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他的公司让世界500强降本增效,年入3000万,服务600家大型企业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主要的利润点就在于生产利润以及成本的压缩上。近些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但是劳动效率并没有变化。
2017-06-28 07:44 · 微信公众号:接招  杨浩林   
   

  上海劳勤创始人:汪友宝、张永

  背景:人力资源培训、工时管理

  门派:劳动力软件管理

  融资规模:天使轮450万

  投资方:真顺基金华创资本黑马基金

  过去很多年以来,提起中国制造,人们想到的大多是低价、劣质这样的词。中国制造似乎就等同于粗制滥造。而最近几年,中国制造已经实现了崛起,更多地和品质挂上了钩。几十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像中国的经济一样迅速发展,品质不断提高,出口遍布全球。正是大量的制造企业不断成长造就了这场繁荣。

  与之相对的是,类似于制造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力管理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痛点。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主要的利润点就在于生产利润以及成本的压缩上。近些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但是劳动效率并没有变化。

  除了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之外,劳动力市场发展过快也使得劳动力管理的成本也大大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人的成本比较高,并且这个市场走得不像欧美那样比较平稳。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而且不同年代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70后很多是高管,80后已经在中上级了。目前蓝领的主力就是90后,很快00后也会出来。他们的思想和70后管理者越来越不默契,很多90后的个性就是我不要钱,我开心就干,不开心就不干。」上海劳勤创始人张永涛告诉《接招》(微信公众号:itakethat)。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工时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既不能保证员工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效能,又因为繁琐的沟通渠道而提升了管理成本。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对于专门进行工时管理的需求就产生了。

  上海劳勤的两位创始人汪友宝和张永涛正是看到了企业的这一痛点,开发了一套劳动力管理云服务平台软件(SaaS),来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的工时管理。「在这个大环境下,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探讨管理工时的工具,正好我们冲着这一点,通过平台化、软件化、大数据化,把这个数据给企业管理起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实时地来管理」上海劳勤创始人汪友宝说。

  通过劳动力工时管理软件来使企业工时管理全程工具化。通过工具化来减少基层与管理人员的沟通成本以及将规则精确落地执行,以此来提升整个企业的效率。

  「我们做的工作就是为了企业的四点:*,精确计算工时,使企业精确控制劳动成本;第二,通过智能排班、调度来提升效率;第三,降低合规风险,使劳动仲裁的数量明显降低;第四,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汪友宝说。以上这些也是大企业HR时常遇到的痛点,并且在几千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这样的痛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汪友宝和张永涛从毕业开始就从事工时管理和人力资源培训相关的工作,供职于中国劳动力工时的鼻祖华南计算机。在这一行拥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2010年时发现国内有了劳动力管理软件的需求,「我们两个觉得这个市场不错,就开始一起做了。」2010年开始就进行公司化运营,2014年成立上海劳勤公司,将业务正规化,彻底聚焦于为制造型企业、连锁型企业、用工密集型企业以及研发服务型企业等提供SaaS服务。

  目前上海劳勤已经服务了近600家大型企业,服务对象主要位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地区,多为中大型世界500强以及中国500强企业,包括东方希望集团、蒂森克虏伯、上汽集团、北汽集团、中旅集团、美特斯邦威等知名企业。按照服务程度的不同,按照每位员工一年100-300元的标准收费,目前上海劳勤每年已经可以拥有3000万的营收。

  提起劳动力管理厂商就不得不提到Kronos,这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市场占有率*的劳动力软件厂商,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11亿美金。汪友宝和张永涛直言上海劳勤对标的公司就是Kronos,而他们对于这个行业巨头更多的是感谢,「Kronos虽然是行业巨头,但是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却不是最高的。但是他们的理念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HR,他们通过20年的培育,让这个市场终于有点起色了,我们也很感谢Kronos,他们是我们比较敬畏的公司。」

  比起国际巨头Kronos,张永涛认为他们的优势在于本土化的优势明显,「优势就是我们有跟近千家HR打交道的经验,我们太了解他们了,我们的朋友、圈子从我们一毕业开始都是跟他们打交道,我就活在他们里面,这点任何一家外资企业是做不到的。」

  除了熟悉度之外,两位创始人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情怀与追求,「从自己公司的发展上说,我是有一个宏伟的目标,从朋友的生态圈来讲,他确实有问题,我要为他解决问题,这就超越了钱的理念,超越了我们做公司的理念,就是必须对这个行业发展尽我们的力量,这就是我们本身的目标了,这个行业一定要有一家公司辅导他,需要一个很好的配合企业高速发展的公司,因为中国的企业发展太快了。」除了软件服务外,上海劳勤还会为服务的公司提供企业的顾问、咨询业务,帮助企业成长。

