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最近收到了几份来自竞对公司高层的简历,“这说明他们已经在倒闭边缘了。我们本来计划今年干死几个对手,可能2月就提前完成任务了,以一种万万没想到的方式。”
2019年,天明的公司突飞猛进,获得融资,成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疫情当下,他并不慌乱,反而组织团队极速打造出防疫产品,免费支援战疫一线。他的底气在于“即使业务完全停滞,我们的现金流也足够支撑三年。”
疫情发生之前,天明所在行业已然在资本寒冬中开始洗牌。资本、客户都向头部集中,长尾勉强维持,而此时的“雪上加霜”,加剧了洗牌的速度和惨烈度。
“这次疫情就是放了万箭齐发,对我们可能只是擦伤甚至利好,但对一些本就勉强维持的公司来说就是死亡。擦伤可以恢复,但对手死了不能复生。”
这不是发生在某一个行业的孤例,更是隐蔽在疫情下,中国商业史上的一盘企业生死局。在大环境好的时候,水大鱼大,鱼目混珠,公司之间的差别可能是好与不好,但在逆境、意外、危机来临时,这个差别,就变成了生与死。
冰与火之歌
随着湖北以外省份确诊人数的逐步下降,2月17日,在北京的天明的公司已经开始分批复工。同时他逆势展开了远程招聘,“裁员正好会有大量优秀人才外溢,是一个低成本招聘的好时机”。
而与此同时,在武汉,天明所在行业的另外一家公司景鹏,已开始裁员自救。
景鹏曾是业内的明星公司,在2015-2017年间曾获得国内*投资机构的投资,但之后至今没有再获融资,如今的现金流只能撑4个月。而身处武汉,让寒冷再加了一层码。
同样的场景在电子合同行业上演。e签宝是电子合同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在2019年10月获得了蚂蚁金服领投的6.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疫情下,e签宝同天明的公司一样,忙的火热。
因为疫情催生了电子合同的新需求——防疫承诺书。当员工需要向企业提交健康承诺、业主需要与社区签署防疫承诺、企业需要向政府提交复工承诺书,在线签署的方式无疑既安全又便捷。
通过内嵌在钉钉、支付宝等平台内,e签宝的防疫承诺书得到了更快速的推广。2月3日至5日,随着企业复工,e签宝新用户的增长是平时的10倍以上,在钉钉微应用排行榜中冲到了第二名。
但这种利好与行业尾部公司无关。在深圳的小型电子合同公司如意签就做好了倒闭的心理准备。
2月17日,如意签没有复工,其CEO来到空荡荡的办公室,之后他去看了租金更便宜的地方,他还是希望公司能通过这种方式活下去。
餐饮行业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并且无论是上了规模的龙头企业,还是街边的无名小店,都如入炼狱。但冰火两重天的画面依旧在业内上演。
在西贝“哭穷”引起大家对餐饮行业的关注之后,据报道,目前银行、风险投资已经对餐饮行业大力输血施救,但这只限于头部品牌和有潜力的品牌。餐饮行业市场分散度极高,无疑,占据更大比例的千千万万中小餐饮企业,还是自生自灭。
熊猫星厨是一家为餐饮企业提供厨房租赁、线上运营、线下运维等服务的餐饮综合服务商,旗下有和合谷、嘉禾一品、海底捞、汉拿山等约500余家餐饮品牌入驻。
在之前已经入驻熊猫星厨的餐饮企业中,生存现状也有明显差距,“之前线上运营做得好的企业,受冲击的程度小;而以堂食为主的商户受伤害非常大,收入均下降了90%。”熊猫星厨CEO李海鹏告诉亿欧。
李海鹏表示,尽管以堂食为主的商户也在极力自救,包括卖菜给顾客,把食材做成半成品销售,裁员、降薪,共享员工,但这些都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不论是在当下的疫情,或是去年的资本寒冬,或是从2018年就开始的新一轮经济下行周期中,更或是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每一轮下行周期,人类历史上遇到的每一场意外危机中,都在不断重复上演。
这个过程中,有人会将自己的不顺或死亡归结于外部环境不好,在抱怨中被危机一步步侵蚀。但也有人明白,尽管疫情来得猝不及防,尽管资本寒冬、经济下行势不可挡,但一家企业的生死,从来都不取决于外部环境。
存亡的伏笔,早已在企业的体内埋藏。
伏笔早在疫情之前
“景鹏的问题不是疫情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对亿欧表示。
在资金狂热的时候,它能很顺利地获得融资,但当后续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公司管理等各方面的考验来临时,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既不懂产品,又不懂管理,就无法经得住考验了。
景鹏代表了一类公司,这是他们无法应对疫情的根本原因。
