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00后考公大战:大厂百万不如体制两年

去大厂享受千亿美金市值的光环,还是在体制四四方方的办公桌前体验安稳,是摆在当代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大厂高薪背面是时刻闪电裁员的风险,体制安稳背后是每月捉襟见肘的工资。魔幻的现实每天上演,也让毕业生无法快速从纷繁复杂中做出选择。
2022-05-31 13:00 · 微信公众号:众面  韩灵 胡展嘉 陈佳慧 丁珏汭   
   

2022年毕业季,1076万高校毕业生“待价而沽”,人数创下新高。同时受新冠疫情、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难再度成了每位毕业生需要直面的问题。

“扎堆考公”“大厂劝退”“灵活就业”……不同选择下的他们经历了什么?

湃客号·湃客财经栏目特约优质创作者,推出《勇往“职”前:千万毕业生的疫中求职录》专题,记录下这个特别的就业季。

这是本系列第三篇,我们聚焦00后考公人。

择业焦虑正在00后大军中蔓延。

“一个好饭碗,比不上一个铁饭碗。”

“大厂以加班著称,996实在熬不住,工作是为了赚钱,不是来拼命的。”

“现在*选择就是去考公机构报班,考不上退学费也不亏,考上就赚了,毕竟拿到了永远不会被辞退的号码牌。”

但进入2022年,对于00后们而言,考公真是一条好出路吗?

可以先看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延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不言而喻。相关报道显示,考公职位相比往年更是少之又少,2022年国考共有212.3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但招考的只有3.12万人,录用比例仅达68:1。

对于这届00后而言,他们择业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如果没有依托“考公”上岸,又没有实践经历,他们将会面临如何困难的择业境地?曾无限神往的大厂,为何在他们眼中变得避之不及?

近期,众面(ID:ZhongMian_ZM)和几位00后聊了聊,深入探究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对未来的担忧与兴奋、踟蹰与希冀。

01 挑灯考公,两败三战

“好饭碗不顶用,铁饭碗才是真香。”毕业两年,已经为考公三战的孙建对此话感触颇深。

应届生身份即将过期的他,初始学历非985、211,这也就意味着喜欢光鲜履历的大厂,暗中为他关闭了通道,更不用说在其中工作一两年增加一些虚浮的光环。“可能我的简历没被看到就被刷下去了”。毕竟,在决定考公之前,孙建也参加过好几次面试,但都没有成功,相较于那些双一流出身的竞争者,普通的一本学历确实毫无胜算。无奈之下,进行综合评定后,孙建决定踏上“考公”路。

“考公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很友好且公平的。”更重要的是,考公上岸后的福利政策,也对包括孙建在内的考公人,有着致命吸引力。

在公务员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月薪三千,过得比月入三万的还要好。”而一些福利政策,五六万的年终绩效,公车补助、住房补贴、物业补贴、取暖费,更高的住房公积金,固定的法定节假日,以及很多隐形福利,让无数还未走出校门的莘莘学子,愿意为之一博。

种种因素之下,已经考公落榜两次的孙建,不得不三战卷土重来。毕业后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钱,生活经费只能靠自己解决,平时上班、打打零工,然后就在深夜回来备考。考公接连失败,对孙建自信心的冲击和打击,可想而知。

“这次再考不上,准备重新规划一下未来,不能一辈子都考公。”孙建说,几次准备下来,给他*的教训就是,不要抱着一定可以考上,将时间全部投入到备考中去。一定要找一些实习和工作的机会,最后万一没考上,也能留个后手,不至于手中无粮。

对于那些想要考公的人,孙建建议一定要积极留意考公状况,并从网上吸取考公上岸人的经验,同时为考试做详密的安排。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前思考考不上的话未来要怎么办,勇于面对现实。

“我没有范进中举地执着。”孙建说,言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但随后他又很坚地的说,“希望三战能够取得胜利,不枉每天深夜挑灯夜读。”“考公考的都快魔怔了。”他苦笑道。

02 开掉大厂,离职考公

转正前夕,赵灵决定离开大厂,踏上考公赛道。

在被问到为何做此选择时,赵灵语气顿了顿,“恐怕这是我做的最明智的选择了。”“无休无止的开会,必须要写满1000字的周报,每月一次并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总结。更让人生畏的是复杂的职场关系,站队错误甚至随时有丢掉饭碗的恐慌。”想到自己过往几次的大厂实习经历,赵灵不禁深感后怕。

