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CGV在华走过“艰难10年”:定位高端,盈利困难,终入万达怀抱

尽管CGV影院让万达院线如此上心,但这家影投公司从2006年进军中国开始,一直到2015年才开始真正盈利。令人好奇的是,万达为何会看中这家亏损10年的影投公司呢?
2016-08-29 09:17 · 娱乐资本论  高庆秀   
   

CGV在华走过“艰难10年”:定位高端,盈利困难,终入万达怀抱

  万达院线对渠道整合的野心,已经逐渐从国外转到国内。

  从本周一开始,这家巨头旗下将不仅仅只有自家的直营影院,还包括CJ希杰集团旗下部分CGV影院加盟店。

  在大开大阖的影视江湖,非资本层面的合作原本不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但对于万达院线来说,这次合作,也许不比其他海外大院线并购来得更省劲。

  CGV内部一位知情人士称,万达一开始想收购全部CGV影院,但CJ希杰集团不同意,前后至少谈了三次,甚至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还为此亲自去了一趟韩国,最后才达成部分加盟的合作。

  尽管CGV影院让万达院线如此上心,但这家影投公司从2006年进军中国开始,一直到2015年才开始真正盈利。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外资背景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原有的管理经营体系要有本土化的过程。“这其中,他们除了要跟中国本土企业竞争以外,还要承担探索中国市场带来学费。这些都将推迟CGV在中国盈利的时间。”

  令人好奇的是,万达为何会看中这家亏损10年的影投公司呢?这也许与国内日益竞争的院线市场有关。

  目前,万达院线的票房总收入在国内院线中*,但市场占有率并不算高。况且,随着新建影院越来越多,这一市场份额无疑将受到稀释。

  此外,中影和上影陆续登陆A股之后,万达院线在A股将受到中数院线以及联合院线带来的竞争压力。

  选择与CGV联盟,或许是万达院线合纵连横的*步棋。
CGV总票房排名第7位,但10年未盈利

  CGV是韩国CJ集团下属的一个上市分公司,也是韩国*的影院公司。10多年前,韩国商人就嗅到了中国娱乐产业崛起的信号。CJ集团则以影院为突破口进军中国,打算借助广阔的中国市场将CGV打造成下一个“希杰神话”。


(数据来源:艺恩数据统计)

  在去年一份全国影投公司的报告中,CGV影院在中国的总票房为10.3亿,仅次于横店院线(14.4亿),位居全国第7位。在总票房前*的影投公司中,CGV的票房增长达83.7%,排名第二。

  但这样的票房成绩并没有掩盖CGV多年未盈利的事实。有媒体报道,到今年*季度CGV才开始真正盈利。根据CGV今年*季度财报显示,在中国的销售额为893亿韩元,营业利润为93亿韩元。

  在小娱拿到的一份CGV的财务数据中,在2014年和2015年,像CGV盘锦店等在二线城市的部分影院都处于亏损状态。此前甚至有传闻称,由于CGV的亏损,2014年希杰集团一度想将CGV撤出中国。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事实上CGV中国其实在2014年就已经盈利了,大概200多万;去年,CGV甚至盈利千万元以上。

  “去年全国票房增长速度达到48%,国内不盈利的影院很少;外加上,那段时间,李凯(现任万达影视副总裁)曾经对CGV内部组织架构、运营体系等做过一轮大调整,并对接了一些影视资源。”

  回顾CGV进军中国的这11年。2006年,CGV与上影合资开设了*家影院——上影CGV大宁店。但CGV影院在中国的发展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在此之前,整体扩张非常缓慢,5年时间内才开了2家店。

  这与相关政策有关。中国对外资投资文化企业一向小心谨慎,外国资本不能独资影院等文化企业。但2010年CJ希杰并购了一家香港公司,并以这家香港公司的名义在内地投资影院,这样就绕过了国家政策壁垒。

  有业内人士评论,这算是打了中国政策的擦边球,但确实加快了CGV在中国的扩张速度,因为,港资企业享受跟内地同样的待遇,不受政策限制。直到今年,CGV在中国已经有70多家影院。
成本高,回收期长,CGV之殇

  从装潢设计到服务水准,再到硬件设施,CGV影院在中国一直走高端院线的路线。这样的定位注定了CGV影院前期投入成本要比其他影院更大。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万达建设一家面积四五千平米的影城,包括设备在内,造价大约2000多万,3到5年就回收回来了;但CGV的造价有可能达到4000多万,回收期甚至能达到8年。

