。

  “从目前的文件来看,所有权改革的逻辑稍微有一点摇摆不定,下一步到底所有权改革,也就是以混合所有制为主的逻辑,能不能全面形成共识,还是有疑问的。所以,国企改革有没有突破,我也是有疑问的。”张文魁坦承。

  以下为张文魁发言实录:

  张燕冬: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把相关的关系找清楚,同时要找到复杂关系当中的突破口,才能具体的落实。张所长,我们注意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候,在混合所有制方面提出的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这次国务院的文件提到了稳妥做这件事情,这有什么区别,您怎么看混合所有制?

  张文魁:你心细如发,两个字的差别,你能看出来,而且你的问题提的非常关键。从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到这次党中央、国务院22号的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这两个字的变化,反映了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共识,十八届三中全会似乎给人一种共识,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的实现形式,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后面就讲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现在这样一种语气的变化,是不是这种共识又不存在了呢?这反映对于国企改革背后的逻辑,还有一种纠结,还没有共识。关于改革的逻辑纠结在哪里呢?一种逻辑是搞控制权改革为主,另一种逻辑是所有权改革为主。控制权改革为主是什么意思呢?从80年代就讲两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政府不怎么去管企业经营的事情,把原来由政府控制的很多企业生产经营的权力转移给企业,变成企业的自主权。控制权改革的思路,1992年就有关于转换经营机制的条例,把14项政府的权力转给企业自主权,又怎么样呢?到现在为止,公司总额的决定权还是上面。所以,控制权改革的逻辑,最后落实不了,不但落实不了,可能还发现控制权本身失控了,什么意思呢?控制权给企业太多了,有腐败了,就要加强对国企的监管,把一些控制权收回来,监管网织的密密麻麻的。

  控制权改革的路不能完全走通,我们就做所有权改革,搞所有权的多元化,也就是混合所有制,在这种情况下,国企改革才能有突破。从目前的文件来看,所有权改革的逻辑稍微有一点摇摆不定,下一步到底所有权改革,也就是以混合所有制为主的逻辑,能不能全面形成共识,还是有疑问的。所以,国企改革有没有突破,我也是有疑问的。

  张燕冬:混合所有制在执行和认知方面,这种共识还没有完全建立。当时中石化在做,整体感觉,地方对混合所有制更积极一些,央企不像地方那么积极,不知道为什么形成这样一种现象?

  张文魁:央企也不是不积极,他有些顾虑,顾虑在哪里呢?央企大部分是我们国家有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企业,这种企业混到什么程度,国有股还是  百分之七、八十的控制,像中石化,把29.9%让出来,把它搞分散,每个搞一点几,这个有多大意思呢,搞多了,国有股比例降到更低的水平,这是有顾虑的。*的顾虑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个酒肉,可以捏一辈子的,现在出了指导意见,但还是不清楚。这些东西不解决的话,即使有共识了,人家也不敢去做。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