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帮你脱单,互联网大厂操碎了心

熟人世界里无处排遣的孤独感,无处安放的荷尔蒙,难以消解的压抑和好奇,滋生了陌生人社交这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2022-01-14 07:57 · 微信公众号:快刀财经  快刀财经编辑部   
   

婚恋网站,相亲软件、交友平台等清新脱俗的陌生人交友平台,最终通向何处大家不明而喻。

这类平台类似于传统婚姻中介所与线下交友中心,充当对接信息撮合交易的角色,其企业“愿景”是推动“性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

纵观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交友需求可以说是互联网江湖最古老的刚需之一。当然,约会还是得打着“交友”的社交幌子,而祭出“同城交友”则有隔空实锤“约P”之嫌。

陌生人社交本身是一个有些暧昧的行业,因此也被戏称为“陌生人色交”。尽管有监管出手政策出台,一定程度上可以监控人的行为,却不能监控人的欲望。

而一切做“人性欲望”的生意,总免不了在道德上打擦边球,假借微商、酒托、陪聊之名行色情交易、诈骗PUA、劫财劫色、仙人跳等违法犯罪活动。

你想玩别人,别人也想玩你,可以说为了让你成功交友,互联网大厂真是操碎了心。

01

论坛交友,婚恋网站的黄金岁月

陌生人社交以美国为起点,逐步在全球逐渐蔓延开来。

1995年4月,美国约会交友网站Match.com上线。陌生人可以通过互联网结交认知,甚至可以成为朋友、知己、恋人、夫妻。

这开创了陌生人交友的先河,改变了美国人寻找伴侣的方式。而当这样的陌生人交友传导中国时,囿于当时传统文化与社会风气的束缚,其一开始只是普通的“论坛交友”与专业的“婚恋相亲”。

普通的“论坛交友”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形成“社区”圈子,陌生人在上面寻找志同道合的网友,聊天、陪伴、约会,并不一定与婚姻有关。

在早期高校BBS论坛上,一般都有专门的“交友聊天室”。伴随着个人网站的普及以及PC端的崛起,中国的论坛交友才有了后来的发展。

1996年,*个公众BBS“一网情深”上线;

1997年,猫扑上线;

1998年,西祀胡同上线;

1999年,天涯上线;

2003年,百度贴吧上线;

2005年,校内网、豆瓣上线;

2008年,开心网上线;

如果算上早期三大门户网站单独开辟出来的交友板块,早期QQ、51.com、博客也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很多人比较怀念互联网早期的那种纯情氛围,网友们纯真纯情,交友目的也与肉体无关。用北岛的诗说:“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专业的“婚恋相亲”交友平台,聚焦于促成现实婚姻,走的是婚姻介绍所的路线。

1998年5月,中国首家婚恋交友网站——“中国交友中心”在深圳成立,2004年5月,投行出身的李松和熊志强收购了中国交友中心,将其改版并起名为珍爱网;

2003年10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二的“小龙女”龚海燕,为解决脱单问题,在宿舍创办了世纪佳缘

2005年5月,据说被数百位父母替儿女相亲场面所震撼,清华三博士田范江、钱江、慕岩共同创建了百合网,下海当“媒婆”。

自此,中国在线婚恋的三个主要玩家集结完毕,一时如嫁我网、爱情公寓、*100、中国红娘网等玩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可惜都没能挤到*阶队。

与创业者的热情相呼应,资本的入局彻底点燃了婚恋市场。仅2004-2007年,珍爱网、百合网、嫁我网、世纪佳缘等,就获得了超过5000万美元投资。

婚恋网站由此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岁月期,密集的广告投放和节目代言,甚至还掀起了一股全民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热潮。

珍爱网、百合网、世纪佳缘先后成为了东方卫视《百里挑一》、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等火爆一时的相亲节目的*冠名。

面对如潮水般涌入的海量用户,为了解决陌生人“匹配”的难题,三大婚恋网站不约而同推出了线下“红娘”模式。

然而高昂的营销费用与“重资产”模式的线下运营、平台巨额的会员费、备受争议的“红娘”两头吃差价等问题,慢慢压垮了三大婚恋网站,传奇悄然落幕。

2015年12月,世纪佳缘从美国退市,与百合网打包合并上市国内新三板;

2017年11月,珍爱网在借壳上市失败后,把自己贱卖给了太盟投资集团

2018年8月,有缘网在排队两年之后,撤回了IPO申请。

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网络交友被越来越多人认可,一种“去红娘化”、专注的、定制化的陌生人交友产品,在用户的巨大需求之下呼之欲出。

02

“附近的人”出现,陌生人社交井喷

从论坛交友到婚恋网站约会,陌生人社交*的天然障碍就是“匹配”的效率问题,而“附近的人”横空出世,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甚至让同城约会成为了现实。

“附近的人”是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

2009年,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所在位置等信息的手机社交服务网站Foursquare在美国上线。两年后,这个网站注册用户就达到了750万,并先后获得超过7000万美元的风投融资。

Foursquare很快成为移动互联网业界、媒体、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模仿热潮。

