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从“疯投”回归到“风投”——天使投资人大复盘

市场对我们表现一贯的看法,我们内部也在反思,相对来说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个投资限度。我们觉得在这一轮到下一轮中间,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不会投。
2016-04-15 09:00 · 投资界综合     
   

从“疯投”回归到“风投”——天使投资人大复盘

  主持人:接下来进入今天论坛的环节,刚才讲到过风口,讲到过有极少数几只猪在空中翱翔,剩下的在锅里熬汤。总理去年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视察,视察最后一站到了创业咖啡叫3W咖啡,喝了一杯3W咖啡的创业咖啡,他们就子此推出一杯总理创业咖啡,卖价48元。我哥们好奇买了一杯,喝了之后我问他,你喝那么多咖啡,和你之前喝有什么不同?他说能有什么不同,都有泡沫。

  去年上半年我们看到是创业投资的热潮,热到什么程度?徐小平老师讲了话之后,下来被很多的人围住了。漂亮女生到前面跟徐小平讲她的项目,徐老师说你这个项目不错,我愿意投你。漂亮女生说您已经投过我了。

  到了2015年下半年一级股权投资市场和二级股票市场被跌落到冬天。只有两首歌可以代表去年的变化,一首是邓紫棋《泡沫》,孙燕姿的《绿光》。到底是创业的春天还是都天,我们邀请诸位投资大咖一起跟我们复盘2015,他们是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紫辉创投合伙人郑刚、真顺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祝捷、腾业创投合伙兼董事总经理孙敬伟。

  主持人陆刚:各位好,我们进入嘉宾论坛这个环节。2015年主持人说了是一个比较疯狂一年,怎么疯狂?上半年是很疯的疯,下半年是傻,二级市场一路暴跌,一级市场也很低落。

  我们今天这个讨论题目是怎么从“疯投”变为“风投”,回到风险投资商业本质。希望这个圆桌论坛诸位可以做一下分享。

  投资就是两个话题,一个是赚钱,一个是亏钱。你们想听赚钱还是想听亏钱?都想听,亏钱的声音大还是赚钱声音大?亏钱。平时在其他论坛上,咱们各位嘉宾和知名天使经常说我这个项目赚了几百、上千倍。今天主题无外乎赚钱和亏钱,请各位嘉宾注意,以亏钱为主。

  *个问题提交给各位,从雷军雷总的“风口”,到疯狂的疯。2015年有很多热的概念,O2O、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也好等等很多。到下半年和到今年,现在融资大家不用再说是O2O项目。各位在这中间,有没有对“风口”的一些冲动,在2015年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能够跟在座各位天使和同行们做一些交流和分享。首先请张鹰张总。

  张鹰: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在座很多都是我的师长和前辈,在投资领域向大家多学习和请教。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分享,我很坦率去说至少2015年我本人还是有些项目是亏了钱的。主要看两个方向,一个就是现在都不提的O2O,所以现在我也把O2O改成消费升级了,听起来好听多了。第二个最早投系列“找”,找这个,找那个。以找钢为代表,“找”的领域里面肯定也有一些即时企业交易,会有很多“坑”在里面,我也有一些教训。本身意义上来说,在形成泡沫的过程中,这些泡沫破灭可能变成滋养土壤的肥料,引起我们的思考。除了一些短期损失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吸取。

  我围绕一些农业改造生鲜电商,我投了一个案子,到10月份觉得不妙,这个项目基本叫停了。虽然帐上有充足的资金,我们作为投资人,我们三家主要投资机构把这个项目叫停。叫停核心是尽管他还有钱,我们不想在我们自己都觉得明显存在商业价值误区的地方再去浪费资金和时间。

  我们批判各种效率低下的交易和流程。复杂流通环节中,很多环节的经营者用不合规的方式。你把非合规的地方变成一个公司化运作之后,你节省下来那部分的效率和成本被另一个增加的成本吃掉了。美的东西未必真的美,不管是O2O也罢,企业交易平台也罢,里面肯定有一些坑。

