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15日,清科集团、投资界联合华发集团在珠海举办第二十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这是一场持续20年的行业之约,作为行业年度最受瞩目的盛会,现场集结了1000名投资行业头部力量,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20年之际,可谓星光熠熠,群英云集。
在本次论坛上,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天堂硅谷管理合伙人包雪青、联创资本管理合伙人亢辉、金雨茂物董事总经理李洪森、峰瑞资本合伙人沈炯、高特佳弘瑞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约印医疗基金创始人、总裁郑玉芬、倚锋资本创始人&董事长朱晋桥围绕《大健康:乘势而上》进行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过去8个月,中国医疗大爆发
陈鹏辉:非常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很高兴参加清科20周年盛大的活动,这一场是讲医疗健康,在过去6个月当中,也是蓬勃的发展。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聊一聊今天的主题“医疗健康乘势而上”,我们聊一聊如何的上法。
包雪青: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这一次来参加清科20年论坛,非常巧,我们天堂硅谷今年也是20周年,下一个月11月11日就是我们的生日。天堂硅谷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第一批股权投资机构,重点围绕长三角地区的高科技投资和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服务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天堂硅谷来自于美丽的杭州,我们的名字为什么取名为“天堂硅谷”,因为我们来自于一个天堂般的城市,现在也是创业创新的活力之城。
目前累计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600多亿,主要投资范围包括IPO前投资、上市公司并购投资、直接向上市增发成为战略股东等,主要布局四个领域:信息技术、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消费文化。目前我负责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亢辉:我是来自于联创资本,也是一家20年的老牌PE机构,我负责的版块是专注于医疗投资,整个板块布局了四五年的时间,主要依赖于产业资本,我们开展医疗投资的领域,除了药不接触以外,主要接触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
李洪森:我来自金雨茂物投资,我们总部是在江苏的一家创投机构,我们做创投的时间是清科20年的一半,刚刚好满十年的时间。
我们管理了有30多支基金,整个管理规模超过了100亿,基本上都是由3-5亿的创投基金组成。投资方向主要以医疗医药、新材料、清洁技术,以及金融科技。我主要负责医疗医药方面的投资。截至目前我们一共投了180家企业,有26家企业已经上市了,目前还有4家企业在排队。
沈炯:我来自峰瑞资本,前面几位机构的历史都比较悠久,跟他们一比,我们就短多了。峰瑞今年刚过五周岁,创始合伙人是李丰,2015年从IDG离开后创立的。峰瑞一直定位是一家早期投资基金,所以我们投的都是非常比较早期的。从数字上看,大概是三分之二的项目,都是作为首轮投资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项目,投的时候连公司都没有。我们投的方向主要是三个:消费/TMT、科技和生物医药。作为一家早期基金,我们一直坚持一个综合基金的打法。
本场讨论是涉及到生物医药健康,在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我们过去投了40多个项目,投生物医药相对来说本身坚持的定位也比较早期。第二,我们投一些涉及到交叉学科的方向,因为投得早,所以我们喜欢投一些前沿的生物技术,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个综合的投资策略和方法,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进行交流。
王海蛟:我来自高特佳弘瑞投资,我们公司专注于做健康医疗领域的投资,现在累计投了80多个医疗健康类项目,包括了生物制药,也包括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我们的特点主要是投资成长期的项目居多。今年对做医疗投资来讲是一个好的年景,今年高特佳弘瑞投资大概会有七个项目实现IPO,有三个已经IPO成功了。我觉得未来几年对于医疗健康来讲,整个趋势还是非常好的。
我自己从学习开始一直专注于这个专业,然后工作,差不多累计有20年的时间。
