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远不止食品安全!海底捞的资本困局

自身的资本运作一直难有突破性进展,而竞争对手却早已上市且扩张凶猛,再加上后院起火曝出的卫生丑闻,“前有狼,后有虎”的海底捞,在何年七夕,才能与资本牵手,与客户相爱?
2017-08-29 07:21 · 野马财经  资本市场部   
   

  良好的服务、免费的美甲、劲爆的拉面舞,应该是很多人对海底捞这家火锅店的*印象。

  可是最近,《法制晚报》的一段“老鼠在后厨横行,簸箕在洗碗池飘荡”的视频,让许多因为排不上队而另选他家就餐的吃货们松了一口气。

  随之而来的是公关界的大乱斗。有人说,海底捞及时承认了错误,是良心企业,要力挺;而另一些人说,纵容从来都不是善良,对食品安全的放松,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而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发现,海底捞所面临的困局,远不止食品安全。

  形同虚设的食品安全体系?

  从制度来讲,海底捞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可谓严苛。

  其号称拥有9个检测门店食材的实验室,做到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配送,控制全程冷链供应风险。除每天自查外,下设200余名食品安全检查负责每月2次的突击检查,而这些检查得分将直接和员工薪资与深迁挂钩……

  包括此次后厨丑闻爆发后,海底捞凭借高超的公关技巧,迅速承认了错误,赢得了大部分食客的好评。

  但一直萦绕在中国餐饮企业头顶的食品卫生问题,真的凭借一纸规定就解决了吗?

  答案显然不是。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发现,海底捞官网显示,公司每个月都有食品安全检查,并且会将不合格的类目具体公布出来。

  以去年8月份为例,海底捞公布了若干门店的食品卫生问题。有小米椒长毛变质的、有碗碟不干净的、还有食品放在地上的......

  可令人尴尬的是,就在今年4月,在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的检查中,海底捞被发现存在粗加工间存放草花饰品,冰箱内生熟食未分开存放,冻库标签标识不清等问题。现如今,更是陷入老鼠门丑闻。

  也就是说,虽然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出且被公示,但一年之后,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旧病不除,又添新伤”。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海底捞在信息披露上做的还是很坦荡。

  

  那么,这看似详尽的披露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真正起到的作用到底几何?

  就像上学时期,面对着《中学生行为规范》的我们,每每只会在查校服的时候才会穿校服,在查头发的时候才会剪头发,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永远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不知何时才是个尽头。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就此问题致电海底捞四川总部,对方称公司关于食品安全的整改会在微信和微博同步更新。

  资本运作之困

  而让海底捞难受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资本运作之路的艰难。

  所谓“商而优则IPO”,成功上市,不仅是对一家企业品牌的认可,而且能够对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因此,早在2012年8月,四川简阳市政府就公布过海底捞上市辅导计划。

  然而,被消费者号称“人类已经无法阻挡”的海底捞,却在上市之路上,一直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未再有下文。究其原因,在于餐饮企业IPO本来就困难重重。

  广州市饮食商会会长姚学正曾公开表示,这与餐饮行业的特质紧密相关。他阐述道,餐饮行业透明度不高,销售额营业额等弹性很大,没有有效的机制来进行监控。

  与此同时,餐饮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流动性极高,海底捞10%的流失率已经堪称行业奇迹,基于这一状况,在劳资关系、税务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难题。

  因此,包括顺峰、净雅食品嘉和一品等多家大型餐饮企业都曾试图冲击上市,但都在2014年相继撤回IPO申请。甚至当年如日中天的俏江南,上市之路也是屡战屡败,从A股到H股,最终被欧洲*的私募股权基金CVC收购。而细数A股,餐饮概念股,唯有全聚德(002186.SZ)、金陵饭店(601007.SH)只手可数的几家。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严明航则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分析,海底捞上市将面临三大风险。“其一,季节性风险,火锅一般冬季为旺季,夏季为淡季;其二,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是餐饮业普遍面临的重要风险;其三,潜在竞争对手,虽然海底捞目前在火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是不排除出现新的进入者瓜分海底捞市场份额。”

  面对如此状况,海底捞选择了曲线上市策略。

  2016年7月13日,作为海底捞的*底料供应商、控股子公司颐海国际(1579.HK)在港交所独立运作上市。从股权构成上来说,颐海国际是从海底捞集团分拆而来;而从业务方面来看,颐海国际的营业收入中有半数以上来自海底捞。

  并且,这场曲线资本战略并没有就此未完结。

  2017年4月,“U鼎冒菜”挂牌新三板。根据“U鼎冒菜”运营主体优鼎优(871375.OC)《转让说明书》显示,公司在2016年前8个月营收超 6000 万元,净利润31.86万元,上市前融资时估值达到2.18亿元,实际控制人张硕轶为海底捞上海片区经理,而海底捞亦通过旗下投资平台,投资了这家企业。

  显然,拆分调味品企业颐海国际上市,海底捞走了一条较快捷的路径,而后推动红遍大江南北的冒菜挂牌新三板,更是对海底捞餐饮帝国侧翼的有效巩固。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同样对海底捞是否有上市计划致电相关人员,但截止发稿,对方并未给予回复。

  盛世下的危机

  尽管面对重重问题,但我们不得不说:海底捞的发展势头很猛,一位难求的火爆局面更是让他的口碑无人能敌。

  可“*是多么寂寞”,在小肥羊、俏江南等餐饮企业经营的不温不火,甚至濒临破产的状况下,和所有的企业一样,海底捞也面临着“成长期、成熟期、繁荣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1994年就创立了的海底捞显然已经度过了成长期,而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在成熟期抑或是繁荣期待久一点,不要走上普通餐饮企业的老路,应该是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考虑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面对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呷哺呷哺(0520.HK)。

  讽刺的是,与此次海底捞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相同的是,2015年“3.15”,呷哺呷哺同样被爆出假冒鸭血问题,不过通过及时封存了食品原料,并进行成分检测,给躺枪的自己*洗白,并顺势进行“免费鸭血试吃”营销,进行了更为成功的危机公关。

  且或许会令海底捞更加羡慕的是,与之分拆上市不同,呷哺呷哺在2014年的那个冬天,早已敲响了港交所的钟声,顺利完成了资本市场的华丽转身。

  不仅如此,获得资本支持的呷哺呷哺,还通过不断开设线下点名,蚕食着火锅的市场份额。

  颐海国际招股说明书显示,2013-2015年,海底捞在全球的火锅餐饮店分别是95家、115家和149家。可是进入2016年,截至6月底仅新增了4家新店。

  而呷哺呷哺财报显示,其2016年一年就新增加了112间店铺。并且,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9亿元,同比增长24.8%。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企业营业模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同在火锅市场,这一状况对海底捞而言,显然不甚美妙。

  自身的资本运作一直难有突破性进展,而竞争对手却早已上市且扩张凶猛,再加上后院起火曝出的卫生丑闻,“前有狼,后有虎”的海底捞,在何年七夕,才能与资本牵手,与客户相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野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