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独家|1年超40家药企上市背后:VC/PE最高回报近100倍,“10年投资期”魔咒被打破了

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生物医药公司IPO明显加速,“扎堆”上市成为一大看点。受益于IPO提速,VC/PE的退出也驶入了“快车道”,逐渐步入收获期。要政策有政策,要成绩有成绩。2017年对于中国药物创新发展来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
2017-11-27 16:49 · 投资界  任倩   
   

  【2017IPO成绩单系列报道】

  被投企业IPO,向来是衡量投资机构投资成绩的核心指标之一,2017年即将结束,投资界整理了前10个月有VC/PE机构的被投企业IPO情况,推出【2017IPO成绩单系列报道】,首先奉上的是今年IPO最火的行业之一——2017年医药行业IPO盘点。

  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生物医药公司IPO明显加速,“扎堆”上市成为一大看点。

  据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不完全统计,截止11月22日,2017年已有超40只生物医药类新股成功IPO,创历年之最。其中,康泰生物总市值200亿元,年初至今市值增长14倍;华大基因总市值近千亿元,增长超10倍,成功跻身医药生物类股市值前十;大参林医药亦以超过170亿的市值成为“医药零售第一股”。

  受益于IPO提速,VC/PE的退出也驶入了“快车道”,逐渐步入收获期。

  要政策有政策,要成绩有成绩。2017年对于中国药物创新发展来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

  平均每月4家IPO,近9成有VC/PE支持,创历年之最

  不可否认,自2014年起的三年多来,医药行业在各版块中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而今年,这个行业迎来了集中爆发。

  2015年19家、2016年15家的IPO数量,今年创下历年之最。而从首发募集金额看,今年已上市新股总募资超过200亿元,亦达到历年最高值。

  记者统计发现,这41家企业中,仅6家背后没有VC/PE支持,其余35家企业投资方数量众多且相对分散,数量竟超过100家。

  按具体个股看,华大基因、康泰生物、大参林、大博医疗等上市后市值超过百亿元,其中华大基因、康泰生物市值增长超过10倍;艾德生物、普利制药等也有较大增长。

  投资界整理了2017年来生物医药企业IPO以及其背后投资机构账面回报情况,见下表:

独家|1年超40家药企上市背后:VC/PE最高回报近100倍,“10年投资期”魔咒被打破了

  与医药企业高速增长同步,潜伏在后的投资方也迎来“收割季”。

  九鼎投资成为本年度最大赢家,生物医药领域共有4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九典制药IPO背后,九鼎投资通过6支基金注资3000多万,是唯一资方,账面回报丰厚。2011、2012年,九鼎两次投资辰欣药业,目前企业估值6亿美元。诚意制药与欧普康视上市后,九鼎获得3—4倍账面回报。

  正海生物、大参林、普利制药是鼎晖投资今年收获的3家医药上市公司。此前,绿叶制药、康弘药业、张江生物等均已上市。普利制药上市后,鼎晖获得近17亿人民币账面回报,而作为普利制药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方,鼎晖已经进入七年,投资完成之后,普利制药增长迅速,其净利润实现了接近5倍的提升。

  作为本土创投“领头羊”,深创投的IPO成绩一向优异。华大基因、英科医疗、海辰药业是深创投今年在生物医药领域斩获的上市企业。

  鼎晖、深创投相同,今年德同资本也实现3家医药企业IPO。天圣制药、海特生物、康惠制药都是目前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天圣制药投资方包括力鼎资本、德同资本、和光投资盛世景泰豪晟大投资等,投资回报翻上数倍。而海特生物上市后,其中回报倍数最高的投资机构是建信康颖、德同新能、混沌投资和湘特投资,高达3.2倍。此外,力鼎资本今年还收获另一家医药上市公司——寿仙谷,德同资本和建信资本还是康惠制药的共同投资方。

  艾德生物、透景生命、再鼎医药,同样获得3家IPO的还有启明创投。透景生命是启明创投2017年在医疗领域的首家IPO企业。早在2012年,启明创投就对透景生命进行投资,陪伴企业从利润几百万的小规模发展到2016年净利润近亿的行业龙头,启明创投蛰伏5年回报或超数十倍,而另一投资方张江创投的账面回报高达36倍。

  另外,通和资本招银国际磐霖资本华盖资本澳银资本共同投资的康泰生物也在今年初IPO,澳银资本所投的化学药品制剂企业美诺华,也于4月7日在上交所IPO。

  2017年,中国创新药企两度赴美上市。年初万春医药上市,投资方为仙瞳资本;年末再鼎医药上市,启明创投、红杉资本中国、KPCB、新天域资本奥博资本、泰福资本、维梧资本都是背后资方推动者。启明创投为再鼎医药上市前的最早同时也是最大的投资人,据招股书披露,启明创投自2014年起先后总计投资再鼎医药超过3,200万美元,上市前共持股25.3%。