郑玉芬:我来自约印医疗基金,每次回到清科的论坛,我都特别的开心,因为是回娘家。从2009年1月4日到2013年3月1日,我在清科成长起来,成为医疗投资人,我现在清晰记得2009年我们第一次的全国医疗产业论坛,大概是300人左右,说能不能找到十年以上的科班出身的医疗投资人,找了半天没有凑够几位。那个时候的主题主要是“星星之火,如何燎原”,今天的主题是乘势而上。
十年的变迁也是有幸参与其中,后来离开了清科,在启明创投工作了有接近3年多的时间,在2015年6月份创立了约印医疗基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专注于医疗这个板块,现在已经投资了25个项目,2015年11月份投了泛生子,在今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是一家独角兽的公司。我觉得有运气的成分,也有当时大家的情怀在里面。所以希望接下来的十年和二十年,能够陪跑中国更多的有志的医疗创始人们。
朱晋桥:我来自倚锋资本,我们是属于比较早的,2012、2013年就开始投小分子和大分子。一不小心,今年珠海搞了一个中国医药新锐创新力量10强,恰恰在倚锋的一个基金里面,2013年开始投,其中有三个项目上榜,分别是微芯生物、前沿生物、亚盛医药,这三个都在科创板和港股上市了,我们算是一个新兵。
我们今年的退出是16.14亿,明年大概会将近40亿,后年就100亿,所以规模不是很大,从A轮、B轮和C轮我们都投,现在在原创药和高端器械里面一共投了49个公司,陆续未来两年的港股,还有科创板,还有创业板,60%会在科创板上市,30%在香港,10%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所以下一次我会讲一个主题为何叫631,因为科技的属性不一样。
陈鹏辉:我也简单介绍一下博远资本,是一支新的医疗基金,但是我和我的合伙人在医疗这个行业里面工作了很多年,最早在红杉和光大负责医疗的投资,之前在医疗行业创业,我们过去也投了一批非常创新的医疗公司,包括华大、贝达、启明等。明年和后年可能是医疗行业的一个大丰收年,我们也有十几家公司,未来大概12-18个月,也会逐步上市,或者已经申报了。
刚才大家都说了,医疗行业是经过了很多年的不温不火之后,今年迎来了一个顺势而上的年份。我看了所有的嘉宾也很有意思,前面四位嘉宾,他们的基金不只投医疗的,是各个行业都投。后面三位嘉宾,包括我在内,我们是专业的医疗基金,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对于前面四位嘉宾,今年这么好的情况,我们是不是乘势而上,把基金更多的比例投在了医疗里面,你们觉得这个趋势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还是一个目前市场形势下的一个短期的选择?
未来超越马云的人,在大健康
包雪青:我来之前也看了一下这一场圆桌论坛的嘉宾结构,刚开始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包括约印和高特佳都是专业投资医疗的,我们和联创是最早一批做PE股权投资机构的。
以前因为也是受注册制还没有推出来的影响,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出来,其实跟现在的注册制还是有天壤之别,退出还是受限的,尤其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包容度,是没有那么大的。之前我们整体是以退出为导向,能够让LP得到尽快的回报。所以我们不会给自己的行业分得那么细,更多的是按照企业的成长阶段来分,基本上我们在一个基金里面,像投成熟期的,马上可以到pre-ipo阶段是配60-70%,早期配30%,在不同的产业上配。最近两年我们也看到了整个PE行业从业者越来越多,市场在快速成长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要做长做久,肯定要向自己的专业聚焦。
我的从业经历有接近19年了,我毕业之后就加入了天堂硅谷,就是从项目经理开始的,应该说各行各业我都有看过。在前两年公司提出来要战略聚焦以后,也是希望所有的合伙人,还有包括下面的投资经理都要进行双向选择,你希望你未来要去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行业,以后要看这个行业上下游,如果有其他行业的项目介绍过来,可以介绍给其他的同事或者是其他的事业部。
选择医疗健康事业部的团队还是比较少的,大家觉得医疗健康的门槛是特别高的,我们从一个原有PE转过来,能不能在细分领域,细分的赛道,能够做出优势出来,我相信当时其实有很多人是挺担心这个,所以他们当时选择了观望。我毕竟是做了19年,可能在很多案例上,各方面的经验上,也相对来说比其他同事会多一些,我的胆子可能也大一些,也愿意把后面的余生都献给股权投资的事业当中。所以我觉得也是到我这样一个年龄,四十而立,也需要给自己选择一个细分的赛道。马云说的一句话,未来能够出现超过他的人,一定是在大健康行业。我听了之后,我觉得要到医疗健康中来。因为我觉得护城河和高门槛,正是因为大家都比较畏惧,或者觉得有挑战,才是未来的一个真正的方向,当时就觉得我要聚焦这个方向。当时选择来医疗健康事业部,就是看好医疗健康未来的方向。