2015年,中国经济来到新旧动能转化的节点上,大数据、AI、云计算、生物科技等技术越过产业红线,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来临。一批高校实验室技术研究人才、海外留学技术人才,纷纷投入技术创业的浪潮。天明、景鹏都是其中之一。
同时,风险投资也达到非理性繁荣的高潮。2015-2018年上半年,以天明的公司、景鹏为代表的技术公司获得融资很容易,技术专家、论文、几页PPT,再加一个漂亮的故事。
然而当浪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2018年下半年,当行业发展到商业化落地的阶段时,差距显现了出来。能够在产品、管理、市场上交上高分答卷的公司,才能够获得下一轮的融资,反之则被资本遗忘。
尽管出身技术博士,但天明还是经常扎根客户的工厂一线,实地探查客户需求,与客户共同磨合产品,并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同时在内部管理上,天明也不惜资金引进各种数字化管理系统、办公工具,提升管理效率。
疫情发生前,2019年,天明行业的马太效应已经明显。“此次疫情只是加剧了行业洗牌,即使没有疫情,‘裸泳者’也会死,只是晚死与早死的区别,”天明表示。
电子合同行业也是如此。
这个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是2005-2014年的传统软件阶段;第二阶段是2014-2018年,这一阶段,由于电子签署成为P2P的刚需,催生了一大批以P2P客户为主的电子合同企业诞生,其中一半以上在2018年下半年的P2P暴雷潮中覆灭。暴雷潮过后,行业开始洗牌,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
如意签成立于2015年的P2P红利中。据苏宁金融研究院数据,2014至2018年9月,P2P行业共诞生了48.31亿份电子合同,仅2017年就有18.14亿份。P2P的火爆很容易地养活了很多类似如意签的电子合同企业,同时也麻木了创业者们,很多在暴雷潮中倒闭的电子签名企业从未从长远着想,扩展P2P行业以外的客户。
2018年下半年后,三家电子合同企业上上签、法大大、e签宝相继获得了3.58亿、3.98亿、6.5亿的C轮融资,电子合同行业马太效应显现。头部企业的规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
而疫情,将这种大与小,扩大为生与死。
在餐饮行业,李海鹏认为,“龙头品牌企业可以获得融资,但中小餐饮企业中会有一半被淘汰,线上运营能力强的,会有更大的几率生存下来,而完全没有线上运营能力的,倒闭的概率会大一些。”
尽管已经有一些堂食餐饮企业找到熊猫星厨希望可以上线运营,但李海鹏坦言“线上运营不是一日之功,临时上线不会很快增长,需要很长的培育期。”
修炼反危机能力
应对危机的能力,从来都不是临阵修炼。天晴的时候修屋顶,下雨的时候才不会漏。
在去年的资本寒冬中,“现金流”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词。在此次的疫情危机中,现金流更是决定企业生死最重要的因素,现金流充裕的企业,不仅不慌不乱,反而能够迅速推出战疫产品或远程办公产品,不仅帮助到抗疫一线和企业复工,对企业自身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然而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全国多地、1435家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35.96%的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1个月,31.92%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03%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现金流的企业只有9.27%。
充足的现金流储备,是应对危机的*法则。疫情发生后,朱啸虎曾发朋友圈,“一定要严控成本,死卡现金,*要保持假设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6个月的现金,*有12个月,根据这个来倒算成本”。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则认为:收入突然降为0时,企业账上的现金可用月数超过18个月,非常安全;超过12个月是相对安全;低于6个月处于危险边缘;如果只能维持3个月,则处于危机之中。
进一步讲,对于整体还处于非盈利阶段,以风险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科技类企业,在现金流还能支撑12月的时候就开启下一轮融资,是具备反危机能力的*法则。
但是不同行业的现金流储备有不同的特性。此次餐饮企业成为重灾区,与其行业的现金流储备少不无关系。
