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北京:佛系区块链之城

北京的大门是面像区块链敞开的,但是姿态有限,爱来不来。
2018-03-02 10:24 · 品途商业评论  区块链+ 一小勺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各大城市的蛋糕争夺战也越发激烈,城市的概念不只是地理区位的划分,更是新兴技术的分食。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一个新兴技术的萌芽,都会有地方主动拥抱,从而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和形象名片。贵州就成功将大数据,云服务作为自己崭新的金字招牌,一改曾经落后的固有形象。

  区块链,对于各大城市,更是一个难得一遇的技术馈赠,谁能*把自己的城市名称与区块链捆绑在一起,谁就站在一条充满想象的朝阳之路上。

  现在,在这条路上,竞争激烈,上海,杭州,深圳,贵阳,青岛.....都是正在赛道上飞驰的运动员,但看到这样的阵容,我们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

  北京,在干嘛?

  先来看看,各大城市都为区块链做了哪些努力:

  截至2017年年底,国内共有浙江、江苏、贵州、福建、广东、山东、江西、内蒙古、重庆等9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就区块链发布了指导意见,多个省份甚至将区块链列入本省“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

  从文件发布的数量上看,浙江、江苏、贵州三省最多,数量分别是5、4、3。从支持力度上看,贵州贵阳、浙江杭州、山东青岛、广东深圳、重庆四地将区块链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并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扶持文件。

  但是北京,就像一个佛系青年,面对波澜壮阔的区块链世界,内心平静,始终未有任何利好政策,以及大规模扶持举措。

  北京区块链政策的不明朗,不仅仅是相对于其他的城市而言,也是相对于国家层面的。

  近日,《人民日报》第17版财经周刊,刊登了整版3篇关区块链的专题报道,其中在《三问区块链》一文中,作者引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以下简称《白皮书》)内容: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做法,结合我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情况,及时出台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示范工程、“双创”平台建设、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同时,建议国内重点企业、科研、高校和用户单位加强联合,加快共识机制、可编程合约、分布式存储、数字签名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从国家媒体的风向发布,以及早在2016年便出台的《白皮书》可以看出,国家高层是已经对区块链技术有过深入的研究,并达成了一定意义的一致性认可的,所以现阶段,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皆为响应国家号召,明确了一些区块链适合应用的场景及政府鼓励的领域等,用以指导区块链技术相关企业发展。

  但北京的区块链政策空白与简单的引导行为,与任何国家层面的态度相对比,都说不上积极。

  同样是国家的风向号召,前几年在举国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北京的各项政策利好,以及扶持行为可谓花样频出,百花齐放。但现在,在区块链领域,同样的国家鼓励,却很难想象这与之前是一个北京。

  现阶段,北京虽然尚未有明示政策出台,可新的区块链企业却并不少见,无论是区块链行业的注册企业数,还是专做区块链的项目数,都位居全国首位。据研究机构统计,北京区块链企业数量14家,杭州跃居第二位10家,而上海为8家,深圳5家。

  但是,如果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历史数据的话,杭州,上海与北京差距十分有限,北京的*度并不高,而杭州更是一个不知不扣的区块链后起之秀,进步神速。

  同时北京区块链早期多从事代币相关业务,国家的监管也使得这些企业倍受打击,例如曾经世界排名前三的比特币交易所——火币、OKCoin已被关闭。北京也成为这次监管受影响企业数最多的城市。

  不仅如此,北京的佛系区块链,还表现在学术研究上也同样不争不抢。众所周知,区块链作为科技含量极高的新兴概念,一定是离不开学术的支持,例如国内一些*公立大学正在加紧开发一些区块链专利申请。

  近日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已经申请了一些区块链技术专利,并已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披露,这预示着国内的学术科研机构对区块链的研究已经拉开了大幕,同时与此相关的研究投入也会进一步扩大。但是,作为中国*学府的聚集之地,北京的科研院校也未见可期待的区块链科研成果。

  区块链的大热,就像一锅高汤,人人见之,皆想分食。高汤之下,炉火映衬出周围人脸上迫切的凝望,沪杭深渝,面目一致。只有北京一个人,面朝高汤,心若止水,真正的佛系大抵不过如此。

  其实,北京的大门是面像区块链敞开的,但是姿态有限,爱来不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