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全民脱口秀时代

“全民脱口秀”的氛围,由演员和观众共同造成。对现在的脱口秀而言,“破圈”不再是唯一目的,因为这个“圈”里的人正在越来越多,脱口秀文化的根基也在日渐夯实。
2021-10-14 14:31 · 微信公众号:毒眸  张嘉琦 李清莉 编辑/赵普通   
   

当脱口秀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昨晚,《脱口秀大会》第四季顺利收官,周奇墨以191票夺得了新一季“脱口秀大王”的称号。

上一季在节目中“水土不服”的“脱口秀天花板”,几次被淘汰又被复活。到了这一季,周奇墨气场全开,留下了太多名场面,并在决赛上征服了所有人,一举拿下冠军。

对于已经走过四季的《脱口秀大会》来说,“大王”称号最终花落谁家,似乎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正如周奇墨结尾时说的那句话:“我们都不是对手,所有人都是一起的,是喜剧让我们相聚。”

本季《脱口秀大会》在收获超高热度的同时,也得到了不错的口碑。当经过几年积累的脱口秀在国内有了更加广泛的观众基础,《脱口秀大会》开始试图从各方面进行“突围”。赛制更加成熟之外,选手也在尝试更多的可能,输出了更多观点和思考。

节目之外,腾讯视频也在搭建着具有联动效应的产品矩阵,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脱口秀在中国,正在走得更远。

旧生活,新段子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舞台上,出现了各种来自生活碎片的段子,视角更为开阔。

邱瑞讲述了自己的北漂租房经历,吐槽曾遇到过的“钻石”房型、“三棱锥”厕所;豆豆用“口技”还原十元剪发现场;周奇墨模仿天津大爷的口音,制造了“Listen to bai bai”的炸场金句。本季选手对生活细致而精准的观察,还原了人们经历过却难以描述的生活场景。

即使是老生常谈的两性话题,演员也在试图打破传统男女关系的刻板印象,并没有刻意制造对立状态,而是产出了许多男女关系的新看法。

如王勉退赛后与颜怡颜悦姐妹重返舞台的“三胞胎”组合,讲女生穿短裙加打底裤的生活细节,引起观众的共鸣,张骏解读的男子气概焦虑,也让看惯了讨论容貌、身材问题的观众们,体会到容貌焦虑并不是女生独有。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这一季的表演形式正在更加多样化,除了王勉的音乐脱口秀,漫才这一形式经过四季努力,终于在脱口秀舞台上崭露锋芒。魔术脱口秀,杨波的one-liner等新形式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过去在舞台上难以“生存”的形式,之所以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除了段子本身的质量较高外,更代表着观众对脱口秀认知度的提高。

“全民脱口秀”时代

打开第四季《脱口秀大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选手阵容里的新面孔变多了。

上海交警黄俊、癌症研究专家菠萝、英语老师、魔术师、街舞圈主持人、辩手……李诞提到,这是“应收尽收”的一季,只要是可以上台的、愿意试一试的人,都能获得站上舞台的机会。

放眼今年的新面孔,不仅跨界身份五花八门,性格也十分迥异。北大的硕士研究生鸟鸟,一个性格极其内向的“社恐”选手,用冷静而平和的语气,向观众呈现了新鲜感十足的“社恐式脱口秀”。今年的“最强新人”徐志胜,则是凭借着自己的“外貌优势”成功杀入决赛。

来势汹汹的新人,甚至在节目初始阶段就“击败了”王建国、张博洋这样的老将。可能也因此形成“鲶鱼效应”,让不少老人努力求新求变。

一些在线下开放麦拥有很多粉丝的脱口秀演员,也逐渐找到了与舞台相结合的方式。被称为“脱口秀天花板”的周奇墨,在第三季因为被两次复活,引起了较大的讨论,虽然他已经在线下开过多次专场,但仍然有部分网友认为他的风格并不适合线上。

而这一季,他将“观察式脱口秀”的风格演绎到*,讲述取材于生活中的小事,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张灏喆、童漠男、孟川等选手同样都是有线下表演经验的演员。通过《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舞台,他们学会了如何站在摄像机前,自如地表达自我,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放大自身内容的价值,这对于脱口秀行业而言,是一个打破壁垒的过程。

在这一季,李诞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能说5分钟脱口秀”。只要有兴趣、有段子,谁都可以站上脱口秀这个舞台——这意味着脱口秀是一种相对“低门槛”的大众喜剧形式,说脱口秀的人可以从事任何行业,讲任何故事。

也正因如此,已经举办到第四季的《脱口秀大会》,为行业提供了良性的人才循环。

漫才组合“肉食动物”,表演脱口秀的时间不足三年。他们是在《脱口秀大会》*季看到了李诞和王建国的漫才表演,才知道了这种脱口秀的表演形式,并在本季成功闯入总决赛。在这个舞台上,正在完成着某种延续。

舞台之外,更多热爱脱口秀的人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孟川曾经是山东济南一家叫做“泥乐”的脱口秀俱乐部创始人,虽然在节目中没能走到最后,但在节目外,他成为了笑果的总编剧之一。同时,他还将和其他脱口秀演员一起,帮助二三线城市的脱口秀俱乐部培训演员和运营剧场。