此前,由于餐饮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强,对资本抱有敌意,接受风险投资的意愿不高。因此当遇到这样一场让14亿中国人无法到店就餐的意外,即使是一些知名的餐饮行业龙头企业也很难坚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餐饮企业就无计可施。近年来兴起的以线上线下融合为特点的新零售,以实体产业互联网化为特点的产业互联网,都是确保餐饮企业能活下去的良药。
新零售让线下零售企业同时具备线上运营的能力,通过美团、饿了么、小程序、服务号等线上平台,突破场的限制,提升线下实体店的坪效。即使线下无法提供服务,线上提供产品或服务,也能确保门店的部分收益。
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人彭志强就认为,在这次抵抗疫情过程中,很多服务业门店都有大把的客户,庞大的私域流量,却没有做好“非到店”的相应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准备,只能守着大把客户干瞪眼,反而让电商抢走了很多客户。
目前,西贝、呷哺呷哺、云海肴等餐饮企业都通过外卖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李海鹏认为,长期来看,此次疫情也必然会推动整个餐饮行业的线上化,以及外卖餐品的丰富度、外卖服务的体验度。比如,鲍鱼捞饭原本是一款不适合外卖的昂贵餐品,在餐厅中往往要卖到一百多元,为了适应线上,他邀请香港的食神,通过食材、原料的重新配制降低其价格为50元一份。
彭志强表示,下一步线下实体服务业都应接受“非标混业”的发展趋势,即服务业门店既可以提供到店服务、上门服务,也同时具备有形商品销售的能力。
但无论是储备现金流,还是线上化,其背后更为本质的应对危机的逻辑还是,把握时代大势,回归商业本质。
纵观此次疫情中的逆危机行业或企业,为防疫前线提供支持的AI测温、机器人送餐,为企业远程复工提供工具的云视频会议工具、云文档协作工具,他们都是代表了如今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新经济行业和企业。
目前,更多的新经济公司正在逆势而上,结合自己的能力为疫情出力,比如针对电梯按键可能会传播病毒的情况,声智科技推出了电梯AI语音控制方案,可以语音呼叫与控制电梯的楼层升降,AI医疗智能屏可以进行远程问诊和智能疾病管理;
思必驰推出了“疫情防控机器人”,具备疫情筛查、信息通知、重点追踪等多重能力;云知声推出了“智能防疫机器人”,可通过“全程无接触”的AI对话方式,协助医疗机构、基层社区完成疫情的重点人群筛查、防控等工作。
对于非新经济行业的企业,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善用工具降低办公成本,提升效率也将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除此之外,回归商业本质,保持公司从融资、技术研发,到产品、市场、运营管理等各环节的良性循环,给企业打造一幅“强健体魄”,无疑是具备反危机力最扎实的方法。
战疫加速智能时代
新冠疫情的发生恰逢中国经济转型之际,其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经过疫情洗涤之后,会迎来一幅商业新图景。
很多人认为,借鉴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将迎来报复性的消费增长。但与2003年不同的是,2003年中国正处于经济的上升期,而疫情发生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下行期,面临着经济调整、行业转化、国际矛盾加剧等问题。
商业的河床已改变,河上的船从顺水而行到逆水行舟,必然要迎接更大的风浪。
疫情会使得很多反危机能力弱的中长尾企业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或是降薪、裁员,或是死亡、倒闭,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收入的阶段性锐减、消费能力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的增长。
对企业而言,各行业经过一轮优胜劣汰的洗牌之后,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即使是头部企业,由于疫情会对企业的供应链、客户造成伤害,也将面临挑战。
疫情之后,商业首先呈现出的,或许不会是大家所期待的万物复苏,而是报复性消费增长有限,艰难成为公司运营的常态。
其次,社会经济结构将发生调整,新经济行业迎来爆发。
思必驰CEO高始兴告诉亿欧,此次疫情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产生了非常大的驱动力。众多AI公司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推出了新产品。
