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呷哺呷哺,瞎了

从张振纬的离职到赵怡的解职,呷哺呷哺的股价激烈震荡,前前后后蒸发了二百多亿市值。
2021-08-11 07:24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冷思清   
   

六年前就凭借200家门店,登陆港股的“中国火锅*股”,正在餐饮业尤其是火锅业的火热中坠入冰窟。

1、人事风波

餐饮业的日子不好过,但呷哺呷哺尤其难过。

2020年,其净利润从上年的2.88亿元猛降到不足200万元,跌幅为上市餐饮企业之最。

资本市场对这家企业的前景也*看淡:2021年2月到7月的五个月里,呷哺的股价从28元的历史高位一路跌到了7元,市值蒸发了七成多。

造成呷哺股价飞速下跌的,除了糟糕的业绩,还有频繁而激烈的人事震荡。

2021年4月,集团旗下火锅品牌“凑凑”CEO张振纬离职创业,引发了市场震动。正是他将这个高端火锅品牌一手打造为呷哺的业绩支柱,也因此被寄予厚望。

一个月后,呷哺集团行政总裁(CEO)赵怡也被宣布免职。这是一场更大的风波,也彻底揭开了这家企业动荡下隐藏的暗流。

5月20日晚上,结束休假的赵怡在回北京的高铁上突然接到通知:20分钟后“要开一个很重要的会”。会上,她被解除职务,“解任的速度和效率极高”。

赵怡为了这次会议,在高铁卫生间举着电脑憋屈了一个多小时。被当场革职之后,气愤不过的她随即发了一条言语犀利的朋友圈:

“品质坏了,氛围坏了,无人跟随或各怀心事!如此一斑,趋势可窥。”

6月14日,上市公司呷哺呷哺发布公告,正式宣布董事会“建议罢免赵怡的执行董事职务”。

6月21日,赵怡也发布个人声明予以抗辩,并称特别股东大会正式决定以前,她“仍是呷哺控股的执行董事”。

这场罢免风波,一直持续到7月底。

呷哺董事会认为,免除赵怡的职务,是因为她在职期间,公司的发展不达预期。呷哺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贺光启更是直接向外界表示,2020年的开店计划“远低于预期”。

赵怡则在声明中,历数九年来的辛苦与成绩并质问,“不知发展不达预期的指控从何而来?!”

她还意味深长地提到:为了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她曾对“治理结构的疏漏之处谏言纠正,揭示其潜在风险”,同时还对“关键子公司”的董事会与总经理任命,进行了合理的质疑。

这些指控的矛头,直指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赵怡认为,自己突然被免职,是因为贺光启的“报复”。

所有的争议,最终以7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通过罢免赵怡而告终。

这个过程中,最受伤的就是呷哺呷哺本身。从张振纬的离职到赵怡的解职,呷哺呷哺的股价激烈震荡,前前后后蒸发了二百多亿市值。

华商韬略研究下来,这家企业的核心问题还是创始人对公司发展定位的摇摆,以及在此之下对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平衡出了问题。

2、定位摇摆

过去二十多年,呷哺呷哺的发展战略,一直围绕着对标国际知名连锁品牌展开,其对标学习的目标,也经历了多次变换。

最初,呷哺呷哺的目标是“超越肯德基”。

1998年,台商贺光启在北京创办了“呷哺呷哺”。这个词是日语“sabusabu”的音译,意思是“一人一锅的吧台式火锅”。

经过多年的积累,到2007年,呷哺呷哺的餐厅门前开始排起了长队,门店数量也大幅增长。

就在当时,贺光启说出了自己的“企图心”:“我要成为中国*的速食品牌,我的所有规划都围绕着超越肯德基,在一个城市他1000家店我就1001家,反正我要比他多一家店。”

这份雄心壮志很快受到了资本的青睐,投资机构纷至沓来。最终英联资本成了呷哺的大股东。

在资本加持下,靠着客单价50元的大众消费,呷哺很快在全国扩张,在北京的门店数量也跃居所有连锁餐饮企业第二位,超越肯德基似乎指日可待。

赵怡就是在此时从麦当劳离职,加入了呷哺。2012年11月,赵怡就任呷哺呷哺首席财务官(CFO)。甫一上任,她就提出要在资本市场上市。

两年后的2014年,呷哺呷哺成功登陆港股,成为“火锅*股”。但上市,也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的利润水平、营业额增长与市场拓展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为了满足市场的期待,呷哺呷哺加快了扩张的步伐。2016年,呷哺呷哺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平均每四天就新增一家门店。

以前依靠低廉价格“薄利多销”赢得市场的策略,也难以满足资本市场的期待。“推进多品牌发展”便成为赵怡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

2016年6月,面向高端市场的子品牌“凑凑”应运而生。这家子公司的主导者,就是今年4月离职的张振纬。与贺光启一样,张振纬也来自台湾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经理人。

一开始,张振纬带领的凑凑团队只能安身在北京南六环外一个小院,院子里有一棵古树,每逢重大日子,大家都会对这棵树拜一拜。

从零开始的“凑凑”,用张振纬的话说就是:

“一旦模式打磨好,剩下的就应该拔掉插销,把油门踩到底!”

