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春节档怪现象:“垄断”将成为行业“大杀器”?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被摆上桌面,中国电影产业是否到了“反垄断”的千钧一发时刻?
2018-02-24 07:43 · 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  耿凌波   
   

  2月19日,春节档票房走势迎来拐点。先是《唐人街探案2》以36.6%的票房占比击败“一路高歌”的《捉妖记2》,荣登单日票房冠军;紧接着,《红海行动》又以25.8%的票房占比过关斩将“逆袭”成为当天上座率最高影片。眼看开局势头最劲的《捉妖记2》和《西游记之女儿国》逐渐“退居二线”,“四大部大片”之外的电影纷纷沦为炮灰,娱乐独角兽却发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

  电影《人怕出名猪怕壮》当天上座率高达77.7%,前一天上座率更高至87.2%。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2月19日,这样一部默默无闻的电影突然间“战功赫赫”,着实抓人眼球。尽管按照一般规律来说,零点场和点映场的上座率高一点无可厚非,但该片此前已经进行了连续14天的点映,且2月5日点映*天更创造了0票房的记录,与18日的点映上座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娱乐独角兽还在猫眼和淘票票《人怕出名猪怕壮》购票系统的留言中察觉到更蹊跷的现象。有不少观众反映,自己被“强迫观影”。其中,一位ID名为“tb0473986”的用户表示,“在乐山本地部分学校,学生被要求去观看这种本地投资的电影,这是地方保护主义还是强制性消费?”另外一位ID名为“你太有才了10”的用户表示,“这片子,学校要求看,要求800字观后感。”

  还有不少人透露,学校不仅以布置“观后感”作业为名强制观影,更要求学生开学后上交票根,“地方投资拍摄的电影让当地学生和家长买单”,这种匪夷所思的操作简直闻所未闻。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乐山市的某一所学校,仅系统留言中爆出的就有“乐山外国语学校”、“犍为一中”、“实验中学”、“西坝中学”等等。背后不为人知的强迫又有多少?我们暂不妄下论断。

  至少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学校还只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票房来源的冰山一角,许多企业和单位也都被迫加入了组团观影的大军,甚至有用户直言,这样的“观影命令”是由各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有些还规定企业两千张起步”。面对这样的层层压力,也有人提出质疑,一位ID名为“yxianyan”的用户怒声道:“凭什么要强迫大家掏腰包来填满你们的钱袋子?这样的强迫是否符合法律?背后是否有利益输送?”

  另外,他还指出电影《人怕出名猪怕壮》的电影票价在当地是33元,比《捉妖记2》的20元票价还要贵得多。而沿着这条线索反推回去,电影本身的“成分”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一位ID名为“tVf632244807”的用户表示,“我好奇的是为什么电影还没正式上映,我们这边的政府就已经强制要求各大单位买票去看了?这个票房是不是不用跟制片方分成?算不算变相贪污?”

  在2012年中工网发表的一篇题为《若为政绩而生,本土电影不拍也罢》的文章中曾写道,“以当地小人物的小故事为主线,没有商业大片的轰轰烈烈,没有贪婪惊人的票房目标,却无处不渗透着当地人文与地理元素。‘本土电影’这一由地方政府埋单的新时尚的附属效应,正如《罗马假日》之于罗马、《庐山恋》之于庐山,《非诚勿扰2》之于北海道、亚龙湾的意义,是‘营销城市、推广旅游’的共同诉求。”

  川味浓郁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完全契合这样的诉求,但与一般意义上的“本土电影”不同,它既不是“没有票房目标”,也不是“由地方政府埋单”,反而迎难而上在春节档上映,更有自己的“小目标”要达成。此外,娱乐独角兽还发现,该片在投资、制作、发行、宣传、院线的全部环节中,都和“川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形成的一个“自产自销”的闭环,这给予影视从业者怎样的启示?

  震惊!地方投资拍摄电影

  缘何让当地学生、家长买单?

  《人怕出名猪怕壮》是一部川味十足的电影。从主要演员到制作班底都具备纯正的“四川血统”,影片风格也以川味喜剧为主,取景更是融合了四川乐山当地多处景点,甚至影片配音采用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四川方言。

  而观察该片的出品方,一个是“乐山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另一个是“成都天音奇林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据公开信息显示,前者是乐山国有资产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下设的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乐山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目前对外投资了包括乐山文广影业有限公司、乐山文广传媒有限公司、乐山新视觉媒体广告发展有限公司等在内的7家公司。

  而后者成都天音奇林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之一正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制片人陈永宁,该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成都天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出品过《尘埃落定》、《李雷与韩梅梅》等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作为四川省“乐山题材影视剧精品创作工程”的重要合作伙伴,曾出席去年8月召开的“推介会”,并现场与乐山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约。