声智科技和思必驰都推出了语音呼叫和控制电梯的AI解决方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不再需要“亲手”按电梯,计算机视觉公司旷视科技推出AI语音测温,应用于政务大厅和地铁测温。
“疫情之后,粗放型经济占比将会降低,以高精尖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将会跨越式发展,会有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向智能化转型,更多AI企业崭露头角,在我国经济中担任更重量级的正向角色,引导经济向利好方向发展。”高始兴表示。
小米生态链上的一家企业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智能家居的普及,“疫情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档次降低,有利于比较便宜的智能家居普及,从而使智能家居走进大众视野。”
同时,他认为“宅”经济也会催生智能设备的需求,比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电磁炉等。在他们的产品中,可以自动开关空调的空调伴侣、电动窗帘、电动门锁等的销量就比较好。
为机器人、VR提供空间视觉定位传感器的欢创科技,也提到疫情会促进机器人和VR行业的发展,其CEO周琨表示,“疫情加速了社会对机器人和VR的使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送餐机器人,2B或2C的VR应用等,都在防疫和复工中得到了应用。”
新经济的特点是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然而以往,新经济产品和工具仅限于金融、科技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或者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而在此次疫情中,很多新经济产品和工具成为复工的刚需,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更多行业和更多环节。
餐饮行业,目前,口碑、饿了么正式推出开工“十件套”,包含门店极速上线、公益直播带货等数字化服务,帮助本地生活数百万商户尽快恢复运营,以往对数字化没有意识的中小餐饮企业也将受益,类似的举措将助推整个餐饮行业的线上化、数字化。
农业领域,惠农网是一个农产品的B2B服务平台,其联合创始人邓武杰对亿欧表示,疫情甚至会促使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变化。
首先疫情促进了农产品线上交易的需求,很多采购商都开始网上直接看货。另外,华南海鲜市场引发的恐慌,会波及到各地一级市场批发市场档口,更多的商超、食堂等终端采购商直接与农产品产地对接。“现在我们渠道,有更多连锁商超、食堂这样的中型B端客户。”
家装领域,尚层装饰董事长林云松原来不用钉钉,但“因为这次疫情下载,发现用它来开会非常方便,在疫情期间,我还听了很多直播。”
打扮家总裁崔健对亿欧表示,以往家装行业大量公司会以“今天是店庆的最后一天”、“我们公司很有信誉、开遍了全国xx个城市”、“购买套餐更划算”这种原始的宣传口号教育消费者,现在由于疫情,在线设计开始流行,“不卖套餐只收设计费”的新模式兴起;
他告诉亿欧,“这为泛家居行业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拨乱反正的机会,未来,在历史上可能会记下新的一笔:2020年初,旧的飞轮被暂停了,新的动轮涌现了,越来越多存活下来并可以自我迭代的创新公司,他们将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提供越来越多超乎所值的服务。”
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工具、产品或服务的大量使用,将使更多以往对其意识不强的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察觉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变化,隐形中,智能时代的滚轮转得更快了。
结语
《圣经·马太福音》一节中有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使他多余;没有的,要把他剩下的也夺走。”
这就是隐藏在疫情冰山一角之下的,关于企业生死存亡的商业棋局。
“你一定要你的对手死吗?”
“当然了,蛋糕就那么大,它不死就会来抢,这是商业最本质的规律。”天明说。
(注:文中天明、景鹏公司、如意签均为化名)
附:企业采访问答实录
一、疫情影响几何?
