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大姨吗创始人柴可: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用户质量比数量重要

柴可认为目前的创业者是以Hard的模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已经没有当年的红利了。这和他当年创业的感觉一模一样,只不过当年是web的hard模式。那么在移动互联网&融资hard模式下,柴可会给我们哪些建议呢?
2016-03-02 11:20 · 投资界     
   

  初心hard,在资本寒冬下,初心和创业团队都受到挑战

  1. 思考你的用户是谁,你想不想伺候他?

  你要找到你特别想真正伺候的人,因为目前自己的这些用户可能根本就没有消费能力。今天早期的企业都没有尝试过商业化的可能,都没有想过这群人到底付不付钱,或者你可以试一试他们付不付钱、多少人付钱、付多少钱、付几次钱,如果这群人让你感到绝望,建议你赶紧转型,因为转型越早,成本越低。

  这不是说拥有大量用户的公司他们的用户中就没有愿意付钱的用户,而是要意识到在资本寒冬下,你的公司该怎么生存下去。比如墨迹天气想要治雾霾,虽然现在不行但未来可以造一台机器干掉雾霾,然而这些可能性的前提是现在要先活下去。

  非常建议大家尽早做商业化尝试,不要让才华和智慧被一时的冲动和情怀一拖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2. 把玻璃心换成钛合金

  你所设计的产品和服务会不断作调整,你只有看到用户在消费了才知道他们愿意消费。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人群不一致了,原来团队结构必须要优化和调整,所以拥抱变化是最重要的。如果团队有人经受不住变化,不愿把玻璃心换成钛合金的,请马上对他说“对不起”把他们换成拥有钛合金的人。

  总结

  今天讲的三点第一点就是在资本寒冬下对融资的思考,一个是开源节流,二是建议大家找资源投资者融钱。第二点尽早尝试商业化,不要被很多的理论或同行业的方法论所迷惑;多看自己的产品转化率和用户质量。最后回到初心,如果你服务的对象太难伺候了,尽早调整;如果团队里有玻璃心,尽快换成钛合金,不要让他位高权重了去影响到更多人。

  Q&A环节

  Q1:我们团队是做一款硬件产品的,本身能够实现盈亏平衡,想要量产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想要的钱和估值暂时不匹配怎么办?

  柴可:创业团队要学会讲故事、适度的包装是可以的,有必要的话可以开一个发布会向外界传达团队的愿景和梦想;如果你的项目是一个硬件项目,可考虑上下游资源型投资人的钱。

  Q2:我们是做垂直社交软件的,已经拿到一笔融资,按计划是可以用一段时间的。但是融下一轮又需要数据,有数据就要做推广,最推广就要花钱,如何平衡开源节流呢?

  柴可:我的建议是尽早商业化。如何做呢?

  我讲一下红演圈案例吧。他们以前想做明星社交平台,但是没有大明星的资源。她们就找了二三线的明星、模特、乐队帮他们和剧组对接,且相互点评,逐渐形成交易。

  开始交易量很小,到年终的时候,他们发现年会市场对演出的需求巨大,又做了年会,后来有拓展到各种活动、派对。现在,他们已经是演出服务的淘宝网了。尽早商业化,可以有更多可能。

  Q3:柴可你现在自己在做企业,也在做一些早期投资。一些很新锐的年轻的投资人也投了不少项目。以你观察的话,你觉得最近这半年或者一年这种新的创业者的心态、动态行为相比二零一四年下半年,二零一五年创业特别火的时候,有没有比较大的变化? 除了刚才说的那几个hard模式,你对此有什么样的思考和建议?

  柴可:我能看到的创业可能更多的是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娱乐,第二个是健康和健康消费。这两个场景里面我关注到第一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娱乐一定是上行的。所以如果你是做娱乐的,我觉得你应该把这个属性再放大一些。


  团队方面第一能更多看到的是这种更年轻或者是更懂得年轻生态的这些产品经理和创业者出现。我们公司也在进行产品团队结构的调整,有经验的人适合做管理,但是真正到产品细节设计的时候,其实要不停地去引进新的血液。

  创业者的状态方面,我觉得他们已经变得更加的务实了。大家一上来就开始会算成本和利润。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挺极致的变化,现在投资人更多的真的都在沉淀地思考你做这个事情的商业和它的用户的质量怎么样。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603/2016030239393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