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商用三年,为什么我们还感受不到5G

过去两年,中国的5G主要是以建为主,最新数据显示,国内5G基站数已经突破百万个,5G终端用户突破了5亿,而这个数字放在全球占到70%~80%的份额。
2021-09-27 10:11 · 虎嗅网  张雪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布4张5G牌照,由此5G商用开始,中国也进入了5G时间。

同年,10月31日,5G商用启动仪式举行,三大运营商发布5G商用套餐标准,11月1日,三大运营商将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这意味着普通消费者可以使用5G网络了。

过去两年,中国的5G主要是以建为主,最新数据显示,国内5G基站数已经突破百万个,5G终端用户突破了5亿,而这个数字放在全球占到70%~80%的份额。

然而,时至今日,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对5G的感知仍然微乎其微。因此5G也被时常成为大众吐槽的焦点,网友调侃道:“5G带来的改变是4G变慢了”“运营商打来的升级5G套餐电话更频繁了”等等。

诚然,由于4G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比如微信、线上支付、外卖等,所以天然地我们对5G就抱有更高的期待。无奈的是,即使到了现在,5G还没出现现象级的C端应用。

那么当5G商用走到第三个年头,在建设遥遥*之后,我们可以对它有什么合理的期待,真实的商业化情况又是如何?

B端应用,从1到N

虎嗅获悉,5GtoB方面,前两年更多是零到一的创新为主,今年的*进展是5G在钢铁、煤炭、港口、制造等行业已经进入到了规模复制的阶段,像钢铁行业在生产流程中自动识别废钢的案例,今年上半年已经被成功复制到很多钢厂,比如湖南的华菱湘钢、广西的柳钢等等。

这只是冰山一角,当前5GtoB已经从原来的愿景和希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规模商用,并在今年进入了高速复制和规模复制的阶段,并有有5000~6000个项目已经落地。

谈到规模商用,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商业模式。据华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5GtoB的商业模式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

因为最开始卖卡卖流量到按个人卖卡再到按设备卖卡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5GtoB场景。在新的场景下,5G网络的质量、时延、稳定性的保障等价值要远高于卖流量。

仍然以钢铁行业为例,把5G应用到生产流程中后,企业发现简单地按照流量付费并不再是一个合理的模式。本质上,他们需要的不是多少G流量而是一个稳定可靠的,可管可视的网络,甚至不同企业对于流量稳定性和时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来个性化付费。

所以,从去年开始,5GtoB绝大部分案例已经从原来简单的卖卡卖流量变成了卖保障、卖SLA、卖时延的稳定性、联接的可靠性,这也帮助5GtoB行业进入到了良性发展阶段,否则5GtoB是没法持续投入的。

在步入案例可复制,商业模式逐步清晰的5G商业第三年,那5GtoB应用的下一步是什么?

华为中国运营商业务部副总裁黄雒蒙告诉我们,整体来看,5GtoB场景的应用主要是从艰苦生产到更高效生产。

5GtoB最早是解决有尊严工作的问题,也就是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景,需要无线连接的升级,比如龙门吊,钢厂的天车,塔吊或者是采煤。现在逐渐是向效率生产方向发展,比如说生产线的有线连接,如果要升级一次产品,如何缩短产品的周期。再比如跟AI结合,通过5G大带宽跟无线的采集方式,形成远程的自动控制,或者是远程的自动识别。

此外,华为中国运营商5G创新部部长王法还补充到,5GtoB场景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

*是场景纵深,原来的场景属于外围到半核心场景,现在逐渐开始向核心场景覆盖。比如真正的5G的工业控制,而不是远程控制,远程控制是时延大概是50毫秒到100毫秒,我们真正做5G的工业控制是20毫秒以下。

第二是5G的基本定位,原来的GPS定位在室内会受到一些约束条件干扰。但目前单纯的5G定位可以做到1到3米的精准定位。

第三是连接的深度,很多连接是现有的有线和其他WIFI连接,目前华为与美的、格力、三一重工合作,在它们新工厂做全联接工厂,简言之,就是现在的工厂里几乎不会用线来连接。无论是100个摄像头还是2000个传感器,还是500个工业机器视觉,全部用5G连接。

C端应用,仍在探索

相比于B端应用的百花齐放,5G在C端的应用显得就有些冷清了。

不可否认的是,5GtoC还是基本盘,因为5GtoC涉及到的范围足够广,从行业整体价值来判断,前期是toC为主,toB是快速增长。

相比于5G初期,我们乐观估计5G将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普及的想法,现在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5G要经历非常长周期的过程,包括在标准方面,R17、R18、R19的版本都不断在拟定最新5GtoB参数。

所以5GToB增长曲线是缓慢的,相反,5GtoC有量,是一个可以快速普及可以带来快速收益的方案。

据介绍,目前5GtoC应用并不是没有,而是带来的提升和改变并不明显,*是教育类和视频类,比如在视频观影体验上的优化,第二是娱乐类、游戏类的,比如上半年发布的关于跟腾讯仙游做的相关发布。

除了常规的这两类,目前在5GtoC应用中还有一些新的场景在探索,比如AR地图,云手机等。

据透露,现在云手机已经到了内部试用的阶段,未来的云手机可能只需要一个只要显示屏足够好,其他配置低端的便宜手机,甚至只需要一个屏幕。

而其他的所有运算、存储都放在云端,而且时延很低,毕竟手机的大小总会有极限,能装进什么样的GPU,多少数据,总归是很有限的。不管是游戏还是大型应用,一旦计算在云,存储在云,手机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样的云手机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手机耗电主要来自屏幕和计算,因此云手机的续航能力会大幅度提升。所以,业界认为这是5G在消费者应用探索上的新启发,并认为这是可以马上见到的一个变化。

此外,对于C端用户对5G无感知的体会,相关行业从业者也谈到,在5G建网初期,城市和农村存在着建网不平衡的阶段,而且很多用5G终端的人并不习惯打开5G开关,大众的体验也相对不明显。

但该人士也乐观表示,度过了网络不平衡的阶段,当需求开始涌现,C端应用将会进入高速发展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