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建投租赁】回归租赁本源,为“双循环”格局注入新活力

2021-03-18 16:34 · 互联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提到,“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同时,“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融资租赁:经济循环的“桥梁”和“加速器”

“双循环”本质上是对经济要素和流动范围的抽象。“内循环”“外循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区别在于不同发展阶段是“以外促内”还是“以内促外”。从加入WTO到次贷危机前,我国采取“以外促内”发展战略,享受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速增长;从次贷危机发生到当前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的同时,国际经贸摩擦不断加剧,外需的不稳定推动我国从“以外促内”向“内外并重”转型;“十四五”时期以及远期2035年,伴随我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技术体系和关联方式的进一步升级,“以内促外”“立足内循环、促进双循环”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国内经济发展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外部资金和先进技术,融资租赁凭借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发挥了“引资引技”的桥梁作用,在“以外促内”发展篇章中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最贴近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融资工具,融资租赁围绕租赁物为实体企业开展专业化融资服务,提升了微观经济主体的资金循环效率,也在我国构建完备制造业体系和完整产业链、供应链过程中发挥了“加速器”作用。步入新发展阶段,在“双循环”格局构建征程中,有不少领域和行业的现金流特征与融资租赁业务非常匹配,为融资租赁企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发挥优势,把握“双循环”格局中的四大机遇

融资租赁行业在助力“双循环”格局构建中,有四大发展机遇:

1.沿链布局高端制造,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要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降成本、减税费等一系列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融资租赁企业,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十四五”以及更长周期内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新科技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数字技术的智能制造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制造产业、高效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型消费品产业等为重点领域,沿产业链向上下游开展“线”性经营,进行垂直化深耕,助力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升级;另一方面,融资租赁企业要从简单的融资功能、购买设备,发展到对租赁物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布局,增加运营、维保、处置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加速融资租赁公司转型成为资金提供方与设备管理方双重身份的步伐。

2.双面聚焦消费市场,助力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融资租赁企业可在To C和 To B两端把握“大消费”市场机遇。C端业务可围绕消费者出行、医疗、旅游等众多生活场景开展“面”上经营,通过与领域内用户活跃量大的平台合作进行引流,定制场景化的租赁产品。B端业务可重点围绕改善民生需求领域,如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具有抗周期特征行业,提前布局。同时应把握“两新”领域的投融资需求,在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中发挥乘数效应。

3.深耕细作“大流通”领域,有效打通“双循环”发展堵点。“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循环的关键在于互联互通,需要劳动、资本等要素流与产品流、信息流的循环配合共同完成。要解决“双循环”的畅通问题,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在三方面发挥作用:筑牢船舶、高铁等大流通载体基本盘,为高效便捷、跨境贸易流通提供支撑;拓展车辆租赁等道路运输领域资本投入,提振汽车产业循环动力;支持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企业发展,为智慧物流、绿色物流、信息化物流实现弯道超车发展提供高性价比服务。

4.积极助力企业“走出去”,发挥高水平开放纽带作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作为连接金融和实体经济最紧密的纽带,融资租赁行业正呈现出提质趋势显著、开放力度逐步加大的发展态势,具备了支持“双循环”的良好基础。未来,融资租赁业务可借助物权控制风险、跨境税务筹划、设备跨境灵活转让等优势,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等区域投资,更好进行要素和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布局。

三、内外兼修,为“双循环”格局注入金融活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融资租赁行业和企业还需“内外兼修”。

1.从内部看,要把好“三关”

从内部看,融资租赁公司需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守租赁本源,防控金融风险,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的业务发展方向,发挥“融资+融物”的独特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具体来说,要把好“三关”。

“业务关”,应积极作为、主动创新,顺应产业升级大方向,致力回归租赁本源,积极构建以租赁物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提升直租和经营租赁业务占比,形成“产业+金融”并行的发展模式。

“风险关”,永葆敬畏之心,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事前风险识别与评估、事中风险预警与跟踪、事后风险监督与处置等各环节的风险敏锐度,加强风险评估、法律管理、内部控制、稽核审计等多条线合作,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运营关”,围绕租赁物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能,加强租赁资产管理的专业能力,搭建租赁物资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租赁物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多维度对租赁物的运营状况、性能安全、价值波动、再处置能力进行高质、高效管理。

2.从外部看,融资租赁行业提质增效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形成围绕融资租赁服务实体企业的系统性税收制度安排。今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建议降低融资租赁税收成本”相关提案,并表示目前导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租赁相关税收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针对融资租赁名义转让环节的配套税收政策一直缺位。这也是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渗透率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

强化营造保障融资租赁主体合法权利的法律监管环境。目前已有《民法典》及其配套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银保监会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出台的行业监管新规等在内的多项法律法规对融资租赁行业各方主体的权益进行规定,但涉及租赁物范围、法定登记制度、租赁物取回制度等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性问题尚待进一步明晰,融资租赁行业法规仍待完善。

逐步建立融资租赁资产转让交易的公开市场。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支持设立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实际上就是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市场),推进租赁资产登记、公示、流转等试点。”租赁资产公开交易市场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租赁资产流动性差、资产管理风险大、租赁企业资金不足等问题,链条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租赁资产交易市场可以起到规范行业发展,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融合租赁链条上各个行业、发挥聚集优势等作用,有利于促进中国租赁业的整体发展。(中建投租赁:王沛)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