  如果反思,有一点点小的心得的话,我倒认为“互联网+”和“+互联网”是两回事。互联网作为效率聚合先进生产力之后,你把生意本质想明白了,生意本质抓住了,互联网工具对它的改造升级恰到好处。我们看到很多失败案例恰恰由于互联网进去了,没有真正改变商业本质,连成本结构都没有改变。资产负债表也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最后失败了。

  你把这个生意看穿了,传统做烘焙行业你也可以投。为什么,原来是两类,一类是工业烘焙,一类是品牌烘焙。有了互联网之后,成本结构、营销渠道和它的整个资产负债表有很多变化。我们投资一些互联网做蛋糕,一也有品牌零售烘焙,我们一结合觉得效果很好,可以做。

  还有互联网家装,这个领域很热,我们去年投了一些围绕家居家装的案例。不把它当成互联网看,当成家装翻新和需求来看。我们做的没有那么大,用“标准化”来快速服务,解决家居生活和环境改造的需求,把线上的流量订单系统化的普及进来。

  生意本质抓住了,用好互联网,还是得踏踏实实做,叫不叫O2O不重要,消费升级是本质。叫不叫B2B不重要,企业效率提升是本质。

  徐晨: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当市场过多资金涌入之后,会产生一些变化。反过来看我觉得今年下半年很多机构比较活跃,还在调整,找方向。还是在投,从单纯补贴类冲量业务变成更加细分服务类的业务。天使或者早期融资,预计将来可以成为下一个巨大产业的机会。包括去年开始,砸钱非常多。相比O2O来说,稍微小一点。其实天使行业生态圈决定了它有一定的保护性、几率性在里面。所谓低概率的事件和小概率情况造就很多原来从传统行业创造的模型。

  郑刚:大家好,我是郑刚,从国外来讲,什么是天使投资人?什么样才是真正的天使投资方。你要经历一个周期,从小做起。甚至不同行业,让自己成为一个资金去投,国外和我们也非常类似。2000年、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教创业者怎么扩大企业,获得用户量。有一个非常知名女性天使投资人,他们花钱的方向,他们广告方面,获取用户方面花的非常少。我认为您应该在这块投入要扩大十倍,股市泡沫每天跌三百点、五百点,大家吓死了。

  后来我们国内这些百团大战,去年O2O这些事情上面,我非常警惕。用烧钱的方式获取用户,某种程度上非常不健康,不可取。我们也参与一家O2O公司,我投他们最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烧钱或者说烧一点点。但是竞争对手到他们公司楼下去烧,说难听点就是做假帐。他们投资人是非常知名的投资人。某种程度上,用烧钱的方式获取用户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模式。

  在某些行业里面过度非理性的行为导致整个行业冬天,某种程度上占50%。同样的行业烧太多,前面被烧怕了,没了。应该树立一种严格控制公司的成本和公司获取用户的成本,公司合理薪资开放和支出,这样企业才会更进步,良性发展。

  再讲一个失败例子,没有投到比较好的用户,后来也失败了,可以反思一下,我觉得还是涉及到大量的线下,非线上的传统业务和线上结合这块。线下这块往往是我们天使投资人无法掌握到的,你涉及到线下复杂关系这块往往我们很难掌握。后来被叫停,因为投进去之后表面很好,其实都是虚的。他们实际上是合谋把你拉进来,我们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全部进。

  还有另外一个是我们大学生创业的事情,我觉得应该这样,我觉得一方面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时,还要鼓励大家对自己全面素质提高,全面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对未来的认识。其实我们发现大的独角兽基本上都是有相当多的创业者,大学生创业要鼓励,但是要非常谨慎,谢谢。

  李祝捷:我们比惨,台下更高兴一些。上半年还是很傻去投,没有经过周期的投资人肯定需要一个又一个周期去打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反思和复盘互相逼着去检讨。寒冬期对过热期的思考,我们肯定每个人都是泡沫的创造者,为什么那么多追着呢?现在不是创业者少,是投资人多。来了一个项目,来五个投资人。泡沫期是投资人造成的,不能去怪创业者。一期项目比较好,有些项目三十倍、五十倍,我们的反思是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是14年下半年开始投,14年下半年年底A轮,15年年初上半年融完B轮,倍数出来了。天使轮介入就是一两千万、三四千万估值,B轮好的项目上亿。后来项目质量没有明显的下降,甚至有些创业者非常优秀。有时候你投完之后正是寒冬,每个VC机构都投。船倒了我们天使也不投,不投原因很简单,每个泡沫期都投了一头泡沫的公司,你不可能每个都好。

