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迎接春晚,B站准备好了吗?

归根结底,春晚营销无疑将继续保持热度,但对于能够承载春晚的平台而言,除了利用流量推动自身增长外,如何在春晚背后深入思考、延伸出更多玩法,仍然值得思考。
2025-01-12 10:47 · 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  文烨豪   
   

“上B站,和3亿年轻人一起看春晚。”

2025年1月9日,B站首页闪现的这一句口号,瞬间在整个社区激起了阵阵涟漪。

据悉,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B站已经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了重磅合作——B站将在除夕夜全程同步直播央视春晚,并成为央视蛇年春晚的*弹幕视频平台。

从15年前充斥着鬼畜、番剧的小众社区,到当下与春晚平行叙事的内容平台,B站的这一步,可谓跨得既远又重,但当跨越历史门槛后,B站羸弱的基本面能否得到改善,则仍待观察。

近年来,春晚的转播权早已成了互联网巨头们争夺的必争之地,从腾讯视频、爱奇艺到抖音、快手,春晚的网络转播几乎成了内容巨头们的常态化战役。然而,B站这次的“入场”有些不同,其高调出击,为春晚带来了一丝新鲜空气。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互联网玩家的春晚合作,争夺用户、破圈几乎是最常见的动机,也是行业媒体的老生常谈。但此次B站与央视春晚“新老合作”却颇具玩味——意欲再度破圈是肯定的,毕竟没人能舍弃“春晚”这一文化符号所带来的泼天富贵,但直播春晚,同时亦承载着B站改造、教化既有用户的强烈意愿。

更微妙的是,春晚在互联网玩家眼中的角色,也开始悄然发生了变化。时至今日,春晚对互联网行业的意义,已经不止于流量的争夺,而是成为了内容、商业塑造的一部分。

意欲再度破圈?

谈到春节营销,春晚是一个无可忽视的“重磅话题”。

首先,作为爆发力最强的流量来源,春晚具备极广的触达面,不论身在世界哪个角落,抑或是中国内地的某个偏远小县城,除夕夜大家都会围坐在电视前收看春晚。这种几乎覆盖所有社群的流量,正是玩家们梦寐以求的破圈机会。

其次,春晚背靠央视,具备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威标签”。这种背书,让其在国内具备心智层面的穿透力。

1995年,贵州长寿长乐集团冠名了春晚八点开场报时后,其药酒风靡一时,价格甚至一度超越茅台,而曾垄断了春晚零点报时的美的,也随着中国家电产业的崛起大放异彩。而20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从微信摇一摇,到集五福,春晚与互联网的融合,造就了无数人的共同回忆,并由此催生出互联网营销史上的多次经典案例。

因此,春晚的一大价值在于其催化作用——当品牌因品类和圈层局限陷入增长瓶颈时,春晚便成了打破束缚、激活潜在用户的“裂变引擎”。

而这一切,或许正是B站现在最渴望的突破口。

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都会遇到一个*难题——“破圈”,也就是如何从最初的小众用户群拓展到更广泛的受众。B站的起步是“二次元”社区,但凭借破圈的战略逻辑,它逐步引入了知识类内容、影视综艺节目、体育赛事等,成功让自己的圈层不断扩大。

然而,这种破圈更多是将“一小撮年轻人”扩展成了“一大批年轻人”。相比其他内容平台,B站的用户覆盖面依然狭窄,尽管在垂直领域曾独占鳌头,但随着破圈步伐的加速,以及竖屏短视频等新形式的引入,垂直这一优势也开始被稀释。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B站月活用户达到3.48亿,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这一成绩距离陈睿2023年“月活用户突破4亿”的目标依然相差甚远。此外,B站的月活增长仅为2%,增速明显放缓,平台的扩张似乎已经逼近天花板。

在此背景下,作为跨圈层传播的*载体,春晚理应成为一个“天赐良机”,成为B站接触更广泛用户群体的“黄金跳板”。对于绝大多数互联网玩家来说,春晚是一片未被充分开发的金矿;然而对于B站而言,春晚所承载的破圈价值虽大,但要想实现兼容,将其全然采集,却也面临不小挑战。