  也是在那次会议上,《人怕出名猪怕壮》作为围绕乐山题材影视剧创作的重点项目被提出,四川省委领导对于“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讲好乐山故事”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除了制作方和出品方,《人怕出名猪怕壮》的6家联合出品方“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天雅奇音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星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深圳市明传影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优阳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小城轶事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中,也有4家企业与四川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而该片的发行更是由“成都天音奇林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并承包的。

  从制片到院线,《人怕出名猪怕壮》

  已经形成自产自销的闭环

  公开信息当中并未查询到这部电影的宣传方,但从上述观众反馈的“被强迫”观影信息中我们能够发现,“各行业的主管部门”甚至是“我们这边政府”已经充当起了这部电影的“免费”推广员,全市单位、公司,甚至中小学,都是他们的推广对象。另外,仔细梳理这些观众的留言会发现,他们反复提到“学校要求去指定影院看”,还有观众直接挂出影院名字,“学校规定必须在五通桥太平洋电影城观看”。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规定?娱乐独角兽查阅“太平洋电影城”的相关资料发现,这家院线原来也与四川有着“不解之缘”,全名是“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四川省电影公司占股12.56%,为第二大股东。从《人怕出名猪怕壮》开始点映*天,“太平洋电影城”就始终保持着对这部电影稳定的排片,并保留了不少于0.1%的黄金场次。

  而太平洋电影城(五通桥)店对《人怕出名猪怕壮》的排片,更可以用“蒙眼狂奔”来形容。2月18日排片超过57%,黄金场次占比50%;2月19日排片逼近43%,黄金场次占比50%;2月20日排片16.7%,与《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排片平分秋色。而19日相对应的票房产出则显示,当天《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均场人次为93人,《捉妖记2》均场人次147人,但前者有3场排片后者却只有1场排片。

  种种反常似乎预示着这部片子背后的猫腻并不简单。我们观察电影《人怕出名猪怕壮》在全国的排片,以二、三线城市居多。其中,场次占比在1.0%以上的城市,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午夜“幽灵场”、凌晨满场和锁场现象。以石家庄和长沙为例,在金棕榈佳悦国际影城2月20日出现了凌晨2:20、2:35和2:45三个相连的场次同时满场的情况,在新视界巨幕影城和金棕榈澳怡国际影城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太平洋电影城(湘府店)则出现了三个连续场次锁场的现象。

  要知道,就这部片子在豆瓣上的口碑和影评来看,想要在凌晨和午夜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确实有些天方夜谭。除了四川当地和“太平洋电影院线”对《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偏爱”,眼下不惜消耗春节档黄金档期来排片一部“政绩电影”的院线,其用意究竟何在?而那些热衷在午夜和凌晨“幽灵场”进行“观影”的人,又是抱着怎样的心理去消费的呢?

  “垄断”成为行业“大杀器”?

  我们暂且时不去讨论“当电影沦为政绩牺牲品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不讨论“地方政府带头强迫观影又是一种怎样的作风”,哪怕仅从《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个电影项目本身谈起,其背后所折射出的行业问题同样振聋发聩。经过前面的梳理你可以轻易地发现,《人怕出名猪怕壮》投资、制作、发行、宣传、院线已经形成了自产自销的闭环。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被摆上桌面,中国电影产业是否到了“反垄断”的千钧一发时刻?

  70年前,美国政府不堪独立制片公司、独立院线对同时拥有制片和院线的电影巨头垄断行为的控诉,最终颁布了著名的“派拉蒙法案”:“严令禁止制片与选线的垂直整合”。导致好莱坞巨头的辉煌垄断生涯也因此告一段落。前两年,冯小刚就《我不是潘金莲》排片少的问题喊话王健林,让“电影巨头垄断”问题在国内又引起了一波热议,如今地方“国”字头企业又现身说法,“垄断”问题依然要放任自流吗?

  其实在中国,像万达这样“上有制片厂下有院线”的垂直结构电影帝国不在少数。他们难免时不时遭到“垄断”的质疑,但这种质疑的声音往往形单影只,难以形成改天换地的力量,一些制播一体的巨头企业依然会为了商业利益在各个环节上做“排他”处理,电影《百鸟朝凤》就是典型例子,其制片人曾下跪求排片依然未能扭转艺术片被市场打压的事实,长此以往,将让更多不具票房优势的电影类型、题材,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

  但这对于行业的危害还是一方面,在整个电影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都有所布局的企业,旗下的电影项目往往在内部就能被“消化”个大概,出品方直接找到发行方合作,除了“排他性排片”,甚至还会进行“买票房”的“合作”,假以时日,这种不正当竞争会加速其成长并进一步形成垄断。这在《人怕出名猪怕壮》的排片上就能够管窥一二。

  正如“巴塞电影”此前提到,“垄断”对行业的破坏性才是“大杀器”。未来,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阻止,中国电影的创作端将遭受巨大冲击。追逐商业利益的院线不给青年导演证明自己的机会,从而抑制创作的活力与多元化,让电影产业成为少数人的游戏。国产电影想要真正成长以来,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