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复盘:共享充电宝的风口是如何消亡的

2018年3月23日,小电科技CEO唐永波在一场媒体见面会中宣布获得B+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创业家&i黑马问他:“能详细透露这次融资的领投方和跟投方吗?”唐永波回答:“主要是他们不愿意公开。”
2018-04-18 08:02 · 创业家  郭娟   
   
  风口兴起

  灭掉一个风口的“*”方式是另一个风口的强势来袭。小电科技CEO唐永波对此体会颇深,“去年下半年,无人货架那波热潮起来后,打在我们身上的聚光灯转移了目标。”

  2017年3月

  唐永波的创业项目“共享充电宝”2017年上半年热得烫手:小电科技2016年12月成立,次年3月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4月A轮近亿元,5月B轮3.5亿元,投资机构包括金沙江创投、德同资本、腾讯、元璟资本红杉资本等。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与唐永波相识多年。“他非常有实力”,2018年3月,“独角兽捕手”当着数家媒体夸赞唐永波。离开阿里后,唐投身创业,先做了一个生活服务项目,朱啸虎虽然“不是太看好”,但也“保持对唐的关注”。2016年,唐永波重新找到他,谈了想做充电宝,朱觉得“靠谱”,投了天使轮。

  朱啸虎有一条投资理念,“移动互联网创业窗口期越来越短,快是核心,超过3个月基本上没戏。”2016年他投OFO时,也曾表示“几个月内结束战斗”;小电科技去年飞速获得三轮融资也与OFO的经验相关:“介绍战略投资人腾讯迅速入局,元璟资本、鼎晖等投资机构投资,率先筑起资本壁垒。”

  2017年4月

  小电获得密集投资,让这个领域的其他玩家如坐针毡,来电科技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创始人袁炳松的规划,2017年下半年才到大规模市场推广阶段,“但没想到,2017年过完年后,这个方向一下子热了”。

  袁炳松是位连续创业者,2004年就开工厂做电池,最辉煌时,工厂规模达到3000~4000人,年销售额1个亿左右。“2013年,雷军入局充电宝,把整个行业打乱了,作为创业者,我觉得自己被宣判死刑,只不过是缓期一年执行”。对未来的恐慌让他急于找出路,花了100多万的“幕僚费”。“这个人也是陈光标的幕僚,”袁透露。

  既然不能通过传统售卖这条路,能否借助租用渠道触达用户?2014年起,袁炳松新创立的来电科技开启了探索之路。与小电的“桌面模式”不同,来电后来成为“大机柜模式”的代表,铺设场景集中在飞机场、火车站、医院、Shopping mall等公共空间。2016年,产品已经迭代到第四代。

  在这个圈子里,来电早先的知名度来自打专利官司,云充吧和街电都先后被它告上法庭。来电也的确是这个领域专利最多的企业,艾媒咨询提供的资料显示,“从外观到技术,多达45项”,艾瑞咨询的统计则为53项。

  从2014年到2016年间,由于外界对这个模式的陌生,来电在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不得不内部筹资700万元,才将产品继续做下去。2017年初,袁炳松来到北京找资金,这次“正儿八经跟资本接触”颠覆了他的认知:“我一直认为产品是*逻辑,但资本不这么看,他们觉得所有的产品都差不多,只要我给够你钱,铺货速度够快,大不了后面再把产品替换掉。”

  2017年4月5日,来电科技宣布获得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飞毛腿董事长跟投。在此之前,4月1日,消费电子企业Anker孵化的街电宣布获得A轮投资,由IDG和欣旺达领投。

  2017年5月

  迅速将街电知名度推高的事件发生在2017年的5月26日,另一家电商企业聚美优品出资3亿元入股街电,占股60%,陈欧任董事长。陈将此事发至微博,遭到中国首富王健林儿子王思聪diss,后者发朋友圈说,“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2015年年底,Anker就在孵化这个项目,”2018年4月11日,街电CEO原源向创业家&i黑马透露。Anker定位高端市场,主打出口,“一个1万毫安的普通充电宝售价几十元,Anker相同容量的能卖到好几百;别人一根数据线只卖十几元,Anker能卖到一百多。”原源说,Anker数据线经过测试,“能拉卡车”。

  在售卖充电宝的过程中,Anker发现,在一些特定场景里,人们的确有“能很方便地租到充电宝”的需求,便开启了内部孵化。*站测试地在长沙,运营数据出来后,Anker决定继续做“租用充电宝”。

  原源此前在支付宝工作,因业务往来认识陈欧,并成为好朋友。他在阿里主导的最后一个项目是“淘票票”,“我和陈欧一直想做充电宝的事,最后发现硬件创业与互联网不一样,产业链较长,不能很快入局。我们一直在找‘标的物’。”

  在2016年前后,原源和陈欧看过了市面上的多数充电宝项目,对Anker的印象非常好。契机来自2017年5月,Anker要上市,街电这个孵化项目需要长期的投入,会影响到上市,于是“有意让出大股东的身份”,陈欧和原源觉得时机“特别好”,决定接盘。 

  借“共享”之名

  2017年三到五月,以小电、来电和街电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因为与资本的频繁互动,引发行业连锁反应,迅速成为共享单车之后的一大风口。据梳理,这些主流企业2017年获得的融资超过14亿元。

