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为了贵酒,洋河要和岩石死磕到底

作为民生刚需产业,白酒行业并不是快进快出的产业,白酒领域不能过度资本化,还是要回归企业经营。监管部门对“资本围猎白酒”的出手,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长久性健康发展。
2021-08-23 12:55 · 微信公众号:陆玖财经  陆玖财经   
   

欲更名为上海贵酒的岩石股份(600696.SH),与洋河股份(002304.SZ)子公司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贵州贵酒)之间的“贵”字之争,仍在持续发酵。

一审获赔100万元的贵州贵酒,认为上海贵酒存在不正当竞争,坚持要求其更名;而“饮酒”正酣的岩石股份,也获得了上交所连夜灵魂拷问,追问其“卖酒”业绩的真实性,以及更名“贵酒”是否误导投资者等焦点。

与此同时,“资本围猎白酒”的问题也被监管部门所关注。

8月20日,由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召开《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中,上述话题成为多家白酒龙头企业讨论的主要内容。

“白酒行业并不是快进快出的产业,白酒领域不能过度资本化,还是要回归企业经营。监管部门的摸底和后续政策,有利于整个产业的长久性健康发展。”白酒专家蔡学飞告诉陆玖财经。

种种迹象表明,“资本围猎白酒”或将迎来强监管。

01

上海贵酒为何物?

“一审已经判定上海贵酒赔偿100万元,但我公司认为上海贵酒存在不正当竞争,提出继续上诉,目前已经进入二审阶段。”洋河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陆玖财经。

显然,贵州贵酒与上海贵酒的商标侵权交锋,仍在继续。

时针拨回2019年12月23日,贵州贵酒起诉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贵酒)、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贵州贵酿)、上海贵酒酒业销售公司(上海贵酒销售)三家公司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立案。

停止商标侵权、要求三家公司变更企业名称并赔偿损失,是贵州贵酒的诉求。南京市中院最终作出上海贵酒多款产品侵犯了贵州贵酒的“贵”商标权,依法应当向贵州贵酒赔偿人民币100万元的决定。

但上海贵酒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这一争议焦点,贵州贵酒暂时未获得司法支持。“尽管此事在法理上或许存在争议,在情理上争议却不大。”河南食品产业专家贾洪海这样评价。

贵州贵酒的历史,前身可以追溯至1569年,2016年被洋河股份收购后又更名为“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从时间轴来说,贵州贵酒1950年的建厂时间甚至比茅台早3年,比郎酒早8年。

相较于拥有悠久历史传承的贵州贵酒,2019年方才更名的“上海贵酒”只是一个“新贵”。尽管上海贵酒自称其生产中心坐落于酱香核心产区茅台镇,但并未披露相关生产基地的具体情况。甚至在此前回复证监会的问询函时,坦承无白酒生产基地,系贴牌销售,实际生产商主要为高酱酒业。

在业内看来,上海贵酒更像是一家资本炒作的空壳公司,而非一家实体经营公司。

02

上海贵酒是否属于恶意“碰瓷”?

“这是一个同名字号产生的对商标权及字号权侵害的问题。”先风知识产权管理集团运营总监朱坤从三个维度,向陆玖财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朱坤认为,上市企业的更名属于内地工商变更,程序并无问题。

“我国工商注册体系是按省级管理,上海工商为上海贵酒更名,无需考虑贵州是否有贵酒的问题。另外,工商注册和商标管理是不同上级管理,信息并不完全互通,不是知名企业,商标不会在*时间影响企业字号的变更。”朱坤解释。

此外,中国贵酒集团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册,其工商和商标体系跟内地并不一致,有些企业为了追求高大上的名号,注册地会选择香港,从而挂上“中国”“集团”等字眼。而在国内,这类称号基本上只有500强企业才可以。

朱坤进一步表示,企业名称跟商标权冲突后,重新分配权力的裁决中,法院一般会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市场格局稳定,就保持既有市场格局;二是名气小的,让给名气大的;三是后来者让给先来者;四是恶意的让给善意的。“这几点大体遵循以上权重顺序,前两点为核心比较条件。但司法裁量时,以上几点不互斥,法院综合考虑。”朱坤说。

陆玖财经注意到一个细节,贵州贵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贵酒背后的“海银系”在遵义投资设立企业时,注册与“贵”相近字号时,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明确披露对贵州贵酒,存在有侵权风险,“最后由相关领导沟通协调在贵州注册相关企业,在这几家企业内档中,也有相关报告及沟通记录记载。”

朱坤认为如果该细节属实,以上的违规操作证明了海银系的恶意,对贵州贵酒还是十分有利。

不过,贵州贵酒似乎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商标侵权有些猝不及防。陆玖财经从标天下查询发现,尽管贵州贵酒拥有诸多“贵”字商标,但并无对核心商标周边进行“战略防守”。

