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曾经说过“不会离开摩拜”的“摩拜之母”胡玮炜离职,次日,有摩拜员工在脉脉上表示召开被裁人员宣讲会,再hr一对一谈,12月25日,多家媒体报道,经摩拜内部管理层确认,近千人的摩拜单车团队裁员30%。
在共享单车最火热的2016年底至2017年之间,谁也没有料到今日。各种颜色的单车成群驶过街头,车上人一如单车的创始人一样年轻。共享经济遍地开花,从篮球衣橱雨伞到充电宝厨房,万物皆可共享,每家投资机构都在看共享单车的项目,投资ofo和摩拜只能靠抢。
然而现在,仿佛一夜之间,街上各色的共享单车少了很多,只剩下一些褪色的小黄车、小橙车,历经风吹雨淋,歪歪扭扭地停在路边,成为整个共享单车败局的现实注脚。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12月对ofo及其创始人戴威作出“限制消费令”,已有累计1200万用户排队等待退押金,戴威在内部信中称“为用户的每一分钱负责”,等待ofo的是破产清算结局。更早之前,摩拜卖身美团,美团招股书显示,2018年4月4日至30日,摩拜单车总收入1.47亿元,折旧3.96亿元,经营成本1.58亿元,总亏损4.07亿元。两大头部玩家惨败,中小玩家死伤的更不计其数。交通部统计的77家共享单车企业中,至少有50家关闭或是陷入破产边缘,其中无一家盈利。
由春入冬,共享单车产业链条上的每一环也直观感受到了彻骨寒意。位于天津的“共享单车*镇”王庆坨镇有4万人口,曾有500多家自行车商铺,每年生产1500万辆,如今全镇产业园人去楼空无工可开。陷入泥沼的除了工厂,还有被拖欠货款拖垮的物流供应商、维修商等。
这场以理想主义情怀为起点,被260亿资本融资拔苗助长的创业游戏,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仅仅用了三年,成为中国创业史上最疯狂昂贵的试错。但共享单车留下的不应当仅仅是一堆烂摊子和各地的单车坟场,更应该是对创业者们的警世恒言。
共享单车众生相:败在何处?
已经有无数人从各种角度分析了负隅顽抗的ofo失败的原因,创始人戴威成为“箭靶”:创始人从未接受过正规职业训练缺乏经验,性格果敢有掌控欲或者说是专断独行,家境优渥对现金流和盈利模式毫无概念,“互联网+资本”的简单粗暴规模经济,天真地将象牙塔学生会经验全盘应用于公司管理当中,高层贪腐“一人一辆牧马人”……
前几日,一张马化腾的朋友圈发言截图及其相关分析文章刷屏:“天亮了,法官指认凶手为一票否决权(veto right)。”据悉,在ofo董事会中,最初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是戴威、滴滴、经纬、朱啸虎,不过,朱啸虎在2017年12月初退出了。当时,有媒体称,朱啸虎将ofo的股份出售给了阿里和滴滴;其中,阿里持有多数股权,包括朱啸虎拥有的ofo董事会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滴滴只持有小部分股权。
ofo几个关键命运节点中,经历了几次否决。*次戴威一票否决,摩拜ofo合并流产;第二次滴滴否决,阿里系融资失败;第三次阿里否决滴滴收购ofo。[Office1] 在多位投资人看来,一票否决权无法承担失败的全部责任。对走出校园时机的判断,融资进程的卡顿,竞争对手的被收购种种因素综合造成了如今局面。
在前ofo员工看来,“公司以前的氛围真的太好了,非常怀念那段抱着吉他唱歌到天亮的时光,愿意不计工资地为ofo再工作一段时间。在滴滴的人进来之后,一切都开始变。……ofo曾经拿到一手好牌,但是全打烂了。”有人认为ofo的一意孤行,间接拖垮了摩拜和整个共享单车。但将共享单车的大败退全盘归结到ofo和戴威身上,显然有失公允。
“如果失败了,大不了就当是做公益。”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的这句话与她的记者身份、那张骑着单车的照片一起被广为流传,令她的文艺女青年形象深入人心,同时也多多少少显得对投资人和用户们显得有些不负责任。记者出身令她在面对媒体时更为得体,一句“没有宫斗不和,也没有组织纠葛,个人原因”成*离场。
“摩拜比ofo好骑点儿、锁好开点儿。”这是用户的反映。2017年,两大寡头在全球各地展开惨烈不堪的投放量近身肉搏战、免费骑车补贴战,双方各损耗10亿美元以上。摩拜每辆单车成本几乎是ofo的两倍,摩拜投资人李斌曾公开发文痛批其“商业模式不可持续”,胡玮炜曾经感慨“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一语成谶。
