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走出“襁褓”的护理服务业

一纸文件,唤醒“沉睡”的护理服务产业。爆发红利的另一面,护士“做二休一”背后,是否有精力再投入到行业发展中?
2019-05-16 07:12 · 微信公众号:亿欧网  吴慧玲   
   

犹如沉睡的雄狮,护理服务产业终将被唤醒。

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国家层面对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所作的顶层设计“呱呱坠地”。

作为《意见》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发挥市场在护理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护理服务业领域”,透露出,护理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政府,还要借力市场的“信号”。纵观全球,这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选择。

此前处于“放养”状态的护理服务产业,正迎来“第二春”。

37家初创企业画像

15小高潮、扎堆北上广、“胶着”上半场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已超400万,但面对4400万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1:11的医患比凸显出护理服务人才匮乏的现状。

正是基于护理服务市场供求不均衡的能量存储,诸多企业盯上了护理服务“断层”的这块“肥肉”。据亿欧大健康不完全统计,当前布局护理服务业的初创公司约有37家,其中陪诊、护士上门等方向竞争最为激烈。

画像一:15年迎来小高潮

恰逢2015年互联网医疗创业高潮兴起,护理服务业开始触电“互联网”。据亿欧大健康统计,37家护理服务初创公司有17家成立于2015年,占比高达49.95%。

正如金牌护士CEO丁少磊所说,选择在2015年成立是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产业层面,正逢互联网医疗创业高峰,护士是除医生外另一机遇;二是人口结构,新中国成立后*个人口小高峰群体开始变老;三是支付能力,有一定支付能力的群体已变老,二孩政策、医改等促使护理需求出现。

画像二:扎堆北上广

高速的经济发展,带动北上广深等地区的消费水平持续攀高。据亿欧大健康统计,37家护理服务初创公司总部有27家位于北上广。

分析来看,一是高经济消费水平提升公众对护理服务接受程度;二是政策不断利好,如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确立为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地区,切实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做出规范。

画像三:“胶着”上半场

新兴事物的发展需要时间,更需要市场的检验。据亿欧大健康统计,除去大体量地产商切入养老护理行业外,护理服务的新三板企业仅有朗高养老、爱侬养老、三开科技,其余均为B轮及以下初创企业。

“两年之后,护理服务产业或将迎来发展小高峰。”丁少磊乐观表示,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需求或许比我们想象中来的更快些。但以护理服务业中略带公益属性的养老护理服务而言,或许五年之后才会有更多成熟的企业出现。众海投资副总裁陈冬东表示,养老护理服务本身周期就长,且养老事业不能以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

不可置否的是,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行,护理人员与需求人员之间的对接障势必减少,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技术对整个护理服务业所产生的重构影响也将浮现。

护理服务仍需迈过两道坎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疑让护理服务在新增服务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拓宽服务半径。

当前创业公司布局大多从疾病治疗服务、生物医学、住院服务和医院护理,向康复医疗服务、社会医学、院后照护和家庭护理延伸。综合来看,公司护理服务普遍涉足非医疗护理,而较少涉足专业医疗护理。究其原因无外乎:专业护理人才难求,专业护理成本较高。

*道坎:解码护理人才是关键

不难看出,护理服务业发展始终绕不过人才这道坎儿。陈冬东表示,目前我国护士缺口约100-200万,护工缺口约600-800万。这其中既有国内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年轻人短缺,亦有年轻人不愿从事护理工作的尴尬。

在2月政策发布后,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关注“上门护士”这桩生意。据丁少磊介绍,目前金牌护士在北京地区达成合作意向的医院数量约120-130家。护联网创始人兼CEO张雪莉也表示,公司目前已覆盖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护士群体。

为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业,国家还逐步推行了医院多点执业、三级诊疗体系、长期护理保险等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空间和支付等三大保障。但据亿欧大健康了解,在一些没有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的城市,如长春、武汉等地依旧对护士参与院外“互联网+”服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认知差异。

正如张雪莉所说,护士群体尚存在无法对接市场化需求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本质就是“存量挖掘增量开发”,提升护士专业价值,满足更多需求的同时,增长护士群体收入。

第二道坎:构造服务体系是核心

“人才是护理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但单纯利用人力发展护理站,仍是不合理的商业模式,整个护理服务体系的打造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陈冬东说。

对比各创业公司的发展路径,莫不如此。无论是地域较强的金牌护士,覆盖面较广的护联网,还是智能加码的爱照护都展现出此点发展诉求。金牌护士通过线上服务平台、线下连锁服务护理站以及美鑫健康云业务,从“海陆空”三方面完善运营服务体系;护联网通过培训方式,加强护士群体粘性,再借助标签化的技能匹配,帮助护士群体实现价值*化;爱照护利用“数据+技术”,提出社区养老“原居安老”模式,让护士一键上门成为可能。

综合来看,完善和延伸现有护理服务产业链已成为行业共识。一方面,服务体系的沉淀可以帮助企业形成业务闭环;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好的体验,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技术赋能

护理服务业两种可能

在提及未来护理服务业发展前景时,“赋能”一词被多次提起。张雪莉认为,不管护理服务市场如何发展,赋能护士、赋能供给侧一定是推动护理服务市场化的关键。

的确,无论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内涵价值,还是通过科技手段给予护理需求人员以外在辅助,都直指行业“效率”发展问题。在人力资源匮乏的护理服务业,如何实现现有人力资源的*化开发是对每个企业的挑战。

可能一:技术加持,产能释放还需多久?

从早期通过技术起家的爱照护来看,智能驱动护理服务是路径之一。爱照护创始人兼CEO丁勇表示,互联网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将老人传统的“家”变成机构的“单人间”,提升管理效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等智能技术可以对养老资源进行统筹管理、质量监控,在实现医养结合下,节省人力成本。

没有哪个人群能比失能、失智人群更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但就智能护理技术而言,国内外相距甚远。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指出,中国还没有经历一次护理产业的技术革新,很多服务依赖传统人力完成,无论是在护理的技术和辅助设施上,都很不成熟,无法做到像国外那样,尽量节省人力。

可能二:人才互通,市场谋变更待何时?

寻求更多合作资源是实现路径之二。丁少磊表示,金牌护士要打造“由淘宝版(个体户)向天猫版(专科护理集团)的升级”。具体说来,就是基于今年2月份发布的政策,借助合作医院的专科特色科室,充分结合自身技术与运营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沐浴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春风中,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认为,将来会有更多的护士群体会随着多点执业的开放“走出”体制,在院外实现更多社会价值。

后记

2017年6万亿的健康产业规模中,护理服务市场约占3750亿。在每年递增的趋势下, 杨瑞荣表示,对比美国护理服务市场规模我国或将突破万亿。但作为具有特殊性的行业,护理服务业的发展仍需细细打磨。

像护士在“做二休一”背后,是否有精力再投入到行业发展中?高于普通门诊服务费用几十倍,且未普遍纳入医保的背景下,刚需低收入患者的出路在哪里?都需时间来检验。

但现在可喜的是,对于医疗安全和人身安全,政府和企业都已展开关注。政府陆续出台医疗管理细节规范,如北京市已明确要求护士不能上门为患者提供输液服务;企业持续推进护理人员安全保障办法,如医护到家已着手引入人脸识别设备,并预计今年4月上线……

作为儿女,无不希望父母可以在舒适、便捷的环境中安养晚年。刚刚好,我国护理服务业已扬帆,虽尚未有披襟斩棘之功,但可看出其向好发展的愿景。风口已开,树已葱郁,静待花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