过去十年,互联网产业在整个中国,甚至于超越了美国整个行业的发展,现在是在互联网市值前十强里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占了四强,相比于医疗健康行业,这个行业龙头跟国外还相差非常远。像我之前来之前,查了一下强生市值是4千亿美元,中国的创新药的龙头企业恒瑞医药市值是在4千亿人民币左右,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未来会有龙头出来,这样的行业是方兴未艾,包括我公司和本人都是坚定不移的在医疗健康行业打算要深耕,聚焦和挖掘下去,也是希望各位业内的大佬多交流。
亢辉:一说大健康投资,现在很多的基金,包括新的基金,还有老的基金,都在说其中的投资方向是医药。这一行要求的专业度非常之高,不是像以前的投资行业,我们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专业属性非常之强。药里面专业知识和专业团队到位的前提下,才能做的,我们现在要做,这是非常难的。高特佳一直就是做这一行的,深耕这一行,那么我们怎么办,所以我们选择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作为一个切入点,用这个来介入这个行业,同时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一些产业资本来结合,配合产业发展。包括在我们专业上,我们不停在加强队伍建设,不停在招人和进人,就这样还不行,好的真正的大专家,自己去办投资公司,或者自己去创业了。我们在这几年的实操里面,我们搞了一个专家制,一年花一百万,每个专家最后给的专家费一万元,我们的要求是每个项目定义完了之后,必须两个以上的专家意见,向投资团队提供。这几年得益非常之大,我们是偏中后期,今年已经申报的两家,总共投了六家,大概率这六家都是在明年和后年都能上资本市场。
李洪森:陈总说我们都是综合性的基金管理人,我们做的稍微早一点,那个时候专项的投资,医疗行业那个时候还不是特别多,所以我们基本上叫所谓的新兴产业,每个行业都会覆盖,中间会有不停的调整。
医疗这个板块一直是金雨茂物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在今年之前,我们收益最好的一个项目,就是做一个新药的项目,我们是10年投的,那个时候创业板第一波上市,那个时候是50多倍的收益,今年一个公司的上市,退出之后比50倍还要高。我们公司是投制造业,不投互联网,这个制造业的项目收益还是不错的。
第二,其实从2013年、201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做专项的医疗基金,目前我们公司管理的专门的医疗基金已经有30亿的规模。我们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我们内部开始做这种平台化的运作,事实上我们这两年在公司管理上去做医疗板块的募资,我们发行的基金和投资的规模将近20亿,投了40多个项目。医疗医药板块是金雨茂物的核心,有将近十个人团队,几乎全部是生化和制药出生的。
我们投的项目,我们发的基金和并购基金所有都是围绕着医疗医药,现在医疗医药已经有五个IPO,有三个并购,今年在会里排队就有三个项目,年底还有两个项目可以报进去。我们在公司内部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专项的医疗医药的投资团队。
沈炯:我先说结论,从峰瑞来说,现在两期基金,一期生物医药配比大概是20%,二期大概超过了30%,从结论上说就是“是”,也就是加重布局是长期趋势。
在座的都是投资的老兵,在过去十多年里,医药我认为是挺热的。之所以这两年特别热,是因为有政策,刚才说18A和注册制,导致了退出的利好。对于峰瑞这些投早期的基金来说,我们其实不会去追逐这些热点,因为我们投的都是种子,生物医药又是长期的,肯定要五六年以上,现在这个政策利好,我相信过两三年之后,这个利好就会退去,我们是等不到那一天的。
所以,我们能做什么?我们都基于研究看这个行业的本质,外界了解峰瑞,最早都知道我们是消费投得多,布局很深。相对来说,知道我们投生物医药的人并不多,但是从峰瑞设立之初,我们就在投生物医药,为什么我们愿意跳入到这样一个专业很强,壁垒很高的行业呢?因为你做早期投资,我们会坚定不移地对生物医药方向进行投入。
大健康逆势而上,高估值成必然
陈鹏辉:其实今年的医疗行业乘势而上不仅仅有活跃的资本市场,还有高估值的环境。我的问题是,在这个背景下对你们今年和未来投资的方向、投资的估值体系、投资的阶段,有没有什么影响?我们是怎样应对随之而来的高估值?我看到朱总非常活跃,很多项目上都看到了朱总的身影。
朱晋桥:估值的高低变化是很正常的市场现象,这是常识,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好的公司有好的产品,好的经营团队,那它的估值应该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对企业而言,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具备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多年的积累,拥有顶尖的团队,这样才能支撑起估值。而投资机构则要坚持价值投资,好的始终是好的,要重视创新的力量,重视知识的力量。 这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再给大家讲一个段子,最近农夫山泉的钟睒睒所说的,做水,不是有钱就能进来的。试想,做出优质的水产品,都要20年的积累,更何况生物医药?所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留给专注的人。
