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36岁科长嗑瓜子嗑成安徽首富,靠几毛钱利润年入30亿,论吃货的终极修养

一个堂堂政府部门的科长,放着公粮不吃,非要去卖瓜子,是不是疯了?说实在的,陈先保下海创业归结于情怀也好,深谋远虑也好,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创业历程堪称一个经典案例!
2017-05-04 17:26 · 微信公众号:创日报  尹太白   
   

  今天呢,创哥要写的这个人是一个老企业家,他不搞什么高大上的行业,也没有互联网思维,就连利润都低的让人可怜,但他却凭借这几毛钱的稀薄利润当上一省首富,还上了市,身家更是高达30亿!

  这人就是洽洽瓜子的创始人

  也是安徽省的首富

  陈先保

  靠卖瓜子也能混成首富,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其实与其他的省首富相比,

  陈先保的起点算是比较高了,

  他大学一毕业就进了政府部门,

  才30几岁就端上了科长的铁饭碗。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疯狂羡慕他时,

  陈先保却毅然辞掉公职,

  下海去卖冰!棍!和!瓜!子!

  当初羡慕他的人反过来笑他是傻子时,

  陈先保不仅一口气把瓜子卖了30亿,

  而且还带领企业上了市,

  常年霸占行业老大的地位!

  一个堂堂政府部门的科长,放着公粮不吃,非要去卖瓜子,是不是疯了?说实在的,陈先保下海创业归结于情怀也好,深谋远虑也好,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创业历程堪称一个经典案例!

  放着政府铁饭碗不要,非要去东北卖冰棍,结果挣了上千万

  1982年夏天,23岁的陈先保才刚刚大学毕业,就直接被分配进了安徽省商业厅下属的糖业烟酒公司做管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能拥有这样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简直能让所有人都嫉妒到喷血。

  才二十几岁就有了这样的高度,陈先保自然成了周围人所羡慕的对象,而且陈先保的仕途一帆风顺,才36岁就当上了科长,出门车接车送,整日混迹于上流社会,不出意外的话,光荣退休后弄孙为乐才是他既定的人生轨迹。

  然而就在人生最辉煌最*的时期,陈先保却突然辞职了!

  家人和朋友全都一脸懵逼,赶忙跑去问他什么情况,是不是脑子进水了?陈先保却淡淡说,不干了,我要去卖冷饮。

  卖冷饮!什么鬼?堂堂科长居然下海去卖冷饮,史无前例啊!

  可他根本不care周围人不理解和异样的目光,1995年,年近不惑的陈先保租了个小车间,决定进军冷饮市场,但之前的工作经历让陈先保看得很明白,这个市场太大了,吃不下,还得再细分一下——进军儿童冷饮。

  正是因为明确了方向,才让陈先保避开了混乱厮杀的行业竞争,他别出心裁地把冰棍做成了双节棍的模样,取名棒棒冰,结果小孩子们看到后都疯了,当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竟然掀起了一股“棒棒冰”潮流。

  然而,外形变化并不是核心竞争力,棒棒冰开始被同行竞相模仿,原有的市场日趋饱和,如果不重新考虑出路,那只能等死了,但是怎么才能杀出重围呢?陈先保思来想去,琢磨出个匪夷所思的主意:去东北卖冰棍。

  此语一出,所有人都觉得陈先保一定是疯了,因为南方人凭直觉认为,东北那地多冷啊,东北人怎么可能吃冰棍。可陈先保则认为,只要有夏天和小孩子的地方,棒棒冰就一定有市场。

  结果货刚到东北,棒棒冰一炮而响,当年的营业额迅速突破千万,陈先保一战成名。

  靠几毛钱的利润年赚30亿,因为他掌握了一个秘密武器

  棒棒冰大获成功,陈先保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因为他知道,把冰棍卖到东北,顶多也是在苟延残喘,东北市场很快会饱和,*的出路就是拓展新品。

  然而再一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陈先保这回盯上的,依旧是毫不起眼的行业——卖炒瓜子。

  周围的人再一次表现出了看傻子似的眼神,这种支个炒货摊就能干的小本买卖,竞争更激烈,利润更微薄,算哪门子生意?可陈先保却不这么看,他知道,这里面有大名堂。

  陈先保认为,炒瓜子的痛点有两个:一是嗑起来脏手,二是吃多了上火。

  别人的麻烦,那就是自己的机会,陈先保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他之所以敢进军这一红海行业,因为他找到了一种新瓜子,这种瓜子皮干净,嗑起来不脏手,让他倍感惊奇的是,这种瓜子不用炒,改为煮也能很好的入味,那这样上火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陈先保将“煮瓜子”作为特色大肆推广,在包装袋上标明“百煮入味香”,“不上火”等信息,很快就赢得消费者青睐。

  恰恰火了,但陈先保始终觉得哪里还差点火候,洽洽虽是食品加工企业,却很容易受到气候影响,如果葵花籽产量和质量不稳定,那还是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