目前,B站的年轻用户群体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年轻化”带来了明显的边际效应,意味着每新增一个年轻用户所带来的增长潜力在逐渐递减——B站还是年轻人的B站,但仅靠年轻人,已经很难撑起B站的成长了。因此,若想实现更大程度的用户增长,只有抓住来自其他年龄段的用户。

在这种情况下,春晚或许能为B站提供一些植入式的机会。例如借鉴小红书的做法,将平台logo嵌入春晚小品道具中刷眼熟,或依靠B站现有的年轻用户群体跨年夜“以小带大”来吸引家中长辈。但无论哪种方式,B站现阶段尚未吃透的中年、老年用户,与B站内容调性均存在需要跨越的鸿沟,要么营销价值一眼望到头,要么并不具备实操性——没吃透,就是吃不透。

切换视角,将数的增长转变为质的增长,或许更能洞察B站押注央视春晚背后的逻辑。

放不下的直播

作为内容平台,B站对内容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始终与平台用户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当前,B站的增速放缓,正是典型的内容生态锚点从“流量红利”向“内容供给”过渡的产物。

例如,许多非原生B站用户虽然也在贡献月活,但他们对B站的认知往往局限在二次元或某些特定的垂直领域,缺乏对平台整体内容生态的全面了解。比如其可能在B站观看考研学习资源,但日常刷视频时更倾向于抖音;或许只把B站的电影解说当做“下饭神器”,却从不在平台上观看直播。

与B站类似的内容社区小红书,虽然月活数还未超越B站,但其日活已然*,这恰恰反映出二者在用户粘性上的差异。而B站所需的,是尽可能将用户带入更多内容消费场景,通过高质量内容来促进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粘性。

今年9月,哔哩哔哩原副总裁卢梵溪离职,媒体从B站内部人士处获悉,除了个人健康原因外,卢梵溪离职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他希望探索更多内容形式,而B站则坚持走“精品化战略”。

在B站通过内部内容运营渐入瓶颈的情况下,平台亟需外部推动力来增加刺激。然而,广撒网多捕鱼的打法太过烧钱,对B站这个刚刚通过爆款游戏实现盈利的平台来说,并不现实。而春晚,作为一个跨越群体、连接情感的纽带,扮演的正是这一聚力而发的角色。

只是,春晚覆盖面极广,难以单纯归类于某一特定内容领域,且其时效性强,这使得B站的介入重点并非单纯在内容本身,而是内容的呈现形态上。换言之,春晚的“超级符号”带来的用户拉新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利用春晚的“爆发力”,为其对平台内容形态的改造扫清障碍。

而谁来承接这波泼天的曝光,很可能是直播。

对B站而言,直播与商业化紧密相连,缺乏直播的用户心智,便难以酝酿大的商业化嬗变。

尽管过去半年,通过年中代理发行的《三国:谋定天下》,B站迎来了显著的增长,但游戏本身的生命周期决定了,无论如何投入精力进行运营,想要保持长期稳定的收益都极为困难。对此,游戏厂商的常见策略是不断复制“爆款”,但作为一个游戏基因较为薄弱的平台,B站只能依赖外部因素,目前还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靠游戏单打独斗,B站需要承受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且其内容社区的属性存在差异,难以将用户规模有效转化为持久的盈利模式。因此,B站迫切需要找到一种与用户高度绑定的、撬动变现杠杆的业务。

尽管直播的早期增长红利已渐渐消失,叠加宏观环境的作用,B站去年直播打赏增长表现不佳,但这并不意味着直播的战略地位下降。

以电商为例,当前B站的电商战略主要推行“大开环”模式,带货内容大致分为视频和直播两种形式,但这两者的发展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视频带货的链路逐渐成熟,而直播带货尽管有“宝剑嫂”“鹦鹉梨”等成功案例,但整体仍显稀薄。

