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神话和荒唐背后的牟其中:爱骂下属“傻博士狗屁不通”

“问题不大”是牟其中当时的口头禅。他从不觉得自己是在说大话,反而觉得很多时候是往小了说。他对象都不敢想的人不以为然:“在一头大象面前,小溪是努力几步就可以跨越的;而在一只蚂蚁面前,却成了不可逾越的大海。”他自比大象。
2016-10-09 08:52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陈光   
   

  蚂蚁不懂大象

  高谈阔论和研究三边关系,帮牟其中创造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1989年有一件老生常谈的事:牟其中用500车皮的积压物资,通过以货易货换回了前苏联4架图-154飞机。

  直到今天,这依旧是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故事。而能干成这种事的,非牟其中这类兼具口才和胆识的人莫属。

  他在火车上和人“扯皮”时,得知面临财政危机的前苏联准备卖飞机,但是找不到买主。这种不着边际的信息却让牟其中动起了心思。他对国内和前苏联的商业情况有相当研究:当时苏联严重缺乏轻工、食品等生活用品,而中国因经济一度过热,导致大量轻工业品积压。

  另一方面,国内行政部门对跨部门的业务缺乏主动性,这笔买卖能做,但是需要外力来推动。于是,牟其中充当桥梁,他游说刚成立的四川航空买飞机,又说服前苏联企业将飞机先开到成都,然后将飞机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再拿这笔钱购买大量轻工产品交易给前苏联。

  牟其中称南德从中获利接近1亿人民币。

  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笔堪称*的生意。川航用极少资金拿到了干线飞机,解决了运输工具短缺的问题;银行收获了不菲的回报;涉及的中国企业解决了积压问题;前苏联飞机有了市场,人民获得了亟需的轻工业产品……

  在*代企业家们肩挑担扛完成原始积累之际,牟其中靠着“对缝”收入近亿,这样的对比令他成了外界眼中的“神人”。

  那之后,牟其中的雄心和口气越来越大,而他对数字的“敏感度”则越来越低。

  1992年夏天,牟其中还很清醒,他称要拿1000万来筹备“世界华人经济论坛”,另外拿出5000万元用于陈天生的科技项目。

  但1年后,其口中的金额瞬间跃进百亿级:1993年春天,他要投资100亿开发满洲里,投资50亿根治陕北的荒漠化;1994年,他提出投资100亿在上海建118层的世界*高楼;1995年秋天,他说要在上海和宁波之间建一条高速公路,涉及资金2300亿;1996年,他提出将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宽50公里的口子,使干旱的西北地区变为粮仓,继而提出在横断山脉中筑起一座拦截大坝,投资额为570亿元;1998年,他称想花2.5万亿解决黄河水干涸的问题,“2.5万亿人民币是3000多亿美金,这不是个了不得的事,是可以解决的。”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全国储蓄总额不过6万亿。

  “问题不大”是牟其中当时的口头禅。他从不觉得自己是在说大话,反而觉得很多时候是往小了说。他对象都不敢想的人不以为然:“在一头大象面前,小溪是努力几步就可以跨越的;而在一只蚂蚁面前,却成了不可逾越的大海。”

  他自比大象。蚂蚁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大象,两者的视角有着天壤之别。外界不懂牟其中,但是这并不妨碍彼时的舆论将之视为“神人”般追捧。

  口气需要实力进行背书。埃隆-马斯克说要带着100万人移民火星,他被很多人视为改变世界的英雄。同理,在那个年代,牟其中也被视为经济变革的主导者,因为他空手换来了飞机,并且参与了人类*颗电视卫星的发射工作,尽管后一笔买卖里,南德遭遇严重亏损。

  几年的时间里,牟其中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每到一处,他都习惯性地提出动辄数十亿级别的投资与改造计划,但是兑现次数寥寥。

  不过,从表现上看,牟其中并非完全的口头行动者。他提出将陕北改造成“江南”时,曾组织了一大批水土保持专家、农业专家、气候专家前往,甚至还邀请了定向爆破专家。

  牟其中的想法是将陕北的沟梁卯塬全部炸平,炸出一个平原来。地形变了,水土流失问题减少,西北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这个想法到底行不行?很多专家认为技术上肯定是能炸的,而且一定能造得出平原来。于是牟其中搞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其大计。

  但放置实际,这个计划显然是无稽之谈。“炸平”陕北是一项过于浩瀚的工程,移民安置、夯实土地、基础设施……每一项牵涉的资金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炸了植树造林的成果,炸毁了人文、自然古迹,那更是违法行为。

  牟其中的其他计划,包括炸开喜马拉雅山、引雅鲁藏布江水等,都和“陕北平原”一样,仅存于理论之中。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真的实施,那也是国家层面的巨大工程,绝不是他和南德集团可以接手的。

  曾有媒体以“错位”来形容牟其中的大计和其身份之间的落差,称这是其悲剧的根源。

  理论大师

  牟其中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模糊,他说自己是一个“三不像”:半个经济学家、半个社会活动家、半个企业家。

  作为经济学家,牟其中提出了很多非常先进、同时又契合当时社会热点的理论,其中一些放置今天仍颇有见地。

  买卖飞机之时,牟其中提出了“1度理论”,即社会存量资产犹如烧到99度的水,只要再加1度就可以沸腾,而这1度,就是他和南德的智慧经济。

  1992年,曾先后数次接受华商韬略专访的新加坡著名企业家黄鸿年,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中策热潮”,其旗下的中策集团在1年间斥资52亿美元购入了196家国有企业,通过重组、引入资金和技术等方式实现了大批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集资计划。

  “中策现象”引发全国关注,牟其中非常羡慕黄鸿年的大手笔。在对方的模板上,他提出了“平稳分蘖”的经营模式(与国内外人士合作,南德提供发展机会与条件,共同创立项目公司,并将大部分股份赠给其主要成员),又在此经营模式下提出了“765工程”。

  牟其中的计划比黄鸿年要大得多。所谓765工程,即南德与全国每家国企合建一个100万美元为单位的小合资企业,南德投51万美元即可控股。按照相关规定,南德在注册时只需缴纳7.65万美元,带着这些合资企业,南德通过其美国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每家合资企业的对应资金在1亿美元左右。

  牟其中计划通过这样的模式来“掏空”华尔街,利用美国的资本对亏损的国企进行资金注入与改造。不过,这个工程具体进展到了哪一步,外界从不清楚。

  在这些工程进行的同时,牟其中又提出开启南德试验,并且开创了“第四产业”的概念。他将企业分为四类:*类是卖劳动力,类似台湾富士康;第二类是卖产品;第三类是卖标准,比如微软;第四类是他发明的,卖方法。

  从空手套飞机到765工程,都可以归结为“第四产业”。牟其中说:智慧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人的脑力劳动即智慧为中心的,我们必须找到让智慧能充分发挥、施展、创造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

  “卖方法”并不是牟其中首创,这在当时很流行。“点子大王”何阳曾红极一时,他演讲的门票比“四大天王”演唱会的门票还贵,而且通常一票难求。《人民日报》曾撰文称“何阳卖点子,赚了40万,好点子也是紧俏商品”,牛群、冯巩的相声《点子公司》也是以何阳为原型。

  所谓“卖方法”,实际和如今咨询公司做的事情差不多。但是牟其中将其理论化,并且陡然提升到了全新产业、全新经济时代的高度,这样的高屋建瓴让他备受关注。

  不过关注虽广,但鲜有人明白“南德试验”究竟是什么。直到今天,媒体在提及南德试验时也只是原文复述,不知道其具体如何实施、又能有哪些后续成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