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当代职业歧视图鉴

一个社会的平等和尊重,从尊重每个“看起来”不如你的职业开始。
2020-07-04 12:43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华商韬略   
   

一个程序员转行送快递,媒体给他配的标题是“人到中年,活成职场狗不理”;

一名复旦毕业生选择做房产中介,全网叹惜“国家白培养了你”。

这个社会对某些职业有一种天然的居高临下,相比于传统上被认为是“上层职业”的教师、警察、医生、公务员,人们不仅认为基层服务行业技术含量低,没有成就感,而且自然而然地将这些从业者与不体面、不稳定、素质低甚至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

不同的时代对不同职业施行偏见,以前是士农工商的商,现在是快递员、洗剪吹、滴滴司机、房产中介……

01 “我在深夜跑滴滴,护送过抗疫工作者,不是色魔

“90年代汽车还没有普及时,司机是份很体面的工作。”

小严说,他父亲是国营出租车厂职工,大半辈子跑了几十万公里,当年就是因为工作稳定,找对象十分抢手。“现在不一样了,丈母娘看不上开车的。”

司机失去光环是从家家户户开上私家车开始的,到如今,国内拥有驾照的人数接近4亿,4亿人中有超3000万人在开网约车(截至2018年7月)。

庞大的网约车群体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外居民出行便利的重要补充,但是这两年出现的个别恶性侵害事件让整个行业蒙上一层阴影。

“在有些人眼里,开网约车的现在就跟恐怖故事一样”,小严说,他有时候晚上在偏僻地方接到女乘客,一句话不敢多说,怕万一被投诉。“有个哥们儿开辆三叉戟,跑滴滴时不止一次被问是不是别有目的,‘都开这车了你为什么还跑滴滴?你不会是钓鱼吧?’”

难道开网约车的都得是社会边缘人吗?

小严很不解,网约车司机需要有车,有驾照,熟悉本地路况,至少不是无业游民吧,大多数司机都是工薪阶层,出来挣点外快、补贴家用,利用空闲时间予人便利,不坑不抢——凭什么这么被瞧不上?

6月11日晚,一则“河南郑州滴滴司机将女乘客迷晕后实施性侵并网上直播”的新闻沸反盈天。在警方公布调查结果之前的24h中,所有网约车司机经历了一场集体网暴:


  • “恶臭!垃圾!又是开网约车的”
  • “几百万滴滴司机里藏着多少变态扭曲的内心。”
  • “以后还敢打车吗,这是人干的事吗”
  • “韩国有N号房,中国司机有激情直播”……


次日晚,郑州警方证实视频中的男女为夫妻关系,所谓性侵是两人以滴滴司机迷奸女乘客为噱头进行的色情表演。两人都不是网约车司机。

舆论哗然,热度散去,只留下一个“变态”的骂名扣在网约车司机头上。滴滴网约车公司总裁陈熙在微博上发文:十几万滴滴司机在疫情爆发后自愿加入医护车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免费接送抗疫人员上下班。某些人为了一点流量就如此损害他们的名声,令人心寒。

“这个事情一出来我就有六七成把握不是真的,”小严说,现在的打车软件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有安全提示,同时实时录音,别说在跑车过程中说那种敏感话题,晚上在行程中有五分钟停留就有红字警告,平台立马给乘客打电话,有这种事*时间就报警了。

任何职业都无法排除有人渣混迹其中,但就是因为这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整个网约车司机群体几乎成了犯罪的代名词。

“我爸开了一辈子车,但坚决拦着我当司机”,小严说,以前开出租是份体面工作,同样是为别人服务,现在开网约车却要被很多人在后面指指点点。

02 985毕业后卖房子 "家里人说书白读了"

“985毕业去做中介,说明本专业实在是干不好了……听到这种话我就头疼。”

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小敏,先来北京做了三年财务工作,后来转行进入链家成为一名房产经纪人。“我父母都炸了,说白读了十几年书,最后跟中专生干一样的活儿。”

名校出身就只能做那些看上去光鲜亮丽、高大上的工作,而卖房子就是做苦力、埋没人才吗?

