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德同资本田立新:我们在最好的时点投资了微芯生物

像微芯生物这样的医药公司我们还会去持续投资,甚至按照科创板上市的第五套标准,不看利润,就公司的新药价值、市场未来大小。
2019-08-18 16:31 · 投资界  zoewang   
   

8月12日,科创板迎来“创新药第一股微芯生物,发行价为20.43元/股,开盘价125元,首日高开逾500%。最引发市场关注的是,微芯生物发行市盈率为467.51倍,创28家科创企业之最。与此同时,其背后的VC/PE机构也浮出水面。作为始终在微芯生物董事会拥有席位的重要的早期投资人,德同资本总裁田立新近日接受了投资界(ID:pedaily2012)采访,讲述了投资微芯生物背后的逻辑,以及对目前创投市场的种种观察。

“我们14年下半年进入,15年西达本胺获批”,田立新表示,“像微芯生物这样的医药公司我们还会去持续投资,甚至按照科创板上市的第五套标准,不看利润,就公司的新药价值、市场未来大小。”

投资界:微芯生物上市第一周突破400亿,请您谈一下德同最早投资微芯生物的逻辑?

田立新:我们2013年开始接触微芯生物,2014年投进去,算下来从投进去到现在5年时间,不长不短。投资逻辑主要包括三点:第一我们很看好这个市场。整个中国生物医药的市场增长非常快,但是这个市场也很遗憾,就是95%都是仿造药,5%新药都不是真正的原创新药,创新药1%都不到,大概只有0.1%。当初我们投微芯生物的时候觉得不可能永远是这样的;第二,我们看好鲁先平博士,鲁博士这些年在世界上重磅级的文献、杂志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回国以后,这个团队还能持续创新;第三,整个团队执行力非常重要,对医药这样特殊的行业,你没有准备搞十年二十年的想法或者这种持续的信念坚守是很难的。

投资界:投的时候是领投吗?

田立新:为了避免创始人和管理团队持股比例降低,我们是以受让国有股东老股的形式投进去,并且买的有一部分用于激励管理团队。我们帮微芯生物设计了股权回拨激励机制,这样一整套做完了,管理层股份还不是很大,如果没有做这个,那股份真的是更小了。当然这也是医药创新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所以我们其实从投资的第一天开始就在为公司的发展考虑,这些算是我们做的一些增值服务吧,从13年14年就为微芯以后登录资本市场做准备,帮助他更早更完备来筹划。

投资界:目前德同还有什么项目在备战科创板,主要分布在什么细分领域?

田立新:会的。你们可以看到,医疗健康我们持续会在发力。中生物医药市场从2017年、2018年2200多亿的规模到2022年预计4000多亿,都是非常可观的增长,这个领域我们会持续发力。除了医疗以外,我们觉得科创板也很适合其他的创新领域发力,比如互联网。德同资本从2000年开始做投资,关注互联网,投的项目都是比较早比较大,而且很多都有董事会席位,有些互联网企业预计今年年内会报会。硬件方面我们曾经在没有科创板的时候一年上了七个IPO,科创板肯定会让优质的标的更早走向资本市场。科创板涵盖德七个细分领域,我们三大方向其实已经完全涵盖了这七个细分领域。

投资界:今年德同在医疗领域德投资节奏是否有调整,微芯生物投资成功了,会不会以后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步伐会更大一些?

田立新:从医疗方面大环境讲,现在是投创新药、消费升级最好的时候。中国医疗健康或者服务行业是内需,我们会持续投入。带量采购还有两票制,反而是一个新的机会,有些企业利用了这个机会反而发展得更快。市场经常在变,对我来讲,投资的机会价值永远不变,但是公司怎样更好抓住机会,更快成长,具体方法要与时俱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投资界:之前看到公开信息有提到我们做了一个科创板的基金,这支基金跟德同的其他基金有哪些不同?

田立新:我们这个基金已经宣布了,规模20亿。基金出资方包括国投创合、上海科创、元禾辰坤、前海母基金等一线市场化机构投资人。我们会把科创板作为最主要的退出渠道。基金会采用两头走的策略,早期和晚期项目同时覆盖,把DPI和IRR两个数据都做好。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zoewang,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908/44565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