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华米OV加入芯片囤货战局,假缺货变真涨价

受到芯片缺货涨价潮冲击的下游领域中,汽车行业创深痛巨。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截至目前,至少已有5家日本车企受芯片短缺影响减少了汽车产量。
2021-02-07 09:30 · 36氪Pro  乔雨萌 Lina   
   

最早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年初,缺货涨价潮就会相对平息。

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了一整季的封锁,生活用品的价格纷纷上涨,半导体行业也未能幸免。自2020年10月以来,全产业链面临产能紧张的问题,涨价热潮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步蔓延。

当然,疫情不是造成半导体行业涨价的*因素。某终端AI芯片创业公司的CEO认为,贸易战人为抬高了成本,打破了半导体产业原有的全球平衡,增加的成本势必要层层转嫁到下游。

36氪通过在业内的走访了解到,在这轮涨价潮中,封测疯涨源于IC载板的供不应求,车企因“零库存”管理受影响*,AR等新兴行业虽然产业话语权不强,但是头部玩家会得到芯片厂的“开小灶”,减轻了负担。

另一方面,“假缺货”似乎成了行业共识。虽然疫情与贸易战确实带来了产能紧张,但华为等企业的大量囤货才是导致这轮超大规模涨价的真正原因。

01、晶圆厂供不应求,封测厂疯狂涨价

从所处产业链上看,晶圆厂和封测厂涨价最为严重。无论是晶圆厂还是封测厂都具有“刚性供给”的特点,一旦产能因疫情受到挤压,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疫情是晶圆缺货潮爆发的重要诱因

疫情爆发后,全球晶圆备货骤减。而后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国外大厂产能依旧紧缩,使得大量外单转为内单,同时上半年积压的订单也全部挤到了下半年。

下游需求井喷,供不应求不断加剧。某终端AI芯片创业公司的CEO告诉36氪,代工厂在2020年夏天就已经下过产能紧张的警告。

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目前晶圆厂普遍提价10-30%。

· 封测厂涨价猛烈

封测环节的涨价幅度也不容小觑,这在封测大厂2020年的业绩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最新业绩预告中,长电科技预计2020年净利润12.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287.27%;华天科技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超6.5亿元,同比增长超126.64%;通富微电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3.2亿元,同比增长超1571.77%。

· 封测厂通过延长交货周期变相涨价

除了因疫情产能紧张而导致的涨价外,封测厂通过大大延长交货周期来变相涨价。

封装产能的紧俏与原材料基板面临的供给压力密切相关。

封装的上游材料中IC载板成本占30%,基板又占IC载板成本的30%以上,是载板*的成本端。某终端AI芯片创业公司的CEO告诉36氪,优质的基板厂商集中在日本、韩国和台湾,过去从下订单到交货的周期只有三四个月,如今已经排到了八九个月。

封测产能的紧缺迫使芯片厂商向产业链上游布局。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封测厂已经有不成文的规则,芯片厂商可以通过给封测厂买设备建产线以抢占产能。

02、国际车企首当其冲,新兴行业得到上游提前布局

· “零库存”让车企受伤最深

受到芯片缺货涨价潮冲击的下游领域中,汽车行业创深痛巨。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截至目前,至少已有5家日本车企受芯片短缺影响减少了汽车产量。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认为,这轮汽车芯片的缺货与汽车厂家的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过去汽车厂家都是零库存甚至负库存,此次缺货涨价潮后,厂商都会提高芯片库存意识。

地平线CEO余凯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疫情使很多半导体企业对汽车行业的芯片需求比较悲观,车企做了相对保守的业务规划。

同时,汽车行业智能化的推进给车载芯片需求带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供应链的规划没有跟上需求的变化,造成供不应求。

不过,与国际车企纷纷陷入危机的紧张状况不同,国内汽车领域公司状况相对良好。根据界面报道,比亚迪由于在芯片方面有一整套产业链,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受缺货大环境影响较小。造车新势力的几家公司中,蔚来、小鹏和理想也都明确表示各自企业生产经营正常。

· 新兴行业获“开小灶”

汽车行业也会受到其他芯片下游应用领域的影响。疫情期间,封锁引发了游戏机、笔记本电脑和电视机的购买热潮。同时,各手机品牌相继推出5G手机,换机潮在轰轰烈烈地展开着。二者叠加起来,消费电子的大量需求挤压着汽车行业能拿到的芯片量。

在消费电子领域中,相较于手机电脑,新兴行业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抢产能的能力较弱。

某国内头部AR公司联合创始人告诉36氪,公司产品的出货量与手机电脑差距较大,因此的确存在产能被挤压的情况。不过高通等上游芯片厂商看好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会提前布局AR等优秀新兴行业的头部公司,为其预留产能。

当然,得到芯片厂商的青睐并不容易,下游企业需要保证其技术*性和出货规模,同时和芯片厂商保持长期良性互动,才能在供应链上具有竞争力,进而得到芯片厂商的支持。

03、假缺货或成行业共识?

