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从车都到车谷,武汉汽车产业的前世今生

总而言之,在汽车“新四化”浪潮中,武汉没有死守过去的成绩,而是积极拥抱变化。
2021-05-12 12:38 · 品玩  Decode   
   

在武汉西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条 13 公里长、号称“车都之脊”的东风大道。

“东风”之名,取自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集团。包括东风在内,这条大道聚集了 7 家整车企业、12 家汽车总装工厂和 500 多家零部件企业。

如此规模,让东风大道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这条大道代表的,是武汉发展汽车产业的坎坷与荣光。那是一段起于神龙公司、兴于东风本田的故事。如今在汽车“新四化”时代,故事有了新的发展基调。

武汉汽车产业的起与兴

1992 年 5 月。东风汽车公司和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武汉*家汽车合资企业——神龙公司。此前,武汉本地车厂只有武汉客车厂等专用车辆厂家,而没有主流的乘用车。

有意思的是,参与合资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并不在武汉,而是在湖北十堰。其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1992 年刚更名为“东风”,并且试点公司化改革。

为了承载神龙公司项目,武汉特意在西南角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开发区其实叫“轿车开发区”,人们称之为“汽车城”。

开发区在 1991 年 5 月动工兴建,一年后神龙公司正式入区。神龙公司的*款量产轿车,是两厢的富康车型。在中国市场,两厢车受欢迎程度一直不如三厢车,神龙公司的发展也因此一直不如同期投产的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

按照规划,神龙公司*工厂一期工程,应具备年产 15 万辆的能力,但没有在预期内达成目标。对于汽车产业来说,规模就是一切。如果一个整车厂年产量没有达到 30 万辆以上,就没有规模效应可言,难以吸引配套汽车零部件厂商。比如神龙公司的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零部件,一直在襄樊工厂生产。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神龙公司而起,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形成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开发区做了不少工作,一方面对汽车及零部件项目进行建设和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实力较强的汽车零部件集团。

据湖北省统计局企调队的 2004 年公布的数据,与神龙富康配套零部件由初期的 5-6 个增至当时的近百个,配套厂家由 1995 年的不足 10 家增至 56 家。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虽起于神龙公司,但其真正兴起得益于引进更多的整车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东风本田。

2003 年,借助原来万通面包汽车的生产资质,东风本田落户武汉开发区。由于万通是生产面包车的,没有轿车生产资质,东风本田*辆车型只能选择非轿车的其他车型。

最终,他们“被迫”导入了一款“小众”车型 CR-V。当时,城市 SUV 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新事物,在中国更是不存在这个细分市场。误打误撞之下,东风本田做了中国市场*款合资国产城市 SUV。一开始,CR-V 卖得并不好,但因为年轻人比较喜欢,后来成为一款“黑马”车型。

神龙公司 1992 年投产后多年里,销量都未能突破五十万。而 CR-V 投产的 2004 年,东风本田公司就开始盈利。依靠这个车型,东风本田甚至可以做到年销二三十万的纪录。

2003 年还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当年 9 月,原本总部在湖北十堰的东风汽车公司,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将总部搬迁到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高架桥正是为了方便企业经营,而修建的一条配套道路。

可以说,2003 年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自此武汉汽车工业真正兴起。

2012 年,上汽通用也来到武汉,不仅带来了整车厂,还建立了发动机变速箱生产线和通用系的零部件供应商。此后,比亚迪吉利汽车也有整车项目落地武汉。法系的神龙公司、日系的东风本田、美系的上汽通用、华系的东风乘用车、比亚迪、吉利汽车等整车企业,以及博世、康明斯、法雷奥、格特拉克等世界知名零部件厂商,共同在武汉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圈。

据武汉汽车产业发展办公室统计,2018 年武汉市汽车产量为 170 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 4000 亿元,连续 9 年成为武汉市经济*大支柱产业。

从车都到车谷

在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转型的浪潮中,拥有成熟汽车产业链的武汉,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

2020 年 9 月,在 2020 湖北高质量发展资本大会“数智网端、驱动未来”分论坛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次提出了“中国车谷”的概念。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彭浩介绍,武汉经开区将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发展路径,打造 “数字车谷”,建设 “智能车谷”,培育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升级跨越。

在建设“中国车谷”上,武汉已经有了一些成果。电动化方面,东风系的岚图 FREE 是武汉交出的*个答案。2020 年 7 月 17 日,岚图汽车科技公司正式成立。仅仅 5 个多月后,就迎来*量产车型“岚图 FREE”正式启动批量生产。

如此快的速度,得益于武汉的汽车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岚图方面对品玩表示,武汉拥有国内最为完整的汽车工业基础,涵盖车身、发动机、电气设备、底盘等多个领域,具备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的良好基础,为岚图 FREE 研发、测试和量产提供了完善的零配件支持。此外,武汉聚集了东风汽车等一大批汽车厂商,培养了一大批成熟的汽车产业人才,也为岚图提供了人才储备。

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武汉有着独特的转型条件。一方面,武汉有汽车制造基础和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武汉是中国北斗产业的科教人才资源密集区,在地球空间信息领域,拥有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因此,武汉在国内首次大范围应用了 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可以实现毫秒级的时延和厘米级的定位。

在推动自动驾驶上,武汉走得非常快,自 2019 年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全市共计开放测试道路 125 公里。绝大部分测试道路完成车路协同智能化改造,全面覆盖 5G 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通讯系统,同步完成智能网联城市操作系统和仿真测试平台部署,具备高等级自动驾驶测试运行条件。

此外,武汉经开区将建设1300亩全功能、全气候、全场景的封闭测试场,并联合全球*自动驾驶仿真测试企业,建设具备华中地区道路特征的场景数据库和仿真测试平台,形成“开放+封闭+仿真”三位一体的自动驾驶测试体系。

对消费者来说,这一切并不是远在天边的技术概念,而是可以感知到的。2021 年 2 月,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牵头打造的“自动驾驶领航项目”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上线并开放体验。首批投放了 42 台自动驾驶出租车,武汉市民只需通过手机 App 网上预约,即可体验。

总而言之,在汽车“新四化”浪潮中,武汉没有死守过去的成绩,而是积极拥抱变化。对于新能源和自动驾驶厂商来说,武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和积极的政策环境,也是难得的生长土壤。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事情是,前段时间小米宣布造车后,外界猜测会不会落户武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常及时地回应,已*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争取合作可能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玩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