小敏不同意。她同事里有好多名校毕业生,北大的、北师大的,还有985的硕士,这些同事们大多知识面丰富,学习能力很强,相比传统的房产经纪人,他们从新手成为专家的时间更短,也更能获得客户的认可。

进入公司半年多,小敏刻意观察了内部几个发展比较好的高学历同事的成长轨迹:他们的自我定位不是做简单的买卖撮合,而是用自己的专业价值,给房产交易双方做最精准的匹配,提供最全面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建议,同时规避全流程中的交易风险,用项目管理的思维让整个交易流程高效且安全。

“房产经纪人这个职业说简单真可以做的很简单,但要想做到优秀,的确是非常的不简单。”

小敏表示,她之所以选择从财务工作转型房产经纪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感受到了这一行的上升前景——中国拥有全球*的房地产市场,每年交易额近20万亿,而房产经纪公司在整个市场生态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小敏眼中,在一个成长型的大行业中自然会有更多的机会。房产经纪人职业还有一点非常吸引她,就是不吃青春饭,越老越吃香。

“这个行业起步的确会比较难,但你做的越久,无论是专业、经验,还是客户资源,都会越来越多,收入回报也会越来越好。”还在成长期的小敏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显得很乐观。

▲统计数据来自:《2019年链家经纪人数据报告》

此外,房产经纪行业的正规化、信息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像小敏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加入。目前链家等多数头部房产经纪公司,已经基本实现业务节点的互联网化作业,一幢房源从挂牌、实勘到签约、交易,其中的20多个节点,都在逐渐被互联网改造,房产经纪人不再是曾经那个每日风里来雨里去、用汗水换收入的“蓝领”,而是越来越注重专业技能、用知识和技术获取回报的“新白领”。

尽管如此,房产经纪行业较差的历史口碑,仍然会让“小敏们”感到困扰。较短的发展时间,以及行业早期的无序竞争,使得从业者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客户往往会因为一次不好的经历,否定掉整个行业。

“黑中介”这三个字更是成了社会大众对房产中介的刻板印象,这是小敏最不喜欢的职业认知,她觉得社会大众要看到这个行业的巨大进步,不要一直带着历史眼光,也不要以偏概全,因为个别“劣币”就否定房产经纪人这整个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80万房产经纪人,伴随行业发展,经纪人的整体素养正迅速抬升,以链家为例,目前,链家13万经纪人员中有87.5%的人拥有高等学历,其中3成以上为统招本科,211、985院校背景的经纪人也有数千名。

“我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顾问型服务者,在房产交易这个方向上有足够的专业权威”,小敏说,亲眼目睹着房产经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她相信家人们早晚会理解自己的职业转型,社会也会减少对房产经纪人的偏见。

03 经代十年,月入8万,抵不过别人一句“骗子走开”

2018年,中国平安成立30年之际,管理4.7万亿保险帝国的马明哲在内部致辞中坦陈:

“保险帮人们未雨绸缪,在旦夕祸福之间,有尊严地面对困难和灾难。相比西方保险业已经‘从摇篮到坟墓’覆盖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国内保险业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完善。而其中最让人感到痛心和无奈的,是我们保险推销员的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大众的认同。”

跟房产中介一样,保险代理也是世俗职业观中的二等公民。

西装革履、巧舌如簧、“杀熟杀亲”,像传销一样发展下线,不胜其烦的电话骚扰,这就是保险业留给大部分人的印象。

身边人谁去干保险了,所有亲戚朋友都怕被“拉人头”,所谓“一人做保险,全家不要脸”,在了解一个保险推销员说什么、推荐什么之前,人们早已像躲苍蝇一样躲开。

“一开始感觉尊严完全被粉碎了,夜不能寐,被压力压到痛哭,可是面对客户依然要保持阳光灿烂,每天在朋友圈科普一些有用的保险知识,还要注意频率,别被拉黑。”