企业篇
VIPKID少儿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国训
VIPKID是一家100%在线教育基因的公司,纯线上教学,经过6年多的发展,我们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北美外教和高品质课程,长期的积累能够让我们发挥特长,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大年初一(25号)开始,高管团队放弃假期休息开始讨论“春苗行动”,捐献150万份春季在线英语、数学课程。经过70个小时的奋战,我们的产品送到了全国家长手中。目前,已经有十几万家长领取了我们的赠课。
欢创科技CEO 周琨
我们公司提供空间视觉定位传感器,主要应用在机器人、VR等行业。我们公司去年打下了较好的产品和客户基础,并且年底刚完成了一轮较大金额的融资,所以我们目前没有客户和资金压力。
但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肯定会对宏观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带来一定的市场不确定性,我们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会谨慎乐观地看待今年的情况,在人员招聘、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
来自武汉的匿名君
武汉的企业会比其他地区企业面临的困难更严重。在其他地方,防护好,个人安全问题不大。但在武汉,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话,就谈不上企业发展了。武汉什么时候解禁,我们都不清楚,即使解禁了,消除隔阂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微利便利店创始人 张建廷
微利便利店在哈尔滨有200多家门店。我1997年起经营便利店,经历了98年哈尔滨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这一次是国家重视程度、宣传力度更大的疫情,现在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更强。
对于我们来说,目前*的困难是员工流失和配送中心的人员召集,其次是第三方配送能力、物流能力还没有充分调动。现在很多商品不能及时配送,部分商品缺货。在客流上,今年减少了三分之一。不过,客单价略有提升,另外方便面、速冻食品的订货量与去年比增加了。
我们还是很期待政策方面有一些利好,便利店是居民的基础生活设施,只要不要求我们停业,对便利店行业的影响就不是致命的。
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
这次疫情会给三类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类是本身团队扩张过快而且公司经营质量不高、本身的投入产出比不好的公司。由于他们的现金流本来就不好,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力”肯定是大的;第二类是团队的战斗力本来就很差而且思想不统一的公司,如果未来要让大家积极应对自己的变化,很难;第三类则是小公司,未来他们人少成本代的优势会转为难转型、难发展的劣势;
一家企业是否会受到影响,这跟本身的定位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有组织能力、经营是健康的,受到的影响就会小。直接点说,如果原来很强壮的公司,现在也会很强壮,如果你原来就病了,现在就倒了。
泡泡玛特创始人 王宁
这次肺炎对整个线下连锁业态都是一次打击。我们的门店加上自动售卖机,有近1000个销售点位,现在关闭了三分之一左右。我们现在把上半年的工作重点放到了线上渠道的经营,而线下渠道预计在疫情结束后,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恢复。还是希望各地能出台一些政策,无论是租金补贴或者税务上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行业篇
AI行业、思必驰CEO 高始兴
人工智能行业其实正处在它自身发展周期的春天。
短期内,严峻的疫情必然给人工智能公司的业务和正常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中长期看,我们并不悲观,甚至逐渐发现了一些隐藏的机会和趋势。
首先,原来很多终端都是触摸控制的,通过阻击疫情我们发现,自然语言交互竟会成为越来越重的一个刚需,在物联网智能终端这个大行业,市场需求已经快速起来了。
其次,疫情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产生了非常大的驱动力,譬如大健康产业、智能客服、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我们最近推出的“疫情防控机器人”、“智能电梯离线语音模组”、“针对智能硬件的疫情AI技能”等,推进和应用速度比往常所有项目都快。
寒暑假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培训行业的主战场,而这次疫情刚好就在寒假期间,这对于大多数培训机构而言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冲击。
受打击最重的一定是线下培训机构。没有办法开展线下教学,这意味着这段时间现金收入为零的同时还要支撑高额的运营费用。然而这还是最基础的部分,都知道教育培训行业有一点让大家都很羡慕,那就是“预收费”机制,这可以为公司带来充足的现金流储备,用于扩张或者投入运营。
但是我们知道,预收款并不是收入,更是负债。疫情来临,如果面临大面积退费,而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很可能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此外,除了退费以外还面临了一场即将开始的春招,肯定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对于在线教育而言也并非想象的如沐春风,从近期的发布我们可以看到,各类线上教育机构都在免费赠送课程,这对于学生家长而言肯定是利好,但是对于机构而言其实并不然。
疫情对我们是最直接的冲击,尤其是春节,原本是旅游返乡的黄金期,很多旅游公司一年流量*的时间就是春节、暑假黄金周,这样基本三分之一的需求被损耗了。而且由于之前已经进行了预定,有多大的预定量,就意味着春节期间有多大的退改签量,其中的人员时间损耗、上下游资源损耗、退改签损耗等已不能预估。
同时,由于近期假期延长,意味其他假期的时间会被对冲。这个蝴蝶效应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目前我们无法估量,只能说非常大,大到让人害怕。
家装行业、中寓装配联合创始人 肖志坚
家居电商将迎来再度爆发,脱实向虚更加明显。
脱实向虚的“虚”指的是虚拟经济、电商、人工智能、心灵和心理消费、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宅,在人际互动层面越来越“被动”,更加喜欢“上门”服务和消费。
互联网营销成未来重要营销阵地。延续上一个逻辑,短视频(抖音、小红书)、直播(电商直播)、长视频(VLOG、B站)将持续将成为中国消费产品的重要营销手段,这其中装修、家居、软装、设计都躲不掉也避不开。
智能家居迎来*的发展机遇。随着武汉疫情从身体和心理层面对人的“打击”,人们会变得越来越懒和宅,也越来越不想动手,也更加注重家居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因而智能家居从2020年开始迎来*的发展机遇。
二、如何自救?