在中国,吃到“附近的人”*波红利不是基于定位服务的打车软件与外卖平台,而是微信。

2011年8月3日,张小龙发布了微信2.5版本,这个版本上线了两个异常强大的功能:一个是视频聊天功能,另一个就是“附近的人”。

这一功能的出现,使得微信用户以每天10万级别的数量猛增。两个月后,微信还推出了“漂流瓶”和“摇一摇”。

至此,微信在陌生人社交上“三板斧”集齐——社交中的即时满足(附近的人)、因缘际会(漂流瓶)和随机寻乐(摇一摇)。

加上语音、视频两大通信手段,米聊和微信的战争提前宣告结束了。自此之后,雷军掉头创建了小米,张小龙一战封神。

就在微信上线“附近的人”功能的第2天,另 一款基于地理位置满足陌生人社交需求的APP上线,它就是陌陌。

走心还是走肾,这是陌生人社交产品与生俱来的争议点。可能创始人唐岩会选择“走心”,但早期的陌陌无疑选择了“走肾”。

早期段子手、草根大号在微博推广陌陌,其中一个最火爆的文案大体如下:

男孩和女孩异地恋,陌陌显示两人的距离永远是1648km,女孩受不了提出分手。当晚,她发现两人的距离变成了1.1km,再刷,变成了0.9km,最后变成了1m……她恍然大悟,流着热泪打开了大门……

产品激进+微博红利+独特的定位,让陌陌一路飙升:上线5个月,用户突破100万;1年迈入1000万大关;1年零4个月,陌陌用户突破2000万。

2012年4月,一个叫Mike隋(隋凯)的外国人一人分饰12个角色的搞笑视频在微博上疯狂传播。在视频中,陌陌被Mike隋推荐给想要“深入”认识中国女生的外国友人。

随着这个视频被转发40多万次,陌陌一夜之间有了能和微信分庭抗礼的知名度。据说,这个视频为陌陌带来200-500万新用户,用户群甚至扩散到五六线城市。

Mike隋的搞笑视频让陌陌背上了“约P神器”的标签,也成功点燃了陌生人赛道的“干柴烈火”。一时出现的陌生人社交APP五花八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陌生人社交+(交友、约会、兴趣、同城、匿名……)

总结下来,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靠直接靠刷脸社交的,通过左右划动来选择和匹配喜欢对象;

另一类是基于地理位置,匹配附近的人的;

最后一类是努力与看脸划清界限,通过性格、爱好等标签匹配不同人群。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9-2015年,陌生人社交类APP产品共上线153款,平均每年上线19款;2018年共诞生159款;2019年超过了200款。

也就是说这10年,超过500款陌生人社交APP诞生。只是,普通人叫得出名字的很难超过5款,99%的产品都成为了炮灰。

原因无他,“约P神器”的标签基本上等同于陌生人社交的代名词。不管哪个新的App杀进来,都在给陌陌带量,陌陌神奇般地“负负得正”,吃掉了整个陌生人社交赛道的一大半红利。

2018年2月23日,陌陌收购另一个陌生人社交APP探探。该起交易被称为2018年互联网*大并购案,也被人认为是陌生人社交赛道的终局之战。

但就在这时,主打“灵魂社交”的Soul和Uki异军突起。二者不仅抛弃了陌陌们“颜值即*”的肉体世俗,还引入了语音连麦、视频连线等新玩法。

陌生人社交本质上是荷尔蒙驱动。即便是Soul这样的不看对方照片,仅是通过声音完成一次“心灵上的交流”,背后也是荷尔蒙推动。

截至2019年底,Uki 注册用户约2500万。2021年3月,Soul月活达到3320万,并准备6月在美国上市。

只是临门一脚之际,Soul踩下了IPO急刹车,后又被“友商”Uki告上了法庭。

原来,Uki因涉黄被下架长达三个月,后来Uki发现在自家平台上“搞黄色”的用户,居然是Soul的合伙人兼运营官。

于是Uki发布声明称已经掌握关键证据,准备上诉。随后Uki和Soul互喷互撕,都说对方收保护费、黑吃黑、潜规则、设局做局搞“局中局”,把一条条寄生在灰产甚至“黑产”“黄产”之下的产业链拎了出来。

一时陌生人社交陷入全民声讨集体谴责的被动局面,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意外延续了陌生人社交的战火。玩家们狭路相逢短兵相接,每条血管里都流淌着机会主义的血液。

纵观陌生人社交二十余年的发展史,不同玩家轮番登场亮相,群雄割据,资本热捧,它似乎一直处在旋涡之中,却又一直飞在风口之上。

03

社交难逃“色交”,荷尔蒙的生意经

陌生人社交本来就属于一种较为敏感与私人化的情感需求。在经历了极速的膨胀和野蛮增长后,整个行业不免会被挂上“约P”的标签。

监管一直是悬挂在陌生人社交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出现色情、诈骗等问题,将对平台造成毁灭性打击。

