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三线卫视的末路狂奔:综艺抄袭、甩锅包干,每年需实现3.54亿招商

对于当代东方而言,河北卫视这样日常CSM52收视率排不进前25的卫视,5亿买下8年运营权看起来不多,但盟将威冠名《少年》已显示出了其招商的尴尬。
2018-05-10 10:26 · 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  刘佳佳   
   

  5月5日,《最强大脑》制片人桑洁连发多条微博状态,开撕河北卫视的《我中国少年》(下称《少年》),在赛制、规则、VCR风格甚至宣传片解说都“高度借鉴”了《最强大脑》,“抄袭”痕迹明显,自己正搜集资料,或准备诉诸法律。

  海报显示《少年》为河北卫视上新的一档综艺节目,目前已播出两期,当代东方(000673)的全资子公司盟将威为*冠名,江苏广电间接控股的笛女传媒以及愚恒文化传媒为联合制作方。

  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查询资料获知,当代东方曾在2017年初,出资4900万与河北广电控制的两家公司成立河北卫视传媒。河北卫视传媒在2017年初,曾以5.2亿的价格与河北广电签署了8年委托经营协议。在这8年内,当代东方相对控股的河北卫视传媒享有该卫视的*运营权。

  9日,娱乐资本论联系到了当代东方的一位负责人,当小娱问及《少年》这档节目与当代东方是否有关时,他向小娱反复强调了当代东方合资公司“*”运营的意义,并让小娱自己理解。

  不过有意思的是,笛女传媒的创始人傅晓阳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解释,笛女传媒并未制作过这档节目,已通知平台方撤回。当小娱致电河北卫视,其影视节目的相关人员表示,《少年》是河北卫视与河北卫视传媒共同开发的节目;另一位人员又说这是“外面的节目”,不方便回应。小娱还联系了愚恒影业的相关人员,其承认这是子公司愚恒文化的项目,截至发稿前并没有其他回复。

  目前来看,这档涉嫌“抄袭”的,正式在河北卫视播出的节目,似乎正在被“踢来踢去”,没有人为之负责。

  本次河北卫视《少年》节目组“抄袭”事件,即发生在当代东方8年“包干”期限内。

  “包干”模式为影视公司和卫视在“视频网站崛起”、“三线卫视收入下滑”等多重背景下,探索出的新型合作模式。

  不过很明显,目前“包干”模式尚不成熟,此前欢瑞世纪财报就显示出“剧场包干”的重大受挫,一年仅完成了350万的营销收入。本次“包干”下的《少年》涉嫌抄袭,再次让“包干”模式受到质疑。

  而当代东方子公司盟将威作为《少年》*冠名商,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欢瑞游戏冠名北京卫视周播剧场的窘境,“左手倒右手,是不是也没招到商?”

  笛女传媒被“挂名” 无人认领《少年》“抄袭”责任?

  5月5日至今,《最强大脑》制片人桑洁在微博上晒出了多条《我中国少年》抄袭的“罪状”,有声音表示《少年》这档节目就差改名叫《最强大脑》。《大脑》官方微博于5日晚9点转发桑洁相关状态,并声明希望“某卫视”停止抄袭行为,节目组将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某卫视”即是河北卫视。《少年》为河北卫视从4月28日晚上线的一档新综艺,宣传定位为“大型原创智力竞技”节目,百位少年在舞台上进行智力PK。目前,《少年》共播出2期,但其收视率一直没能挤进周六晚间档CSM52的前25名。

  小娱根据公开资料获知,《少年》的出品方为河北卫视,*冠名为盟将威影视,联合制作方为笛女传媒和愚恒文化。

  其中盟将威为A股影视上市公司当代东方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因制作了《军师联盟》而名声大噪,不久前因《军师联盟》的播出权问题而被江苏广电诉至法庭,索赔2亿违约金。

  本次涉嫌“抄袭”的《少年》即在当代东方对河北卫视的8年“包干”期限内。根据“委托经营协议”,河北广电将河北卫视的8年的*广告经营权、栏目制作经营及电视剧的运营与采购等相关权益,全部委托并授予了卫视传媒公司(当代东方控股);此外,卫视传媒8年内还享有河北卫视的全部广告收益及其他经营项目的收益。

  当小娱试图了解《少年》这档节目是如何制作并运营的时候,遭遇到了各方“踢皮球”式的推来推去,似乎没有人打算为之负责。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河北卫视*的运营权在(卫视传媒)合资子公司那里,*,你觉得二者是什么关系?”当小娱向当代东方的一名高层确认《少年》节目的相关问题,他很不耐烦地表示。“就是说在8年包干期限内,河北卫视播出的剧、综艺以及伴随产生的招商都是合资公司在运营吗?”“是。”对方回答。

