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20,我们坚持做「难做的」生意

那些战胜挫折、并且走到最后的幸运儿,还意外收获了一个更让人兴奋的结果——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to B成为关注点,产业互联网各个环节的创业公司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021-01-22 10:04 · 显微故事  周南   
   

刚刚过去的2020年,有太多人有话想说。

新冠、战疫、数字化、新基建……一桩接一桩的大事,急剧改变着每一个人的认知。

这期间,有的人抓住机遇,逆境翻盘,也有的创业者和它的公司一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

那些战胜挫折、并且走到最后的幸运儿,还意外收获了一个更让人兴奋的结果——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to B成为关注点,产业互联网各个环节的创业公司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疫情像一面放大镜,把以往在背后默默耕耘的to B创业者推向台前。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一群在产业互联网行业中努力拼搏的创业者,他们之中:

有的人在武汉解封的*天,勇敢地踏上了去武汉的*班高铁,只为能以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协助“武汉战疫平台”落地;

有的人在事业顶峰期,毅然决然从外企离职,只身前往一个没有人跑出成绩的孤独赛道;

有的人带领团队在最寒冷的时点前往义乌,加班加点,只为了把所有义乌的商品交易线上化管理,保障这个全球*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稳定运行;

还有的人曾被投资机构拒绝上百次,但依然没有放弃,终于在2020年实现了他的梦想——通过线上服务,帮助中小学复学,让孩子们可以在线接受教育……

这些亲历并影响着中国to B赛道的奋斗者,他们在坚持什么?又想要改变什么?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他们将如何抓住机遇?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01、解封后,北京开向武汉的*趟高铁

2020年4月8日,早7点26分,一辆由首都北京发往武汉的高铁从北京南站缓缓驶出。

这一天,武汉正式解封。

高铁上的乘客寥寥无几,却有近30多个人是来自同一家企业——东方金信。

项目经理蔡忠占带着整个团队一起前往武汉,计划协助武汉建立“武汉战疫分析平台”。

这个任务是在春节前接到的,团队成员已经在北京完成了前期工作,但最重要的数据分析和实际交付必须到武汉后才能落地。

谁愿意*时间去到最危险的地方?看到员工群里的“征集令”,蔡忠占*个举手报名:“我是项目经理,我必须去!”

随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报名前往武汉的人越来越多,一支30多人的团队迅速成型。

高铁抵达武汉后,蔡忠占几乎没有任何停留,就赶往武汉医院归集方舱数据。

紧接着,团队成员开始整理滞留人员信息、搭建数据填报、接入、处理、分析的一体化功能平台,好让相关部门能够高效、智能判断高风险人群,更好地推动整体疫情管控……

几乎在同一时刻,安畅网络CEO程小中紧急组建技术团队赶往义乌。

义乌小商品城是全球*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每天有2000个集装箱从义乌发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1000多万件快递从义乌发往全国各地。

突然而至的疫情将这一切按下暂停键,产业链上下游几百万个商户损失惨重,整个义乌的经济几近停摆。

为了帮助义乌实现线上化转型,安畅网络接下了小商品城数字贸易平台的任务,在疫情依然严峻的2月底,组建一支40人团队自驾前往义乌,集中封闭开发。

春寒料峭,工作地点有暖风空调的办公室挤不下太多人,一些小伙伴不得不裹着大衣、羽绒服,蜷在走廊里敲代码,手指冻得发白,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在程小中看来,一路相扶相携走到今天的安畅团队,彼此之间已形成无需多言的默契:“这个项目对客户来说事关生死,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

从底层云架构设计、规划、系统平台的构建,再到平台开发、管理、运维,前前后后近3个月奋战,义乌小商品城官方平台“Chinagoods”上线,将5万多家中小商户的生意全部搬到线上,现在Chinagoods平台按年可以处理来自全球70多亿的订单交易额。

顶着重重压力不断忙碌的还有鲍春健和他的小鹅通团队。为了搭建在线课堂,帮助学校复学,小鹅通在春节期间动员了全部技术人员参与工作。

在疫情最初的几个月里,团队每天只能轮番休息4、5个小时,日常工作从凌晨5点的工作会开始——各部门负责人将头一天的工作进度写成日报发到群里,然后大家一起在线上碰头讨论。