  IPO快与慢,是生死大考

  纵观国内投资领域,拥有需求刚性、无明显经济周期的医疗健康行业始终是各大投资机构关注的重中之重。根据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服务业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突破八万亿。从目前三、四万亿的规模来看,这块蛋糕相当诱人。

  而在这八万亿市场前景下,投资机构必然争相进入医药行业,这与我国大力实施的药政改革密切相关。

  2017年,国家落地实施一系列政策规划,各相关单位平均一个月出台两项政策,包括中医药、仿制药、进口药等多个领域,涉及药品注册、管理、流通等多个环节。一致性评价深入推进,临床实验机构扩容,业界呼吁中国仿制药不仅要做me-too,更要做me-better;“两票制”正式实施,医药流通迎来剧变;以药养医全面破除,零加成、处方外流多地试点。动脉网曾汇总2017重磅医药政策如下:

  正是这些药品监管制度的不断改革,让投资界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决心。

  然而,乘着政策的春风,在投资人们争先恐后买到一张“船票”时,并非投出的每个企业都是幸运儿,医药行业IPO速度也没有因为投资市场的火热而加快,反倒更为审慎了。

  前赴后继的,更多是“被否者”。数据显示,医药企业首发审核通过率已从2015年的82.35%降至目前的73.33%,2017年以来,IPO各板块整体通过率则为84%。这也意味着,医药企业IPO审核过会通关难度要远大于其他行业的拟上市公司。

  毋庸置疑,“IPO常态化”的同时,“严审核”也同时成为今年资本市场的主基调。监管层一边“放闸泄洪”,一边对于上市公司的质量把控更加严格。目前来看,监管层对于申报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信息披露程度、内控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发审委更侧重询问细节,每一家上会企业的问询问题都在4—5个大类,其中还包含不少相关问题,发审委和发行人一问一答式的问询,多则13—14个,少则7—8个,大部分问题还需保荐机构发表核查意见。

  对此,长期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康桥资本CEO傅唯认为,整体而言,退出通道愈发畅通对于投资机构是利好的,但是能否实现IPO是对于企业自身的“大考”。归根结底,是看企业的基本面是否符合IPO标准。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正确判断细分行业趋势、找到拥有扎实的团队与核心竞争力基础的企业愈发重要。

  同时,他表示,随着上市企业越来越多,资本市场对于估值评估体系将越来越理性。过去一年A股上市公司已经历了多次估值调整、修正的过程,对于单纯通过一二级市场估值差进行套利的投资模式已经很难持续。

  某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对投资界表示,严控医药行业IPO是对行业发展指明了道路,投资机构可以在企业建立初期,重点进行财务、经营的有效管控,为此后IPO铺平道路,同时也为自身的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利润损失。虽然在实操中可能出现种种困难,但对于医药企业长期良好发展还是十分必要的。

  至于那些被否公司在哪些环节翻了船,这或许对后来者极具借鉴价值。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投资人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提到,医药企业IPO被否,多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药企销售模式及经销商核查问题多发;商业贿赂以及产品质量和医药行业准入资质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

  他分析,医药行业属于进入门槛较高的行业,最终实现商品终端消费的场所为各级医院,而医院系统因其事业单位性质及其行业专业属性,具备浓厚的地域壁垒。发行人要想短时间内在某个区域实现营销网络的覆盖,就必须依托于当地具备渠道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经销商,这也因此造就了医药企业特有的经销模式。

  对于商业贿赂的核查,反映到财务上,主要是期间费用,尤其是各种名目繁多的销售费用的核查。药企销售费用构成名目较多,主要包括销售人员薪酬、会议费、市场、业务推广费、学术推广费等,这是权力寻租的重灾之地。

  曾有多位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人向记者表示,医药医疗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药品流通环节经销商众多,规则复杂,在此制度下厂商和药品流通商均有可能违规操作,建议企业要重视公司内控相关情况以及制度,避免出现相关问题导致IPO审核被否。

  IPO生态下的监管图谱,看起来是操控医药企业生杀大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实际上,这是一场肃清行业陋习的战争,IPO企业数与量并重,才能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医药投资业态已变,“10年投资期”魔咒将被打破?