公认“*骑”的小蓝车之死于去年一场极度敏感的蹭政治热度,后被滴滴收购。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的哈罗单车前日现“幽灵单车”,将出故障的LG化学电芯厂商告上法庭。诞生于重庆的悟空单车主打本土,却受制于山区地形和多雨气候条件,仅仅存活了五个月就资金链断裂。诞生于南京的町町单车则深陷P2P非法集资风波。
从两大寡头到中小公司,各家共享单车具体事例中,大致可以总结出一些失败原因:在资本热钱的助燃下一窝蜂加大采购,供需不平衡,市场早已饱和;创始人大多缺乏经验,过于情怀理想化,或是借共享之名行网贷之实,在风口过去后,没有及时转型或把握住新的风口;作为重资产行业,不具备一般互联网行业轻资产重经营的特性,本质仍是租赁,过于依赖烧钱,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模式,劣质体验的规模经济只能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场纷繁复杂的败局中,不乏趁机蹭热度者、惋惜者、痛斥者、同情者:有公众号借机炮制焦虑情绪的爆款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被胡玮炜本人及韩寒反驳怒斥。同此前P2P的挤兑大潮一样,民众争相排队退共享单车押金,有微博大V呼吁“差那一两百吗,给创业者多些尊严”,更有大V反驳“北京人均一天收入两百多,两百多怎么就不是钱了,资本烧得有人都认不清自己了”。Ofo们的教训是惨痛的,咎由自取,但创业者们值得一个更体面的离场。
百亿葬礼后共享单车将往何处去?
——如果还有明天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被热捧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在野蛮生长之后迅速退潮,为其买单的是广大投资人与用户们。试图改变潮水方向的创业者们被潮水挟裹着,走向不同的命运:被收购,无人接盘宣布破产,尝试转型……
ofo与摩拜的战争,某种程度上其实成了身后大股东腾讯与阿里之战:从朱啸虎与马化腾在朋友圈用数据互怼,到马化腾怼阿里金服“(共享单车)被当作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中小股东被锁死”,马云发声“知道腾讯希望合并,但不能为垄断而做”,BAT的身影处处可见。两者不会合并,从选择截然不同的阵营起就已经注定。
在这个美图、知乎、斗鱼等互联网成熟公司纷纷传来裁员消息的寒冬,被外媒唱衰为“白痴经济”、处于非稳定生长期、去年已经多家死亡迎来投放禁令、洗牌格局初现的共享单车走向黄昏似乎是必然结局。但现在宣告共享单车和新经济的彻底消亡似乎显得过于悲观。
泡沫消退,回归理性后,共享单车的明天为何?——如果还有明天。精细化耕作、优质体验也许是一个方向。普遍仅仅依靠每小时1元左右的骑行租金令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且相对共享汽车来说客单价远远低于运营成本。Ofo此前尝试过其他商业模式:引入广告,引入P2P、做物联网……
在12月25日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共享单车发展现状专题研究报告》中,用户规模增速在2017年达到顶点后下滑,2019年总体规模约为2.59亿人。传统互联网思维中“有了流量就能变现”的思维由于其封闭式场景、较低用户价值而显得相对困难。分析师认为除了传统的租金收入、广告收入、跨界营销之外,共享单车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拓宽盈利的渠道,获得二次盈利的机会。“对于部分先入局的企业,在盈利渠道探索前,需解决好押金方面的问题,否则对于企业运营将形成较大风险。”如同互联网金融行业一样,引入专业机构加强对共享单车押金的监管仍是必要的。
在共享单车这场价值百亿人民币的葬礼上,拔苗助长的投资人、一意孤行没有经验只有理想热血的不靠谱创始人、只求博眼球无职业操守的媒体人……又有谁是真正无辜的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