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人工智能一小步,人类进步一大步,投资人放心大胆地投吧,最差也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了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护城河,投资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作为投资人而言,我看我懂的行业,作为创业者做创业者相关非常熟悉的行业,这就够了,至于你的行业能不能贴上AI不重要。
2017-05-14 15:17 · 投资界  yorke   
   

  “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相信提到人工智能,大家并不感到陌生。眼下,人工智能已经以星火燎原之势烧便了整个创投领域,从Alpha Go击败围棋大师,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到智能控制等,综合来看,在医疗 、交通、公共安全以及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都已得到应用。

  5月11日,在杭州中城香格里拉举行的《201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峰会上,阿里巴巴iDST研究员资深总监华先胜发表了题目为《人工智能:深入行业or Die》的主题演讲;在创新工场技术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的主持下,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浙科投资董事长顾斌、点我达创始人赵剑锋以及云知声CEO黄伟进行了以《智与未来》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在长石资本合伙人袁皓的主持下,博将资本董事长兼CEO罗阗、CID华威国际合伙人兼产业研究院院长桑琳、嘉诺展览创始人兼董事长程伟、银江资本执行总裁王锲进行了以《智与产业》为主题的圆桌讨论。

  以下为演讲及圆桌讨论内容,经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

  阿里巴巴iDST研究员资深总监华先胜:

人工智能一小步,人类进步一大步,投资人放心大胆地投吧,最差也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了

  人工智能:深入行业or Die

  在人工智能领域视觉也是非常重要的,人大概80%左右的信息来源是视觉,人工智能中,我们要处理的大量的数据是视觉数据。

  经历过两次假春天,这次人工智能的春天是真的么?

  在1952年人工智能第一次提出来以后,大家都觉得世界将发生变化,可是过了十年来,发现人工智能干不了什么。这是第一次人工智能的第一个春天,但后来发现不是一个真正的春天。

  第二次是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大家非常兴奋,尤其是人工神经网络,也是深度学习的前身,神经网络、BP算法、专家系统出来了,大家觉得人工智能的春天又来了,有很多要颠覆人类这样的言论。但是过了十来年以后发现还是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到了今天,不管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今天这次的春天是不是真正的春天,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这些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说因为深度学习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数据更多了,计算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网络的带宽也大大增加,还有设备等等之类的都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数据的价值需要深度的挖掘

  一般来说一级城市大概有几十万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的信息只是调出来看看做交通处罚吗?其实价值远远不止这些,我们怎么样把价值挖掘出来,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基于这些视觉大数据的AI技术和应用,其实是有一些挑战的。

  第一个挑战就是数据量非常大,一个城市有几十万个摄像头,这些数据要发挥价值,必然要进行处理。

  第二个就是实时性的要求高,我们要对交通进行管控,必然要通过视觉传感器进行实时计算才可以进行实时决策。

  第三个就是数据复杂度非常高,各种各样的数据,摄像头的数据也是各种格式。

  总的来说,算法其实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本,平台决定了我们的处理能力,决定了我们的处理流程是不是可以高效的完成。数据一方面是决定算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很多应用数据本身就是AI的一部分,要从数据本身挖掘价值。

  阿里巴巴的有关视觉AI的一些创新应用

  例如电商搜索,主要是是视觉搜索。通常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是输入文字搜索的,但是有些场景下输入文字不方便,你看到别人身上穿的好看的衣服,或者在杂志上看到一个非常好看的包,你不知道型号不知道名字,是很难找的。我们当时的创意就是要通过拍照的方式,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文字的刚性需求入口。

  视觉搜索系统要达到的要求,第一个是相关性,第二个是覆盖率,就是搜什么都可以给你结果,这是非常关键的,还有就是伸缩性

  智与未来

人工智能一小步,人类进步一大步,投资人放心大胆地投吧,最差也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了

  王咏刚:分别说一下你们心目当中的人工智能是什么?

