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一轮融资未能成功,你会采取何种行动?”
对于这一问题,在《经济观察报》8月27日起发放的针对创业公司的定向调研问卷中,有5家企业直接选择了“关闭企业”这一选项。
在风险投资市场,许多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作为产业生态的关键构成,这些机构的资金紧张将对创业产生连锁影响。为了解更多的细节,我们由此展开了一轮针对创业公司的定向调研。
截至8月31日上午10时,我们共回收了92家创业公司的定向反馈,这些创业公司主要分布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企业服务、消费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及工业制造领域,基本涵盖当下创业的主要方向。其中超半数公司处于种子轮及天使轮,近三成处于A轮及B轮,5家处于C轮融资状态,基本涵盖创业公司的融资主要阶段;调研样本公司人员规模基本在300人以下。此外,超过半数的公司处于非盈利状态。
针对这一样本,调研数据显示,其中超过90%的创业者们感受到了融资难度的增加,超过半数的创业者们对融资难“感受强烈”。而其中的大部分创业者,都希望能够在3个月内或3-6个月内获得下一轮融资。
在“募资寒冬”中艰难过冬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在风投市场募资难的状况下,上述调查问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者们当下的生存状况。
“冬天来了”
6月至今,对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李晔来说,是自创业以来最难熬的时候。新一轮融资没有进来,公司正在开始考虑裁员。此前谈好的投资机构在讨论了一番后,决定先观望一阵。所幸,公司账面上的现金流,还能够支持他的企业渡过2018年的寒冬。“资本的冬天来了。”在一家知名高校的创业校友群中,创业者们纷纷表示。
如果说2018年股权投资行业的募资难、退出难现象已经让部分VC/PE如履薄冰。那么对于众多创业者来说,这个“冬天”早在2017年就有了苗头。
“2014年和2015年融资情况较好,2016年有所遇冷,2017年至今融资情况一路恶化,到2018年,行业普遍现象是融资很困难。”林捷是一家工业无人机创业企业的CEO,就他所在的领域,大约有6000家企业,其中新三板、上市公司不足5家。他预估,整个2018年无人机行业能够拿到融资的企业不会超过10家,“到明年也许就5家”。
林捷看来,这样的情况在消费无人机行业更加明显。2014年到2015年间,大疆以一家公司之力带火了整个行业,“那时候随便写个BP就能拿到天使,变化在2017年发生,大疆渐渐占据全球70%消费无人机市场份额,与第二名差距逐渐增大,一部分机构认为这个赛道已经跑赢了,甚至某种程度上形成垄断格局。”相比之下,面向电力、消防、农业植保等领域的工业级无人机行业,是个周期比较长、资产相对重的领域,整体变化相对较小,不过“今年融资也很不景气”。
对于融资的困难,创业者们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储备现金“过冬”。除了考虑裁员,李晔他们也在拓展其它非主营业务增加现金流,这也是大部分创业者会选择的做法。在所调查的92位创业者中,更多人在下一轮融资未能成功时,会选择自我增资、拓展非主营业务和裁员的方式。当然,也有5位创业者选择关闭企业的做法。
“不会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进行融资。”一名调研问卷参与者告诉记者。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为下一轮融资成功作出调整。半数创业者选择“释放出更多股权”,三分之一的人愿意下调企业的估值,还有一部分人愿意“拿出个人资产对投资人作出资金安全保障”。
风投的谷底
由于募资难,风投们更加谨慎。从调查来看,超半数的创业者们碰到了投资意愿很强,却没有资金投资的机构。而同样轮次的融资中,投资机构的投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近半数的创业者们称,这些风投们调低了估值水平。近30%的创业者们表示,投资者的附加条款增加,还有人表示,一些投资机构“只看不投”。
调查结果也印证了林捷的说法,“一部分找低位投资标的的机构,更大一部分机构是只看项目但不投资,获得融资企业的投资金额正在变少,从原来3000万到5000万元,变成几百万;出资结构变得更慢,原来1-2个月就做完,现在半年到8个月;另一个表现就是压低估值。”
风投们越来越“小气”,因为钱越来越难到手了。一些投资人告诉记者,4月末的资管新规加剧了“钱荒”的局面。今年4月末,议论已久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从募集方式和投资性质两个维度对资产管理产品进行分类,分别统一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要求。对合格投资者门槛设立“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 万元”要求,并且投资者需具备2 年以上投资经历。