  2017年5月,上海劳勤宣布2017年初已获得由真顺基金、华创资本领投,黑马基金跟投的450万天使轮投资。在获得资方认可后,上海劳勤将在研发、销售市场以及服务者三个方面继续提升,在智能排班、精益工时以及劳动力大数据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在这个国内刚刚起步的劳动力市场中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投资方代表、真顺基金副总裁高亚捷认为:劳勤不但对这一领域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更是本土化服务体验*的企业,在劳动力管理领域中,产品过硬、技术牢靠、并拥有了优秀的行业品牌积淀,营收数据强势增长,处于非常明显的行业*地位。

  Q

  对于企业来说,《劳动法》法规有哪些比较容易触碰的线?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汪:*,加班超时。这是最明显的。第二,年假到期的挤堆风险。第三,企业裁员还要有依据,口述旷工几天是不行的。此外,工时的模糊性这点也不能触犯,还有的企业到期以后不签合同,这就触犯《劳动法》了,员工一告一个准。

  这些东西我们都是通过平台化把它实现的,降低风险。因为我们做的是劳动力工时管理。

  Q

  大型企业的HR具有哪些痛点?

  汪:早期数据都是HR手动统计的,每个月末他们特别辛苦,统计员工的考勤、工时,发工资统计假期什么的。非常容易出错。

  除此之外,以前企业在进行劳动仲裁的时候打一个官司输一个,因为就是无法数据化,提供不了证据。并且HR和员工的沟通成本太大,这是早期的痛点。

  再延伸到后面就是企业要加班,产线需要HR招人,但是企业又有人力成本压低的指标。这其中就会产生矛盾,因为没有凭据。再有就是一线生产工技能培训的问题。结合这个痛点才有我们的技能岗位,我知道你这天上了这个岗位,你的技能一定会用,最后一次用到这个技能是什么时候,下次用的时候你要不要先做培训?这就有数据了。包括前面所有的痛点,工时数据自然而然就很清晰了。

  反过来这也是我们的优势,跟我的个人背景有关,我做过培训行业,我再做劳动力管理,我们会天生把培训和岗位技能、劳动力紧密关联,环环相扣。这是我们跟所有企业的不同点,这是不一样的。用户为什么看重?也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给他们打了一个生态的循环链,把他们内部松散的HR体系构造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Q

  你们会根据企业的不同而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吗?

  张:我们会给你定位是哪个阶段,你这个客户给了我之后,我们的销售不仅仅是你讲的,他要买个什么,在你这个阶段应该是提供这样的服务,我们给他提供*、第二、第三、第四阶段,你就处在第二阶段,你非得要进行第三阶段,我们告诉他这个时候你的风险有多大,这一点是我们和外资企业不一样的,外资企业来了就给你上第五阶段,上来就把你标的住了。

  但是我们是跟着客户的实际情况,所以我跟你说民营企业马上要进入*阶段,就是这个原因,他不能从零做起,要迈过这一步,也要从*阶段过,外资企业可能已经是第二、第三阶段了,他第五个阶段我们中国的企业都能做到的,他那样做就是把钱拿来慢慢培养,但是我们是随着公司的成长而成长,他快速发展,我们也跟着快速发展,我们是这样的模式。

  Q

  会不会考虑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

  汪:不会,目前走的是中大型的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他们的付费意愿不高,而且信息化很弱,拉着他们走很累,我必须得基础是差不多的,先做上层,下层再培育,上层正好把他拉起来了,下面就起来了。

  Q

  有哪些事情是你三、五年前不看好,但是现在已经变成现实了的?

  汪:三年前我不看好的是做劳动力行业里面后端的生产工时管理和智能排班,这个当时我想中国发展至少还得很多年,但是现在已经在发生了,现在劳动力管理的第二阶段,现场的工时管理和智能排班已经在发生了,这个就是给到我们很大的市场机会。

  我们的定价100到300是现在的规律,但是到了智能排班和现场工时的时候,价格还要涨,这就完全不同了。

  张:除了这个以外,我们在2014年成立这家公司的时候,我们觉得需要5年左右这个模式才会逐渐被市场接受,SaaS市场我们还得等待,可是没想到2016年、2017年SaaS市场的接受程度、理念已经在快速发展了。这个应该源自于中国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所以企业大部分都用SaaS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接招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