  赵剑锋:在我眼中人工智能具备产品感知能力,并且对此做出有效行动的机器。

  顾斌:我的理解应该是一种智能的控制,我们实际上原来很多工作都是人类做的,用计算的方法替代控制,使我们的控制实现了更加好,比我们的人脑做的更好。

  叶冠泰:至于人工智能,我个人观点把它等同于一种机器赋予了人的能力,而且是嫁接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的。

  黄伟: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定义是在某些领域某些场景,人工智能和汽车火车一样,表现出了超越人类的能力,在这些领域,机器可以替代人,但最终在更高一个层面,很难突破人的情感这一方面。

  王咏刚:人工智能的热度从去年开始非常高,这里面的泡沫因素有多少?泡沫最多的地方大概是哪?你们觉得如果人工智能要健康发展的话,你们能不能给这个产业一个好的建议。

  赵剑锋:这个事情要从两个纬度来看,从社会发展的维度来看,人工智能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当前无论多热,从整体上说一定都会创造社会价值,这样说的话怎么热都不为过。但是从投资的角度讲,就要回归到商业价值上,不会不偏不倚,一定是会有泡沫的,但是有泡沫是正常的,从我这里来讲,希望投资人大胆放心的投,哪怕投错了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王咏刚:现在人工智能的人才非常的贵,你们觉得现在这样的状况对你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赵剑锋:对于企业来讲,人工智能资源的投入很高,一方面说明进入的壁垒更高,另外一个方面对资源的消耗也更大。这个时候看能不能撑过去,如果能走过去,今天的困难就是你的壁垒,如果你没有撑过去,今天碰到的困难就是你掉下去的坑。所以在这里对于我们来讲,关键是利用和适应,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什么好事,就是一个趋势。

  顾斌:投资都是投未来,从股市上可以看出,未来有巨大前景巨大想象力的一定是估值很高的,今天人工智能我觉得确实在广泛的替代在进入我们的很多领域,不像前几轮可能还是研发阶段,今天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而且确实有很多是超越了人的能力。

  从投未来的角度讲,投资人工智能估值高一点,我觉得完全是可以的。而且这个市场未来非常巨大,这样一个非常有未来价值的领域,肯定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投资商机,所以我觉得估值高是必然的。

  从我们自己投资来说,投资的时候不要说自己是人工智能,投了以后最好赶紧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这样的话我的估值就会比较高。其实人工智能的标签在特定领域里面差不多都可以贴上,只要我们投工业4.0、投中国制造2025、投服务机器人、投医疗,很多都可以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在AI领域里面我们还是缺乏好的项目好的技术,所以我们投资要更多的进入这个领域,为中国未来AI的发展做贡献,无论从大义来说是好事。

  叶冠泰:我不觉得人工智能有泡沫,现在来说,人工智能的专家全世界只有不到五千个,大公司获得了大部分,实际上真正用来创业的人工智能的公司拥有的专家非常少的,又非常少的能拿到数据。

  但是为什么大家又讲到人工智能可能有泡沫?我个人觉得因为有太多的创业型公司自己贴了标签,但是自己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这会让大家产生一个错觉,觉得人工智能有泡沫,但是我觉得真正的能够做人工智能的公司其实非常少。

  黄伟:我觉得泡沫是存在的,但是我觉得泡沫有正常,任何一个事物供需不平衡肯定是有泡沫,但是这个泡沫需要时间淡去。我认为人工智能是有代价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到底把人工智能当作一个故事,还是我们真正的要让人工智能落地产生商业价值,这是我们创业公司应该要关注的事情。

  王咏刚:前两天亚马逊的echo发布了一个带屏幕的版本,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看待语音、语义、智能家电领域的发展?

  黄伟:今天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苹果,十年前地球上的巨无霸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老公司,苹果怎么起来的?靠全新的交互方式,就是多点触控,那个时候把键盘的交互体验颠覆掉了。今天我们再对比看一下echo这样的产品,又是全新的交互方式,越是简单的东西,但是如果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感,可能就会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王咏刚:人工智能里面能够落地、能够产生巨大商业价值的赛道有哪些?

  顾斌:我目前我觉得这几块。一个就是工业的制造,其实就是所谓的机器人领域,这块领域里面,现在诞生了大量的机会,比如说机器带人,很多都需要精准控制,这块的市场很大,而且这几年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很快。

  第二个就是服务机器人,比如说导航领域、导购领域、服务领域,人家说很精准的机器人,机器人削面,如果说我们能够实现更精准的语义识别。

  稍微长远一点的医疗领域,从医学诊断这个领域,确实我觉得可能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医疗资源非常匮乏,如果能够在这个领域快速突破,市场也是无限的。