根据投中CVsource数据显示,进入2018年以来,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规模已经出现大幅回落。2018年*季度,完成募集基金规模仅有110亿美元,同比、环比均出现70%以上的下降。“资管新规之后,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做优先级的资金,受到了非常严的管控。可以说是‘一刀切’。几乎没有金融机构在现阶段能够突破。所以在整个投资行业,特别是股权投资,由政府引导资金出最后,然后由银行机构出部分优先,然后管理机构在市场上募集一部分放在中间阶段,这种模式是在去年以前可有,但资管新规之后却行不通。资管新规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冲击较大,国内资金源泉主要来自银行,这个资金源泉截流,底下的各个层级都截流。”某知名国有投资机构高管告诉记者,“从上游融资和下游退出两个方面,投资机构受到双重打击之后,募资在这个时间点算到了谷底。”
除了政策上的影响之外,宏观经济环境、互联网爆仓等事件更是为风投机构的处境雪上加霜。
上述投资机构高管说,今年年初,整个股市的这个表现等都不是特别好,主要原因是央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甚至于包括上市公司的贷款,审批难度越来越增加。这当然不是一个明文的规定,但是经济下滑的时期,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会把实际操作门槛提高。在这个过程之中,正常运转的实体公司,资金是不足的。反馈到二级市场上很多上市公司,它的流动性也受到了影响,资本不好退出。
沃衍资本合伙人蒋炳荣告诉记者,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几个渠道多少都受到了影响。*是银行资管,受资管新规影响,不能再投私募基金;第二是社会资本,包括民营企业,财富机构,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互联网金融爆仓等事件影响,募资难度加大。
马太效应
不过,创业者和投资人们也表示,这一次的艰难时期,与其说是“至暗时刻”,不如说是一次“优胜劣汰”。“成长期的头部企业影响不太大,但对于早期项目融资还是有一定影响。因为早期融资本来不确定性就大,机构也越来越谨慎。”一个在投资机构工作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投资机构负责种子轮的投资,目前也在绞尽脑汁进行融资。
“不如说这是一场优胜劣汰,目前中国的企业已经从商业模式的创新转移到技术模式的创新,真正有核心技术创新、清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是能够拿到融资的,投资人也更加理性。”创客总部合伙人陈荣根说。“投资市场出现周期性紧缩,属于正常现象。在这种状况下,中小型和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企业,融资会受到严重影响,但对头部企业影响有限。”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表示。从事无人机行业的林捷也表示,在无人机行业,相比前两年估值虚高的现象,现在估值反倒更正常。”
就在风投市场纷纷上演“钱荒”下,明势资本汇总了3月至8月的融资项目,从天使轮到C轮,一共完成了23个项目的融资。其中,天使轮、pre-A轮、pre-A+轮、A轮的融资项目有15个。
“其实对于项目本身好的公司来说,这是利弊对半的事情。上半年的时候明显觉得机构都在捂着不投,但是到了下半年就发现,反而有不少机构追着过来要投。只要机构还有钱,总是要投的,这都眼看着到了下半年,那业绩还要不要了?所以这种时候,好项目反而又更加吃香了。当然所谓的估值,只是把泡沫的部分去掉了。不过弊端是,这种时候机构投资者往往会更保守,更愿意去投相对保险的项目,可以接受未来的预期翻倍不会那么多的;但是对风险相对大、回报也相对多的项目,反而会更谨慎。”一位参与问卷调研的创业者表示。
“公司并不依赖融资扩大公司规模。”另一名参与问卷调研的创业者写道。
最近,融资有了新的进展,李晔不敢懈怠,也许会调低融资金额,并加快促成公司主营业务模式的盈利。
而因为主要聚焦于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实体科技领域投资,投资人主要是清华紫荆资本等国内一线创投母基金、地方政府母基金和产业资本。蒋炳荣的沃衍资本当下受到这一轮募资难的影响并不大,但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资本寒冬,他还是准备了新一轮8亿左右的融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