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紫禁城之“和”

2021-10-22 09:13 · 互联网     

紫禁城规模宏大,六百年历史浩瀚,它是一座让人无法一言蔽之的城。从建筑到城里的珍宝,从历史故事到花木山石,人们评价这里无处不美、无时不美,而紫禁城的美不仅体现在器物之上,更体现在这座宫殿蕴含着数千年中华文明精华——“和”文化。

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帝王将相在“和”中议天下事。后三宫中,乾代表天,对应乾清宫;坤代表地,对应坤宁宫;乾坤合而为泰,两宫中间乃交泰宫。前朝后宫皆以“和”为核心。

在紫禁城,我们可以看见夹杂满汉文字的匾额、陈列在室内的西洋座钟。这些物件虽然来自不同的文明,可又和谐统一地存在于同一空间,这就是紫禁城的包容,而恰恰是这份包容,体现出紫禁城在中国文化中“和”的意义。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任何一个年代“和”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和”亦是天下之共美。同样是明朝初年,在西南人杰地灵的叙州(今宜宾),大大小小的酒坊兴建起来,酿造出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的“液态”和美。

据史料考证,南北朝时期,彝族人采用小麦、青稞或玉米等粮食混合酿制了一种咂酒,自此开启了多种粮食酿酒的先河。至唐朝,多粮酿酒的技术进一步成熟,戎州用四种粮食酿造出重碧酒。至宋朝,戎州用五种粮食酿造出姚子雪曲。至明朝,叙州大大小小的酒坊,既继承着先人的智慧,又融合了后人的技术,酿造出杂粮酒。宜宾,这座有着4000多年酿酒史的古老城市,从古至今用多粮美酒,表达着民族民俗的融和之美。

无论是当时叙州的酒坊,或是酿酒的技艺,并没有因时间流逝而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酿酒匠人们奇迹般地将其保存并发展至今。那些源起于明朝初年的古酒坊,历经650余年风雨不间断地酿造着五粮美酒,长发升、利川永、张万和、钟三和、刘鼎兴、天锡福、听月楼、全恒昌,这些古酒坊产出的至臻佳酿,浸润着“十里酒城”,香飘万里。

如今的五粮液,集唐古拉山的冰川融水,纳川南山水的天然灵气,合能工巧匠的酿艺,演绎出一场人与自然的“和美”之酿。这其中值得一提的五粮配方,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的产酒风味合而为一,是五味芬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谐调。

和美如紫禁城,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美如五粮液,是五谷佳酿的精华。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