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我做过的智能跳蛋、飞机杯,都失败了

几年前的“智能硬件”创业潮曾吸引无数创业者和投资人“尽折腰”。千奇百怪的硬件层出不穷,比如摇一摇就可以变成50度的水杯,记录女性孕期胎动的孕表,以及监测宝宝体温的体温贴等。然而大潮一过,剩下一地鸡毛。
2017-12-04 17:03 · 微信公众号:创业家  智晓锋   
   

  张冲完整经历了这波智能硬件浪潮。他创办的公司曾推出过智能戒指、智能名片以及智能飞机杯等产品,都以失败告终。

  最近,在思考下一个创业点子的同时,张冲也加入到公众号写作者的行列。在公众号“冲哥说事儿”里,他写道:这么多年的折腾和不消停,让当年那个宁静偏远小镇出来的恬静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着“吴秀波白”的创业路上的中年大叔。

  以下为张冲口述,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动漫起家

  大学毕业时,我一心想着去北京发展。本以为自己所学的建筑电气进入地产业有一定优势,可以按内部价买房,没想到一位正在创业的师兄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他对我说:“房地产是一个斗争激烈、需要虎狼心肠才能有所发展的行业,而软件和互联网则是一个相对简单和朝阳的领域,我看你人挺老实的,真不适合去房地产行业。” 我就这样被说服,被他收至麾下,跟着做了很多年的信息安全(创业家&i黑马注:反病毒),看着金山、江民、瑞星从如日中天到跌下神坛,也看着360和猎豹崛起、上市。

  2006年,动漫行业迎来曙光,国家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部门颁布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国内原创动漫开发,我于是进入动漫行业。国内懂动漫的人不多,再加上像我们这样不是科班出身新扎进去的人,当时全国估计有几百家,数量不算太多。

  Flash动画便宜,一分钟2、3000块差不多就能出来,而传统动画,一分钟没有几万块钱成本都搞不定——要想放到电视台播,标配可能是26集,成本要小1000万,这还怎么做?VC也没有几家,很痛苦。所以很多公司成立之后,就做demo,然后找地方政府寻求支持,拿到钱,再继续做。

  最后做出来,又发现几乎没有地方播放。当时的播放渠道,就几个有动漫频道的省台,中央台能播那就烧高香了。“闪客帝国”是一个圣地,从业者做完动画就会传上去,那个上面还有一些流量。

  当时我们也做了一个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原创动画,视觉是自己搞的,故事参照日系的动画做一点改造。我们也和很多其他公司一样,靠接一些外包活赚钱活着。当时很流行,把赵本山、郭德纲等人的小品相声做成flash。

  动漫行业确实并不好做。当时在一起互相感叹不好做的,还有做出《大海鱼棠》的B&T创始人,后来做出《魁拔》的青青树,做出《大护法》的不思凡……  那是20多岁小青年激情创业的难忘时光,因为经常熬夜,造就了我少白头的雏形。

  我做了差不多快3年,一直找不到赢利模式,就又回到原来的信息安全公司。我主要的工作之一是负责市场拓展,帮着公司相继在武汉、上海和深圳开设了分公司。在深圳时,我接触到“雷锋网”创始人林军。他是我的校友,和公司老大是好兄弟。我之所以做智能硬件,实际上是受他启发。

  智能情趣用品

  林军以前是《电脑报》的副总编,采访过柳传志雷军等人,还写过一系列中国互联网大佬传记。他当时是以互联网观察者的身份驻在深圳,敏锐地观察到智能硬件浪潮就要到来。很快,他带领7、8个人转型去做智能硬件媒体,在网上传文章,不到两年,雷锋网这个品牌就起来了。

  我和林军深度交流过,他觉得这一波可以干。但在那个时间点,谁也没有办法判断这个势头究竟有多大。回过头来想,很多人都过于高估了智能硬件这一波热潮

  决定做智能硬件后,我补了很多课。所谓的补课,就是你得内心想怎么做,找人去问,问完之后,去工厂交流学习。我到处跑,包括深圳周边的东莞、中山等地。跑多了,就知道大概是什么样。

  不过,在2012年,知道什么是智能硬件的人几乎没有。深圳*的产业,确实是硬件,但是所有的硬件厂商都在造山寨手机。

  2013年,我们推出名为GalaRing的智能戒指。之所以做这款产品,是听说小米、三星和苹果很快要支持NFC,就想着把NFC这块用起来。结果被忽悠,这帮家伙到现在都还没怎么支持,谈不上开放这项功能。

  当时很多人都很兴奋,觉得这款产品以后人手一个,包括盛大当时也说要搞智能戒指。现在想想,那玩意儿好像用处也不大。因为没有经验,谁也判断不了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国外同样在做很奇怪的东西。

  还有小蓝单车的李刚,那时在做快按钮,还和我聊过。一个智能按钮插在手机上,按下呼出不同的功能,很扯。这玩意儿放到现在来看,一点价值都没有,当时还不是被360纳入麾下?所以那个时候很奇怪的。