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在年初的财报会议中曾提到,2024年工作的重点是“更加注重直播业务经营的质量”。为此,去年B站启动了“Bi star”直播带货招募计划,为符合条件的潜力UP主定制直播带货激励政策;并在年末引入了“淘宝秒杀”的认证账号,进一步推动直播带货。

然而,作为后入局的直播平台,B站面临着诸多挑战——没有抖音、快手那样丰富的直播内容供给和庞大的受众,也不像斗鱼、虎牙在垂直领域牢牢扎根。因此,大部分用户对B站的认知依旧是视频平台,即使他们在其他地方有观看直播的习惯,却很难在B站形成相应的心智。

这并非B站独有的问题,实际上,能在内容形态上灵活转换的平台,在整个互联网生态中屈指可数。即便许多内容平台已经走过了长时间的视频化历程,像贴吧这样的社区,主流的内容形态依然是文字;而小红书的笔记,大多仍是图文形式。

为此,B站亦采购了诸如电竞赛事、足球赛事等版权来吸引用户,并通过打通UP主“陪看”链路,将原先作为“看客”被动观赛体验,转变为同喜爱的UP主交流、亲身参与直播的互动体验。而这,虽有所成效,但却并未带来颠覆性改变。

不过,和电竞、足球赛事以及手机、汽车发布会等较为垂直且对平台用户吸引力有限的内容相比,春晚作为“核爆性”传播事件,显然更具备引爆直播潜力的条件。据悉,B站方面将为春晚直播定制全新的互动、观看功能,而知名UP主陪看春晚,或许也将成为B站春晚直播的玩法之一。

因此,对于B站来说,同春晚合作不仅是自身进一步走向主流的尝试,更是将直播这一“深水炸弹”引爆,植入用户心智的关键时刻。

年轻人能否爱上春晚,B站的责任很大

自1983年正式开办至今,春晚已陪伴几代中国人走过42个除夕夜。对于已步入“中年”的春晚而言,如何打破代际壁垒,同年轻观众建立更深层次的羁绊,是过去几年春晚的课题之一。

节目形式和演员阵容固然是连接年轻观众的“敲门砖”,但春晚作为老少咸宜的综合性晚会,内容层面未必能点对点地精准迎合年轻群体的口味与审美。此外,作为一个强大的内容IP,春晚在互联网语境中的潜力却远未被充分挖掘。

一方面,过去与互联网玩家的合作,诸如红包等互动玩法,更多偏向功能性,与内容的联动性上仍有发挥空间。另一方面,尽管2024年春晚一度成为话题中心,诸如“刘谦真的会魔法”“小尼穿帮”“再就业男团”等热搜话题也曾引爆微博,但互动仍有所滞后,并未能做到真正的“实时”反馈。

因此,B站与春晚联手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春晚的直播形式的一次革新。但在此之前,B站需要确保春晚能在B站的内容生态中“软着陆”。

细看B站同春晚的合作,“*弹幕视频平台”,强调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点:B站的春晚直播并非线性、单向传递的,而是有着弹幕的参与。而可保留的直播弹幕,则让弹幕成为了“B站版春晚”的一部分——相比春晚本身,有着“自己人”陪伴的“B站版春晚”或许更贴合年轻观众的口味。因此,当B站同春晚合作消息一出,有网友便在社交媒体调侃:“弹幕甚至会比节目好看”。

而春晚版权的引入,也为春晚二创的UGC传播创造了可能——每一条弹幕、二创作品背后,是无数年轻用户基于自己的视角,对春晚内容的重新演绎、解构,从而在群体内外部激起更广泛的讨论。在此过程中,身为“弹幕共创方”的B站背负着诸多压力,既要对年轻人能否爱上春晚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

这或许正是春晚选择同B站合作的原因之一,同时亦是对B站提出的难题。而对抱上春晚大腿B站而言,如何交出高分、无纰漏的答卷,并通过内容与玩法将春晚的价值*化,将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归根结底,春晚营销无疑将继续保持热度,但对于能够承载春晚的平台而言,除了利用流量推动自身增长外,如何在春晚背后深入思考、延伸出更多玩法,仍然值得思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