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停摆”36天后,电影院跃跃欲试,你敢看吗?

生活要继续,影院复工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只是不是现在。海市蜃楼出现了,也意味着终有绿洲的存在。
2020-02-29 09:31 · 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  楼巴蒂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国内电影行业也在这一天被按下了“暂停键”。春节档7部电影“消失”、全国影院陆续宣布关闭,到今日(2月28日),电影产业已经停摆了36天。有人试图让一切重新开始,但是按下“启动键”的时间到了吗?

近一个星期,舆论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影院准备复工的消息。2月23日#影院复工准备#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该话题迅速挑动了公众疫情下紧张的神经,阅读数达到3.2亿,“电影院都敢开了?”

而话题发酵的起因,是2月22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技术分会关于电影院复工准备工作的建议》。建议中影院复工的放映设备、放映间温度、湿度等提出具体要求,如对影院空调系统进行清洁消毒、配置3D眼镜消毒设备等,并建议仔细排查放映间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放映。

这虽然只是一个“复工准备工作建议”,并不是真正的影院复工通知,但是公众从这份建议里感受到了院线乃至整个电影行业对于复工的跃跃欲试。这种“建议型试探”迅速遭到了排斥,“电影院倒也不必要这么着急开门吧,密闭空间人群密集,传染可能性很高”。

但是官方的“复工准备建议”并未停止,三天后(2月26日)北京市电影局联合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电影行业复工防疫指引(1.0版)》,指引中提出了影院复映初期需要进行隔排隔座售票、消费者实名登记、工作人员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测量等要求。

依旧只是一条复工指引,但却直接激发加深了公众对影院复工的抵触情绪。2月27日,北京市政府官方对影院复工进行回应,表示北京影院尚不具备开业条件。而深圳多家影院也表示尚未收到复工通知。

以目前消息来看,影院复工的准备指引到具体落实还有段距离,公众的焦躁情绪稍稍缓解。

但是对于院线和电影产业而言,这个复工消息像沙漠中的人看见了一座虚无的绿洲一样,海市蜃楼美丽又残忍。

低价甩卖、开展外卖业务,

疫情下院线何时盼来黎明

现在国内院线处境如何?从票房层面而言,春节档临时撤档、二月原本热闹的“奥斯卡季”被迫流产,三月院线市场动荡不定,损失了多少票房收入?

仅以2019年为参考,2019年*季度票房(包括春节档)达到187亿,比2018年相比下降16亿左右。2020年春节档一度被称为“史上质量最强春节档”,二月进口电影中也不乏《多力特的奇异冒险》《婚姻故事》《小妇人》《刺猬索尼克》等商业IP电影,三月原计划中也有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等电影,2020年国内*季度电影票房保守估计不会低于2019年。

那么从营收层面,187亿票房能给院线们带来多少收益?从万达电影、横店影视、幸福蓝海、金逸影视四家龙头院线2019Q1营收情况来看,去年Q1国内院线由于市场冷淡、观影人次下降等因素,处在“看天吃饭”的状态,大部分公司都出现营收下降的情况,但是四家公司公司累计营收也达到59.59亿。

而这其中院线的营收可以大致分为票房收入、卖品收入与广告收入。以万达电影而言,其观影收入与广告收入毛利润一直不稳定,2018年年报显示,万达电影观影收入、广告收入和商品、餐饮销售收入毛利率分别为10.33%、68.6%和59.67%,其中商品餐饮销售是*盈利能力的业务。

换句话说,大部分院线在票房收入之外,是靠影院内爆米花、可乐等零食饮料、餐饮休闲收入、电影衍生品销售为支撑的。

在今年电影市场停摆,院线无电影放映的情况下,大部分院线也选择以影院卖品为突破口。2月开始,全国各地影院陆续开始低价售卖爆米花、烤肠、可乐、雪糕等囤积卖品,推出零食秒杀、货物清仓等活动,以自主配送或者外卖平台合作等方式进行销售。

2月18日,万达电影、金逸影视等院线陆续宣布将展开电商业务,通过当地影城微博或微信,公众可以进行线上购买,选择多款零食大礼包。

这无疑是院线停摆良久,穷途末路之时作出的自救行为。通过卖品的低价售卖尽量获取收入,减少成本损失,但这些收入相对于Q1整体营收的缺失显然是杯水车薪。

外界也对电影市场与院线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帮扶。一部分来自官方,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台了补贴举措,如北京市对今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未能如期上映的京产影片,给予一次性宣传发行补贴,对今年春节前后处于集中创作期、受疫情影响而暂停的重点项目,给予创作制作特殊补贴。

另一部分是跨界平台的合作。近期阿里影业联合饿了么,推出了“影院卖品外送”业务。影院通过饿了么平台,搭建线上售卖的渠道,利用饿了么的线上售卖和外卖送货物流进行院线卖品线上销售。

据了解,目前万达影城、太平洋影城、博纳影城、金逸影城、苏宁影城、恒大嘉凯影城等近20个影管公司已与阿里影业达成合作意向。用疫情期“万物皆可云”的语境解释就是,院线开始“云卖货了”。

虽然在尽量减少损失,但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一个高效且可持续的方法,疫情还未离去,黎明尚未到来,影院方等待的曙光还埋在云层里。

冷思考,近期影院复工

可能遭遇的N种阻碍

退一步,如果现在影院进入复工阶段,是否又能迅速回归正常运行状态?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处在清空状态,院线排片安排处在荒芜状态,3月份市场上能够进行放映的电影有多少尚不可知。如《夺冠》《唐人街探案3》等原本预定春节档上映的大体量电影,背后出品公司众多,票房市场上求稳不求快,对档期与票房反馈有着一定要求,影院复工初期上映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成本来讲,影院开业就要开始计算营业成本,放映设施、人工成本、物料宣发成本等,同时这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情况,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1万多家电影院,每个电影院平均提供50个就业机会,全国从事电影院行业的服务人员达到30-50万,包括保安保洁、设备零食采购供应、工程物业修理保养、电影制作发行等,影响的人群达到100-200万。要达到正常运营的情况,影院周边的餐饮休闲设施也需要运营起来,牵涉到的人群远比预想中多。

而根据官方公布的复工准备指引,影院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隔排隔座售票。在维持票价不变的基础上,电影每场观影人次人为降低,想要达到正常收入水平,只能选择增加放映场次,但这显然是一个入不敷出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消费市场的反应。虽然业界一直预估,疫情结束之后各个市场必将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红利,但是这个红利迎来的前提是“疫情结束”。近期内,消费市场对各行业复工都存在一定排斥心理,电影消费虽然逐渐成为年轻人群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但是并不属于必要消费,尤其影院这类空间封闭、人流密集的线下消费场所,消费心理很容易被疫情风险冲散。

同时,疫情期间线上娱乐市场迅速增加,游戏、线上影视、短视频等用户流量爆发,不难预料,比起冒险进行线下消费,一部分人群仍会选择维持“云端生活”。

那么剩下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推着各大院线公司被动洗牌,谁能等到春天来临?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等龙头影投院线尚且能支撑过这场灾难,但是中小型影院就在面临大考。

据了解,2018年以来,国内近2000家影院被迫关停,不少影院都处于亏损运营状态,而不少三四线城市小影院通过春节档支撑绝大部分业绩收入,这次疫情过后,一部分影院或许被无声地留在了2020年这个春节。

生活要继续,影院复工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只是不是现在。海市蜃楼出现了,也意味着终有绿洲的存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