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19年,2万多家投资机构,可能会死掉三分之二!

投资是一个江湖,这两天都被清科的年会刷屏,站票难求,这里面看不出寒冬,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资本寒冬还来开会,寒冷的冬天不到清科露一下脸,别人以为你冻死了,所以还是来刷一下存在感。
2018-12-10 14:25 · 投资界  zoewang   
   

2018年12月5-7日,清科集团、投资界在北京举办第十八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论坛携手行业知名学者与重磅嘉宾,秉承传统,革故鼎新,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

12月7日举行的《江湖形势瞬息万变,决胜还在内功修炼》圆桌论坛上,各位投资大佬就寒冬中如何修炼内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论坛内容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

主持:元禾厚望成长基金创始合伙人;深圳鸿泰基金管理合伙人曾之杰

嘉宾: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翔

君联资本 董事总经理、首席投资官 李家庆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 宓群

华盖资本创始人、董事长许小林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 周炜

2019年,2万多家投资机构,可能会死掉三分之二!

江湖水大鱼多,该上岸了!

曾之杰:请谈谈2018年你对股权投资江湖的感受?

高翔:对我们而言,今年是一个小小的收获年,昨天蘑菇街上市,这是我们今年第六家IPO的公司。14、15年投很多项目现在慢慢开始有一些不错的迹象,我觉得这是好的一面。

从行业的角度,虽然大家也都讲寒冬,但是其实从整个市场来讲,大家会更加理性一些,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就像几年前项目很多的时候,大家都在玩打地鼠的游戏,不停的敲打,到处去开会。原来一个小时排一个会,现在可以聊的时间多一点。对于行业的思考或者对于创业者的了解,能够积累得更多一些。寒冬总是会有的,从我们从业人员来讲,寒冬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让自己能够活得更好,这可能比较重要一些。

李家庆:过去十年,所谓江湖,水大鱼多。参与的人数也多,钱也多,项目也多,各种热点也非常多。今天还有一个主题,就是所谓的“上岸”,这个“上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前面投的大量项目,今年抓住各种各样的窗口去IPO。IPO来对于相当多公司而言,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作为基金管理合伙人来说也在 “上岸”,一方面越是资金面比较紧的时候,基金的募集最能体现基金管理能力,难归难,募不到和募得到的差异就比较大了。

上来之后重新观察一下水面,看一看到底下一步具体的趋势、方向,再练练身体,把内部组织队伍整顿好。从水大鱼大到上岸,再到重新观察,确实是转折的一年。

宓群:观看2018年,说上岸是很贴切的。另外我们看到有一个因素是多变,宏观的全球政治也好,经济发展也好,有非常多的变化。2017年人民币基金非常火,2018年,人民币基金融资又到了另外一个境界,美元基金融资非常不错,中国的经济仅次于美国。

我们可以更从容来投,很多大的行业和平台机会也更细化,像拼多多这样的能够脱颖而出的机会不是那么多。但是我们觉得在这个多变的情况下,实际上孕育了一种新的机会,中美贸易也好,战争也好,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科技方面还是挺落后的,美国高科技发展背后都是有VC支持而诞生的。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全世界领先,但是VC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未来还是有相当大的机会。

许小林:投资是一个江湖,这两天都被清科的年会刷屏,站票难求,这里面看不出寒冬,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资本寒冬还来开会,寒冷的冬天不到清科露一下脸,别人以为你冻死了,所以还是来刷一下存在感。

今年毫无疑问是非常难受非常纠结的一年,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对行业。中国经济一直有一个二八现象,从1978年到现在,只要尾数是8的年份,中国经济就不好,他们说中国经济逢8不好,为什么投资界逢8也不好呢?今年是清科第18届,过了这一届就会慢慢好起来。

周炜:过去三四年大家大鱼大肉吃得太多了,稍微调整一点都认为不正常,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今年有很多公司上市的,很多机构这两年是最丰收的年份。无非是过去钱太多,太热了,今天有一些调整,很多人担心。我的担心并不是那么大,2018年虽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互联网红利下降,实际上也有好的东西在体现出来。

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我认为2018年是中国互联网盈利的元年,以前的互联网都是靠眼球来估值,或者是讲故事来估值。你会发现大量互联网公司,包括今天有些存在问题的互联网教育公司,虽然他们获客成本太高,有一些问题,但是他们的收入能力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把这些看清楚以后,机会仍然很多,像京东、拼多多这样大平台的机会变少了,但是你要投出几十亿的公司,机率比十年前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已经更多,在线上这一块仍然有很多的机会。AI虽然没有完全解决很多问题,但是确实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我们已经看到非常成功的公司出现了。

现在的公司成长速度明显快多了,这也是对投资界非常有利的事,我们投资的项目有四家在IPO的路上,有一家刚上了联交所获得批复,这个月会上市,还有两家肯定在后6个月上市。按这种速度,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来说,只要不是追求顿顿吃龙虾,市场还是不错的。

过去这个行业里面太多的人没有去练内功

曾之杰:2018年还是很困惑的,有可能中国经济正好到了这么一个结骨眼,以前每年高速成长的7、8%,有可能进入了一个中速阶段,如果到了中速阶段以后,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这么一个市场能不能容得下2.2万家的机构,又是一个另外的问题。从长远来讲,还是很乐观的,哪怕中国经济转入存量经济时代,当中还是会产生很多非常好的公司。中长期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在这么一个时代里,你们和你们自己所在的机构怎么去练好你们自己的内功?