  我们主营工作迅速转成擦屁股,从挖个坑自己跳进去,然后坑里面搞明白这个坑什么样,然后从坑里面跑出来,这是需要过程的。你的投资业界从某种程度上和你的个人能力和创业者能力和投资人信心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和他们有关,这就是一个节奏。能把握好他们太难了。

  我们总结两种投资风格,一种是包括徐老师,属于国外型,一年100个项目到150个项目。另外一种,雷总型,精耕细作。这两种投的方法都各有各的道理,每家机构坚持自己的特点。最终总结是你运气好。

  再回首就不太一样,更成功一些。我刚才讲的这个案例是去年集中反映,美国其实也是一样,你从96、97、98开始投,赶上2000年的大泡沫,公司纷纷上市,大家莫名其妙的赚钱。

  这个市场我们总结就是看的明白,看运气,每个人交学费,学费交够了就知道什么时候收手,什么时候躲着,什么时候出手。学费没够,自然是要交学费。我们还在交学费和总结的过程中,为什么出来创业?就是不忍心教导师学费。

  孙敬伟:我发现我来参加这个论坛有点不合适,我本人的工科背景,后来在外企,个人兴趣来做这事情。如果说比惨可能是我个人做天使投资的时候有一些血泪教训是真金白银的损失。做了机构化的天使投资之后,对投资的策略还有投资逻辑做一个梳理。

  我们属于精耕细作型,看准了再出手。目前来看这十个项目发展的都还不错,甚至有一些在今年完成B轮的融资。不管是投资寒冬还是热潮,作为天使投资个人还是机构,坚持自己的投资逻辑,投资自己熟悉的项目,投熟人规避由投资引发的泡沫,这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逻辑。

  要说比惨,就是个人的一些经历,不在这赘述了。谢谢。

  主持人陆刚:谢谢各位嘉宾的比惨,论坛时间比较紧张,我给徐晨总和郑总,你们两位有一些投资项目,这个问题是什么?做决策的时候你们对于期望回报门槛倍数,在天使阶段和B轮的时候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期望?

  徐晨:相对来说我们的资金量不是很大。市场对我们表现一贯的看法,我们内部也在反思,相对来说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个投资限度。我们觉得在这一轮到下一轮中间,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不会投。起码是30到50倍的回报,基本上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项目一个回报。

  郑刚:我自己是有这么一个概念,种子期什么回报都有可能。种子几百倍、上千倍都有可能。基本上你要达到上万倍这种,一定是一个大的独角兽公司,我觉得每十年才出一个。一般希望一个企业投进去之后,一年之内就要有1倍到6倍的报酬,从天使投资角度,一年之内有两三倍、三四倍的回报是正常的。能做到这样,企业要具备很多东西都是对的,产品对,创始人对,行业对,融资的下一轮等等,否则我觉得作为天使投资来讲,确实需要一定的抱团,你要跟你下一轮投资人形成一个比较紧密的合作。我自己一个深刻的体会,像去年所谓资本寒冬,非常正视你所存在的位置。大概从天使到5、6倍一年,特别好的企业,一年之内或者几个月之内,也有可能。

  主持人陆刚:谢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我们在投资领域里面十几年了,能够上这个台的一些嘉宾其实背后都有带五十倍以上至少是真金白银的。希望未来坐到台上的一些嘉宾,他们仍然是五十倍以上回报的嘉宾。大家切勿太过贪心,这样才能摆好良好的心态。

  今天之所以能够分享一些比惨和在行业调整之后分享这些,让各位同行在这个时间点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的时机。布哪些方面?下面有重量级嘉宾给大家介绍,先谢谢台上诸位嘉宾。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