  “我们并没有制作过《少年》这档节目,现在已经通知平台方撤回相关海报宣传。”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联系了笛女传媒的创始人傅晓阳,傅晓阳解释,笛女传媒是通过当代东方的关系拟财务投资《少年》,目前还未进行。“不会追究,只希望平台能把笛女制作这几个字撤下。”

  根据傅晓阳的介绍,小娱转而又联系到了当代东方《少年》项目的相关高层,但他表示具体的制作的问题应该去问笛女传媒,目前不方便回答。

  而当小娱致电两位河北卫视相关工作人员,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一位表示《少年》是河北卫视和卫视传媒共同开发的节目,另一位则表示《少年》完全是“外面的节目”,现在不方便回应。“有什么问题等着看官微吧。”

  “这是我们子公司的项目,我不清楚。”最后当小娱联系到了愚恒影业的相关人员,他表示可以问一下子公司的人,但截至发稿前,娱乐资本论并没有得到回复。

  在《少年》涉“抄袭”的事件中,笛女传媒因和江苏广电的关系,而显得十分扎眼。

  笛女传媒一向以年代剧见长,因此在2017年被江苏广电旗下的幸福蓝海以12倍溢价收购了80%股权,目前笛女传媒的整体估值超过9亿元。被收购后,笛女传媒的主营业务更变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并不包括综艺一项。

  “为了防止与江苏总台的同业竞争,幸福蓝海本身是不做综艺的,笛女传媒被收购后业务范畴与幸福蓝海统一。”一位全程参与了幸福蓝海收购笛女传媒的人士对小娱表示,对于笛女传媒挂名制作《少年》这档综艺节目,他很吃惊、看不懂。

三线卫视的末路狂奔:综艺抄袭、甩锅包干,每年需实现3.54亿招商

  随着“抄袭”事件的发酵,以及后续江苏广电利益牵涉其中,笛女传媒能否化解曾“挂名”的尴尬?

  5亿“托管”河北卫视8年

  当代东方瞄准三线卫视“全年包干”

  仔细分析这场陷入“罗生门”的“抄袭”事件,还是在于影视公司与卫视之间“包干”模式的责任不具体导致。

  所谓“包干”即影视公司包下卫视某个时间段,在这个时段内,公司可以*给卫视供剧,并进行*广告运营,但如果内容出现了问题,由于运营公司不出现“包干”下,责任该具体到谁,外人不能得知。

  近几年来,由于“一剧两星”政策背景,视频网站大幅抬高剧目售价,二三线卫视面临着无钱买剧、广告大幅下滑等生存窘境,“包干”模式火遍一时。

  小娱发现,以华策和欢瑞为代表的头部影视上市公司,因为手中存在大量的未播剧需要销售,往往青睐内容供给,选择“剧场包干”模式,即包揽卫视的黄金档、非黄金档、周播剧场等时段的影视内容供给。以当代东方为代表的影视新兴公司,在内容制作层面较为弱势,则更青睐渠道拓展,选择“全年包干”模式,包揽卫视一年或几年内的全部运营权。

  几大影视公司中,“包干”动静*的是华策。2014年,华策就在兵团卫视、青海卫视、天津影视、重庆文体娱乐等开播“华剧场”,之后“华剧场”又以《华策700剧场》的形式在厦门卫视落定。欢瑞在2017年也以周播剧“包干”的模式,联动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推出了《青云志2》、《大唐荣耀》等大剧。

  当代东方作为影视行业的后来者,战略基本都是通过收购影视公司来进行,作风比较激进。从2015年收购中广院线开始,当代东方就开启了在院线方面的“买买买”模式。

  仅2017年,当代东方就收购了10家影视公司,其中7家为全资收购的院线公司,包括高邮泰博影院、扬州东方影城、东莞中影星耀、淮北国视星光、南通东方时代、淮南市幸福蓝海、汉中艾斯环球等长三角院线公司。

  从对院线的“买买买”中,可以看出当代东方对于“渠道”的重视,而这样的策略也使当代东方在2015年扭亏为盈,2017年其院线运营收入占比17%,同比增长近200%。除了院线,当代东方也在积极拓宽电视“渠道”,即选择了与三线卫视“全年包干”的合作模式。

  2016年,当代东方出资成立河北卫视传媒并控股,河北卫视传媒以分三期支付托管费的形式,共5.2亿的价格买下河北卫视2017年1月1日-2025年1月1日,共8年的*运营权。

  2017年,当代东方又选择了与云南卫视合作。即在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5年期限内,当代东方要为云南卫视采购每年18部黄金档电视剧和40部非黄金档剧。

  为此小娱算了笔账:如果黄金档每年采购经费为1.35 亿元,且保持 5%的年度增长,五年共约7.46亿元,平均每部剧的采购成本为827.78万元。非黄时段剧集全年采购经费 1500 万元,保持 5%的年度增长,五年共约8288.45万元,平均每部剧的采购成本为41.44万元。