高翔:我觉得做VC来说,主要是练内功。内功可能代表几个意思,一个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得日积月累慢慢练。VC这个活本身就是一个很长期的活,在座的各位在行业里都待了很长的时间,一个创业公司要从0做到上市,拼多多三年上市是特例,绝大部分的企业至少需要5-10年的成长,才可以有比较好的回报。VC本身就是需要比较长时间去耕耘的,在VC从业的这些人,可能十年只是一个可以毕业的时间,我们已经干了16、17年了。

第二个是自己的成长更重要一些,在过去这五年里面,我们都在讨论企业自身组织结构怎么建立,怎么培养新的人才,将来在我们年纪大一点干不动的时候,还有新的人能够补上。这些事情是VC日常工作中更重要的部分,当我们把这个系统建立完善之后,之后其实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去调整。

李家庆:内功主要还是要针对这个环境的变化,过去几年的时间有不断的增量东西进来,无论是增量的资金进来,还是增量的人进来。过去单一项目的成功可以来覆盖整体成本,大家要逐渐适应的是没有那么多的增量进来,相对的出口也偏紧的时候,在存量里面如何要去做调整,而这个存量的调整有可能是说未来光靠一两个项目不够了,需要有一批项目。这一批项目本身所消耗管理的精力,以及对于我们管理公司的团队考验会更大。

以往投资更多偏TO C领域,如果往偏技术,偏TO B的领域里面去走,要消耗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大家要有更大的耐心,接受五年、十年才能出来项目。

单一项目的回报预期有可能会降低,PE都有20、30%的回报率,这个是比较厉害的。VC做到20、30%整体的基金回报,而且长期可持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事情。

回报预期、项目周期的拉长、整个基金的组合和回报策略的变化这些方面都对投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投资人来说,要面对很多问题,包括一个组织是不是能够面对这种变化,把自己的流程、透明度和规范性、队伍的更替和接班等。

宓群:内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投早期,早期可能连BP都没有,真的靠你的内功。对行业的理解,对创业者的了解。我们会更专注一些细分领域,特别是我们看好的,会扎得更深。教育是反周期的,投资中也碰到一些挑战,我会看的更细。技术含量高的投资领域是一个新机会,但这需要非常深的行业积累,要发挥原来有的优势,再配置行业经验。

许小林:过去这个行业里面太多的人没有去练内功,大家练得比较好的是“P功”,我不是讲脏话,“P功”的意思是我们花在PR的时间太多了,做秀的时间太多了。很多基金是谁吹得最好,可能估值就越多,很多人把时间花在这里面。对于投资人来讲最大的内功就是给投资人赚钱,如果你能够有很好赚钱的工夫,我相信所有的LP都愿意把钱给你。

我们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是2万多家机构,今年到明年,可能会死掉三分之二,这个行业才会正常。剩下的机构没有内功,不去做好对行业的理解,对行业的研究,不把赚钱的功夫练好肯定活不下去,再靠“屁功”是不可行的。

周炜:我们的团队相对稳定,在一起工作很多年了,但是今年还是很重要,我们招了很多新的员工进来,我们基金团队都是集体作战,跟很多基金可能不太一样。

这种方式下,新进来的团队需要很多的磨合过程。大部分的VC追求个人英雄主义、明星投资人,我们是团队作战的方式,团队选领域,一起去看。我比较相信概率统计,招一堆人又不进行系统性的工作,让他们随意去选项和投资,根本不可能有系统性的回报。目前来看我们做得不错,还在招新的人,这个行业大家都做得挺深的,我们希望请进来一些在垂直领域有专长的人员,进一步把内功夯实。作为一个早期投资者可以淡定一点,专心把内功练好,冬天是播种的时候,把种播好。

曾之杰:修炼内功你首先得活过去,经历了几个周期之后,对很多事情看得淡一点,也看得深一点。这是一个文化的建立,团队最重要,大家能够分享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一个文化。通过我们的共同文化基础,再去做投资,这也是内功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投资,包括我们的被投企业,大家也能够建立起文化上的一些交流。

投资到最后,还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大家花了很多的精力在PR上面,当然这也是中国现实,PR在融资上面有用。反而这些年整个行业跟产业界的交流和深度、宽度都不够,硅谷能够跑出来很大的原因是地方很小,大家都在这么一个范围内,长期在那里挤压,碰撞出新的思想和火花。我们还是要回到初心,通过投资来推动社会进步,这里面最重要的功课还是要和企业家、行业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理解行业和判断趋势,这是我们最近要做的一件事情。

