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到:“在群体中,任何一种感情和行动,只要这种感情与行动不合常理,都会很容易传染开来,其程度之强,足以让一个人随时准备为另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做出牺牲。”从杨丽娟事件到选秀节目“倒奶”,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这种看似极端的社会现象已经在泛娱乐社会下开始蔓延,并逐渐造就了一种“文化”,养成了一类“群体”,无形之中又创造出一种经济体系,影响社会的发展。粉丝用“奶票”助“爱豆”C位出道,仅在一天内后援会消费就达19.35万元,狂热的粉丝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背后存在怎样的商业逻辑?在开课吧山顶Talk节目中,新商业人才学院院长高玮从中国偶像的发展路径入手,多方解读粉丝经济,用更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未来粉丝经济产品的发展方向,将粉丝经济拉回正轨。
“山顶Talk”是开课吧面向互联网产品、运营从业人员开设的公开课,每周三都会探讨互联网内的爆款产品,并且邀请行业大咖给到行业视角启发,助力职场进阶,向行业最高的地方攀登,正如山顶Talk的品牌理念:“山脚人太多,我们山顶见”。
从榜样到爱豆,是集体主义向个人价值观的妥协
偶像,本意是值得人学习,希望成为的样子、榜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变成了“想得到的人”。其中缘由不仅仅是“粉丝”心态的变化,还有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远古时代至今,中国“偶像”的发展史经历了“天地鬼神”、“至上权威”、“榜样楷模”、“大众偶像”、“爱豆达人”五个阶段。从社会性质来看,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出于对国家统治的需要以及传播方式的限制,“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主要受集体主义的影响,虽然“粉丝”能力不足,但效果极好。但在现代社会,自由民主的思想让受众更加注重个人感受,从自愿感受国家号召拥护民族英雄,到只注重“偶像”的个人魅力,进行双向选择。从媒体的时代背景来看,远古时代的口口相传、封建时代的书籍典籍再到传统电视、报纸最后发展到社会化媒体传播时代,表达渠道越来越自由,由同一兴趣组成的群体也越来越多,兴趣多样,偶像也就不断多样化,集体主义向个人价值观的妥协是粉丝经济爆发的社会助推力。
从粉丝经济到偶像电商,资本无视规则开始圈地跑马
从2003年的《超级女声》到2021年的《青春有你3》,粉丝对偶像的心态已经从“想成为”转变为“想照顾”、“想得到”,妈粉、女/男友粉、颜粉、CP粉等成为粉圈主流并且粘性极高。对“明星同款”的追求、“优质基因”的幻想也成为打榜模式中最主要的消费因素,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消费奇迹,但消费的背后却是价值观的扭曲、资本的默许。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孙佳山认为:”目前我国饭圈的实质,是粉丝以*资金、购物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流量明星这一文娱产品的运营活动中。”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粉丝经济”是由日韩的偶像发展模式中借鉴而来的,从日本的AKB48到中国的SNH48,偶像发展探索出了一个成熟的核心体系:从现场表演、观众投票到粉丝与偶像互动、竞争元素掀起高潮到最后开始真人秀成分,一步一步都是资本在将有限的资源*化,在粉丝经济的灰色地带无视规则,圈地跑马。资本“割韭菜”、“非法集资”、“话术PUA”、“偶像失格”等现象层出不穷,粉丝经济已经开始在资本的运作下呈现出病态的发展。
据《中国红人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粉丝经济关联产业规模已从2016年的16146亿元上涨至2019年的35868亿元,并在未来的几年内呈持续增长趋势。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引来了各方的积极参与,政府领头,国务院新闻办召开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整治网上文娱炒作乱象,各个明星工作室也纷纷发表声明,倡导粉丝理智消费。除此之外,“爱优腾”也在不断试错中找到内容平台和粉丝社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对产品经理人来讲,粉丝平台产品化是抓住粉丝经济风口的关键点。首先将内容深度绑定把项目产品化,创造出具有粘性的粉丝产品,再推动明星主动运营,最终构建出良性生态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将粉丝经济拉回正轨,共同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树立正确的追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