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国投创新和阿斯利康孵化,迪哲医药登陆科创板

迪哲医药是在原阿斯利康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中国创新中心(ICC)基础上,由国投创新及国投招商(先进制造产业基金管理人)与阿斯利康及张小林及其团队共同设立
2021-12-10 15:16 · 投资界综合     
   

2021年12月10日,国投创新及国投招商投资企业迪哲医药登陆科创板,发行价格52.58元/股。迪哲医药是在原阿斯利康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中国创新中心(ICC)基础上,由国投创新及国投招商(先进制造产业基金管理人)与阿斯利康及张小林及其团队共同设立,研发团队整建制来自原阿斯利康ICC,迪哲医药在国际化平台基础上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企业。

创新投资模式,组建世界一流的新药研发和转化平台

2015年之后,随着我国药监体系的改革,我国创新药产业出现井喷式发展,大批在海外积累了生物医药研究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归国创业,国投创新及国投招商生命科学团队在投资布局生物医药创业创新企业的同时,也在和各大跨国药企频繁接触,探讨合作可能。

ICC原是阿斯利康IMED部门四大研发中心之一,创建于2007年,阿斯利康此前上市的肺癌新药泰瑞沙在中国的研发就是由ICC承担。十多年的共同耕耘,兼具对于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的深刻理解,张小林博士及中国研发团队早已被证明是术有专攻的行业翘楚。然而,随着在华兴建研发中心的投入成本越来越高,土地、人力、跨国管理等成本都在上升,跨国药企纷纷开始战略调整。2015年,艾伯维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2016年,诺华解散了中国生物药研发团队,2017年8月,葛兰素史克宣布裁撤中国研发中心,将其中的研发项目转入美国研发中心,2017年9月,礼来制药宣布关闭其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研发中心……ICC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机遇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2016年冬天,基金投资团队和张小林密切碰撞多次,“小林,我们信任你,信任你的团队,让我们一起开创在全球创新药市场留下名字的中国公司。”生命科学团队负责人吕大忠和张小林“惺惺相惜”,专业的投资人和专业的科学家并肩作战,向阿斯利康抛出了全新合作方案 ——先进制造提供资金和国内资源支持、阿斯利康作为全球性制药企业提供行业方面的全球视野和初始研发管线,双方按等比例出资成立迪哲医药,同时张小林及其带领的原ICC核心团队大部分成员整体加入迪哲医药,并以公司管理团队作为创始股东。天时地利人和之下,迪哲医药应运而生。这一投资模式不仅是国投创新及国投招商的投资创新,也开创了医药行业跨国药企研发中心独立发展的创新模式。

在2017年11月27日江苏南京举办的迪哲医药成立大会仪式上,先进制造基金的管理人国投创新及国投招商的董事长高国华说到,“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我们可以借助阿斯利康全球优势创新资源服务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发展:不仅可以加速全球新药在中国上市,为中国患者在*时间带来全球最新药物,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而且可以在迪哲医药这样的国际化平台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家团队的力量,结合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提升新药创制的竞争力,走入世界新药研发的前沿梯队。”

以整建制的专业研发队伍,做世界新药研发的前沿梯队

迪哲研发团队从公司成立的*天就正常工作,甚至以加速度向前奔跑,一年以后即已经有两个肿瘤靶向的抑制剂在申请临床批件。而目前,公司核心产品——DZD4205和DZD9008均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同意以关键性试验用于支持加速批准和附条件批准程序提交上市申请。对于一个仅仅成立四年的公司,高质量研发成果面世速度惊人。

“我认为人员结构是保证迪哲医药未来走向成功的关键基石,我们70%-80%的人员,尤其是高层都是出自原中国创新中心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彼此拥有相同的愿景和使命感,都希望为本土生物药研发创新做出更多贡献,与一些创业公司不同,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省却了人员磨合的风险成本。”