  财报信息显示,当代东方在2018年一季度共取得了19部电视剧的制作、发行资格,其中有5部为购片发行,14部为联合投资,联合投资的片单中包括了7亿投资的《曹操》。

  虽然有14部“联合投资”电视剧在手,但这距离云南卫视一年58部剧的需求还差很远,能否完成“全年包干”,取决于当代自身在市场上的采购能力和溢价实力。在电视剧版权费日益走高的今天,一些大制作的头部剧动辄卖出数亿的高价。在2017年财报中,当代东方就把影视剧“版权费”风险排在了可能面对的风险首位。

  除了包下全年剧集,当代东方还以17.68亿的价格买下云南卫视5年全部广告时段的*代理权,这意味着当代东方每年需向云南卫视支付约3.54亿的代理费用。财报显示,当代东方2017年营业总收入为8.2亿,总成本为6.54亿,2018年支付云南卫视的代理费占据其2017年全年总营收的4成,总成本的5成,是其净利润的2倍。

  欢瑞世纪“剧场包干”受挫

  当代东方“全年包干”尴尬了?

  由上文可知,“包干”模式原本是影视制作公司与卫视之间发展出的新型合作模式。“包干”模式中,平台方通常为二三线卫视,内容方通常为比较强势的影视制作公司。

  “包干”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平台方与内容方可实现共赢。即卫视可以缓解资金与内容的短缺,低成本、稳定地播出影视公司的精品剧,同时还可以把“包干”时段内的广告运营委托给内容方,转移自身招商压力。影视公司则可以通过绑定卫视,实现内容的稳定“卖出”,并通过固定剧场播出提升品牌价值,通过招商拓展运营渠道,提高自身商业能力。

  “包干”模式距今只有3、4年的历史,尚不成熟。小娱发现,在2017-2018年,“包干”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欢瑞。作为影视上市公司的巨头之一,欢瑞在2017与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的开展“剧场包干”合作——电视剧排播权+广告招商运营权。这个模式即欢瑞与卫视平台共同构建“周播剧场”项目,其中欢瑞影视向周播剧场*供剧,欢瑞营销对剧场的“一冠三特”的广告资源进行*售卖。

  然而尽管有自身大IP剧+一线卫视联播的优势,欢瑞的“剧场包干”模式依然受到了重挫。

  欢瑞曾在公告中提到,与北京卫视签署的合同将给公司增加约1.8亿元的收入。其后的招商却远未达到预期,2017年上半年北京卫视的周播剧场只签署过一个150万的短期冠名客户,在剧场冠名无人问津的时候,欢瑞甚至还启用了欢瑞游戏来做冠名。

  小娱发现,欢瑞营销与北京、安徽两大卫视在2017年签订了日常经营合同,交易价格分别为1.58亿、1.7亿,然而截至2017年财报披露,欢瑞营销仅完成了350万,周播剧场相关业绩归母净利润为-1.9亿。欢瑞将经营不达预期解释“为对广告业务的运营能力过于乐观”,以及“对广告商投放资源到卫视平台萎缩的趋势高估”。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包干”模式能走通的多半是广告代理转型内容制作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制作能力未必强大,但凭借与企业和电视台多年打下的业缘基础,至少可以保证自身盈利,并给电视台带来效益。

  随着《少年》涉“抄袭”曝光,当代东方对河北卫视“全年包干”模式引起了关注。

  因为要“全年包干”河北卫视8年,当代东方在2016年底,与河北冀广天润、河北文广传媒共同出资成立河北卫视传媒公司,各自占比49%、31%和20%,2017年开始运营。

  当代东方理论上为河北卫视传媒的控股股东,但其在4月份的披露2017年财报信息显示,由于河北冀广天润与河北文广传媒共同控制方为河北广电,在河北卫视传媒运营期间,其各项决策均由河北广电做出,当代东方未进行实质干预。

  虽然未能做出实际决策,但“出事了”,当代东方作为明面上的*运营方,并不能撇清关系。

  “抄袭”的责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盟将威为《少年》的*冠名商,也不禁令人联想到欢瑞游戏冠名北京卫视周播剧场的窘境。

  “一档节目如果商业品牌广告主在开播前未能及时采购冠名权益,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前提下,那么我们用‘盟将威’冠名,算是资源的有效利用。”上述当代东方高层对娱乐资本论表示。

  在影视公司与卫视平台磨合中,目前还未形成一种成熟有效的包干模式。欢瑞的例子说明,强势影视制作公司可能并不擅长运营,自己每年的产量也十分有限,凭一己之力难以扭转市场运势,“剧场包干”最终吃瘪。

  对于当代东方而言,河北卫视这样日常CSM52收视率排不进前25的卫视,5亿买下8年运营权看起来不多,但盟将威冠名《少年》已显示出了其招商的尴尬。

  对于收视同样忝列三线的云南卫视,当代东方从2018年开始,每年需实现3.54亿的招商,才能保证不亏,这相当于将其2017年的净利翻倍,可能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