  “CGV在国内的影院并不是建一批,而是持续滚动跟进,*批影院还没有回收投资,第二批影院建设又开始了。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盈利。CJ集团高层估计也比较着急,但谁都不想放弃中国电影这块高速增长的大市场。”

  在电影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影城的经营成败,三成靠后期运营,七成来自项目开发。意思是说,如果影院的地段和商业MALL没有选好,后面运营团队再怎么努力也赚不多。

  而在2010年之后的*次大规模扩张中,CGV恰恰就犯了选址方面的失误。导致2013年,CGV进入在中国盈利的低谷期。

  在一家院线同行的高层看来,CGV高层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选择策略上一直摇摆不定。“当时,一批韩国管理者将影院选址在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在这些城市也不太好的地段。”

  比如,江苏盐城有一家CGV影厅开在了城乡结合部,还一个四线城市CGV影院开在了机场附近。这些地方的消费人群与CGV的高端定位并不匹配,后续观众上座率可想而知。

  当然,这一策略的出现可能伴随着CGV在中国种种被动局面有关。一线城市地租高企,可开发的成熟商MALL少,也与CGV刚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扩张的时候品牌影响力有限,拿不到优质项目有关。

  比如有个开发商在核心商圈建一个商业MALL,大家都知道是个好项目,CGV想入驻,万达、星美、中影可能都想租,因为商铺越好,对票房越有保障,但是这时候CGV的品牌知名度低,开发商很可能就不跟CGV合作。

  这种情况下,要想拿到好项目,CGV就需要出比国内其他影投公司更高的价钱。这也决定了CGV的影院承担着比国内其他影院更高的票房营收压力。全国影院平均票价超过40元的影投公司只有两家,一家是万达,另一家就是CGV。

  后来为了提高在中国的知名度,除了上海两家影院,所有合资影院都变成CGV在前面,比如,CGV星星。这些影院在运营方面全部由CGV主导,同时,还建设了类似苹果体验店一样的线下体验店,让开发商体验一些新放映技术,并邀请知名开发商去看韩国CGV的现状。
求买失败,再谈合作,万达图什么?

  尽管此前CGV一直没有盈利,但在全球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今年4月《票房》杂志整理的TOPO20名单中,亚洲地区共有4家院线跻身10强,其中,除了万达、大地、中影数字还有韩国的CGV。

  事实上,在影院方面,在一些区域内,CGV的业绩已经超过万达。比如山东青岛的华润万象城CGV影院。上述CGV内部人士称:“从开业的第二个月开始,就是全山东省票房*,到现在还是票房*。这家CGV的票房收入几乎是万达在青岛两家影城票房的总和。”

  但在影院之外,CGV还是一家电影放映技术厂商。比如Starium(自主研发的数字巨幕)、ScreenX(独立开发的正银幕+左右壁面多银幕投影系统)、4D plex等银幕新技术等,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CGV一直都走得比较快。

  不过,这些技术有个致命弱点,就是片源比较少,一般影片都是按照2D或者3D的格式制作,很少专门制作成特殊格式。CJ希杰在中国有几个合拍片的合作方,可以拿到部分片源。

  在片源方面,万达显然比CGV更有优势,特殊格式影片的片源更丰富,比如今年暑期档《魔兽》、《快枪手》等影院就有杜比影厅的*版本。这也是CGV看中万达院线的原因之一。

  而站在万达院线的角度。它曾经是*批中国上市的文化企业,对于高层来讲,市场占比直接影响股价。但现在,中影和上影双双上市,以前在A股,万达是稀缺标的,稀缺股票,现在股民的选择更多。万达院线的业绩压力也比较大。

  有传闻称,一开始万达院线想全部收购CGV影院,但CJ集团并不差钱,因此没有答应万达收购的提议。“万达与CJ的第二次谈判据说也没有谈好,万达的意思是让CGV全部加盟万达院线,但CGV考虑跟多的是能从万达这里获得哪些资源?这样才有了第三次谈判,曾茂军亲自到韩国,跟CJ集团的高层会面。”上述CGV内部人士称。

  有统计显示,截止2016年7月31日,CGV影院共计产出8.34亿的票房,万达院线共计37.12亿的票房。此次,尽管只是部分CGV影院加盟万达,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将提升万达院线在整体市场占有率。

  随着国内影院数量逐渐趋于饱和,CGV之后,或许万达院线开始将并购和加盟的目标对准更多国内影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