脱口秀行业的根基

“全民脱口秀”的氛围,由演员和观众共同造成。对现在的脱口秀而言,“破圈”不再是*目的,因为这个“圈”里的人正在越来越多,脱口秀文化的根基也在日渐夯实。

事实上,脱口秀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从“科普”到“普及”的成长过程,并且阶段性地面临了各种不同问题。

首先是喜剧的“边界”。在这季节目里,李诞就曾表示过,“现在的网络环境,可以用喜剧调侃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了。”这种变化与传播空间有关。当脱口秀存在于线下开放麦或者剧场时,表演被限定在特定的场域,不仅内容输出相对完整,与现实生活也有一定的区隔。

而当脱口秀的阵地转移到线上时,演员们所讲述的段子会被截成短视频或文字碎片,缺少上下文的支撑而独立传播,与现实的界限也趋于模糊。这一季有很多选手就在表演结束后,特地向观众解释其中哪些部分是“虚构内容”,来避免产生歧义。

除了需要考虑舆论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之外,脱口秀本身的定义也经历着反复被重新讨论的过程:到底应该好笑,还是应该重视价值输出?如何能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所有选手都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内容以外,国内观众对脱口秀形式的接受程度,也尚处于摸索的阶段。王勉获得第三季脱口秀的冠军时,曾有很多观众不太接受“音乐脱口秀”的形式,认为这不是真正的脱口秀,甚至对此产生质疑。

“漫才”形式在前三季也一直受到较大争议,昌叔和梓浩这对漫才组合第二季的比赛成绩欠佳,在第三季时拆队表演,但也没能取得好的名次。对于这种新鲜的脱口秀形式,有的观众认为“get不到笑点”,更多弹幕则是集中在“讨论漫才和相声的区别”上。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上,《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从形式创新到内容分寸的把控,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

在形式上,杨波的one-liner、豆豆的表演式脱口秀等各种新的表演形式,开始被更多人所接受和喜爱。曾经在前三季都不太受欢迎的“漫才”,也在这一季迎来了“春天”,漫才组合“肉食动物”一路闯入总决赛,并获得第7名的成绩,并且笑果还将开设“漫才训练营”,为脱口秀文化培养更多风格特征鲜明的表演人才。

内容方面,平台对于内容尺度和分寸的把控,为《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内容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在比赛开始之前,演员们会先在读稿会上进行表演,再由导演和总编剧们针对内容给出建议。总导演小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有时大家的看法会不一样,他们会跟演员深入探讨这些内容,并适时的建议“这里不要这么说”,因为“播出了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但如果演员坚持要讲,他们也选择会尊重选手意见,让他们最终在观众的观点审阅中成长“补上这一课”。

此外,本季节目中选手文本创作的内容边界也有所拓宽。脱口秀不再只是大众意义上“冒犯的艺术”,它可以源于各种各样的生活细微处。周奇墨这一季的段子采用了他最擅长的“观察式脱口秀”的方式,他讲楼上装修的故事、点餐的故事和坐飞机的故事,在一件件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小事中,为脱口秀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进一步看,要做到“有分寸”地输出脱口秀内容,需要建立在平台对脱口秀文化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在与年轻人产生链接、与青年文化相融合的道路上,《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提供了几个思路。

*,是讨论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梁海源在段子里讲述了年轻人嗑CP的状态,庞博调侃剧本杀“像开会”,呼兰吐槽了时下流行的“盲盒”模式,贡献了“命运改变知识”的金句。由于能够精准切中年轻人的想法,这些话题架起了脱口秀文化和青年文化之间互通的桥梁。

第二,对一些大部分人所关心的、较为常规的议题,比如两性关系、心理问题、职场话题等,重点是寻找更新鲜的视角和先锋的观点输出。以职场话题为例,本季出现了程璐的“领导视角”发言、赵晓卉的“甲方故事”、呼兰的“打工人实录”等等,让更多的年轻人在不同程度上对内容产生共鸣,并从感同身受中讨论、传播。

第三,让脱口秀所产出的“梗”变得更加大众化的方式之一,是营造一个社交氛围。选手们互相吐槽彼此的故事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玩法,李诞也曾表示,他们在前期读稿过程中,会大幅删除讲述选手内部故事的段子,这为观看脱口秀的新观众们提供更好的体验。

但毋庸置疑的是,了解所有选手的背后故事,已经成为“脱口秀老观众”们的标准。这种打造专属场域的方式,亦能有效地增强脱口秀的“社交价值”。

《脱口秀大会》在提供人才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普及脱口秀文化、拓展内容边界等方面,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除此之外,围绕着脱口秀这一形式,腾讯视频正在形成具有联动效应的产品矩阵。

已经进行了五季的《吐槽大会》,为脱口秀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破圈场景,以准入门槛更低的内容,来覆盖范围更广的受众。而《脱口秀反跨年》则是一个具有节日意义的爆发点,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情绪出口,同时也能容纳更多的场景。据了解,除了“反跨年”之外,脱口秀未来在其他节点也会有所布局。

不仅如此,与《脱口秀大会》相呼应的衍生节目也更加多元化,继《吐槽大会》之后,《脱口秀小会》同样拥有一批稳定的核心受众,提供了节目正片以外的更多内容补充。此外还有围绕脱口秀演员本人的纪实类节目《某某与我》,让观众看到与舞台上不同状态的演员AB面。

四季《脱口秀大会》带来的全民认知度,连接了观众和脱口秀。几年前还是新兴喜剧形态的脱口秀,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毒眸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