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现在的元宇宙:一款低配版的科幻游戏

无论如何,元宇宙元年即将过去,未来元宇宙的新篇章是什么样子,或许将由时间来回答。
2021-12-31 14:49 · 互联网江湖  互联网江湖   
   

在2021年的岁末之际,不禁感叹元宇宙元年之热闹,从元宇宙NFT头像,到元宇宙数字地产,再到元宇宙旅游景区等等,仿佛科幻感十足的元宇宙眨眼间就从人们的概念认知中完全降临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总而言之,只要提及元宇宙,行业内外都充满着快活的空气。短暂蛰伏之后,年低的元宇宙概念股再度活跃,截至发稿,浙文互联、博瑞传播、凯撒文化涨停,数字政通美盛文化天神娱乐等跟涨。

实际上,有较乐观的估计认为,真正的元宇宙成型大概要到30年后的2050年。而巧合的是,在30年前的1992年,“元宇宙”一词才正式诞生于尼尔·斯蒂芬森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

在小说里,人类通过数字替身,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生活,其中人造的虚拟空间也称为元宇宙。

可如果从《雪崩》的角度看今天的元宇宙,或许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元宇宙”几个字,但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低配”!

事实上,这种跨越时空的元宇宙视角就等同于站在30年后,看现在的元宇宙。

技术祛魅,庆祝元宇宙的篝火不应在此时燃起

虽然在科幻小说中元宇宙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但现实中新兴事物的准确定义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人们对于元宇宙的理解认知实际上并未统一。

这就导致现在的人们对待元宇宙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摸到什么算什么。

被誉为“元宇宙*股”的游戏平台Roblox认为元宇宙产品应当具备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再结合Roblox的UGC游戏平台身份来看,UGC游戏社区似乎成为当下多数人对于元宇宙的印象。

而前段时间,扎克伯格更是将Facebook改名为元宇宙的缩写Meta,并向媒体演示了沉浸感更强的VR虚拟会议室,让人们对于元宇宙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国内,12月27日,百度最新发布了*国产元宇宙产品“希壤”,并实现了10万人同屏互动和“万人演唱会级”的真实声效还原。

而更早之前,陌生人社交应用Soul则宣称通过为用户提供一个“虚拟身份”,让用户可以不受现实世界的时空、外貌等因素的影响,在Soul构建的社区中进行社交和互动,从而打造出了一个社交元宇宙。

除此之外,还有景区、海洋公园等文旅产业也刮起了元宇宙之风,但似乎又没人能说得清究竟何为元宇宙,反正只要宣传带上元宇宙,反映到资本市场都能掀起一波股价的上涨。

目前来看,无论是UGC游戏还是虚拟会议,又或者是社交,都只是元宇宙功能层面的一部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甚至连元宇宙的雏形都算不上。因为抛开元宇宙的噱头,在市场上都能找到类似的替代品。比如在构建一个高度开放且自由度极高的虚拟世界方面,《堡垒之夜》《原神》《我的世界》等游戏产品并不输给Meta公司旗下的元宇宙平台“Horizon Worlds”。

另外,元宇宙的包容性似乎在概念营销层面被提前放大,这对元宇宙的发展或许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对于新生的元宇宙来说,热点营销颇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有助于元宇宙博得更多资本和市场的关注,从而加速其发展进化;但另一方面,过度炒作元宇宙,或许会滋生市场浮躁情绪,导致元宇宙产业鱼龙混杂,提前掉入“监管雷区”。

不过在互联网江湖看来,概念营销就如同无根浮萍,难以长久。元宇宙的一切魑魅魍魉,都将在实实在在的技术鸿沟面前不攻自破。

事实上,虽然元宇宙的美好想象撩拨的各大科技公司和资本市场躁动不安,但技术的跃迁进化并非短时间内就能突破,特别是对于由多技术共同搭建交织而成的元宇宙来讲,桶内能装多少水,可能取决于任何一块最短的技术木板。

从底层基础设施和终端硬件设备层面来看,元宇宙包括但不限于:人机交互、设计工具、实时渲染、隐私计算、AI、工业互联网等等;从软件与技术协同层面来看,元宇宙包括但不限于:5/6G通信、云计算、区块链节点、边缘计算节点、DPU和近乎无穷的算力等等。

另外在用户端,VR头显、传感器、芯片等必备硬件同样需要多次的技术革命才能满足理想状态下的元宇宙需求。

事实上,现在的元宇宙入口几乎被认定为VR,但VR也是元宇宙的*道技术门槛。

2016年曾被认为是VR元年,就如同现在的“元宇宙”一般,在概念层面被炒的炙手可热,但因为网速、算力、内容、场景等现实技术原因,VR行业在2016年之后发展前进的脚步就变得极为缓慢。