  叶冠泰:智能驾驶这个行业其实大家知道,我们看到汽车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人工智能驾驶的难度也是超级大,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如何用技术实现完整性的落地的场景,和法律法规和配套来配备的状态,这样一个团队的话,我们估计在未来的三四年之内会有真正落地的机会。当然现在的共识就是在2021年会有这样的车在路上跑,不过在那之前会有半人工智能,或者ADAS状态的车会跑起来,赢家肯定是一个超级独角兽公司,是哪家我们不知道,不过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非常乐观的往前走。

  智与产业

人工智能一小步,人类进步一大步,投资人放心大胆地投吧,最差也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了

  袁皓目前在人工智能创业和投资的过程当中,真正靠谱的人工智能项目,只有5%—10%,其他的绝大多数人工智能项目更多的就是披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外衣。对于人工智能的创业或者是投资,有哪些泡沫,有哪些瓶颈,或者有什么坑?

  罗阗:最早的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是1965年,大家不觉得这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无非就是资本追逐风口的时候,把AI作为了一个风口。我觉得创业要冷静,投资也要冷静,要真正的辨别这些所谓的人工智能的这些关系。大家不要觉得有数据就可以成为人工智能,还不够,每个数据要有标签。

  再比如说AlphaGo可以战胜人类的围棋冠军,但是大家知道损害了多少能耗吗?动用了多么大的算力才达到了这个标准。

  在AI当中的应用,用到AI的技术也是非常少的,除非像阿里BAT这样的企业,谷歌这样的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才可以利用深度学习做一些简单的应用。

  现在国内碰到的坑比较多一点,但是国外也有很多坑。

  无人驾驶汽车,虽然大家觉得在国内离大家很远,但是在谷歌,大街上已经有了无人驾驶汽车。但是通讯网速一定是一个问题,还要解决很多其他问题,包括法律怎么界定无人驾驶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真正的AI应用还是需要时间,可能是五年,甚至是十年甚至更远。

  桑琳:刚刚主持人问了投AI要过的坑,这个约等于当年追过的风,往往代表着你的投资业绩并不好。追风四大坑:技术真能实现吗?是解决的真实的痛点吗?有人付钱吗?真的可以复制吗

  我们觉得养老机构是非常好的一个生意,因为现在大家都在讲获客成本高,客户流失,大家有没有想过养老机构客户不会流失,住进来到死。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现金流非常好。日本发明了一个机器人,把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我们算了一下,宁可用好几个人抬一个,也不愿意买一个机器人,的确技术可以实现,能够解决痛点,而且养老机构从功能上愿意买单,但是价格非常高,所以说在养老院里面智能化能到什么程度,从实际的运营来看,这些东西很炫,但是跳出这四个坑很难。

  程伟:我觉得AI方面的投资,无非是两个板块,一个是基础板块,也叫做技术板块或数据板块,还有一个就是应用板块。因为实际上AI这个技术的迭代更新技术方面是非常快的,现在很多团队都会拿技术找市场,但是很多时候可能当你还没有找到市场的时候,可能当你找到市场的时候你这个技术已经OUT了,所以技术板块还是要和大公司合作,更多的还是要研究一些垂直领域。因为中国的人口非常多,而且目前也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当研究好某一个垂直领域的时候,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王锲:我比较反感风口这一词,前几年O2O、互联网、去年到今年开始的共享,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谁说自己站在风口上谁基本上都死掉了。明年后年再看看共享充电宝或者是共享自行车会怎么样。

  除非你是非常牛逼的团队,或者是是非常好的投资机构给你站过台的,其他的在这个时间段把自己的脸贴上AI的,这个项目我基本不会花时间看。

  我觉得投资人也好,创业者也好,每个人有每个人本能的圈子,巴菲特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护城河,投资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作为投资人而言,我看我懂的行业,作为创业者做创业者相关非常熟悉的行业,这就够了。至于你的行业能不能贴上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个行业,你所投的项目能不能在短期之内养活自己,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不要让投资人投了之后变成了弱势群体,这个非常令人讨厌。

  项目确实非常好,非常有前景,但是赚不了钱,这样也可以,投资人也会愿意花钱养你三年五年,但是不要刻意贴上一个标签,刻意贴上就不好玩了。

   袁皓:我们觉得人工智能在未来其实这几年会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说去年人工智能总的产值只有一百亿,到了2019年可能到了三四百亿,远超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我们认为传统产业和人工智能相加,其实还是会带来非常大的产业价值。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yorke,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705/2017051441339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