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生意最近有了些新变化。
随着时间临近上半年电商公司最重要的活动“6.18”,从四月开始,京东在集团内部就已经动作频频:4 月 10 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头条号中曝出“百万便利店”计划;4 月 25 日,京东宣布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5 月 11 日,京东发布JD-Business战略,联合京东物流、京东金融、京东云等全面升级企业采购服务。
表面来看,从便利店的线下实体,到企业采购的业务延伸,京东短时间内的一系列动作看上去并无关联,但实际上,这个从家电 3C 起家的 B2C 电商网站,正在通过大刀阔斧的内部资源整合,开始逐步将物流、金融、云等重要能力“打包输出”给企业客户与包括线上电商网站、线下零售业态在内的第三方平台。
京东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讨论京东此举的愿景之前,我们可以先关注一下京东最近的财报表现。
在京东集团最近一次(5月8日)公布的 2017 年*季度财报中显示,京东在该季度录得了净收入762 亿元人民币(约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1.2%。而净利润方面,依据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录得14亿元人民币,和去年同期净亏损2亿元人民币相比有了大幅增长。
数据看上去不错,刘强东也兑现了他在今年年会上许下的盈利承诺。但在盈利的背后,可以看到曾经高投入、重模式的自建物流与仓储开始逐步展现出“造血”能力——这是京东在扩大收入规模时寻找新利润点的表现,目前京东线上自营业务的收入增速为40%,而其他业务的收入增速有62%。
随着京东在物流仓储,包括无人机、无人车等黑科技的探索逐步完成,京东正在将物流作为能力输出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财报中显示京东商城对京东的营收贡献占比高达 98.5%,因此京东对核心的B2C电商业务,同样不敢有一丝懈怠。
很多外界分析会将京东对物流、金融、云等服务能力的延伸看作一种“转型”,但在钛媒体记者看来,上文所述的京东种种动作,其目的仍旧指向京东起家的自营业务。只不过,有了多年在基础设施、农村电商、供应商关系等种种要素上的积淀,京东正在用一种更聪明的办法,在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同时,不断巩固自营模式“现金牛”的地位。
也许不少人会提出质疑——把“自营电商”当作下一个“现金牛”?这听起来既不性感,也不符合京东对标的亚马逊目前的发展规划。但从现阶段来看,京东在自营业务上的潜力仍有可挖掘的空间。
“目前京东的毛利率平均仍然比*的线下零售商低了10%,也就是说我们仍然有很大机遇去继续提高毛利率水平。”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在一季度财报公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这样表示。
黄宣德同样提出了京东长期的利润率目标,即净利润占总销售额(GMV)的比例在1%到2%之间,按照京东一季度公布的交易总额1841亿元人民币(约267亿美元),京东希望达到的净利润超过 20 亿人民币,与目前录得的 14 亿元仍有一定差距。
有差距是好事,黄宣德也在分析师会议中提出了解决对策,即:通过继续规模效益,规模提升带来的返点率的提升,以及一些帮助*合作伙伴的联合创新推广项目来达到这一目标。
简单来说,京东希望进一步扩大客户数量,提高成交额,从而在供应商那里形成更好的议价能力,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得到更低的进货价,也就提升了毛利。
这样来看,京东在近两个月内的种种动作就变得非常明了。就拿 6.18 前夕京东在沟通会上发布的举措来说,其中,通过“开普勒计划”输出京东商品能力,为移动开发者提供商品精选、电商交易、物流配送、分佣结算、技术支持、金融服务等服务方案。
京东“开普勒计划”开放能力构成图
目前,京东的“开普勒计划”已经联合今日头条、什么值得买、QQ浏览器、中国电信以及农业银行的积分兑换系统等合作品牌同时参与 618 大促,触达用户数达到 2.2亿,这同时意味着京东在采取和阿里不同的开放策略——既联合品牌,同时联合其他的电商生态链公司,扩大流量来源。
另外,京东还利用农村电商业务员的“新通路”打通线下线上零售一体化,联合京东在线下的 3 万家京东便利店共同参与 618 活动,钛媒体曾在《刘强东的老家宿迁,已经变身为京东“农村电商”的实验田》一文中详述过京东电商在农村的发展形态,而随着 6.18 的下沉,京东希望用“便利店”的业态在全国各县、村的人流密集之处形成多个复刻版的京东商城,实现区域性增收。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遍布在村头院落的“夫妻老婆店”虽然业态陈旧,但在消费规模,特别是消费品类的结构上有着极大潜力,众所周知,京东是以 3C 数码通讯起家,但该品类只有 5%不到的毛利润率,现在京东的日用百货占到了一半销售额,这部分商品毛利润率在 15%以上,而便利店显然是最适宜的快消类日用品的零售窗口。
除了联合“开普勒”和“新通路”中的小 B 端商家,京东针对大 B 端客户推出的 JD-Business 同样隐藏着在供给侧的野心,根据京东集团 CTO 张晨透露,目前京东已有注册企业活跃用户600万,占国内45.6% 的企业采购市场,而京东此次升级企业购业务,也意味着将电商在 To C 领域的收割正式转向 To B 领域。
“传统线下模式做企业级市场可能会存在灰色地带(比如交易回扣),这恰恰是我们认为在传统的企业级市场中*的痛点,采购本身应该阳光、高效、低成本,因为线下模式导致它不是这么透明、甚至效率极低,给企业造成了负担。” 京东集团大客户业务负责人宋春正告诉钛媒体记者。
可以看出,不论是开普勒、百万便利店、还是 JD-Business,都是京东将“能力输出”作为置换,通过流量获取与渠道整合,与合作平台、线下门店、企业客户形成同一阵营,不断壮大自己作为零售终端的角色,尽管目前京东将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义为“零售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但在自营为核心的 B2C 模式中,京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会活跃在前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