郑玉芬:我觉得贵和便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说我们节前有一家企业,6.6亿元的报价,很遗憾我们手慢了,企业以6.6亿元的估值成交,然后新冠就来了。最近报出了一个新的报价是25亿元。不到一年的时间,真的很难受。这一次疫情之后,是一个取势择时,这些企业我们投还是不投?25亿元的报价背后是上半年的净利润3亿元,全年是5亿元。5亿元的净利润衡量25亿元的估值,那就是便宜的。所以要看业绩成长性,我们不怕你贵,就怕你贵得没有道理。如果你贵,又贵得没有道理,我们这些投资人只能忍痛割爱了。
我经常给约印投资的企业家们做的一个思想工作是,钱的背后永远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有钱和报价,还有估值,但是钱的背后是空的,你要这样的钱,对于你的融资来讲不算是一个精彩的融资。钱的背后如果有你的资本合伙人,有你想要的投资人能够给你的投后做一个大力的支持,能够让你从全省的一个范围,扩展到全国范围,那我相信即使他给你的估值稍微低一点,也要拿这样的钱。
所以不是选择最高的估值,而是选择最合适的,就像你的夫人永远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一定是最合适你的女人,做投资同样如此。我经常把投资人和企业家比喻成一个注定离婚的结婚,因为我们的基金是有期限的,人民币基金通常都是5+2,只能陪跑你七年,这是我们能够承受的最长时间。但是这五年和七年,确是企业成长最黄金的时期,你的发展速度决定了成为一个龙头企业,还是被时代甩到后面的。能够成为前三或前五的企业,我相信他的欲望,是有野心的,是一个有格局的人,他看待事情的时候,看到的本质和机会要远远大于第30名的企业家。
所以我希望早期融资的时候,要看到钱背后你的合伙人能够带给你的潜在资源,你给他报一个合理的价格。凡是不成功,只因一个字,就是“争”,凡是能成功,也是一个字,就是“让”。如果成为他的股东之后,心甘情愿不拿工资和奖金,为你提供资源,为你提供他的人脉圈,这才是融资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希望更多优秀的企业家,能够选择最适合你的投资人,一起打造出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医疗创始人们。
王海蛟:陈总提的这个问题我们反思了一年多了,老觉得价格很贵。我们要从一个相对中观的层面来看,首先说心态的原因,大家常开玩笑说,项目总觉得估值贵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过大钱,不光是创业者,投资人也是,如果跟房地产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对比,今天所谓的估值高都是很低的,迈瑞医疗的估值4千亿,从560亿到4千亿,大家是不是觉得高估了?碧桂园一年的销售额就四千亿,所以我觉得还是过去医疗健康行业流入的资金量太少了,导致今年资金量进来,大家就觉得是不是高估了,这是心态上。
陈总过去经手投的基金和每个项目,和现在的尺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心态的方面。
第二,我认为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医疗健康行业现在是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从一级到二级,我们过去讲医疗健康行业最大的一个优势是确定性,而这个确定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并不是具有显著优势的。而今天全球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确定性变得非常珍贵。今天你能讲哪个行业确定是需求高速增长的,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一定是你的医疗需求高速增长,无非是供应方是由外资企业供应还是内资企业供应,但是毫无疑问需求是在高速的增长,房地产和互联网还有吗,大家会打问号。所以我觉得确定性现在变得非常珍贵,珍贵的东西就是稀缺的,稀缺的东西一定是价格昂贵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全面繁荣,一级市场的估值上涨是必然的。
第三,我们在座有四个综合性的基金,加大了对医疗基金的配置,没有上台还有很多想投医疗的,还有很多的创业者,还有很多的投资人,原来不干这一行的,就要投这一行,我觉得后面的价格会越来越高,因为对比资金的流入,资产的复制是非常困难的。医疗资产的复制不像印钞票那么容易,对比难以复制的资产,流入的资金,资产价格会推得越快,现有的资产一定会随着资金的流入不断的抬高价格,所以要抓紧时间上车,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未来十年,医疗投资的最大机会在哪里?
