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看似平常的变化,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
“川菜占领全中国”已是既成事实,辣椒这个最早从美洲引进中国的调味料,几乎将众口难调的中国饮食界一统江湖。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川菜馆和湘菜馆,喜欢吃辣的人越来越多;
在电影院里,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常见,从2015年的动画片《大圣归来》、万合天宜的*部大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再到2016年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7年《西游伏妖篇》,以及《大闹天竺》等等,导演们对孙悟空的热情,并没有随着猴年的远去而冷淡下来,反而愈演愈烈。
OPPO、VIVO“蓝绿双雄”在四五线城市和小城镇的线下轰炸愈演愈烈,经过三五年的发展,已成功双双跻身手机行业出货量前三,并带动了包括金立、华为等企业一同向小城镇进发,大量铺货。
以“快手”为代表的面向广大农村用户的互联网应用,正在以超高的速度发展,悄然捕获4亿用户;电商方面同样增长超人预期,2016年上半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已有3120亿元,全年接近6500亿元。
然而对于习惯在星巴克喝咖啡、在地铁里刷苹果手机、看papi酱的城市人来说,川菜并非是吃饭*的选择,很多人更愿意去尝尝鲜味十足的淮扬菜;比起去电影院看孙悟空,他们可能更喜欢窝在家里看美剧。当然,即便广告看得再多,他们也不可能用vivo手机换掉自己的苹果。
虽不是泾渭分明,但一条若隐若现的分水岭,正在消费群体之间悄然形成。
我们看到在分水岭的另一侧,一批新鲜的品牌,伴随着新的消费力量快速崛起,迎合了来自中小称呼和乡村新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商界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虽然尚未成为主流,但潜力十足。
川菜崛起的背后
原本川菜的麻辣,是为了适应于四川、湖南等地区阴雨不断的天气,和相对较短的日照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川菜馆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更多地区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改变了。
2010年,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中国人的饮食状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
2013年,“豆果网” 对互联网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发布了《2013年中国美食网络发展及趋势报告》。报告评出了“中国2013年度十大味道”,辣味又排在了*位。
最近几年,这种势头仍有增无减。
对于大城市人来说,麻辣意味着“味觉”的刺激和快感。焦虑的生活需要用更加劲爆的口感来化解。在麻辣的刺激之下,似乎工作一天的煎熬都可以被暂时忘却。
而对于大城市之外更多人而言,特别是那些刚刚有能力负担饭馆消费的群体来说,居家的饮食已经足够清淡了——酱油、醋、葱姜蒜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下馆子,当然要寻求不一样的味觉体验。鲜香可能过于昂贵,辣味自然首当其冲。
另外,对于不少收入相对较低的消费者(特别是四五线城市、小城镇与农村消费者)来说,每一次下馆子都意味着对自己胃口的一次“投资”。选择川菜的几个常见菜品,可以在满足胃口的同时,承担最小诸如不合口味、厨师技术欠佳之类的风险。性价比之高,远胜其他菜系。
“辣”和几个主要菜品的符号化认知,给川菜的扩张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走在任何一个小城市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辣子鸡和毛血旺等菜品的饭馆。这些价格低廉、味道麻辣的菜品和无处不在的小店,支撑着川菜越发庞大的市场。
滋味劲爆、价格不高、定位清晰。川菜大军恐怕是中国庞大的农业、小城镇人口收入增长所带来的消费升级,最为直接的受益者。而这个群体收入增长所引爆的消费市场,远非一个川菜这样简单。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同样的模式和道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