2017年,“凑凑”还只有8家门店,打算十年之内开到100家。但发展速度出乎人们意料,仅仅两年之后,2019年底,凑凑火锅的第100家店就在上海陆家嘴开张了。

凑凑取得成功的同时,呷哺呷哺也进入了发展的第二阶段:对标星巴克,从大众消费的“快餐”转向中高端市场为导向的“轻正餐”。

转型的决定是贺光启本人2017年6月在上海宣布的。但也是从那时开始,凑凑与呷哺呷哺之间的关系开始微妙起来。

呷哺呷哺的内部人员接受《财经》杂志访问时说,“随着凑凑的成长,有十几家门店验证其模式的可行性之后,呷哺呷哺反过来复制凑凑。凑凑在集团的销售占比超过40%以后,集团更加担心凑凑太独立、无法掌控。”

或许是为了减轻对凑凑依赖,2019年,呷哺呷哺又推出了一款新的“高端线”:in xiabuxiabu。

新品牌客单价超过100元,是凑凑和呷哺呷哺的“中间产品”。2019年3月12日,“in xiabuxiabu”的*家门店在北京合生汇开店,当月就完成了一百万元的营业额。

当时,还是公司CFO的赵怡表示,“预计该店今年(2019)能完成1500万的营业额。”

作出这些自相矛盾的战略决策的同时,呷哺管理层的结构也开始产生变化。

贺光启曾经说,“不同于传统台企中管理上依赖‘台干’(台湾地区高管)的风格,呷哺创始之初就致力于本地化,特别是北京市场。”那时候,呷哺管理层一直以本土员工为主。

但近几年,集团管理层已经大部分是“台干”了。贺光启本人的亲属,也开始在这家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赵怡提到的贺光启妻侄刘冠纬,不但任职北京呷哺公司董事,其执掌的“茶米茶”也得到了呷哺集团的大力支持。

原先管理层与贺光启本人的嫌隙和矛盾就这样不断加深,并最终在赵怡任内爆发了出来。

3、矛盾激化

2019年,已经担任7年CFO的赵怡成为了呷哺呷哺的行政总裁(CEO)。

在她看来,此时交到自己手里的是一个“烂摊子”:前任总裁仓促离职,因为过去开店太快,公司面临关店数量剧增的难题,牛羊肉等原材料的价格也一路飞涨。

2019年下半年,她带着团队将这些问题妥善解决。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又席卷了餐饮行业。据赵怡自述,疫情之下,她不但保证了三万多名员工无一感染,更在疫情反复冲击华北、东北市场的情况下,保证了呷哺呷哺本品牌餐厅利润率“不断突破”,并最终与定位高端市场的凑凑并驾齐驱。

但从年报数据来看,呷哺呷哺的业绩还是遭受了严重冲击:营业收入下跌9.5%,利润下跌96%。

业绩下滑背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分歧,则对呷哺更加“釜底抽薪”。

赵怡接任CEO后,宣布呷哺呷哺回到“优衣库”代表的物超所值的大众模型,纠正之前“传统中式高投入模型”。

这次“纠正”的目标,直指贺光启2017年提出的“轻正餐”模式。这种模式下,价格涨了上去,品质却不进反退,在消费者眼中:呷哺呷哺的肉片越来越薄,麻酱的味道也大不如从前了。

赵怡认为,“轻投入、平价格、高翻台和套餐模式”,才是未来餐饮业发展的主流,而“轻正餐”模式无疑正让呷哺呷哺失去自己的市场。

呷哺在华东华南市场的拓展也不尽如人意。早在十年前,呷哺就已着手发展上海市场,但因为“姿态摆得太高”,铩羽而归。后来,“街边店”渐渐式微,商圈成了连锁餐饮企业争夺的重点。商圈经济成熟的南方,则成为呷哺又一轮扩张的重点。

