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咖啡赛道的当红品种,曾是“廉价”代名词

随着资本对咖啡赛道的热情高涨,未来云南咖啡豆还能有多少进化空间?
2021-11-04 07:34 · 华商韬略  程锦   
   

曾经出产的云南咖啡豆,大多被用于制作廉价的速溶咖啡,不被高端咖啡品牌青睐,跟阿拉比卡豆、罗伯斯塔豆等国外同行对比更是毫无存在感。

如今,云南咖啡豆正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星巴克、雀巢、瑞幸、Manner、Seesaw、M Stand等诸多大牌,在2021年纷纷推出多款云南咖啡豆产品。

以瑞幸为例,瑞幸通过第三方合作采购,从收购生豆、到后制加工整个过程,瑞幸均通过合作模式来完成。

Manner咖啡则是在云南孟连地区设置了自己的收豆点。Manner还在普洱、昆明等地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或合作的实验中心。

喜茶、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茶饮品牌也早已在当地派驻或合作了寻豆师,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本土茶饮新势力,云南咖啡豆都已经成为竞争焦点,成为不少咖啡爱好者的“白月光”。

然而多年前的云南咖啡豆,并不是这样。

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云南特别适宜种植咖啡。

根据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占全国99%以上;与之相对应的,云南的咖啡豆产量也独霸*,每年有15万吨。

但很长一段时间,云南咖啡种植品种比较单一,整体偏低端,大多为阿拉比卡咖啡种的卡迪姆亚种,这个品种容易高产,一般只能作为速溶咖啡的原料。

这是因为雀巢为代表的跨国资本,为了得到高性价比的咖啡原料来到云南,在推动云南咖啡产业发展之时,也造成了云南咖啡豆的低廉低价形象。

价格*的时候,咖啡期货价格仅为107美分每磅,甚至低于云南咖农的种植成本,这也迫使很多农户砍掉咖啡树转改其他作物。

云南咖协会长李晓波曾一针见血指出:云南咖啡常被以低价出口海外,被国外咖啡企业包装贴牌后再高价卖回中国。

在外资控制下,由于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具备竞争力的技术,云南咖啡豆曾陷入长期被贱卖的窘境。

再加上很少有咖啡品牌商注明云南咖啡,云南咖啡豆也并没有打造品牌出来。

然而近两年,这种局面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云南咖啡豆的转型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14年,云南豆开始向精品化转型。随着云南豆种植和后制加工能力的提高,让云南豆逐渐具备更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商业价值

为何云南咖啡豆这几年有了如此大的突破?

羊毛出在羊身上。需求带动了供给,随着国产咖啡高端品牌越来越多,也促进了国产咖啡豆整体向高端化升级。

这些年,国产咖啡品牌的崛起,比如Manner咖啡,*家店开在上海,是一家仅有2平方米的窗口咖啡馆。但是从2015年至今,2平米的小店已经成为了50多家门店的精品咖啡馆。

瑞幸咖啡的野心更大,从诞生时就有“对标星巴克”的野心,创立2年就在门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

这些年崛起的国产精品咖啡新势力,对供应端的需求更为严苛,*是销量,第二是质量,两个需求推动国内供应链整体升级,也让云南、海南等国产咖啡豆等有了更大的动力去提高自身生产力与品质。

往大了看,国产咖啡品牌从此不再依赖于进口咖啡豆。

纵观国内整个咖啡行业从供应上游,到品牌销售下游,都有了可以对标国外大牌的底气,这是属于国产品牌的自豪和骄傲,更是过去不敢遥望的现实。

需求决定供给。随着下游企业的做大做强,进而带动整个上游产业链的生产力,中国有很多产业都符合这样的规律。

比如白酒行业,国产白酒茅台品牌的崛起,带动了贵州当地优质高粱;头部榨菜企业涪陵榨菜,推动了当地榨菜制作到销售的产业链智能程度。

回到咖啡豆产业,近年不少资本涌入的背后,是逐渐走低的收豆价格带来的负面效应:云南大量咖农改种茶叶、芒果、荔枝。2021年,云南咖啡豆总产量仅为其*期的一半。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咖啡项目共获得融资114次,总金额达到115.68亿元人民币,其中2019年达到最高的58.32亿元。

与资本扎堆进入咖啡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咖啡供应商完成融资的案例寥寥无几。

一旦有天资本泡沫散去,当市场没有足够多的订单,如何应对高昂的设备厂房人力成本,对于供应商而言将会是一个重大考验。云南咖啡会不会成为共享单车泡沫破灭后的天津自行车小镇?也很难说。

大量品牌的涌入,如果以牺牲价格为代价,对当地农民以至行业也未必是好事,整个咖啡行业也不能仅仅追求效率和变现,未来还需要探索出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随着资本对咖啡赛道的热情高涨,未来云南咖啡豆还能有多少进化空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