  一年里,不断有玩家进来,也有陆续退出者:2017年6月,河马充电,主动退出;2017年9月,PP充电,资金链断裂;2017年10月,乐电,使用频次低难回成本;2017年11月美团点评试点项目,业务调整撤回……

  “去年11月,我参加一个会议,期间遇到两家共享充电宝企业,”易观国际的分析师王会娥回忆,“一家已经摸索很久,投入在几百万,很纠结要不要投放市场;还有一家决定放弃之前的投入,转做新零售项目……”彼时,共享充电宝的喧嚣已接近尾声。

  这个风口的兴起从一开始就备受质疑,“严格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是Uber、airbnb、顺风车这样的模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这样的项目实质上是移动互联网化的租赁。”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陈礼腾总结。

  据了解,“共享经济”这个术语由美国的两位大学教授于1978年提出,其大意是:“相关组织搭建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个体借助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等。”

  按照这个定义,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项目都非真正意义的共享,业界更倾向于将这类企业归类为“分时租赁”。这种运营方式最初只是用于租车领域,发起者从环保角度考虑,认为不必每家都买一辆汽车,可以通过汽车公司的平台租用。

  从表现形式来看,真正的共享经济表现为C2C,分时租赁则是B2C,而具体到共享充电宝这类项目,走的是B2B2C路线——要将充电宝给更多的人用,必须通过一些场所(餐馆、KTV、车站、机场等)地推和维护。

  既然不是本质上的“共享”,这些创业项目又为何假借“共享”之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前投行人士告诉创业家&i黑马,“因为共享经济的估值比分时租赁高几十倍。这个游戏在我曾经从事的投资银行,被玩过很多遍,不是新东西:同一家公司,被归类为A行业,和被归类为B行业,估值差几倍。”

  “这个风口的起来一开始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有相关的表述,支持共享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感谢共享单车。”易观国际的王会娥说,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共享单车领域的资本和企业非常疯狂,很多资本错失了共享单车的机会,忽然出现一个共享充电宝,是会有失去理智的成分。

  “打不打概念不是重点,关键还是看项目自身有没有价值,投资人大多数还是比较理性的。”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的陈礼腾对创业家&i黑马说。来电的投资方之一九合创投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从2016年起,九合创投就开始重新关注线下,充电宝租赁这个方向跟线下相关,避开了线上流量的垄断。”

  回归理性

  除去是否是“真共享”,“共享充电宝”还面临是否是“伪刚需”的质疑。“刚不刚需的,数据说明了一切,”街电CEO原源回应创业家&i黑马,“我们一天有大几十万的用户在用。”今年,街电和小电均公布了营收持平的消息,主要收入来源是用户使用付费。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共享充电宝按照每小时2元计费算。

  原源对创业家&i黑马分析说,一个小机柜里有八个充电宝,放在某个场景里,假设它一天有四次被人取用,这个机柜里有八元收入,365天总计2920元。当小机柜铺设为10万个,年收入就在2.92亿。“目前街电的机柜大约有几十万个。”

  按照原源的说法,一个机柜,能在100天收回成本。由于有Anker的技术支持,街电目前主要的产品表现为小机柜模式,折叠在充电电池上的电源线经测试可“反复达到1万次弯折”。“不同的模式适用不同的需求,大机柜我们也在铺设。”

  小机柜实质是一个物联网设备,背后的供应商达到一二百家,可细分到弹簧、电机、变压器、电源、处理器等,至于在创业时为什么最终选择以小机柜为主打,原源说,这种方式更便于店面运营。王会娥回忆,在她为数不多的此类需求中,有一次就是在餐厅,“充电宝还没电”。她认为桌面式需要餐厅工作人员帮忙做运营,“及时充电、保持持续在线状态,还要放在显眼位置。”

  主打桌面模式的小电科技CEO唐永波则提供了另外的场景:一个正在做足疗的人是不能穿上鞋去取充电宝的。与布局200个城市的街电相比,小电目前铺设城市达到170个,积累了3500万用户,尤其是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小电的营收增长了4倍。唐永波认为,风口消失是一件好事,“能安心做事了”。

  “共享充电宝是一门场景和运营的生意,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很多产品包括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新零售等,都在争做‘场景的上帝’。”王会娥说。现在,主打大机柜模式的来电在涉足小机柜,而街电也在铺设大机柜,“未来的趋势是玩家会做成通吃状态”。

  陈礼腾认为,共享充电宝满足了部分需求,与共享单车相比,将其定义为中频更为合适,此外,用户行为数据和广告的精准投放还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但目前,这些还比较遥远,在艾瑞研究院副院长金乃丽看来,这个领域只是处于竞争的早期,“早期竞争聚焦在市场占有率,相对成熟阶段比拼品牌、用户体验和资质牌照等,经过去年一年的洗牌,留下的基本上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有一种观点说,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一旦跟进,共享充电宝这种模式就会被淘汰。来电的CEO袁炳松一直深耕电池领域,他回应,对于他研究的石墨烯材质来说,二十年难有突破。王会娥透露,一位投资人曾经就此问过清华的一位教授,答复是十年内很难有突破。

  2018年3月23日,小电科技CEO唐永波在一场媒体见面会中宣布获得B+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创业家&i黑马问他:“能详细透露这次融资的领投方和跟投方吗?”唐永波回答:“主要是他们不愿意公开。”

  时间过去快一个月了,街电和来电还没有任何融资消息跟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