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18年从新三板摘牌的IT培训机构传智播客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计划在深交所上市。此消息一出,便引发教育圈一番热议。
自1999年以来,IT培训行业已经走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但令人遗憾的是,该赛道至今只诞生了一家美股教育上市公司。
不可否认,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至今尚未出现年营收规模达百亿人民币的公司。此外,在人才培养数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也就是说,该行业并未对IT产业起到支撑作用,即使把人才“送进”公司,也只是“技术小白”。
尽管如此,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加持下,职业教育成为了2019年经济寒冬下少有的“新风口”。
IT培训,只是职业教育赛道的细分行业,通过观察其20年的发展,让从业者面对“新风口”的机遇,多一分冷静,少一分贪婪。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没有年营收百亿的龙头公司
创业之前,蔺华曾在微软担任过开发者技术传道者;而今,他是大数据培训公司小牛学堂的创始人。作为在IT行业打拼多年的老兵,蔺华见证了过去二十年来,IT产业的升级与成长。
蔺华坦言,IT培训行业对整个IT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同时也认为,目前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蔺华这样的评价亦并非毫无根据,其主要依据有以下三点:
一、在人才培养数量方面,培训机构并未对IT产业起到支撑作用。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我国IT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由418万上涨到2017年的600万,而经机构培训出来的从业人员数却不足20%。
数据来源:工信部、wind
二、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培训机构普遍仍以培养“技术小白”为主,并未有效帮助企业提高行业人才的整体素质。蔺华告诉铅笔道,其身边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朋友基本拥有较高的学历,而基础技术人员则大多来自机构培训的中低学历人群。
三、在营收规模方面,IT培训行业至今尚未出现年营收规模达百亿人民币的公司。以行业龙头“达内教育”为例,据其财报数据,2018年营收22.39亿元,距百亿营收相差甚远。
整体来看,国内IT培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较低,行业格局呈分散态势。以五家主要公众公司为例,按照中信研究所测算的2017年IT培训行业市场规模270亿计算,这五家主要公众公司合计市场占有率约为11.24%,占比较低。
数据来源:各公众公司 2017 年年报、中信证券研究所
众所周知,2018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互联网发展遭遇波折,共享经济屡被质疑,互联网公司裁员传闻涌动。这一年 ,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泡沫破裂。
企业招人需求的下降,直接导致就业率下降。美御资本创始合伙人俄世坤对铅笔道表示,其实2017年已经出现经济危机的端倪,市场需求端并未像之前那样快速增长,出口不顺畅就会影响进口,这对培训机构而言无疑是重大打击。
也是这一年,IT培训行业陷入寒冬状态。据俄世坤透露,2017年之前,看IT培训行业的资本还非常多;2017年后,IT培训行业的投融资案例明显少了很多。
(泛)IT培训赛道融资项目
高薪就业完成度仅为1%-5%
不容乐观的行业现状背后,往往是多年累积的存量问题。而观察视角的差异,所得结论也将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蔺华认为,IT培训行业目前依然存在过度承诺、过度培训、培训不到位等三大问题。
一、过度承诺:机构对外的招生宣传语普遍包含“高薪就业、推荐就业”等“诱人”关键词。可实际情况是,真正能为其当初承诺全数兑现的机构却寥寥无几。
蔺华向铅笔道透露,从学员高薪就业完成度来看,大机构的完成度也就20%-30%,而中小机构的完成度更低,仅为1%-5%。就业薪资在6000元以上的占比50%,20%-30%的学员可能因自身不适合IT行业而无法就业。学员就业未达预期效果,引发的“恶果”是机构乃至行业口碑的下滑。
近年来,不乏IT培训机构因涉嫌欺诈招生被媒体曝光,包括以招聘名义招生、为学员贷款数万元但却无法保证高薪就业致使无法偿还贷款、简历造假等。此外,在百度贴吧、投诉直通车、110法律咨询等平台上也可看到诸多类似投诉。
二、过度培训:这主要体现在培训时间过长、超纲教学(课程大纲内容很多且不精)等方面。据蔺华介绍,事实上,机构教了很多学生学不会的东西,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对学生和机构而言,双方成本都很高。
三、培训不到位:机构培养的人与IT行业实际需求、发展速度等存在脱节。蔺华向铅笔道回忆称,与他十分熟的一个大型IT公司老总曾对其说,目前的机构依然没有解决学员就业功底的问题,比如不懂业务、技术架构等。他们的学员在入职企业后,还需要经历3-6个月的再学习过程。
在过去的2018年,蔺华也经历了一段“至暗时刻”。他透露,几乎所有的IT培训机构都曾面临过因讲师离开,进而造成公司业务不同程度动荡的问题。而这样的一幕却于去年毫无征兆的降临到小牛学堂内部。
据蔺华回忆,2018年,小牛学堂的几位资深讲师突然集体离职(想独立创业单干),导致校区几百位学员的教学完全中断,尽管事后极力补救,但对学员的伤害以及公司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
经此一遭,蔺华不断的反问自己,“为什么IT培训行业发展至今却无法产生特别大体量的公司,无法对学员真正做到长期有效承诺,无法做到对内容的持续升级?其答案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人太过于功利和短视。”