今天剩下的时间想请在座各位大佬讲一讲,明年春天如果不出意外,上海的科创板就会开了,现在科创板具体的细则还没有出来,社会上有众多版本,监管机构也在征询行业的意见,请在座各位大佬发表一下你们对科创板的一些看法,或者你们的一些期望。

科创板的设置应该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高翔:首先这对于行业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企业的发展跟商业上的发展会有一点错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如果能够有一个好的闭环,对于这些企业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科创板这种资本上的动作,从大方向上来讲,去支持各种类型的企业去发展,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所以整体上我对这件事抱有比较大的期待。

李家庆:如果把科创板比作一次考试,这一次考试之前的预热工作很有意思,就像考试有大量的教辅材料、模拟真题还有名师辅导课外班,也有很多学校里面招生老师提前开始预招生,这次考试弄得很热闹。

我们觉得这肯定是好事,有比没有好。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时间长一些,确实经历过很多的变化,包括从01年开始,一直到06年股权全流通,创业板和中小板推出,中间IPO的停摆,还有战兴板、新三板、独角兽,经历了很多,还是要相对理性地来看待。对于我们自己被投资的企业来说,只是给自己多了一种选择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说因为它的存在,导致自己从战略到业务,甚至从资本结构做大的调整,这些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有的人既然走到门口了,就进去看看。有的人离门口还有一点距离的时候,也不要慌慌张张三步并两步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多一个选择,能够为我们的企业创造更多的上岸机会,但是也谈不上短时间之内去获取什么样的暴利,我认为从投资人和企业的角度上应该更加理性来看待这个事情。

宓群:我们觉得肯定是一件好事,以前战兴板注册制尝试要推行,后来没有结果,我们觉得也有待观察。从国家战略层面,我觉得是非常需要的,我们真的缺硬科技和高科技的公司。我们要稍微耐心一点,这个东西比较新,好的标的公司现在也不是特别多,期待也不是太高,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我觉得会更好。

许小林:科创板最好谈,因为现在没有标准,可以随便谈。从技术上来讲,我个人其实比较担心科创板。但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我非常希望科创板推出来,它能解决科科型企业融资和投资退出的问题。

为什么技术上不太看好,比如跟香港这一轮改革相比,香港这一轮改革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AB股不同权的公司想在香港上,但是过去法规不允许。第二,很多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在最需要钱的阶段,没法进入资本市场。香港就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们问香港的李小加总裁,首批推出来的企业准备选择哪些企业?他说你们这个问题是典型A股监管思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要选哪些优秀的企业来上,选优秀企业不是他的责任,这是市场的责任,他的责任是把规则定好,至于这些企业的好坏由中介机构和市场来选择。但是关于科创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稿名单,认为最好最适合上科创板的名单,这些名单是主管部门帮股民选出来的,而不是真正市场选择的。基于这两个原因,我觉得技术上不看好,从个人意愿上我非常希望科创板尽快推出来。

周炜:这个话题有点大,涉及到高层的意志,也不太好做太多的评价。现在市场流动性太差,我们当然希望科创板好,但是我觉得有很多的问题确实现在并不是开一个板就能解决的。

曾之杰:从一个行业从业者的角度,特别希望监管能够思考一下,中国从板的数量上来讲,其实并不少,深圳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海有主板,北京有新三板,好像哪一个搞得都不是太好,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好像没有人真正深层次去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的监管有点像中国的家长,希望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替你包办,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活蹦乱跳,都学习好。这本身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必然是有好有坏,但是我觉得要让市场规律来推动,才能做的成功。不然恐怕最后还是会陷入到创业板的困境,现在创业板没有利润,根本没有办法报,当时设立创业板的初衷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创业板对利润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希望监管层把这些问题能够想得更透彻一点,既然要做这个事情,还是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做这个事情。

李家庆:对于科创板的看法,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时间长一些,确实经历过很多的变化,包括从01年开始,一直到06年股权全流通,创业板和中小板推出,中间IPO的停摆,还有战兴板、新三板、独角兽,经历了很多,还是要相对理性地来看待。对于我们自己被投资的企业来说,只是给自己多了一种选择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说因为它的存在,导致自己从战略到业务,甚至从资本结构做大的调整,这些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有的人既然走到门口了,就进去看看。有的人离门口还有一点距离的时候,也不要慌慌张张三步并两步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多一个选择,能够为我们的企业创造更多的上岸机会,但是也谈不上短时间之内去获取什么样的暴利,我认为从投资人和企业的角度上应该更加理性来看待这个事情。

曾之杰:A股总体上来讲还是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机构发展程度也不够。但你看新三板把散户完全排除在外,这个市场也没有活力。科创板的设置,门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谢谢各位!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zoewang,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12/43867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