鲍春健在这段时间养成了一个有些“煽情”的习惯。他会在会议最后发一条勉励语录,然后一片“加油”声刷屏——颇有种“一呼百应”的力量感。

最终,小鹅通不仅扛住了考验,用户数量也在疫情期间涨了十倍。

2020年,当全世界因为疫情陷入“停摆”,但也带来了另一些意想不到的机遇,像小鹅通、东方金信和安畅这样的企业被时代推到“台前”。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他们似乎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02、孤独的马拉松选手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to B企业只是各自赛道上的马拉松选手,朝着看不见的“终点”默默奔跑。

坐标上海的Convertlab营销实验室,在疫情期间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需求淹没,处方药、保险、房地产……这些传统行业纷纷积极拥抱数字营销。

客户数量和业务量翻了好几倍,但CEO高鹏依然对5年前的“冰封期”记忆犹新。

高鹏曾是SAP全球副总裁,但他在2015年毅然决然辞职创业。他创建了Convertlab,瞄准数字营销领域,想要把国外*进的“营销云”理念引进中国。

在国外,营销云已经有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诸如Adobe、Oracle、Salesforce等IT企业均有相关产品布局。但在国内,市场一片空白。

高鹏带领一支核心团队,开始潜心打磨一体化营销云产品“DM Hub”,希望最终能直接为企业客户提供平台和套件服务。

最开始,大家信心满满:“我们判断这个市场*要起来,营销云在美国已经被广泛接受,在中国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但这个判断似乎过于乐观。

直到2018年,国内营销云赛道都还在初步发展和试水。兴致勃勃冲进“战场”的Convertlab就像一拳打在空气中间:“市场上没有任何响应,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没有投资人愿意给钱,企业发展进入冰封期。高鹏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是“本以为瞄准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结果跑得太快被一桶冰水从头浇到脚”。

几乎所有to B创业者都有过类似经历,客户对数字化一知半解,投资人对 to B 项目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每每前行一步都极其困难。

东方金信在创业头几年,CEO王伟哲“每次见面都得先跟客户讲明白什么是分布式,什么是大数据,为什么要使用新技术,优势在哪里……”。

运气不好的时候,王伟哲光向客户解释就得花半年,等到项目审核、批示,一连串流程走下来又得半年多,拿到一个项目得花一年多时间。

为了把晦涩高深的专业技术语言科普到位,清华出身的博士“技术男”绞尽脑汁,甚至被逼做起了“动画片”。

鲍春健也曾被投资人拒绝上百次,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他曾经去见过业界知名投资人,对方直言不讳地告诉他:“知识付费也许就是一场泡沫,知识付费的SaaS更不可想象,所以虽然你的产品做得不错,但空间太小,不适合投资。”

“机构不会只听你讲情怀,他们要的是增长空间”,鲍春健说。

03、一场做了10年的梦

高鹏最难的时候是2018年初,公司已经到了不得不裁员的地步。

多年陪伴和拼搏,团队每一个人都已经成为彼此的亲人和朋友,但他只能忍痛减员20多人,

有人选择离开,写邮件告诉他:“你的人设已经崩塌了。”

也有人选择留下,说自己还相信他,哪怕不发一分钱也会一直跟他跑到最后。

那段时间他处于情绪的两级,既愧疚,又暖心。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在内心深处,他有一场做了十几年的梦——

那时微软刚刚推出革命性的Microsoft.NET平台,在概念广告中,智慧医疗、智能手机等生活场景被一一呈现,就跟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一模一样,甚至当时微软的理念还要更加超前。

高鹏形容自己彼时的反应是“醍醐灌顶,嘴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就此对to B领域产生巨大兴趣,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努力也能为人们带来视频中呈现的生活方式。

因此,哪怕遭遇暂时的挫折,他依然和团队潜心打磨产品。

DM Hub从2016年发布1.0版本到2019年更新版本,期间39个月经历71次主版本迭代,实现超过3308项的功能。

“四十多岁投身to B创业,原本就是为了尊严——希望能够创造一片新的价值,跑得更快,并且看到更好的风景。”高鹏说。

程小中也曾经历过挣扎时刻。

2017年,他决定将公司通信业务向云MSP方向转型,从团队体系搭建、能力培养、到产品打磨……一点一点地“磕”出新业务,在中国云MSP领域,程小中做了那个“*个吃螃蟹的人”。

过程自然是五味杂陈。一开始,团队自主研发的自动化云迁移工具,在客户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完全失效,根本跑不起来。

“想想看,一个卖软件的公司,软件在客户现场居然跑不起来,这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事情!”程小中感叹。