直到2020年10月底,Facebook(现更名为Meta)发布的VR穿戴一体机Oculus Quest 2上市,售价299美元(约合人民币1904元),并在发售三个月后就实现累计销量300万台,如今距离1000万用户的VR设备里程碑仅一步之遥。再加上今年的元宇宙,VR热潮才再一次来临。

截至到12月中旬,2021年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145起VR行业融资,同比增长19.8%,其中,中国VR行业2021年的融资事件为55起。而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国内诞生元宇宙的企业更是超过了700家。

虽然VR重获资本市场的青睐,但想要成为元宇宙的入口或许还为时尚早。

一方面,目前主流的VR设备分辨率最高支持到4K,但14k以上的分辨率才能基本使大脑认同,而要达到人眼最自然的清晰度,则需要至少16K的水平。

另一方面,设备的参数刷新率决定了VR画面的流畅度、是否会出现延迟和重影,以及用户在使用VR设备时是否会产生的眩晕、呕吐感等等。VR设备最理想的刷新率是180HZ,但现有的大部分VR头显刷新率都在70-120HZ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VR设备目前存在的清晰度不足和刷新率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等问题,只是VR作为元宇宙入口需要面临的部分问题,智能交互、头显重量和产品价格等都是影响VR元宇宙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仅元宇宙的VR入口尚且未能完全打开,更别提AI、6G通信、实时渲染等元宇宙更深层次的技术构建。其实,科技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元宇宙就像是科技进化路上交织出的文明成果之一,即使无人炒作追捧,科技也会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那样,缓慢而又稳定地推动着元宇宙的前进。

总之,庆祝元宇宙的篝火不应在此时燃起。

未雨绸缪,元宇宙法则当立

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1950年出版的《我,机器人》一书中,超前地确立了“机器人学三定律”,并由此奠定了“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如今,70多年过去了,即使人类依然未能创造出能够自主学习、思考且拥有情感的高级智能机器人,但这并不妨碍人类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宪法”来约束机器人。事实上,关于机器人的法则本就应该先于高级智能机器人所诞生,并且智能机器人只有在安全合规的运行法则中,才能够得到最快速的发展。

其实,元宇宙也理应如此。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真正的元宇宙本质上是一场无限游戏,一旦开始就永远不会“暂停”或“结束”,而是以开源的方式运行并无限期地持续。那么,现在抛开技术层面的因素不谈,刚从无形的概念中跳脱出来,就迅速落地为具体可感的低配版元宇宙,却没有如智能机器人三定律一样的运行法则所支撑,那么元宇宙的下一步又该如何发展呢?

从目前对元宇宙的诸多描绘中,可以得知元宇宙应当存在一套完整的交易货币、经济秩序、社会规则、制度选择,甚至价值取向等等。但由于运行法则的缺失,现在人们心中对元宇宙的认识其实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各不相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元宇宙世界是否遵循物理法则,比如牛顿定律等等。因为很多人是拿《黑客帝国》《头号玩家》等电影或游戏的标准来看待和定义元宇宙,这就意味着感知偏差。在元宇宙中,你可以飞天入地,但长此以往这又是否会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认知,从而引发一连串的悲剧?

实际上,这并非耸人听闻。因为,元宇宙*想象力的地方就在于*的沉浸感,但这种沉浸感做得越逼真就越容易让人上瘾,自我认知也更容易被颠覆。当人们迷失自我,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时候,元宇宙其实已经失去了控制。

另外,在元宇宙的虚拟世界里,人和物的本质上就是一串数据代码,你的每个动作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和隐私数据,如何确保每个人不在元宇宙中“裸奔”或受到信息攻击,这同样需要提前确立好元宇宙的数据安全法则。

除此之外,还有区块链货币合法性、生态内容等诸多元宇宙问题都亟待着一套元宇宙方法论来指导解决。

事实上,回溯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其实不难发现,技术并不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对于元宇宙这个尚未生出好坏属性的“潘多拉魔盒”来说,提前确立元宇宙的运行法则,或许才能指引着元宇宙技术朝向有益于人类未来的道路上发展。

写在最后:如果元宇宙真如乐观预测的那样,在2050年“呱呱坠地”,那么站在30年后看今天的元宇宙,或许其中的启蒙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技术导向作用大于产品实际作用。

无论如何,元宇宙元年即将过去,未来元宇宙的新篇章是什么样子,或许将由时间来回答。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互联网江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