  想到这,陈先保一拍大腿,明白了,为了不再受制于天,他决定干脆扼住种植源头——向全产业链发展。

  公司上下知道后全都疯了,恰恰本来只是搞搞加工,利润微薄,现在去做全产业链,不怕把企业搞散架吗?可陈先保不光不搭理,还成立了种子公司,专门试验、杂交,选取优良的瓜子品种。

  普通的葵花种子,亩产只有150斤左右,但恰恰自主研发种子亩产竟然高达450斤左右,同时具有高产、耐寒、反季节种植等特点。

  源头上解决了,那种植就很好解决了,陈先保不仅为农民提供良种,还派技术员下乡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和规范储藏,这直接帮农民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同时也让洽洽确保了原料优质,让整个产业链都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陈先保把企业不该干的糙活、累活全干完了,洽洽对质量的把控也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几年后,同行们才意识到“得优质原料者得天下”的道理,而陈先保却早已完成了一体化布局,直接甩了同行几条街。

  靠10块钱一包的瓜子干翻整个行业,恰恰有四个营销狠招!

  陈先保在创立洽洽之前,其实全国成规模的炒货企业已经有500多家,形成品牌势能的也有50多个,比如傻子、真心等大牌风头正劲,而且小作坊不计其数,在这种行业里连生存都很困难,还要杀出条血路,谈何容易呢?

  对于红海行业,正常人唯恐避之不及,但陈先保的思维和别人不太一样,他一头扎进去,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但他又并非莽撞之夫,为了把恰恰的品牌打出去,他使出了四个营销狠招,创哥觉得足以作为经典案例加以改良和复制。

  1、设计要引人注目,包装要高端

  在街边的传统炒货摊上,一般买完瓜子后都是随手拿张报纸包上拉到,再高档点的,塑料制的包装袋显得廉价庸俗。

  所以陈先保决定先从包装设计上入手,一定要有一种包装袋让人看到就联想到恰恰。于是他精心设计出一种环保结实的纸制包装袋,采用中国红的牛皮纸,搭配竖式大信封,让人看到耳目一新,产品的舒适质感和高端大气迎面而来。

  

  2、斥巨资打央视广告

  90年代末的品牌竞争还处于市场为王的阶段,消费者对于各类品牌还比较模糊,谁能先把品牌知名度打出去,谁就能赢得先机,而陈先保就洞察到了这一规律。

  洽洽瓜子*年的赚了300万,但陈先保却非要砸400万在中央一台上打广告。同行都说这人是不是疯了,这种飞蛾扑火的举动无异于自杀,连恰恰的管理层也都极力反对,甚至做好了公司倒闭卷铺盖走人的准备。

  但陈先保再一次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宁可借钱,也要砸这笔天价广告费!

  结果央一广告播出后,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洽洽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同年洽洽的销售额突破了1亿,都二年暴增至4亿,短短3年,洽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瓜子*。

  3、搞促销就是要真诚,直接送钱!

  陈先保这人,做事相当的简单粗暴。

  为了把恰恰铺满超市、食杂店和小卖部,他想出一个妙招——在整箱的洽洽瓜子中放入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礼金,开箱可见。陈先保这么一搞,超市的理货员、蹬三轮的送货员、食杂店的小老板都抢着拆洽洽的货,一些经销商经常迫不及待地要求洽洽给他们提供货源。

  靠这一招,洽洽迅速构建起深入底层、遍及全国的营销网。

  4、文创产品是品牌营销的另一助燃剂

  卖瓜子就好好卖瓜子呗,但陈先保偏不,他还卖卡片。

  他不断创制以唐诗、宋词、朱德庸漫画和金陵十二钗为主题的文创卡片,陈先保希望消费者在品尝瓜子的同时,还能得到精神文化上的享受。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文创卡片竟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有的人没记住洽洽,却记得有种瓜子里有卡片,点名要买“有卡片的瓜子”。而爱收藏的消费者则对精美的洽洽文创卡片爱不释手,据说,整套的“金陵十二钗”,网上竞价一度高达200块,而且还有价无市。

36岁科长嗑瓜子嗑成安徽首富,靠几毛钱利润年入30亿,论吃货的终极修养

  洽洽彻底火了,厂外等着拉货的车排出去上百米远,车间常年昼夜不歇,可产品依旧供不应求。

  越是这样,陈先保就越发不敢大意,他反复不断地告诫员工:“产品是钱,质量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

  20多年的时间,10块钱一包的瓜子愣是被陈先保做成了几十亿的大产业,2008年,洽洽的销售额首次突破20亿,行业霸主的地位再也无人能撼动。

  后来洽洽在深交所上市后,陈先以30亿的身家登上安徽首富的宝座,但陈先保却觉得并不满足,他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把中国的美食推向世界。

  如今的洽洽已经远销欧美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了出口国家最多的中国知名品牌。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洽洽瓜子经常被抢购一空。

  所以创哥觉得,创新不一定要拿出一个大产品,在细节上下功夫往往更见成效。

  正所谓会营销是法宝,

  但好产品才是王道,

  即便是再小的买卖,

  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狠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日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