思必驰CEO 高始兴
疫情发生后,我们公司总部所在地苏州就率先于2月2日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苏“惠”十条。
但国家政策只是助推剂,企业发展还需要看自身。作为人工智能企业,我们的应对和自救方式就是:练好内功、活下去、走得远!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我们手中的技术亦是武器。AI技术能否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价值?我们所投身于疫情防控所做的技术支撑工作,就是AI企业的磨刀石和试金石。
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游及国际业务战略合作总监 王维
很多行业组织,媒体等都发文指向企业开源节流,尽可能减少花费支出,加强前期企业垫资的回款,催收欠款,必要情况考虑人员优化等建议。但最终自救还在于企业自身与员工本身。
已经受到冲击的诸如旅游、餐饮行业,一定会有裁员,离职等事情发生。如果企业员工与企业能够一致对抗疫情,企业不要把精力花在裁员等员工纠纷上,员工也不要花时间在疫情期间权益保障、仲裁等对双方无意义的事情上,先保证企业正向现金流和业务的正常开展,再合理争取政府、行业组织等给予的政策支持,尽可能减少开销、扩大业务进口,同时做好团队整理,凝聚力管理与业务梳理,我们相信大家就能静待春暖花开,重新上路。
寓乐湾CEO 刘斌立
对教育行业来说,在线教育目前来看是可以解决困境的*的办法。但采用这种方式要把控好几个关键点:
大多数线下教育机构没有接触过线上教学,平台和技术就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其次就是如何进行课程线上化,采用何种形式,是小班还是大班,是直播还是录播;另外还要考虑线下老师对线上经验不足,对于上课流程的熟悉度和控制度,课程与线上的匹配度等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解决了以上问题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家长对于线上教学是否接受,毕竟我们知道如果线下教学与线上教之间的差距过大,达不到预期可能会引发反感,这也将会带来退费及后期的续费危机。
三、疫情带来哪些社会变化?
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未来具有互联网基因且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会活得更好。何谓互联网基因,即根据客户的变化快速迭代的能力,内部的学习能力,包括对新生事物快速接受的能力更强的公司。长期来看,家装行业未来线上化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思必驰CEO 高始兴
从经济转型的角度而言,这次疫情会使整个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调整。会为新经济的诞生创造许多机会,粗放型经济占比相对减弱,以高精尖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将会跨越式发展;尤其会对AI这个大产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既会有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向智能化转型,也会有更多AI企业崭露头角,在我国经济中担任更重量级的正向角色,引导经济向利好方向发展。
荣麟家居创始人 戚麟
疫情结束后家居行业不会快速复苏反弹,客户来源于地产行业,地产不能迅速恢复,抑制性消费即使疫情结束后会释放也是短暂性的。有人拿非典时期做对比,我不看好这种说法,非典时期中国的经济是倾盆大雨,如今的经济形式比较低迷,开闸之后也很难有报复性回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