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满满都是套路:《我不是潘金莲》拿下首日票房冠军 冯小刚“想要的都得到了”

尽管冯小刚一再暗示《潘金莲》是冯氏喜剧20年的里程碑之作,强调各种美学艺术创新,但自己早已成为了一名“电影商人”。如今,《潘金莲》上映首日便拿下了票房冠军,冯小刚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可以稍稍放松。
2016-11-21 12:06 · 投资界  刘全   
   

  “保底”背后的资本游戏

  在冯小刚炮轰万达的背后,浮出水面的不仅是华谊与万达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还有赤裸裸的利益博弈。

  据了解,《我不是潘金莲》的主要投资方包括文投控股、华谊兄弟和北京文化。在电影开拍之初,文投控股的子公司耀莱影视,就与华谊兄弟、摩天轮文化(北京文化子公司)签订了保底发行协议。

  根据该协议,《我不是潘金莲》如票房低于5亿,耀莱将支付2亿票房净收,票房5亿至8亿部分的净收益由耀莱独享,票房超出8亿元部分,耀莱将获得票房净收益的50%。换言之,《我不是潘金莲》在刚开拍时,就已经赚了2亿元。

  因为这一纸“赌约”,利益各方无不使出换身解数拉票房。此前,负责发行的猫眼向影院提出了一项合作,影院如果在上映首日18号,满足场次超过50%的排片份额,将有可能拿到每张票价10.1元到15.1元不等的补贴。以一张票价35元算,这意味着观众有可能买到19.9元的最低票价,“这可能是猫眼今年票补最多的一部影片”。

  放眼圈内,如今保底已成热门大片标配,华谊也曾经尝到不少“甜头”。

  此前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上映前,华谊出资8100万作为发行保底,后又追加700万投资。作为交易条件,当影片在大陆发行净收益大于等于2000万时,华谊能获得净收益70%以上的分成,其他投资方获得净收益不超过30%。

  最终,这部电影票房12.46亿。华谊获得3亿左右的净收益。后来,星爷把华谊告上法庭,原由是华谊承诺票房5亿以上会有分红,分红收益应该是8610万元。但一是因为关于票房过5亿到底是卖的票额过5亿还是净利润过5亿双方有分歧。结果,法院判周星驰败诉,华谊在这次对赌中大赢。

  但保本作为一场资本游戏,并不意味着每一部都能大赚,万一失手,也是惨不忍睹。此前,《一步之遥》万达保底10亿,结果最终票房5亿多,连万达公子“王思聪”都忍不住开骂了。而《太平轮》更是惨不忍睹,作为发行方的乐视欲哭无泪。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全,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611/20161119405611.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