2014年10月,因策划并参与推动95后女孩“用身体去旅行”这样的热门事件,陌生人社交APP“友加”被勒令下架。大半年后回归,早已元气大伤。

同年11月,YY前高管焦一创办的微聚,在广州推出“约跑不约炮”大型活动,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转型兴趣社交,直接被下架处理。

而幸存下来的如陌陌、探探、Uki、Soul、觅欢、他趣等产品,都在不同时间因不同事故被监管部门“严厉警告”“责令整改”“下架处理”过。

内容安全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词,而匿名的谣言、黑五类广告、涉黄内容和政治敏感信息几乎是陌生人社交的原罪。

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位用户在某陌生人交友平台上经历了暗黑的24小时:购买会员后,平台共为他匹配了246个人,直接要求添加微信的超过一半,直播托15个、游戏托10个、影视骗局8个、剩下的几乎是博彩引流、微商托、酒托等各种各样的“托”,有真正交友需求的仅为5人。

而这5个人,其中还有人可能是通过Al换脸成“范冰冰”的抠脚大汉。

陌生人社交难逃“色交”,而说到荷尔蒙的生意经,不得不让人产生误会——陌生人社交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陌生人社交主流的商业模式(盈利变现方式)主要有三种:

*种是利用APP的流量吸引广告主在页面上投放广告;

第二种是吸引用户充值,提升身份特权和功能特权。本质上跟很多酒吧和夜店的“女士免单”是一样的道理,女士免费,美女多了,男性客户才会来。

这一点传统婚恋网站的盈利模式清晰许多,线上主要通过广告以及VIP会员收费,线下则通过红娘服务来收费,网站赚的还是传统红娘的“茶水费”,胜在稳定。

第三种是直接促使用户购买虚拟礼物、打赏给对方,平台从中抽成。

正常人注册这一类软件的动机也不在乎三种:

*种是来找正经男女朋友的,奔着“不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而来;

第二种是海王和海后来开辟鱼塘的,找新鱼苗的,是最主要的钓鱼鱼塘之一,他们奔着“耍流氓”而来;

第三种是进来白嫖打酱油的,满足围观心理,随便打发时间,也包括媒体与营运等特殊行业的“研究员”。

把平台盈利方式与用户使用情况交叉对比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结果——传统婚恋软件赚的是用户配对成功的钱,陌生人社交软件赚的是配对不成功的钱。

换句话说,你进来正儿八经找男女朋友、打酱油,平台都是不太欢迎的。只有用户粘性强,活跃时间长,还常常1V多交流的海王(后)才是平台的“高价值用户”,他们购买增值服务的欲望最强。

经济学里说,交易有两大天堑,分别是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而平台的价值就在于跨越天堑,降低成本。

从古老的论坛时代文字交友算起,到婚恋网站时期的图片文字组合,再到移动互联网崛起后的文字、图片、短视频、直播全方位服务,陌生人交友赛道完整覆盖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

在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上,几乎每一个行业都能够出现一个巨头,但截至目前,唯有陌生人社交这条赛道,尚未出现一家巨头型公司。

陌生人社交产品都在极力促成同一件事:缩短社交链路,提升匹配效率。可等到跨过政策与法律的大山后,平台却不知道拿“道德”怎么办了。

道理说男性玩陌生人社交是想试着约会,女性则只是想验证自己的魅力,各获所需。可海王(后)每天都在APP上换男女友,毕竟有碍公序良俗,有违人伦道德。

互联网世界有一种自我工具化的倾向,也就是说努力成为一种现实工具。可放在道德的聚光灯之下,没有任何一款陌生人社交产品敢直言自己就是一款“高频、刚需、工具化”的纯“约P”软件。

就连一直污名化的陌陌,都在做着让人哭笑不得、费力不讨好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花大力气把自己正面化。

互联网商业模式问题,就这样变成了社会问题,有别于西方的“约会文化和付费习惯”,中国的陌生人社交的问题,最终变成了文化与道德的问题。

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共同疑问就是——陌生人除了荷尔蒙生意外,还能不能有社交?还需不需要深入灵魂的交流?这个问题值得反复论证。

最后你会发现,陌生人社交兜兜转转一圈,又回到了这个无解的问题的答案上:

到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是不是耍流氓”?

04

结语

交流是人性本能,社交类产品都在试图解决用户的孤独感,满足用户渴望获得认可的需求,这个原始人性动力带动一个产业的爆发,也因此加速一款款产品的陨落。

熟人世界里无处排遣的孤独感,无处安放的荷尔蒙,难以消解的压抑和好奇,滋生了陌生人社交这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可用户留存的难题以及商业模式的天然短板,为陌生人社交打了死结。陌生人社交软件上无数故事(事故)都有着类似的剧本:

通过陌陌、Soul等交友、恋爱、乃至求偶的人,他们从这里认识并“火热火燎”地聊一个个通宵,互生好感。但最后收尾的场景,确是其中一个人提出:

我们加个微信吧?

最终,微信成了陌生人社交平台的终点站和收割机,腾讯才是社交类软件始终翻不过去的大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快刀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