获客成本约是k12的5倍
对于IT培训行业目前现存问题,在尚硅谷副总经理李明看来,获客成本高昂是这个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百度竞价就像吸毒,招生代理就像吸血鬼,这些渠道的获客成本很高,如果想要保障较好的利润率,你必须有自己的血管,否则一定会受制于人。”
与k12市场规模相比,IT培训市场规模就明显小很多,由于获客精准度不高,导致获客成本不断高攀。
关于这一点,达内教育总裁韩少云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达内教育职业教育的获客成本平均约为2500元,而新东方、学而思等成熟教育培训企业的获客成本只有500元左右,前者是后者的5倍。
此外,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产业新动能成为近年来的行业重要关注点。业内人士指出,仅有政策的“加持”还远远不够,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将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
对此,蔺华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他表示,不可否认,产教融合是一个大趋势,但在推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仍暴露出诸多问题。
1、从高校端来看,高校花钱建设实验室但并不具备运营实验室的能力,出现资源过多浪费等现象;
2、从产教融合企业端来看,很多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专业共建的方式取得与高校联合办学的资格,承担着高校招生、运营、教学、管理等工作,这实际是一种“越俎代庖”的方式;
3、从用人企业端来看,很多参与产教融合的用人企业并没有从产教融合过程中建立起自身的人才产业链,“大投入少产出”也使得他们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足;
4、从学生端来看,由于学生参加专业共建的班需加收学费,这也导致了各地政府对产教融合政策的态度不一,就业效果也会与IT培训行业的整体局面相近。
突围关键:差异化定位
不可忽视的是,随着IT培训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源不断向头部机构聚集,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在日益提高。而这种提高主要体现在研发能力的提高、销售能力的提升、资金投入的增加等方面。
诚然,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势必会增加创业的难度。贸然闯入这个行业的创业者也将大概率黯然离场。
“有不少我以前的同事进入到IT培训领域创业,但不乏很多失败者。有讲师出身创业的,但因不懂招生,更不懂运营和管理导致失败;也有市场出身创业的,但因不懂技术,也不懂教学导致失败……”
李明认为,任何一个试图在IT培训领域创业的人,首先需要是专才基础上的通才,同时要找到靠谱的合伙人,除了能解决产品、运营问题之外,还需懂得解决因规模发展带来的管理难度问题。
此外,找准差异化价值定位,并围绕该价值定位去构建产品服务能力,同样有望脱颖而出。蔺华向铅笔道举例称,一个技术讲师可以先把自己打造成其擅长领域的KOL,然后将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服务输出到各个平台。
在这一观点上,俄世坤与蔺华不谋而合。他对铅笔道表示,新入局者也可以从非技术开发品类去做突破。比如,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电销培训,承接互联网公司的电销外包。
至今,IT培训行业已走过二十年,它伴随着整个互联网产业的波动而激荡,经历过萌芽、野蛮生长,也历经了泡沫破灭带来的萧条;但是,市场寒冬的另一面会让行业返璞归真,真正向价值导向靠拢。该赛道至今只诞生了一家美股教育上市公司,但这个格局,迟早会被打破。
文章为铅笔道原创,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客服(微信:qianbidao01),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铅笔道·新风口“职业教育”论坛】
走过20年仍在重塑、发展的IT培训,只是职业教育赛道的细分行业,也是这一赛道的发展缩影。但毫无疑问的是,千亿级市场规模的“职业教育”是2019年经济寒冬下少有的“新风口”。
政策,是教育产业的风向标。
2019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的建设,并给予各种资源扶持。
3 月,教育部公布了 2019 年普通高校新增的 2072 个本科专业、和撤销的 416 个本科专业。
4 月,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公示了 13 个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列在首位。
5月,教育部接连在多场新闻发布会上提及,国家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加强配套保障等方面正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不难看出,“职教改革”的政策利好的力度之大之广。
资本,是衡量赛道潜力的温度计。
近期,新职业教育平台“三节课”获得1.3亿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同时,此融资也成为三年间在“互联网相关品类”中新职业教育领域下额度*的一笔融资事件。
此外,各类新兴职业教育培训在资本层面战略头角。然而,更多的机会,还在看不见的水下。
根据《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从覆盖用户年龄段来看,职业培训比高等学历教育和K12教育的覆盖面更广,覆盖用户人口基数达9.1亿。
互联网产业经过泡沫回归价值本身,意味着接下来的职场竞争更加看中真枪实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