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华大基因首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举办

2021-10-25 09:03 · 互联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23日讯(记者 刘嘉敏)2021年10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指导,华大基因主办的“精准防治普惠可及——首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在北京、上海两地联动召开,多平台线上直播,分设4大专场,聚焦肿瘤精准防治,展开多组学多学科探讨。

肿瘤防治,早诊早治是关键一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早诊早治,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基于此,本次峰会在10月23日下午特设“肿瘤防控专场”,业界*专家、互联网医疗和保险行业大咖、主流媒体齐聚,围绕中国肿瘤早筛早诊早治现状、肿瘤“筛诊保治”防控体系建设两大方向,以主旨报告、圆桌讨论等多元形式,通过专家深度研讨、行业跨界对话,共同推动癌症早诊早治,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专家阵容 多维度解读癌症“早筛早诊早治”

“精准防治是要有针对性的防治,要以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作为标准,这才是我们精准防治的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指出,疾病的整合诊治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要组建中国肿瘤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的整合诊治方案,实现*化、*化的整合诊治效果。

樊代明院士致辞

“早筛、早诊、早治”的三早政策已经成为了健康中国行的防癌工作主旋律。在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从癌症防控的政策导向、多组学分子检测技术在癌症早筛早诊中的探索、肠癌民生筛查项目实施、“预防-筛查-早诊”的肿瘤防治策略、消化道肿瘤精准筛查体系建设和肿瘤筛查卫生经济学等维度,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经验,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

华大数极CTO汪宇盈博士分享了华大基因将多组学分子检测技术应用于中国高发癌症诊断和筛查时取得的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汪宇盈表示,多组学技术可以为癌症早诊和筛查提供创新路径,还分享了最新的基于靶向甲基化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消化系统五癌联检及肿瘤溯源的阶段性研究数据。汪宇盈博士表示,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多癌联检可为解决重点癌种早筛早诊的痛点提供创新的技术方案,目前华大基因联合多家临床中心开展的早诊技术开发阶段性研究数据展示出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汪宇盈博士发表主旨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教授指出落实预防筛查早诊,是最有效的肿瘤防治策略。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消化道肿瘤5年生存率上的差距较大,而研究发现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53%归因于筛查,35%归因于癌症预防和早诊早治,先进治疗设备和技术归因占比仅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改变我国恶性肿瘤高发、早诊率低、治疗效果差,癌症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很重要。”

跨界联动探讨 助力癌症防控关口前移

此外,肿瘤防控专场特设了圆桌讨论环节,现场专家学者共同围绕“筛诊保治”四位一体肿瘤防控建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深度剖析各环节的痛点与对策。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万青率先通过我国癌症负担现状、中美癌症数据对比等剖析我国癌症防控工作的不足之处,他指出,早筛早诊未能普及的根本在于缺乏筛诊治全流程管理、肿瘤诊治技术不规范、民众防癌意识缺乏、肿瘤医疗付费体系不完善等。

圆桌讨论环节

对于陈万青教授抛出的问题,各专家立足自身专长领域,纷纷献智献策。现场,学术与商业的融合探讨,互联网和创新技术的资源整合,环环相扣、越辩越明、精彩纷呈。癌症早筛早诊是最经济、有效的癌症防治策略,全面推动关口前移依然任重道远。此次华大基因主办的“首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肿瘤防控专场”为专家学者和创新企业搭建了高度互融的舞台,通过专家学者齐集的“国家队”和创新企业的深度研讨,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癌症早诊早治,加快肿瘤防控的步伐,守护国人的生命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