“敢打硬仗”的精神在这个瞬间集体爆发,研发组抱着电脑蹲守在客户现场,没日没夜地改代码、改产品,死磕了一个礼拜,终于让产品*运行。

就这样一家客户一家客户地“蹲”,一次又一次地磨,程小中和团队在云MSP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而在北京,为了开发出中国自己的大数据平台,王伟哲和团队拿着“也许是之前在大厂十分之一的工资”正在奋战。

2010年之前,国内大型企业数据业务几乎都被IBM、Oracle等外商垄断,一个节点的价格动辄几千万,十分昂贵。王伟哲和伙伴们希望引进*,降低成本,自主开发一款叫做“海盒”的企业级高性能分布式大数据平台。

在底蕴深厚的行业巨头面前,新生的“海盒”要想获取客户信任,唯有拿出数据来:“同时跑一个业务,就是比谁的速度快、谁的性能好、谁的功能全。”

王伟哲团队开始了漫长的开发与测试。

一开始数据始终赶不上外商,后来,差距被一点一点缩短,终于在2015年迎来了质变——“海盒”用外商大概1/10的价格,跑出了两倍性能,而且是所有性能全部跑过外资行业巨头。

“没有捷径,没有秘诀,就是加班、调优、加班、调优,”王伟哲回忆,“自己和团队在刚开始的3年中,从来没有晚上10点前下过班。”

04、成为最懂云的人

王伟哲与团队的付出在2015年之后逐渐获得了认可和回报。

随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发布,在政务、金融、交通等领域,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和相关部门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而东方金信开发的大数据平台“海盒”,在多年打磨下已经趋于成熟且性能优良,被不少行业机构相中。

高鹏的忍耐与坚持,在2018年底初显成效,Convertlab为银行等多家客户带来了倍数级的增长:“这意味着,我们的模式已经跑通”。

而在Convertlab所涉及的营销云领域,几年前还一片寂静的市场,终于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同行小伙伴,并且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正如高鹏所说,在to B道路上孤独奔跑多年,这片市场如今真的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长出了小苗,开始有越来越多人发自内心地承认他们付出的努力。

“我感觉特别幸福。”高鹏说。

漫长的孤独马拉松之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让行业迎来曙光。

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日益成熟,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的to B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新蓝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金涌入,在这条赛道上奔跑的人们也有了新的故事。

王伟哲与团队在政务领域着重发力,和其他腾讯产业生态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开发“粤省事”项目,交出了超过9700万实名注册用户的成绩单。

“这个行业远远没到需要相互厮杀的程度,互补,共进,才能共同发展。”

用数字化服务社会,并非一两家企业可以完成,只有通过能力组合,各取所长,才能实现突破式的创新,企业也才能获得成长。

开放、共创、共建,也是产业互联网面向未来的关键词。

疫情期间,腾讯推动近10万所智慧校园的建设,背后就有300多家合作伙伴。从获取医疗信息服务,稳定生活供应,再到线上复工复学,腾讯还和5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支持了100多个城市“疫情防控小程序”的部署上线。

过去两年间,腾讯与8000多家合作伙伴共建,形成300多项联合解决方案,为20多个行业的30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依托云启产业生态平台,通过产业生态投资、产业加速器、产业共创营、产业基地等方式,助力合作伙伴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发展。

安畅网络在2018年接受腾讯产业生态投资。程小中说,自己希望做那个“中国最懂云的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为企业“上云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技术服务。

鲍春健和小鹅通在2019年加入腾讯WeCity共创营。疫情期间,小鹅通的直播功能异常火爆,最高峰的时候达到每天近2万场,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0万,成为“微信私域+直播”的代名词。

在鲍春健看来,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团队每天加班加点的努力之外,和腾讯云的底层支撑能力息息相关,小鹅通目前超过1100万的知识商品,背后使用的是腾讯云的音视频能力。疫情期间,腾讯云的团队全程支持,陪伴他们撑过突然到来的洪峰,平稳进入下一增长期。

“我们希望成为客户共享的‘CTO’,在腾讯产业生态下构建一些小的生态,能够让更多的人跟我们一起服务于目标客户,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和体验。”鲍春健说。

鲍春健、程小中、王伟哲、高鹏……他们既是新技术落地的推动者,也是产业互联网的主力军。

在产业数字化浪潮呼啸而来之时,他们的故事还远远未结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显微故事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