但此时,华南各大商圈已经变成了竞争激烈的“红海”,呷哺想再进入,非常艰难。

华东华南市场拓展的失利,最终成为呷哺董事会决定罢免赵怡的重要理由。但在赵怡等人看来,公司与旗下一些新品牌的关系,对呷哺火锅店的经营造成的麻烦更大。

比如茶米茶。作为一家奶茶店,茶米茶与呷哺深度绑定,依托呷哺的门店,节约下了不少场地和物流成本,但这些开支也顺理成章地转嫁到了餐厅身上。

另外,茶米茶是呷哺董事长贺光启本人全资持有的企业,其总经理兼法人代表,则是贺光启的妻侄刘冠纬。

据报道,赵怡曾经极力反对呷哺集团对茶米茶的资金支持,甚至将此看成是贺光启损公肥私,将公司利润转移私人公司,枉顾公司本身的利益。甚至有呷哺内部员工猜测,这才是二人决裂的根本原因。

2020年,疫情爆发以后,赵怡与贺光启在应对策略上的分歧也露出水面。

早在呷哺上市之后,还是CFO的赵怡就在积极推动麻辣烫品牌“呷煮呷烫”的孵化。她将其与凑凑、生产复合调味料的食品公司并称为“呷哺控股后续发展的关键支柱”。

疫情爆发以后,北京餐饮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赵怡等高管把麻辣烫业务当成了企业的“救命稻草”,认为它占地小,价格低,适合外卖,以后甚至可以单独开店,在疫情中另辟蹊径。

但试运行一年后,这一设想最终胎死腹中。据《红周刊》报道,主要的原因还是,“贺总不重视,不给呷煮呷烫分配更多资源。”

到2021年3月,餐饮业从疫情中走了出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呷哺的业务却是“满纸荒唐”,股价更是从历史高位一路下跌。

面对“政出多门”造成的危局,贺光启开始走向台前,而呷哺的新一轮风暴也即将来临。

4、重整山河

2021年2月,张振纬在酒局上突然对几位好友说,他决定离开呷哺,“重新做点事情”。

后来人们知道,1月份,他就向公司高层提交了辞呈。经过贺光启在内的高管们几番挽留,4月15日,张振纬还是辞去了“凑凑”的CEO一职,转行创业。

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呷哺的股价暴跌14%。

2020年,在呷哺的业绩一片惨淡的背景下,凑凑却实现了40.4%的营收增长,贡献了超过三成的营业收入,被业界认为是呷哺的“救命稻草”。

张振纬的离职,无疑让呷哺前景变得*黯淡。

而就在张振纬去意已决的2021年3月,一块挂着“光启公司CEO”招牌的新办公室出现在呷哺办公楼三楼的一角。凑凑各部门、各区域负责人也开始向贺光启直接汇报。

与此同时,赵怡与回到台前的贺光启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2021年5月,赵怡向呷哺上市公司董事会发出指控,认为上市公司对主要业务运营实体北京呷哺公司监管不足,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缺陷和风险,需要予以完善。同时,他还要求上市公司改变北京呷哺公司的董事会、总经理现状。

5月20日,赵怡被免去了CEO职位,贺光启再次出山,兼任公司CEO。风波骤起,但对呷哺来说,管理层各自为政,“左右互搏”的矛盾总算是获得了解决。

贺光启说:“我接任之后*件事就是做集团资源的整合。”

贺光启认为,无论是呷哺呷哺还是凑凑,两者的前端与业绩都还表现不错,“但是品牌的后台还有很大的提升、改善空间”。

“打通”凑凑与呷哺呷哺各项资源,将成为贺光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而针对一直存在的激励模式问题,贺光启也作出承诺,“会向店长开放一些红利”,大区经理和区域经理也能在业务发展中获利,“让他们更好更用心地将门店经营管理好。”

将大权集于一身的贺光启,虽有着雄心壮志,但也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2021年,无疑是餐饮市场发展突飞猛进的春天,而火锅则一直引领着这个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但火锅业的龙头们在这一年却过得跌跌撞撞。

呷哺深陷高层内斗的同时,海底捞也因过度开店而陷入困境,与其同时,巴奴火锅、九毛九等餐饮巨头顺势崛起,对原有巨头的市场地位提出了巨大挑战。

危局之中,从着手上市到现在已经磕磕绊绊了十年的呷哺,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无论是赵怡还是张振纬,都是国内一流的管理人才,贺光启更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在这三人的苦心经营之下,呷哺创造了辉煌,也正是这三人的内斗,让呷哺一步步滑入深渊。

如今正在“重整河山”的呷哺,必须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一以贯之地走下去,才会有新的希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