已经做到某国内大型险司区域总监的宋明说,保险的本义是避险和互助,是造福人的事,但中国是人情社会,保险观念不成熟,又被很多急于求成的人做坏了,导致行业形象非常不堪。

▲银保监会频繁发文规范保险销售行为

“过年回去谈工作,我父母从不跟别人说我做保险,对外一直说我在国企上班。”宋明不避讳地说,和大多数人一样,他最初入行也是冲着“一单30万”“年薪百万”的发财梦来的,进来才知道“水很深”。

每个职业里成功者都是少数,保险更是看上去没有门槛、实际上具有非常高天花板的市场。

“一个合格的保险经纪人,既需要拥有全面的保险、金融、理财、医疗知识,持有保险代理人资格证、经纪人资格证、公估人资格证,又要积累大量的资源人脉。”

宋明说,从最基层的保险代理人做起,吃无数闭门羹,耗费好几年青春和时间,才有可能成长为专业的风险评估师、理财规划师、财务策划师,甚至受托亿万资金的资产管理人……最终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接触财富顶层的中高端客户,取得对方信任,获取高额订单和报酬,获得职业价值。

毕业至今近十年,宋明利用工作之余拿到了保险三证、成为资深理财策划师,步步通向财务自由,下个十年,他的目标之一是冲击含金量更高的保险精算师资格。

“这几年能切身感受到大众对保险的认知变化,从不屑一顾到主动投保的人越来越多。”

宋明分析,保险是中国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国家大力推行,就是因为保险具有普惠性质,“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遭遇大病时,从卖房卖车、四处借钱变成寻求商业保险的保障,这是现代治理的重要进步。”

虽然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保险业、保险人,但宋明认为,最慢五到十年保险业一定是最有爆发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说你被洗脑了,说你是骗子,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所做事业的价值,看好这个事业会给社会带来的改变。”

04 那些被污名化的职业:未知全貌,莫泼脏水

内外局势变幻,就业形势紧张。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朋友圈里陆续出现一批跳槽转行,兼职做小生意的人。

停飞的空姐做起了代购,创业公司高管兼职开专车,被停课的老师支起了烧烤摊,一批媒体人、广告人、律师甚至捧着金饭碗的金融精英投身保险行业。

主流舆论腾起一股“世风日下”的感慨,带着对这些行当的俯视,仿佛赚再多钱都无法洗刷跌入凡尘的屈辱感。

为什么有人会对自己或许根本不曾了解的职业产生歧视?除了刻板印象,他们还可能是瞧不上一切“看起来”不如自己的职业。

在北美和欧洲,保险经纪人、房产中介都是不错的工作,不仅收入不错,而且受到客户尊重,在日本,保险代理人会骄傲地把名字和职称挂在身上。在中国,由于早期市场不成熟的乱象,这些已逐步专业化、规范化的行业和从业者,至今仍为人们所侧目甚至憎恨。

中介都是黑的,保险都是坑的,顺风车性侵事件后,所有网约车司机一夜之间被全民声讨;温州快递员侵害案后所有快递员仿佛都成了潜在“色魔”。极端恶性事件带来的恐惧,加上世俗认知中的固有印象,让公众对某些职业产生巨大偏见,消解了这个行业后续不断补救完善的各种努力,也消解了一个个原本制造大量就业机会的正当职业,应当获得的社会认同。

浙大教授郑强曾公开发问,谁说现在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他们是享受的工作找不着,国家和人民需要的(艰苦的)工作不做。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这座大山遮蔽了那些承受世俗偏见的职业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服务社会甚至在重大紧急时刻甘愿奉献的精神,也遮蔽了对这些职业拥有兴趣和专业能力的人,本来可以自由、公正选择的一条生存发展的可行之路。

就在很多人看不起外卖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时,是他们在紧急时刻保障了城市生活物资供应和出行通畅。就在很多人还把保险、中介视为不入流和“非主流”时,身边越来越多有优质背景的人已经加入这些行业,通过奋斗实现职业价值。

英国有句谚语,心存偏见的总是弱者。爱默生为这句谚语补写了结局:我们也许有偏见,但是命运并没有偏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