陈鹏辉:大家都说得非常好,经过了非常深入的思考。还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下面这个问题会非常简单,希望大家简单回答。大家都看医疗行业,您认为未来三年到五年,最值得您关注和您认为会带来最大上升空间的细分行业?
朱晋桥:现在最潮的东西就是病毒,现在疫苗制品和病毒特效药的上下游产业链应该是最火爆的领域,但做投资,不能什么火热就追什么,要有能够洞察未来的前瞻性。
我们在去年5月份就投资了上海和元生物,一家做病毒载体的企业,那时候疫情还未出现,但倚锋就已经在布局了,到今年已经连续投了两次。而最近的7、8月份,所有人都已经知道和元生物是做病毒的载体,是疫苗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这些都是要提前布局的。而目前,倚锋资本也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创新性医疗技术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助力生命科学发展。
郑玉芬:我觉得在我们这个行业,听党的话,跟党走。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投一点什么。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的医改,其实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医改实际上让大家欢喜,也让大家忧,因为要省钱,十年的医改就是省钱,因为开源不太可能,一家老百姓加一百元,大家就太难受了,只有省钱,所以才有了集采的出现。现在特别是仿制药,你会看到二级市场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PE倍数降得其厉害,就是仿制药。
未来十年是跟新医改相关的,就是体外诊断试剂,美国每年平均每个人在60美元左右的检测方面的消费,美国3亿多人口,中国14亿人口,这次疫情之后,整个医改向预防的倾斜,体外诊断试剂被提上了日程,接下来五年会更加借助体外诊断试剂,特别是在家就可以检测的PUCT的检测,我们都很忙,一旦去做医药的检测,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时间就没了,如果小型化、家庭化和标准化的产品能更多的出来,我是非常有兴趣下注的。
王海蛟:投资还是从需求端出发的,我个人觉得眼科领域的药品、器械和服务。我们能够在每天读书一个小时的情况下,60岁之后会进入老花,20、30岁会进入近视。从乔布斯发明的智能手机,你眼球使用的频率和强度,可能让你加速折旧,在30、40年普遍会出现老花的各种症状,等眼球出现问题的时候,人可能不再了,但是我相信智能手机的发明就会改变我们器官使用寿命,在未来5-10年会带来非常大的增量市场。
沈炯:我对很多都比较看好,但是总的来说,峰瑞其实非常看好数据化对整个行业带来的长期影响。原因就是你从其他领域来看,半导体、AI和大数据,所有这些领域不断的进步,反过来实际上对医药行业会产生深刻的变革,测序和高通量过去十年对疾病的认知,包括治疗发生了重大的革新。我们对疾病的理解,新药的研发和健康的管理,包括保险支付,都会产生深刻的变化。
所以我们看好数据化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变化。
李洪森:我们同时管了很多的行业,通常是从制造业的角度去看药,或者看医疗看得比较多。我们也投过新药,投过制药,也投过医疗服务。在行业选择上,我们也别人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第一个是特别的是定义在医疗消费的板块,包括保健品和医美,保健品有点像五年前的化妆品的国产化。第二个我想说最近我们特别的,看有一波企业要投下去,做医药研发制造的上游,包括一些仪器设备,包括耗材。以前做实验的移液枪的枪头,很便宜的,但是科研机构和好的医药研发企业如药明康德,绝大部分是用进口的。再比如气相、液相质谱,国产基本上做兽用检测和低端研发。上市公司市值,国内的药企很多企业已经到了几百亿,上千亿的,做仪器仪表耗材没有太大的公司,比如天瑞,舜宇光学上千亿市值,还是靠手机、汽车的产品,消费市场撑起来的。所以我觉得研发制造上游,包括还用一些分离填料,用在大分子和小分子,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投,进口替代机会很好,大家可以多关注这些方面。
