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解密中国以色列跨国“婚恋潮”:百度阿里等直投,三大投资路数起步“很美”

在创业和投资领域,中国与以色列之间的“联系”正在日益紧密。在中国的投资圈里,“以色列热”成为一个新现象,并具体体现在生命科学、清洁能源、医疗、金融、软件等科技领域。
2016-01-14 13:14 · 腾讯科技  徐安娜   
   

  三·中以合作起步“很美”,但需时间磨合

  中以在创投领域的对接,目前看有一个很美好的开局。但政府一系列利好的政策,以及双方对合作的乐观态度,还是无法回避一系列待解难题。双方在交流方式和文化层面的差异,也需要时间磨合。

  以色列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了解美国,到后来熟知美国的文化环境,并与之在多方面进行无缝合作,同样度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东软集团副总裁王楠认为,中国企业家看到以色列公司有着魔般的高科技技术,却没有意识到,以色列公司自身也有局限,他们的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比国内弱很多,且初创型技术公司规模小,资源有限。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出现大量合作机会时,就要小心地选择合适的、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因为只有这样的合作伙伴才能助你迅速了解本土文化,了解行业规范。

  在以色列人眼中,中国意味着雄厚的资本和庞大的市场。但他们对中国市场需求和市场规范尚不清楚。有些医药公司进入中国后,花很多年才从政府那里拿到必备的医药执照。所以以色列企业也需要思虑,哪些投资者可以帮助其处理中国本土化的规则问题。

  另外,以技术为核心资产的以色列创新公司,在与中国交流合作时,目前仍会在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担忧。阿里巴巴投资的二维码技术公司Visualead联合创始人Uriel,曾向企鹅智酷透露,他们一开始担心阿里会不会借谈合作的名义,自己去做那项技术。直到后来确认阿里的合作决心时,才最终放心。

  就交流方式而言,以色列人的“急性子”体现在合作的方方面面,一份合同签署一拖很长时间或投资事宜迟迟没有结果,以色列人很有可能会因此选择他们合作伙伴。

  以色列迦南基金(CPI)创始合伙人Ehud Levy,此前接受企鹅智酷*专访时表示,他们自己没耐性已成习惯了,但他与中国合作伙伴接触时发现,与中国人交流一定得先打好关系,建立信任,不要想着今天见面就今天签约,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以色列基金合伙人都频繁来中国,即便有些工作不见面也可以做好,但他们发现在中国,就得通过见面“巩固”这种关系。

  负责跨境贸易投资并购的Meitar律师事务所中国区负责人Yoav Sade告诉企鹅智酷,百度、奇虎360等一流互联网公司对国际化操作非常娴熟,所以投资并购时间短;但有一些国际化经验还不足的中国企业,他们选择直接投资以色列初创公司,结果由于运作不成熟,而以色列人又性子急,由此引发了很多问题。

  跨国风投,多么重视本土化都不为过。对中国投资者而言,如果觉得在以色列设立办公室和团队成本过高,可以像维港基金、百度、复星集团那样选择聘请一位有经验的当地人来打理投资事宜,并选择最合适的本土合作伙伴。其深耕于那片土地的创投经历和经验的积淀,以及对当地环境的熟稔,是中国资本最互补的资源。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