  通过梳理,投资界记者发现,医药行业的平均投资期有缩短趋势,这对投资方而言,实际上是利好消息。

  2017年7月,资本市场共有6家生物医药企业IPO。华大基因深交所敲钟不过三天,基蛋生物顺利登陆上交所。2013年3月,维思捷宏旗下的苏州捷富投资企业、维思资本旗下的杭州维思捷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麒厚西海、杭州维思参与了该公司首轮融资,投资金额为10000万元,获得股权占比25.50%。2014年9月,杭州维思旗下的天津捷元资产管理合伙企业和华泰紫金旗下的华泰紫金(江苏)股权投资基金又参与了新的一轮融资,而基蛋生物于2017年7月17日上市,平均投资时间最多四年。

  英科医疗,在2011年11月获得深创投、贝加资本的首融资,投资金额为8000万元,获得股权占比26.24%。2015年7月,济峰资本、云畔投资等参与了英科医疗的新一轮融资,投资金额为7035万元。2016年2月,深创投以及旗下的淄博创新资本创业投资等基金参与了公司上市前最后一轮投资。2017年7月21日,英科医疗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平均投资时间不到6年。

  此外,华大基因平均投资时间为3年,贝瑞和康仅为两年。

  几年以前,业内人士谈到医药投资时,普遍称这个行业有8—10年投资期。而现在来看,VC/PE医药行业投资大概3-5年便可以实现退出,退出周期与其他行业的差距不断缩小,与过去几年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周期长、风险高的固有印象十分不同。

  据清科研究中心分析,随着精准医疗和生物工程技术的成熟应用,传统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逐渐被新兴体取代。比如单抗药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医药外包公司(CMO、CSO等)也发展迅速,这些都大大缩短了生物制药的研发周期。

  长期从事医疗投资的金茂资本合伙人孔繁立坦言,“这所谓的魔咒放在医药产业投资身上未免太苍白无力。”他分析,即使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致使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也有较好的收益增长。

  其最根本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医药产业历来被认为是弱周期性的刚需产业,人类对于基本健康的需求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弱;第二,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促使供给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慢病管理行业、养老康复产业的发展,都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的扩展性变化;第三,相关技术进步以及医疗健康理念的提升,使得这个行业有着相对恒定的发展方向;最后,这是由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目前的现状决定的。他认为,机会还是垂青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中国新药”爆发,孤胆英雄正在走向台前

  十几年前,在中国做原创新药研发实在寂寞,对这未知之路的探索向来都是成王败寇、前途未卜,历史留名者寥寥无几。

  但现在,正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新药研发在中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礼遇,本土药企创始人开始真切感受到“被淘汰”的压力,奔走于市的投资人们也被迫重新寻找定位,虽然目前在国内敢投新药的机构少之又少。

  国际上,以肿瘤免疫疗法为代表的生物科技在传统领域刮起旋风,诸如“突破性疗法”、“FDA批准”这类字眼时常出现;国内,CFDA紧锣密鼓的改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歌礼药业等数亿美元融资大单,百济神州、万春药业、再鼎医药美国纳斯达克敲钟,华润医药、步长制药易明医药头顶“最大、最贵、最快”成功IPO,新药研发平台的日臻完善,海外精英的回归,风投资本的追逐,无不预示着新药研发与投资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销售前十大药品全部是创新药,排名第一的阿达木单抗年销售规模可达160.78亿美金;2015—2016年,国内1.1类化药临床批件数量由45个陡升至98个,增长一倍。多位投资人对投资界表示,未来能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的重大品种原研药有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比如肿瘤、自身免疫疾病、抗病毒、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政策的变化、竞争的激烈都在迫使国内药企自我迭代转型,同时资本市场对一家医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不管药品本身质量如何,销售为王,现在如果一味照抄没有自主研发意识,这家企业一定走不长久。

  “现在市值100亿元以下的医药公司,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基本上都是被并购的对象,它们没有研发的能力也不敢投入,所以它们会被这个市场迅速淘汰,未来3~5年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个情况。所以,小市值的传统药企如果不投资技术创新,基本上就只有壳的价值。”建信资本总裁、合伙人苑全红曾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表示,医药行业的主题核心就要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围绕技术、创新这条主线,围绕国际化这条主线,硬骨头才能啃下来。”

  将中国人自己研发的新药卖到国外去,已然不是梦想。放眼当下,中国药企以低成本研发一两个创新产品无法撼动跨国巨头,但是中国医药企业整体上以高水平、低成本、规模化的产品创新出现时,定是改变全球药业创新格局的时刻。



【2017IPO成绩单】系列报道:


独家|投资界2017上半年IPO成绩单大曝光:有人独揽13家,这些VC/PE赚翻了!

独家|有人200万赚10亿,有人7家IPO退出,投资界2017年第一季IPO成绩单大曝光

【2017吸金爆表的投资主题】系列报道:


2017年近200起融资,跑出3只独角兽,这个“不性感”的行业将迎来4000亿市场规模

2年投了200亿的共享经济死不了!投资方竟然是这群神秘人!

【互联网大佬投资成绩单】系列报道:


王兴2017投资成绩单:他的野心可能与投资无关


蔚来汽车李斌2017投资成绩单:2020年,你的出行至少有一半和他相关

雷军2017投资成绩单:一个中年大叔笑成了小伙子

刘强东2017投资成绩单:从用力过猛到综合布局,“脸盲”少年的投资进阶路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任倩,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711/42352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