亢辉:我们现在从整个医疗器械这一块,像高质耗材等,基本上我们都在看,因为实事求是讲投的机会不太多,医疗器械这个领域,我们现在重点看医疗机器人,我们投了一个医疗机器人,还有腹腔机器人,还有内镜,这一块我们看得比较深,这一块在未来五年,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讲,包括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讲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从医疗服务这一块,实际上我们在未来五年更看重口腔,因为口腔的一个基础逻辑就是统计经济学的概念,当收入达到了一定的数额之后,当人群数达到了一定数额之后,这个行业就ok了。我们现在看沿海和日韩,这一块的人数和收入比已经基本接近,这几年的市场巨大。
这个行业还有一个切入点,真正的健康中国的概念,就是未病管理,慢病管理,在去年开始我们认真在做这个事,我们后面要接触的是包括中医药,我觉得这个市场也是一个大方向。按照健康中国的理念来讲,这一块应该说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希望做好的领域,就是未病管理和慢病管理,从这些领域要去挖机会。
包雪青:各位都说了医疗行业很多的方向,其实医疗行业大的就三个方向,一个是做药,一个做器械,一个做服务,天堂硅谷这20年来,其实各个行业都有所涉足。像我们这种不是专门的医疗背景出身,或者专业的医疗基金,对早期创新药的这一块投得比较少,更多会在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如果我们要说未来,或者现在我们正在关注的具体细分的赛道。
我们现在团队正在关注的应该是有两个细分的,大的其实大家的逻辑都差不多,我讲一下我们团队最近在关注的两个细分的赛道,一个就是医疗器械里面的癌症早筛的领域,因为大家也知道这两年的创新药,包括生物制药,未来都会面临量价竞争的局面,已经上市的企业非常多,资金投入也非常大,但是最后会进入到4+7带量采购的竞争。癌症治疗竞争领域感觉不那么蓝海,从医保控费和大健康的角度,蓝海就是癌症早筛。我们前两年就在关注,杭州滨江的一家企业,去年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年就拿到了药号,因为医生的使用习惯一直没有很好的铺开,我们先从增值服务引入团队,把市场做起来之后,才获得了投资的机会,这几年对癌症早筛的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所以癌症早筛是大家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细分赛道。
还有一个是医疗服务的眼科领域,我们今年还帮上市公司去并购了北京非常知名的民营眼科医院,也是希望从眼科的下游应用场景入手,往上游一些好的产品器械去进入,包括像数字医疗和医疗器械的智能化。最近药监局批了两个做眼底病变辅助诊断的软件,这也是三类医疗器械,解决大家看病难的问题。以前大家眼睛有问题,到眼科医院去排队,有专业水平的医生不是那么有时间,通过远程的诊断,通过辅助的系统能够进入到千家万户,和分级诊疗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大家眼科提前预防的意识,提供诊断的这样一个便利性。所以我觉得眼科领域的一些机会,包括在刚才我说的癌症早筛的细分赛道,这是我们团队目前在重点跟进的。
陈鹏辉:谢谢各位嘉宾,大家都说了非常多的干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前面都说了这么多创新的药、器械和诊断,大家要问谁来为这些付钱,之前是国家医保来付钱,而未来不是所有的创新药,创新器械和创新诊断,都是医保可以覆盖的。所以未来会有两个重大的支付方式:一个是自费,比如说消费医疗会起来;再一个就是自费的健康医疗保险。我们其实对这个领域,认为是一个大的趋势和非常有代表性。我们认为在未来5-10年会有巨大的机会,医疗健康险有可能占到整个医疗支出市场的从0到1,到去年接近10%,到最后30%,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出现非常巨大的机会和非常伟大的公司。这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领域。
谢谢各位嘉宾的干货,谢谢大家的分享。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010/4610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