“尤其是作为一个女性,大厂真的不友好。”她曾亲眼看到自己的领导生完孩子重返工作岗位后,努力找回状态,却又不受重视的悲惨境况。“仿佛看到了结婚生子后的自己,因此,我决定逃离。”

在转正前一天,领导找她单独交流,她表达了自己的顾虑以及思考,最终沉默了几分钟后,领导尊重了她的选择。

事实上,早在大学期间,赵灵就对未来进行了充分规划:大二去大厂实习,增加社会实践阅历;大三、大四自学二外和PS,多拿一些必备证书,增加面试成功可能性;最终希望能有机会留在大厂,并且至少要在大厂待满五年。“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曾经的大厂人,并没有获得实质性成长,还把自己搞得一身病。”赵灵苦笑道。去大厂,看似拥有无限的可能,但却必须要自带加班属性,拥有高于同龄人的收入,但必须做好放弃生活的准备。

现在,她正一心一意准备考公。对于赵灵而言,考公当然也有代价,尤其是全身心投入,放手一搏进行背水一战,“现在就业环境确实让人产生自我怀疑,每天备考,却又无法确信能够考上,但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她说。

而像赵灵这么想的并不在少数,她了解到,她们班级54个人,选择考公的就有超过30人,还有一些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457万人,与去年相比增长了80万,分数线也水涨船高。

▲图:2016~2022年研究生招录情况

清华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1届签三方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前往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比高达69.9%。也就是说,在当下疫情环境反复、大厂裁员不断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即便是清北的学生,也更愿意选择稳妥,进入到体制内工作。

而对于那些想要考公的00后,赵灵也建议,除非有迫切的愿望,以及极大的人生追求,否则切忌跟随大众,一味盲从。“无论是放手一搏还是留条后路,都要三思而行,提前做好强大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中途不要轻易放弃。”现在的她,只要一有空闲,就和朋友进行模拟面试,增加通过的可能性,平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题海战术。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摘到最后的果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给自己打气。

03 年薪百万,不如体制两年

今年毕业的王温作为曾经的大厂人,对于在体制内工作,态度可谓经历了“从深恶痛绝到爱得深沉”180度大转弯。

“我父母那辈人对体制工作有一种信仰,觉得没什么工作比体制内更好了,即便你在大厂年薪几百万,在他们看来,也不如体制两年,王温称。“在这个强调做自我的时代,我或许是为数不多还能听父母话,并且付诸行动的人。”王温称。

王温一开始从未想过考公这个选项,对于他来说,考公赛道内卷严重,难度堪比考上985,每年有几百万人陪跑,而且公务员的日子一眼能望到头。他自诩是个不安分、要追求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我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在大厂打出一片天。”但现实很快就给他上了一课。

他所在的大厂教育条线,成为公司*个大规模动刀裁掉的部门,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月工资到手后,扣掉房租、日常生活进项、交通费用、社交费用,最后只剩下不到1000元,“在北京这相当于贫下中农水平,有时候实在顶不住,不得不伸手向父母去要。”而每当这时,父母都会轮番上阵,让他备考公务员。

被裁后,王温突然不知所措,毕竟大厂工作半年来,他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个人生活,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反复思考父母的建议,最终决定和千万大军一起抢占考公独木桥。

在他看来,这不是妥协,只是顺应当下时势,最关键的是,对于工资、晋升、自我实现、自由这方面,体制内工作也可以满足。“工资涨不了但福利好,升不了职但也不至于失业,社会地位也在那放着。”

“干什么不是干啊”,王温讲道。被裁后,尽管有很多大厂不断给他抛来橄榄枝,但都被他拒绝了,“暂时不想去大厂,不想再经历一次被裁后的痛苦和自我怀疑,先尝试下体制工作不同于大厂的一面。”

写在最后

去大厂享受千亿美金市值的光环,还是在体制四四方方的办公桌前体验安稳,是摆在当代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大厂高薪背面是时刻闪电裁员的风险,体制安稳背后是每月捉襟见肘的工资。魔幻的现实每天上演,也让毕业生无法快速从纷繁复杂中做出选择。

然而,百万大军争夺独木桥,无疑会导致竞争压力加剧。对于00后大学生而言,求稳究竟对不对,是值得他们再三思考的问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众面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