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假缺货”几乎是行业内的共识,表面上的产能紧张其实是以华为为首的企业大量囤货所致。

· 915禁令,华为大力拉货,抢占产能

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报道,早在2020年1月,多方消息人士透露,为应对美国可能收缩出口限制的政策,华为就已经在积极囤货,核心的电信设备事业部可能囤积多达一年份量的外国供应零组件。

2020年5月,华为正式被禁,采购美国芯片之前需要获得许可证。随后,华为紧急对台积电追加高达7亿美元大单,产品涵盖5纳米及7纳米制程,使得台积电相关产能爆满。

根据腾讯新闻报道,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芯片库存方面已经投入1800亿元,足够华为支撑一年的芯片供应。

· 中芯国际加入囤货大潮

中芯国际也是在贸易战的压力下大规模囤货的代表。2020年9月下旬,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宣布对中芯国际实行出口限制。

2020年10月,据金融界报道,中芯国际在过去几个月增加进口生产设备与关键替换零组件,甚至与中国芯片厂合作建立中央仓库进行囤货。

知情人士称,中芯国际向美、欧、日本上游供应商采购设备的规模,已超越 2020 年全年需求,用于维持设备运作的相关耗材采购量,也都超过一年所需。

· OV小米加入战局

而在915禁令后,OPPO、VIVO和小米又都大力备货抢位华为空出来的市场。下游应用企业的大规模囤货向上传导,带动整个产业链加强库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产业链各环节厂商囤货已经成为了大趋势,囤3个月的量是常态,部分厂商的囤货规模已经接近6个月的量。

04、创业公司艰难生存,产业洗牌或将来临

相较于有能力抢产能甚至提前备货的大型企业,创业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供应链关系较弱,在市场环境紧张时整体上处于劣势。

对于芯片创业企业来说,为了应对上游产能不足的问题,引入有上游产业端背景的资本,或是寻找能拿到成熟工艺产能的平台机构代为流片封测,是两种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法。

创业企业在上游流片和封测厂能拿到产能受限,研发进度延迟,制造周期拉长,可能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在寻求融资时,创业企业更加需要有半导体产业背景的资本的助力,以更好地获得晶圆厂和封测厂的产能。

芯片创业企业对于*次流片的成功率通常比较在意,在台积电流片最为理想,可以尽量排除工厂的工艺影响,直接验证芯片的设计理念有无问题。一些政府背景的平台在缺货涨价的危机中发挥作用,解决小型公司流片封测的难题。比如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ICC)通过其在台积电等晶圆厂拿到的产能,为芯片创业公司提供流片平台。

虽然创业企业在缺货涨价潮中处于不利地位,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次缺货涨价潮可以重塑半导体产业的生态。

近年来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目前半导体行业的泡沫很大,这也可以从核心技术人员的薪资水平上看出。

业内人士告诉36氪,近年来数字工程师、模拟工程师和架构工程师的年薪有30-50%的增长,在一线城市可达50万/年。由于芯片产业链较长,前期投入较大,大量芯片创业企业在成功落地前将长期处于烧钱状态。

目前大陆的芯片产业模式类似于早期台湾半导体行业的状态,彼时许多外资芯片大企业在台湾布局,许多小的芯片企业应运而生。这些芯片创业企业通常研发团队规模不大,只做一代芯片技术,虽然可以把一代技术做精但是局限性很大,在大厂技术整体迭代后将完全丧失竞争力,只能不断降价,最后退出市场。

同时,终端客户对于芯片创业企业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也多有质疑。由于创业企业进入终端大厂供应链的难度比较大,当前众多小企业的生存质量并不高。某半导体行业资深从业者认为,此次缺货涨价潮加速了对芯片创业企业的筛选,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留下。当前众多小企业散布的状态会很快得到改变,行业将由零散化重新走向融合化。

05、未来

谈及芯片产能缓解的时间节点,半年到一年是大部分业内人士认同的时间周期,也就是说,最早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年初,缺货涨价潮就会相对平息。

这次的缺货涨价潮波及的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无论企业体量,无论所处细分领域,公司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伤害。不过这也是一次考验和筛选,应当相信,经过风浪的冲刷和洗礼,留在沙滩上的会是更加闪耀夺目的贝壳。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Pro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