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创业史上十大悲情案例:名噪一时却匆匆陨落,这些创业明星败给了谁?

从1999年中国第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视美乐”到如今“霸道女总裁”王凯歆和她的神奇百货,中国创业浪潮走过了17年。这期间不少曾经备受追捧的创业者以及明星公司,他们如同一颗彗星,有过璀璨但最终陨落,构成了中国创业史上悲情的一幕。
2016-07-27 07:22 · 投资界  刘全   
   

  PPG:沦为国内互联网最大投资笑话

中国创业史上十大悲情案例:名噪一时却匆匆陨落,这些创业明星败给了谁?

  在中国商业史上,PPG绝对称得上是一朵“奇葩”,其从辉煌到陨落的过程有如一出连续剧。

  【资本追捧】PPG成立于2005年,业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售卖衬衫。轻资产、减少流通环节的概念,加上狂轰乱炸的电视、户外广告,PPG迅速建立起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成为了媒体和资本疯狂追捧的对象。

  2006年第三季度,PPG获得了TDF和集富亚洲的第一轮6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07年4月,PPG获得了第二轮千万美元的投资,除了第一轮的投资方追加投资之外,还引入了凯鹏华盈。当时电子商务在VC投资圈非常吃香,而PPG算是其中的佼佼者,称得上绝对的明星项目。

  然而从2007年底开始,PPG的问题开始浮现,比如拖欠货款、货品质量投诉等,但PPG仍然受到了数家风投机构的追捧,三山投资公司击退其他竞争对手,向PPG投了超过3000万美元的资金。三山投资宣称选择PPG是因为很看好其市场、模式及团队,并透露PPG已计划于2009年初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跌落神坛】2009年末,PPG的商业神话夏然而止。PPG整个商业链条破裂,之前PPG自得的所谓又国际化又本土化的梦幻团队也土崩瓦解,创始人李亮抛下一个去美国发展的谎言就神奇地失踪了。曾有媒体在2009年互联网大会上评选出5年来投资最失败网站,PPG名列榜首,成为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投资笑话。

  24券:创始人与投资人 “反目成仇”

中国创业史上十大悲情案例:名噪一时却匆匆陨落,这些创业明星败给了谁?

  翻开国内团购网站发展史,24券是无法跳过的一页。

  创始人杜一楠,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学士、硕士、经济学学士,哈佛大学MBA(中途休学),曾任美国最大的私募产权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资经理,回国之后进行创业,打造了24券团购网站。

  【资本追捧】作为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本地服务团购平台之一,24券头上顶着不少“光环”,也曾备受媒体和资本追捧。从2011年春节到8月份,24券先后拿到了两轮融资,其中第二轮金额高达千万美元,投资方有马来西亚成功集团等机构。

  【快速扩张】随后,24券开始了疯狂扩张,结果造成了严重的亏损。由于资金运转严重亏损,而一时间又无法迅速收回账款,无奈之下杜一楠选择了裁员,4500人团队迅速缩减至300人的规模。

  【跌落神坛】后来,杜一楠找到马来西亚投资方,希望对方能继续追加投资,但遭到了拒绝。杜一楠以保障员工利益为由划走了公司账户中的200万。作为回击,投资方撤出了已经注入到开曼注册公司(24券为VIE结构)的230万美元,最终,双方信任关系彻底破裂。经历漫长的停运后,2013年1月,24券正式关闭。

  回过头看,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在于创始人和资本方的内讧。创始人欲扩大24券的经营规模,而投资人却无法完全信任创始人,最终没有谈拢,结果一拍两散。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全,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607/2016072740037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