保留整建制的研发团队,也是先进制造基金生命科学团队的初衷和坚持。“我们非常看好小林总的实力,充分信任他的能力,就算他独立出来创业,我们也会坚定不移投资他。我们做出非常大的努力,坚持整体保留ICC团队,因为我们希望小林能够将宝贵的时间用在研发上,尽快商业化,惠及患者。” 长期负责迪哲项目的投资总监孙渊回忆到,“留住团队仅仅是*步,四年来,我们在各个方面支持迪哲团队的快速发展,从员工持股平台的搭建,到高级人才的引进,从公司治理架构的完善,到管理机制的优化,我们都不断贡献自己的专业能力。”

今年10月,吴清漪女士加入迪哲,担任首席商务官。吴女士拥有超过25年跨国药企和生物科技公司行业经验,此前曾担任百济神州大中华区首席商务官,以及赛诺菲、阿斯利康等商业领导职位,为迪哲未来的商业化提前布局。

做真正的高质量创新药,赢得中国资本市场青睐

生物制药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15年起进入先进制造基金团队的视野。当时港交所和科创板还没有向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打开大门,作为没有短期赢利能力的研发型企业,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只有纳斯达克一个上市途径,而由于有阿斯利康跨国药企的股东背景,迪哲医药在2017年成立之初,也曾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国际投资者也十分青睐具备first-in -class能力的中国创新药企业。

2018年11月科创板宣布设立并试点注册制,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产业基金的投资领域高度契合。科创板设立以来,为支持真正的科创型企业融资,切实符合行业发展特点,不断调整完善上市规则。以科创板作为代表,国内资本市场和政府机构都在向真正尊重专业扶持创新努力。无锡市政府多次主动访问迪哲医药,靠前服务,积极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服务。在基金管理团队的帮助下,迪哲医药及时调整融资思路。

2020年8月17日,迪哲医药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领投,红杉资本、三一创新及无锡市区两级政府基金参与。

此次科创板上市,迪哲医药成为采用第五套标准在科创板上市的第八家医药企业。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各级政府的专业有为,也给高质量创新企业更好发展创造了新契机。

张小林的目标是做国际*的中国创新药。“我坚信当下是本土生物医药产业谋求发展的好时机,无论是专业人员、政策、资金、大环境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利好,未来,我们将看到有一些本土创新药企可以逐步走向世界,同样希望看到更多出自本土研发的新药真正打入国际市场。”迪哲目前已建立了颇具创新性和差异化的小分子产品管线组合,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有四个产品处于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核心产品DZD4205是全球*进入T细胞淋巴瘤适应症关键性临床试验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对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疗效显著,预计将于2023年分别在中国和美国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提交上市申请。

专业投资人的科创情怀

创新药专业性强,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在先进制造基金生命科学团队看来,投资最终就是投资人,选择投资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科学家,已成为投资信条。兼具专业性和情怀格局的张小林博士正是成功转型企业家的优秀科学家。坚持源头创新的迪哲医药,专注于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存在未被满足和刚性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以推出全球首创药(First-in-class)和具有突破性潜力的治疗方法为目标,所有产品均享有完整的全球权益,并采用全球同步开发的模式。

而投资真正的科技创新,也是生命科学投资团队长期坚守的原则。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与“技术路线”两个维度对行业做矩阵式梳理,结合中长期趋势判断形成投资策略,在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高发免疫疾病等领域,已聚焦高靶向性、高特异性、新作用机理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投资了信达生物亚盛医药、瑞博生物、博瑞医药、康希诺、创新生物、药捷安康、岸迈生物、阿诺医药、科伦博泰、新码生物等行业领军企业和创新企业。其中,多家企业已在港交所和科创板上市,且拥有着不俗的股价表现。

深耕行业研究,在产业发展趋势和变局中把握投资机会,先进制造基金团队坚信专业是创新之源。正如高国华所说,“与优秀的专业人士为伍,从行业向善的初心出发,才能不因循,不自我设限,让基金成为推动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助力。”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