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位知情人士爆料:“近日,齐海金融CEO及高管全部失联,疑似被警方带走问话。”
相关负责人证实此事。
而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曝出,齐海金融和短融网的母公司“久亿科技”合并,短融网的官网上也发布了公告。
知情人透露,事件起因是车贷行业乱象众生,导致双方纠纷不断,最后客户报警。
此后,齐海金融的郑州店业务完全停摆,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01 齐海事件
“其实多日前,人就被带走了。”相关知情人透露,他和齐海金融一直有合作,和他联系的几个大区总监,上周突然间全部失联。
他多方打听,才得知CEO和高层均被警方带走。
知情人士陈呈透露:“此调查是因为,客户在齐海金融平台上抵押了车,进行贷款,后期出现了逾期,可能是工作人员索要巨额的逾期费、拖车费,导致客户报警。”
“所以,这次问话主要是为了调查,齐海金融有没有向客户,收取合同之外的、不合理费用。”
据知情人透露,事发之后,齐海金融的CEO和高层都被带走,部分人员随后就被放出来,但“被要求不能对外透露信息,也不能回去上班”。
因此,齐海金融的郑州门店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曝出,齐海金融和短融网的母公司“久亿科技”合并,在短融网的官网上也发布了公告。
“其实,现在齐海金融的资金,基本都是来自短融网。”知情者透露。
昨日,短融网的CEO王坤,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CEO及高管只是被带去协助待查。”针对案件细节,王坤表示,正在调查中,所以并不知晓。
不过,齐海金融确实有一起报案事件,据王坤介绍,这起报案时间是客户逾期7天后,车子被拍卖,中间有协调问题,最后导致客户报案。
除了知情人透露的细节外,一本财经在网上发现数篇帖子,都声称自己被收取了天价“逾期费”和“滞纳金”,“借4万逾期3个月,逾期费就要3.5万”。
“我们现在的逾期费,是千分之一,并没有那么高。”王坤称。
“这中间可能是,我们有员工个人非正规索取了费用,但并不是整个公司有组织的行为。”王坤解释道,“齐海金融不会收取合同外的费用,并且押车未经客户许可,是不可以拍卖的。”
“实际上,齐海金融门店只有郑州区域的关闭了,全国仍有12家在运营。”王坤称。
据可靠消息,郑州此次行动,被带走的不止齐海金融一家,“可能还有5家车贷公司,因为郑州正在打击敲诈勒索、放贷收车的公司。”
02 短融渊源
齐海金融全名“武汉齐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武汉一家专业的车贷公司,成立2014年11月24日。
媒体报道显示,齐海金融是华中最早从事专业车贷的公司之一,全国目前开设有近40家分公司,累计放款金额已超过20亿元,坏账率一直保持在1%以内,是中西部*车贷公司。
在2016年,媒体就曝出,短融网的母公司“久亿科技”与齐海金融合并,在短融网的官网上,也发布了公告。
短融网CEO王坤当时对媒体表示,他们收购齐海金融是从当年7月底开始筹划,在8月初就完成了,交易过程只用了十几天。
当时媒体还透露了一些细节,短融网母公司获得B轮融资后,就开始出手,总交易对价,约一亿左右。
交易完成后,久亿科技将获得齐海金融80%的股权,但齐海包括CEO在内的管理团队仍保持不变。
此后,齐海金融做出了一些调整,将产能较低地区的门店关闭,从五六十家关闭到现在的近20家。
但据媒体报道,尽管缩减了门店,但成交量并未减少,和2016年一样。
03 车贷江湖
2017年,汽车金融崛起,市场火爆,多家公司获得了巨额融资。
但是,车贷领域,是一片深不可测的江湖,水极深。
这个行业*的痛,是车辆的二次抵押,俗称“二抵”。
比如,一个用户将车辆,抵押给平台获得贷款,通常,平台会在车上装上GPS定位系统,然后用户可以继续将车开走。
但一些用户,会将车辆再次抵押给一些“黑平台”,再获得一笔贷款。
倘若用户产生逾期,首次抵押的平台,就开始一个生死大追捕——找到车,并追回来。
“在这个行业,抢车大战时有发生。”信租会创始人百晓生称,两个平台间抢车烧车的冲突事件,在行业早就不是新闻。
“把车二次抵押很常见,在郑州、东北地区尤其严重,甚至还出现了3抵、4抵的现象。”郑州一家车贷的资深从业者罗琪称。
“车贷行业市场极为混乱,如果客户支付巨额的逾期费,就不拍卖车辆,如果不同意,他们就会直接将车卖到黑市去。”另一行业从业者称,这早就成为了行业潜规则。
在这个过程中,冲突时常发生,摩擦不断。
“整个行业还有太多难点。”王坤直言不讳地表示,行业还存在几个问题,比如,逾期收取抵押车辆是否合法?按照合同收取服务费和逾期费是否合法?是否有权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处置车辆?强制收取抵押物,是否属于违法?
目前这些问题的边界都很模糊,导致车贷在推行的过程中,难点颇多,摩擦不断。
“车贷催收很多方面存在法律边界不明确的问题,纠纷很多,的确是一个行业问题,需要规范,我也觉得收取过高费用是不对的,现在警方介入也是好事,清理之后行业会更好。”王坤称。
目前,案件还在继续调查。
“以后齐海金融的郑州车贷业务,恐怕也很难开展了。”知情人透露。
但对于行业来说,这倒是一个清理重塑的时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