根据标天下查询显示,贵州贵酒在去年12月与今年5月,分别对“贵酒”的33类酒精饮料商标进行申请。而早在2019年8月,安徽创翔付贵酒业有限公司已经对“贵酒”33类商标进行了申请。

换句话说,如果“贵酒”商标花落他人,贵州贵酒仍将在商标领域面临变数。

03

A股“更名王”改行“喝酒”背后

事实上,岩石股份通过频繁改名、蹭热度等方式,在短期内谋求*利益的运作模式早已屡见不鲜。在更名为上海贵酒后靠蹭白酒热度,资本市场也迎来大幅增长。

岩石股份前身于1993年上市,彼时,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建筑陶瓷。此后,这家上市公司几经易主,公司名字先后更名为福建豪盛、利嘉股份、多伦股份、匹凸匹、岩石股份等。公司主营业务也陆续转向“赛道”火热的房地产,矿产、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一度被外界冠以A股“更名王”的称号。

尤其是2015年,多伦股份改名“匹凸匹”更是一度引发争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应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加强监管,防止给投资者带来误导。

这家紧追热点的上市公司似乎尝到了更名的“甜头”,并在近两年将目光瞄准“白酒热”。

2020年12月30日,岩石股份披露公告,称控股股东上海贵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贵州高酱酒业有限公司(下简称:高酱酒业)52%股权无偿赠予给公司。

陆玖财经梳理关系发现,高酱酒业2020年度销售金额为4590.56万元,其中90%的销售来源于金花酒业有限公司。而金花酒业有限公司的主要销售客户,为上市公司关联方韩宏伟控制的贵州贵酿,高酱酒业的*大供应商同样是贵州贵酿。

岩石股份今年的半年报中,酒类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对比2020年的972.55万元,同比增长高达2124.39%。

从更名举动到白酒业务“惊人”增长,也引来了监管部门的关注。8月18日凌晨,上海贵酒发布关于收到上交所问询函的公告,上交所要求其对经营情况以及业绩真实性、股价及控股股东增持、“贵酒”商标诉讼案件、公司证券简称多次变更是否蹭市场热点等问题给出相应答复。其中,便明确要求量化分析2021年上半年酒类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和合理性,业绩是否真实等。

“从目前上海贵酒的财报与市场情况来看,企业存在白酒业务收入不明晰、控股股东频繁增持、资产与关联交易难以厘清、频繁蹭热点等问题。”贾洪海表示。

04

“资本围猎白酒”或迎来强监管

岩石股份更名蹭白酒热度,在资本市场并非首创,也绝非孤例。堪称岩石股份“前辈”的港股中国天化工,近两年先后更名信阳毛尖集团、中国新经济集团,中国国龙茅台集团和中国国龙集团。

其中,中国国龙茅台集团的更名,因为“碰瓷”茅台争议太大未能成行,继而去掉茅台字样,更名为中国国龙集团。兜兜转转,今年7月该上市公司重新改为中国天化工(910362)。

近两年,诸多资本与热钱正在涌入白酒行业。2019年7月,江苏综艺集团先是收购贵州醇81%的股权,后又成为枝江酒业的实控人;“复星系”在成为金徽酒的控股股东之后,于去年底将舍得酒业囊入怀中。

上市公司包括海南椰岛(600238)、众兴菌业(002772.SH)、*ST天成(600112.SH)、来伊份伊份(603777.SH)等企业,都曾明确表示“染酱”,北京联美集团、巨人集团、北京首农食品集团、修正药业等企业也跨界布局白酒。

但是,真正让业内出现担忧的是,大量资本涌入,对于白酒产业的野蛮开发与无序竞争。“包括主打浓香的洋河,也通过贵州贵酒‘染酱’,近两年凡是跟酱酒概念相关的企业,在股价上都一度出现暴涨。”贾洪海认为,岩石股份看似是更换赛道,实际操作中,可能还是中小散户在背后埋单,最终演绎成资本市场的“嗜血”狂欢。

“资本围猎白酒”的现状,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8月20日,由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召开《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当日下午的主题即为对“资本围猎白酒”话题的讨论。

洋河股份告诉陆玖财经,当日他们也接到了参会的通知。尽管是闭门会,多家白酒龙头企业当日讨论的议题也备受外界关注。

“这次会议的重点之一酱酒资本化这个议题,我认为政府也想积极引导中国白酒脱虚入实,真正回归到生产层面,而不是盲目的资本化造成行业泡沫。”蔡学飞表示,像白酒这样的民生刚需类产品,过度的泡沫化与资本化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蔡学飞预测,这一轮沟通会座谈会之后,下一步国家可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进一步监管白酒的资本化,也会进一步限制高档白酒的销售与涨价。

“未来白酒行业可能对资本入局提出相应规范,会谨慎评估真正的产业投资和投机资本。”贾洪海分析。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陆玖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