  尽管GalaRing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有难度。首先,智能戒指确实没有人做过,不知道这个形态究竟会是什么样。在大家想象中,戒指要很窄,体积不大、功能很多。你会发现,根本做不到。芯片即使用到最小也小不到哪儿去,最后产品出来就像一个扳指。

  其次,厚度也有问题,大多数人都不愿戴一个大厚戒指,做到极限薄就有挑战了。我没见到盛大的智能戒指,估计后面就没有做。

  GalaCard智能名片是第二款硬件。即使放到现在看,GalaCard的设计等方面做得也还不错。问题出在没有坚持。那时有一个机会,微信公众号刚刚推出不久,有一个功能,允许用户编辑自己的微信通讯录,让其他人扫描二维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公众号就有十几万粉丝。我没有意识到这个公众号本身会有价值。如果潜心去做,说不定也是一个大号。

  总体来说,这两款产品难度主要在五金工艺、加工和组装上,比较好突破,一共卖出去差不多一两百万个,利润还可以。

  之所以放弃智能名片,是因为当时我们认为有两个方向可以走:一个是成人方向,另一个是基于二维码方向。新的融资进来后,我们就决定往成人方向走。

  女用“拥尔”智能跳蛋和男用“尤品”智能飞机杯,相继推出。相比传统产品,这两款产品更加智能,能够通过手机APP操作

  本来,我们设想的理想效果是做一个软硬结合的产品出来。只卖硬件会很痛苦,有社交或互联网因素加持才能迅速扩展。尽管我有这个意识,但在国内尺度把握不太容易,你不敢放开去做

  我们这帮人缺乏经验。如果当时有一个腾讯或是迅雷出身的人,就会好很多。他对于社交的理解,对于社群的价值感受,一定比我们三个(联合创始人)都要强。我们都是从信息安全行业出来,虽然能想到一些点子,但是没有在社交平台上干过,对于调性等如何把握都没有经验。

  创始团队短板很明显,没办法在运营社区时掌握用户的痛点。如果用户没有诉求去聊的话,这个平台的价值就很有限。与此同时你又不能提供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用户就会跑到其他平台上。现在,连《*荣耀》都可以聊天了。

  美国的两性社区有一些做得不错,赢利模式很直接,但是国内是做不了的。即使到现在,国内做依然有难度。

  后来,我们就弱化了社交和社区等功能,依然偏硬件。2014年,我们拿到Pre-A轮融资后,资方要求我们出5、6款去铺市场。毕竟,单纯卖硬件只有一两款不够,要做更多的SKU铺向市场。

  智能情趣用品开发难度要比戒指难太多。它既带通讯、带电池,还有天线,再加上是用在体内,硅胶的处理耗时、耗力又耗资金。就这样,很多钱都滚动到硬件研发里面去了。

  两款产品的利润不高。“尤品”最初定价499元,出货一直很慢。随后,降到299元。我们的制作成本都已经是130元左右,还要分利给渠道、平台,算下来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智能硬件的坑不比动漫的小,要玩*、玩融资、玩销售。最开始时,*还可以,大家都比较纯洁,尽管有冲量,但实际销量还是能够占到80%。但到后来京东、淘宝*出来后,就没的玩了,量全靠刷。包括点名时间等在内,死了一批*平台。渐渐的,一说*,大家都呵呵。

  屡败屡战

  融资方面:我们拿过两轮。尽管投资方要求做更多SKU,但我们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思路来做。我们主要就做了一款男用一款女用,另外四款找到OEM,直接把现有软件套进去。如果全部自己来做,资金是不够的。硬件尽管很火,但融资很费劲。深圳的投资机构对硬件的理解,要比北京的机构理解得深,尤其是2015年之后股市一下来,投资更是谨慎。

  销售方面:销售渠道本来没有几个,京东、淘宝、天猫,还有当时的1号店、腾讯易迅网。*已经玩坏了,我们就去找这些平台谈。基本流程是,你找渠道,然后找代理商合作。这里面的坑是,代理商想加价,平台要收平台费,还有流量问题。平台抽成差不多是两到三成,还不算它们时不时推出的促销活动。

  有过融资难的经历后,我在2015年转行,参与创办比特咖啡创客空间,并参与策划了某香港上市公司支持的专业机器人领域创业加速器,同时兼着一支校友基金的投资顾问。后来,我还参与创办了母校的创业校友联合会、参与了深圳黑马会的筹建和组织、某明星无人驾驶项目,还成为了并购产业基金的合伙人

  最近,我又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启动了一个全新的“服装供应链+”的创业项目。似乎,我这个名字起的有点问题,冲,冲,冲,一直往前,还越来越快,越来越停不下来了。这么多年来自己折腾的项目不温不火,但沉淀下来的一段段真实的经历,却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业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